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在愛情裡失去自我?從《能量七密碼》談愛的本質

更新於 2023/06/1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當你想著很愛的人或東西時,你要明白這個愛的對象,是在為你展現愛的頻率。這個對象不是把愛帶給你,而是把你心中的愛帶出來…這個對象讓你現形。
by Dr. Sue Morter
影片版:

萬物即能量

《能量七密碼》的作者蘇莫特Sue Morter與父親一樣,成為了一名脊骨神經科醫師。從小沈浸在生物能量醫學環境的她,與父親致力以能量醫學療法協助病人恢復能量平衡與健康。
能量醫學」療法認為,由於生物體內的細胞跟神經的溝通,都是以某種「波」的形式如光、磁、熱等在運作,故人體本身就是個動態的能量系統,除了化學和生理機制外也充滿了物理變化,不停以能量形式在體內跟外界交換信息。
因此,《能量七密碼》的核心基礎是:一切萬物都是能量
我們是由能量組成的能量體,我們的身體、心智、情緒都是能量;人體感官所能察覺的物質,也是經過壓縮,密集到我們得以碰觸的能量。我們與同為能量的萬物,實際上「合而為一」,因此我們的創造力、直覺、內在力量與資源其實比想像中的更為充裕,因為能量持續在互相交流、互相影響。

覺醒的創造者/誤解的防禦者

所謂的覺醒,以作者的觀點來說,就是以真實的本質,即作為一個完全圓滿的能量體,在具象有形的軀體中,以創造者心態生活。
但現實社會裡,我們通常會用「防禦性格」生活。這是一種奠基恐懼之上,以求生與不足為中心的自我意識(或自尊)。防禦性格讓我們難以覺察有靈魂的自己,並被問題、缺陷、錯誤、匱乏認知帶來的痛苦所拘束,再把所有時間精力都用在彌補這些痛苦跟不足的感受上,又誤以為唯有外在的某個人事物,才能填補自己所缺的完整。

失去自我的戀人

本文最初的引言提到,我們對所愛對象所生出的愛意,就是我們自己的能量頻率,這個對象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現形」。
「失去自我」的感覺也是關係裡我們的一種現形。假使我們脫離了真實本質而讓防禦性格作主,便無法意識跟感知到自己就是完整的能量體,我們會誤以為「愛」跟自己是分開的,所以渴求、寄託他人給予。為了從他人那得到愛,我們費盡心機努力取悅誘惑,甚至控制。
當一個人認為愛需要從別處得到,或需要有某個對象才能啟發愛時,他就很難體會自己本質裡就有的愛,也很難不在戀愛中依賴對方填補自己對愛的需求。這也意味著,對象的一舉一動都決定了他所感受到的愛與幸福感。

能量投射

作者提到,我們時常把注意力放在外界,讓自己的能量與外在實體交纏在一起,當人一直把能量往外投射,定在外頭,就會削弱自己的能量系統跟力量。這也是為何戀愛裡,有些十分投入的人會「失去自我」,因為他們沒把能量集中在自己,而是將自己的能量與某個對象綁定
假如我們將能量錨定在自己核心,這時表達出的愛會更自由;不同於防禦性格習慣把愛託付出去,使得戀愛成為討價還價的過程,設下許多條件跟期待,好讓自己獲得受保證跟安全的愛,好保護我們不受傷害,這些都是求生模式所導向的想法跟行爲。
能量投射矛盾之處在於,這麽做反而會把對方推的更遠。我想更簡單的理解是,能量投射會帶給對象太多關注壓力,造成他們更想遠離而非靠近,因為他們可以感受到有股很強的能量要強加他們之上,而這股能量,實際上是來「索取的」。
電影《聖境預言書》用影像表達「能量爭奪」,人的直覺能感受到他人欲控制的能量。

