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愛欲之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 愛欲能夠使人經歷他者的他者性,帶領人走出自戀地獄。愛欲啟動了心甘情願的自我犧牲自我掏空。一種特殊的衰弱過程,掌握了愛的主體,但一股強大的感受卻也接踵而來。不過,這股感受並非我們的自我成就,而是他者的餽贈


  • 古希臘的愛欲交流毫不舒服。根據費奇諾的說法,愛是「最嚴重的瘟疫」,是一種「轉變」。愛「奪走人自身的本質,把他人的本質加諸他身上。」這種轉變與傷害,構成了愛的否定性。但是,現今由於愛日漸肯定化與馴化,所以否定性完全消失了。人始終都一樣,只在他者身上尋求對自己的確認。


  • 馬西里歐.費奇諾認為愛是在他者中死去:「透過我愛你,你也愛我,我在思念我的你之中,找回了自己;在我放棄自己後,又在保存著我的你之中,贏回了自己。」費奇諾寫道,情人遺失在他者的自我中,卻在這樣的消逝與遺忘中「贏回」甚至「佔有」自己,這種佔有就是他者的餽贈。他者的優先地位,將愛欲之神(Eros)的權力與戰神(Ares)的暴力區分開來。當權力關係是一種統治關係,我在這樣的關係中使他者受制於我,以維護自己,對抗他者。相反地,愛欲之神的權力卻意指「虛弱無權的力量」,在這種力量中,我並非維護自己,而是迷失在重塑了我的他者之中,抑或為其迷失:「統治者透過自己控制他人,情人透過他者贏回自己。兩個情人雙雙走出自我,投奔他者;在自我中死去,卻在他者中復活。」


  • 死亡的否定性對於情欲經驗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愛在我們心中不似死亡一般,那就沒有愛。」死亡主要與我有關。情欲的生命衝動,淹沒且消融了想像的自戀身分。由於情欲衝動具有否定性,所以是一種死亡衝突。世上不是只有結束裸命的死亡。放棄的想像身分、撤除幫助建構社會秩序的象徵秩序,是比結束裸命還要嚴重的死亡:「死亡在一般狀態過渡到情欲渴望的階段裡,發揮著基本的魅力。在情欲中,既定模式一直在消解。我重申一次,也就是規律社會生活的模式,那些模式構成我們這種獨特個體的不連續的秩序。」日常生活是由布連續性所組成。情欲經驗開啟了進入「存在的連續性」的入口,「光是不連續的存在的死亡,就確定能產生這種連續性。」



