羅洛‧梅《愛與意志》II─我們為何愛無能

2023/08/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篇文章大概地介紹了「愛」在Rollo May理論中的定位及意涵:愛的本質是一種創造、召喚。愛吸引我們對抗當代世界一成不變的冷漠,但我們在無法負荷這個戰鬥過程的焦慮下落敗,退而求其次,把性誤與愛畫上等號,最終卻導致更多衝突。
Rollo May接著說明愛與死亡、分離、毀滅乃至各種喜悅與痛苦的關係。愛讓我們覺知死亡,「因為死亡永遠藏匿在愛情喜悅的陰影中」,我們在愛情當中面對的問題是若隱若現的恐懼─這個感情會不會毀了我們─因為當我們相愛時,我們拋棄自我內在的中心,原先的存在狀態遁入真空,雖然可能帶來新的世界、新的存在,但我們永遠無法確定這會不會發生。
當所有一切都改變時,我們原本的世界卻已經回不了頭。在愛之中,我們給出自己,也給出自己的全世界,所以這個恐懼伴隨著愛,侵擾著人們的內心。
這種愛跟毀滅共生相隨的關係,Rollo May給出一個很獨特的詮釋:原魔(daimonic),這是一種「有能力佔據個人整體心智的自然作用」,例如性、愛慾、怨氣、憤怒,他可能是富有創造性的力量,也可能是帶來毀滅的破壞性力量,是在任何存有體中,亟欲確認自身、肯定自身、延續和提升自身的渴望。魔這個字讓人可以很好的想像這種像是惡魔的概念,如同蘇格拉底所說的,不停地用一個聲音像他顯現,使他必須去作出最終導致他被雅典人民判死刑的罪行。
顯而易見的,這種出於本能,難以控制的力量,不容於當代社會(其實也不容於古雅典的社會),因此被我們大力地否認,這種惡魔似的本質怎麼可以在人的身上出現?因此人們用力地拒絕自身內心這種可怕的力量。
如果用榮格(Carl Gustav Jung)的話來說,原魔是一種自性與陰影的綜合體,只是Rollo May認為原魔兼具其兩面性,是我們內在未分化的原始力量,如果我們能以意識馴服、對抗原魔,甚至與之共處,則原魔會是一種創造性的力量;反之,原魔則會變成吞噬與侵占我們的毀滅性力量。Rollo May指出,原魔的建設性意義,就是積極愛人的潛力。

當我們忽略原魔時,意欲否定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需求與感受,那它將會在我們內心深處看不見的地方慢慢滋長,讓我們看不清我們實際上擁有的能量。至此,Rollo May開始慢慢引出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對愛與冷漠的那句名言─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這種壓抑與否認,使我們遺忘了做為人,在本質上所具有的潛能以及勇氣。

這段話看起來很老生常談,大概就是我們會在心靈雞湯文章上看到的,你要承認自己的痛苦,看到自己的悲傷,接納他,才能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但我想Rollo May的洞見遠不僅如此,我們除了必須肯定原魔存在的事實,去看到它的毀滅性之外,更要設法將其積極性為自身所用。Rollo May提到,原魔很可能使我們在愛之中迷失,「不由自主地」做出所謂不該做的行為─雖然我們仍然應該譴責並盡可能減少這類行為的發生─這是一種對自我的過份伸張,但如果我們並不願意表達自我,我們又如何能在關係中尋求答案,或是去進行「愛」的行為呢?這即是原魔的建設性力量。

如果我們能適當地使用它,而非拒斥它,那我們才能在關係中表達自我的個體性,進而得到關係的歡心、喜樂、存在感、價值與安全感,而這些不正是我們所渴望得到的嗎?如果我們否認自身的原魔,那我們只是把對陰影或恐懼的無能為力轉換成焦慮的形式出現而已。
Rollo May認為焦慮的最痛苦形式就是孤寂,這種孤寂使我們失去方向、失去世界,粉碎了自我與世界的聯繫,讓我們永遠停在焦慮之中,陷入無止境的恐慌。但如果我們能意識到焦慮,能意識到我們其實正在努力地與一個看不見的敵人對抗,或許我們可以停下來自問,我們的現實或幻想發生什麼事了嗎,導致我們如此焦慮與恐慌。
這一切其實也是原魔的體現,如果我們不能看到自己本質上的孤寂感,那只是在理解他人、開放自己、分享感受與認同、確認他人這樣的過程中,不斷的失敗而已。首先,他要先看到自己的原魔,然後意識到自己正與之對抗,並積極地馴服它,最後發揮出我們所有的,愛人的潛力。

註:看見原魔並不是容易的事,特別在書中,Rollo May並沒有提及怎麼在盡可能照顧患者的情況下進行這樣的治療。本書畢竟是以理論為主,而非治療紀錄或指引。另外,書中有多處提及男、女這種差異對生命的重要性,讀者可能也須顧及作者寫作本書的時代,性別意識與女性主義可能方才起步,因此部分論點在今日社會恐仍有商榷之處,特此說明。

強納森
強納森
意圖學習並製造會被按讚的文學、閱讀心得與音樂評論,雖然是半路出家,本應找個地方安放亂七八糟的思緒與文字即可。但因為是社群猴子的緣故,希望寫下的東西還是有人會看,姑且在這邊敝帚自珍,或許你可以跟我說說你的回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