愛的本質—心輪能量

《能量七密碼》其實沒有提出什麼奇特的創見,七密碼對應的正是七脈輪系統,當中位於胸腔中間位置的心輪能量中心,與「愛」息息相關。
心輪能量流順暢時,我們可以感受自己本有的「愛」的頻率—打從心底有愛,因此不需要從任何人身上獲得愛,也不需仰賴他人一定的作為來滿足、回應自己。
所謂「無條件的愛」,在作者看來,就是不把愛寄託在他人之上,因為我們自己就是愛的化身,能體現毫無保留的愛,我們單純活在當下,展現愛的行動,不為結果焦慮。

先有感知才有體現

由於每個人的本質都是能量,都有心輪能量中心,也都能「體現」自己真實本質的愛,可是由衷體現前,我們首先要能「感受」自己就有完整無缺的愛,而這股能量在我們之內,因此每個人必須學習將注意力由外導向內在的覺察(這裡說的覺察非指心理學上的覺察,而是身體感知的覺察,是更為感官、不帶認知定義的)。
作者寫本書的用意之一,就是在教導讀者如何透過一套實作的身體練習,打造出我們感知身體核心七脈輪能量的迴路,讓大腦隨之接受並認知這股能量的存在,一旦我們感知過,往後就能有意識地把逸散的能量收回,並用自己核心的能量穩固身心。

愛的感知練習—從外到內的經驗

我原本乍聽作者說「不依戀的無條件之愛」時,覺得似乎太高尚,現實裡還真沒見過這麽純粹的戀愛關係互動,後來想想,我猜很多母親在孩子誕生的那一刻,應該會強烈感受到「打從心底無條件的愛」,有個生命的誕生讓你無比感動,這個孩子就在為你展現愛的頻率,把你心中的愛帶了出來—你就是這股愛。
就如作者所教的感知練習,若要我們直接探知內在本有的愛並不容易,通常都要透過某個外物,讓我們可以投射能量,才會更明顯的感知到這股能量。接著,我們也才能明白我們感知的,都不是別人帶來的,而是自己自發的創造
這也是我在初戀結束後意識到的,我感覺自己依戀懷念的過往感受,都是個人的某種感知,其實跟「他」好像不是直接相關,好像把「他」替換掉也能成立,聽起來有點可怕,好比關係裡某種主體性根本地消失了。但用作者的觀點來看,不過就如本文引言說的:這個對象不是把愛帶給你,而是把你心中的愛帶出來。
我當時依戀的確實不是他,而是我「愛著的感知」,是我在關係裡創造、投射出的能量。
很多人覺得要有個「人」才能為自己帶來愛,讓自己感受到被愛,我在戀愛時的確感受過這種喜悅;但在失戀後,我更體悟感知到:只要是源自核心我的,那股源頭便不會消失。
力量永遠在我們之內,可以一而再的重現。謝謝這段戀愛經驗,讓我實地演練了愛的功課。

拒絕脆弱便遠離了愛

關係是面鏡子,使我們現形。防禦性格除了讓人在愛裡特別渴求外在滿足外,也可能反過來,讓人不敢尋找跟表現愛,經常扮演冷漠疏離的愛人。
親密關係不同於泛泛之交,需要人更真誠、深刻地相互認識,但「坦白」對某些人來說太過赤裸不安,他們想保護自己,覺得自己柔軟的那面太過脆弱跟危險,必須用堅硬的外殼武裝自己才安全。
然一旦一個人拒絕「脆弱」,也就拒絕了讓心輪之愛順暢流轉。
啟動心輪會打開自己最脆弱的一面。 by Dr. Sue Morter
這樣的脆弱讓我們得以直面真實的自己,得以開展親密連結的可能,得以從心輪之愛的能量中找到力量。脆弱不是軟弱,脆弱即力量,我們核心的愛,真誠、溫柔、脆弱又堅強。真正傷害我們的,不會是分離、背叛或孤立,而是遺落與愛的連結