摘錄自《Agonie des Eros》
韓炳哲著,管中琪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enyenTseng
10會員
30內容數
有時占星,有時塔羅,有時讀書,有時吃肉喝酒,日海12ママ的秘密基地,有緣人歡迎來坐坐。
yenyenTseng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我們恐懼去愛,是因為恐懼隱匿於愛身後的闇影,恐懼闇影深處的脆弱--那個不曾相識的自己。 我們若能如實覺察、接納內在所有斷裂的碎片,或恨或愛,或惡或善,遇見關係的衝突亂流,仍能由兀自濺射的烈焰火光中,看見彼此的完整身影,看見愛的可能,自由的可能。
Thumbnail
2025/04/27
我們恐懼去愛,是因為恐懼隱匿於愛身後的闇影,恐懼闇影深處的脆弱--那個不曾相識的自己。 我們若能如實覺察、接納內在所有斷裂的碎片,或恨或愛,或惡或善,遇見關係的衝突亂流,仍能由兀自濺射的烈焰火光中,看見彼此的完整身影,看見愛的可能,自由的可能。
Thumbnail
2025/02/20
德國社會學者齊美爾(Georg Simmel)在八十年前寫到,秘密"對事實的隱藏",是人類的一個主要成就,因為它"讓世界可以無盡地擴大",使得創造一個"與現實世界並列的第二世界"有了可能性。這個是界可以一直作為秘密居民們的私人島嶼,當作完全屬於它們自己的夢幻島。 當進入任何一種新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2/20
德國社會學者齊美爾(Georg Simmel)在八十年前寫到,秘密"對事實的隱藏",是人類的一個主要成就,因為它"讓世界可以無盡地擴大",使得創造一個"與現實世界並列的第二世界"有了可能性。這個是界可以一直作為秘密居民們的私人島嶼,當作完全屬於它們自己的夢幻島。 當進入任何一種新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1/02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是我們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美麗島〉
Thumbnail
2025/01/02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是我們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美麗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現代人渴望愛情,渴望有人能愛他完全的自我,但事實上是兩個人要一起走進他者的領域,在他者中完成全新的自我。這才是愛情本來的模樣,這才是真正的愛情才要完成的樣子。
Thumbnail
現代人渴望愛情,渴望有人能愛他完全的自我,但事實上是兩個人要一起走進他者的領域,在他者中完成全新的自我。這才是愛情本來的模樣,這才是真正的愛情才要完成的樣子。
Thumbnail
5.如果連你都不愛自己,那還有誰呢? 你怨他對你太殘忍,但是他是不愛你而對你殘忍,那算不上殘忍; 你自己原是愛自己的,你現在竟因他不愛你,而以苦痛自己摧殘你自己, 你對你自己是太殘忍了。 如果你厭惡他對你之殘忍,你應當更厭惡你自己的殘忍。 ——〈論愛情中之罪過與苦痛〉
Thumbnail
5.如果連你都不愛自己,那還有誰呢? 你怨他對你太殘忍,但是他是不愛你而對你殘忍,那算不上殘忍; 你自己原是愛自己的,你現在竟因他不愛你,而以苦痛自己摧殘你自己, 你對你自己是太殘忍了。 如果你厭惡他對你之殘忍,你應當更厭惡你自己的殘忍。 ——〈論愛情中之罪過與苦痛〉
Thumbnail
「透過我愛你,你也愛我,我在思念我的你之中,找回了自己;在我放棄自己後,又在保存著我的你之中,贏回了自己。」
Thumbnail
「透過我愛你,你也愛我,我在思念我的你之中,找回了自己;在我放棄自己後,又在保存著我的你之中,贏回了自己。」
Thumbnail
「在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裡,愛卻是不可能的。」 「我們生活的社會,如今愈來愈自戀……他在自己無處不在的影子中翻騰,直到溺死其中。」[1] 德國哲學家韓炳哲於《愛欲之死》(Agonie des Eros)開頭所說的這段話,對於當今泅泳於愛情的男女,可謂一句深刻的警語。在什麼都自由,什麼都可能的世界中
Thumbnail
「在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裡,愛卻是不可能的。」 「我們生活的社會,如今愈來愈自戀……他在自己無處不在的影子中翻騰,直到溺死其中。」[1] 德國哲學家韓炳哲於《愛欲之死》(Agonie des Eros)開頭所說的這段話,對於當今泅泳於愛情的男女,可謂一句深刻的警語。在什麼都自由,什麼都可能的世界中
Thumbnail
愛情的真正樣子,應該是在喜歡你的人那裡,去熱愛生活;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來看清世界。愛情也是偉大的導師,在真正愛情的世界裡,能學會思考人心反思自己,再熱愛一切。
Thumbnail
愛情的真正樣子,應該是在喜歡你的人那裡,去熱愛生活;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來看清世界。愛情也是偉大的導師,在真正愛情的世界裡,能學會思考人心反思自己,再熱愛一切。
Thumbnail
《愛的藝術》埃里希.佛洛姆/著,梁永安/譯,木馬文化,2021 愛是每個人終極和真實的需要。這種需要的被遮蔽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分析愛的本性正是要去發現愛在今天的普遍匱乏,是要批判應對此負責的社會條件。
Thumbnail
《愛的藝術》埃里希.佛洛姆/著,梁永安/譯,木馬文化,2021 愛是每個人終極和真實的需要。這種需要的被遮蔽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分析愛的本性正是要去發現愛在今天的普遍匱乏,是要批判應對此負責的社會條件。
Thumbnail
我因為「愛妳」而「愛我」,「愛妳」其實就是為了「愛我」。大概只有談戀愛的哲學家才會析理出這樣的心理轉折,不過確實也有幾分道理。在愛情的旅程中,我因為愛妳而不再是我自己,我放棄了自己,為的是希望妳能愛我,而當我發現我被妳所愛時,我欣喜若狂,因為我又找回了自己,一個更可愛、更偉大、更豐富、更有價值的自己
Thumbnail
我因為「愛妳」而「愛我」,「愛妳」其實就是為了「愛我」。大概只有談戀愛的哲學家才會析理出這樣的心理轉折,不過確實也有幾分道理。在愛情的旅程中,我因為愛妳而不再是我自己,我放棄了自己,為的是希望妳能愛我,而當我發現我被妳所愛時,我欣喜若狂,因為我又找回了自己,一個更可愛、更偉大、更豐富、更有價值的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