愛情裡的失去與收復

《能量七密碼》是本強調感知與體現的書,因為真正的「覺醒」不是頭腦的認知,而是生活方式的體現。即便我們懂了很多心靈知識,若無法實際運用感受,那都只是空中樓閣,所以現實就是最好的試驗跟老師,關係會為我們帶來最有效果且深刻的教育
我覺得有時候,人們並不是真的在愛情裡「失去自我」,而是早在戀愛前就未曾「發現自我」。但或許進入愛情的意義,便是為了在一路蜿蜒中照見隱藏的自己,並收復更完整的自己,繼續前行。
Bless❤

相關文章:

書籍聯盟連結:
📘紙本書 博客來 金石堂
📘電子書樂天Kobo 金石堂
IG@Dreamyaks
FB@Dreamyak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59內容數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夢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夢與現實非一刀兩斷的兩個世界,有些東西會穿越其中,相互影響滋長;夢也時常提供我們特殊的照料,療癒並帶來重要的啟示。我想用去年分手失戀初期的三個夢來聊一點「夢的療癒」。
作為一個三十多歲才經歷初戀結束的人,自青春期,我就對戀愛有非常多的困惑,只因我總無法像其他人那樣,很“自然地”明確知道自己的感情是怎麼回事。 例如:喜歡是什麼感覺?喜歡外貌就叫喜歡嗎?希望對方陪伴是喜歡嗎?有性慾才算喜歡嗎?喜歡一定要靠感覺嗎?愛慕激情會不只是一時的?我怎麼確定自己的感覺是真是假?
我也曾經幻想過理想的伴侶, 兩人無比契合又能愉悅相處, 無需掩飾、也無需改變彼此,宛如命中注定的相配。 直到戀愛時,我才意識到「理想」愛情是一種不切實際地想望...
最近上心理學線上課時,其中一位同學提到要如何克服想要付出愛,卻又害怕再次受傷的恐懼? 當我們很想要做某件事時,即便有可能受傷,也會想嘗試達成......
知道自己看不透想不開,反而很清醒。潛意識裡,累積了一生早已固化的特定價值觀、信念、本能反應與記憶等,要改變這裡面根深蒂固的東西,本來就很難從表意識的理智,輕揮魔法棒就立刻解決。 我很喜歡催眠課學到的一個概念:靈魂面對困境都是想要成長的...
第三者不是失戀的箭靶,不管她做了什麼被社會評價為不道德的行為,都與我無關,因為那些行為其實根本沒有傷害到我...
夢與現實非一刀兩斷的兩個世界,有些東西會穿越其中,相互影響滋長;夢也時常提供我們特殊的照料,療癒並帶來重要的啟示。我想用去年分手失戀初期的三個夢來聊一點「夢的療癒」。
作為一個三十多歲才經歷初戀結束的人,自青春期,我就對戀愛有非常多的困惑,只因我總無法像其他人那樣,很“自然地”明確知道自己的感情是怎麼回事。 例如:喜歡是什麼感覺?喜歡外貌就叫喜歡嗎?希望對方陪伴是喜歡嗎?有性慾才算喜歡嗎?喜歡一定要靠感覺嗎?愛慕激情會不只是一時的?我怎麼確定自己的感覺是真是假?
我也曾經幻想過理想的伴侶, 兩人無比契合又能愉悅相處, 無需掩飾、也無需改變彼此,宛如命中注定的相配。 直到戀愛時,我才意識到「理想」愛情是一種不切實際地想望...
最近上心理學線上課時,其中一位同學提到要如何克服想要付出愛,卻又害怕再次受傷的恐懼? 當我們很想要做某件事時,即便有可能受傷,也會想嘗試達成......
知道自己看不透想不開,反而很清醒。潛意識裡,累積了一生早已固化的特定價值觀、信念、本能反應與記憶等,要改變這裡面根深蒂固的東西,本來就很難從表意識的理智,輕揮魔法棒就立刻解決。 我很喜歡催眠課學到的一個概念:靈魂面對困境都是想要成長的...
第三者不是失戀的箭靶,不管她做了什麼被社會評價為不道德的行為,都與我無關,因為那些行為其實根本沒有傷害到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所以我們害怕黑暗。我們害怕黑暗,因為在黑暗中,世界消失了——宇宙消失了。我們只剩下心跳和自己的呼吸。人類害怕黑暗及其所有表現形式,因為我們是Mind生物。這是我們在進化中應得的位置。
Thumbnail
人們喜歡算命的原因多樣,包括尋找方向和答案、探索自我、娛樂興趣、信仰需求、社會文化因素和心理支持。算命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讓人感覺有一個方向或答案可以依循,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和內在需求。無論是出於娛樂還是信仰,重要的是保持理性和開放的態度。 .MBTI My
Thumbnail
想起之前在讀書會上討論的話題——當我們在社群平台看到不合時宜的發言,甚至是針對我們自己所屬群體(ex: 文組、女性、支持某些理念者……)的抹黑與攻擊時,是否應該主動發言表達不同觀點或甚至適時反擊? 『如果自己什麼都不說,會不會久了大家就會認為他們是對的?』朋友認為,不同的聲音很重要,表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一位海賊王的主角─蒙奇D路飛,如何成為觀眾共鳴的角色。透過這位充滿熱血與積極態度的主角,讓讀者感受到對自我的追求與不屈的意志力。文章強調了透過漫畫角色投射自身渴望,並探討了角色的動機與選擇。這篇文章所解釋的角色共鳴與人性探討,對於海賊王的粉絲們來說非常值得一讀。
Thumbnail
在遙遠的冥王星上,有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秘密,那就是它的地表幾乎遍布著閃耀著光芒的鑽石。這消息一傳出,立刻引起了世界各地的矚目,人們紛紛展開了對這顆神秘行星的探索。然而,就在準備前往冥王星開採財富的計劃即將實施之時,專家們發出了警告:這些鑽石可動不得!
Thumbnail
追完一部劇,動漫,乃至於電影後,總不免有些失落。大概是我多愁善感而已,然而,當我很努力,很努力達成目標後,這種難以言喻的傷感也油然而生。我當然也有滿足感,但空虛感更甚。這究竟是為何? 是結果論所導致的嗎?大概是我太着重於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用結果來推導,論證我行動的過程。如此一來,只要是壞結果,那麼我
Thumbnail
無論是對中捷事故的罹難者,或是對三讀通過的同婚收養法案,網路上都能看到一大堆不堪入目的留言,而原因無他,僅僅是意識形態的不同,就能讓支持廢死、同婚的人,在他們眼中失去當人的資格。
Thumbnail
這週末去新竹五峰鄉露營,輕鬆愜意,營主有兩隻可愛的狗狗,非常的乖巧,一進營區就搖著尾巴歡迎著我們,尤其小白,感覺好像是我們養的狗一樣,融入我們兩家人,完全沒有違和感。 下午時分,雲霧退去,不期而遇了美妙的雲海,很開心,天空之城大概就這個概念吧!
Thumbnail
德雷克公式 在和費米悖論有關的理論和定理中,聯繫最密切的是德雷克公式。 德雷克公式由法蘭克·德雷克在1960年提出,恰好是恩里科·費米引出話題的十年之後。這個公式試圖用一種系統的方法去估計外星生物的存在概率。而德雷克方程式如下: 其中 N代表銀河系內可能與人類通訊的文明數量 目前沒有其他文明
Thumbnail
星巴克的咖啡含有很高的咖啡因,咖啡因會刺激大腦的中樞神經,讓人產生上癮的感覺,當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星巴克的時候,意味著人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滿足上癮的需求。 【個人網站】 加入小K Telegram群組,獲取最新資訊:https://bit.ly/littlekxtelegram 【加密貨幣】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所以我們害怕黑暗。我們害怕黑暗,因為在黑暗中,世界消失了——宇宙消失了。我們只剩下心跳和自己的呼吸。人類害怕黑暗及其所有表現形式,因為我們是Mind生物。這是我們在進化中應得的位置。
Thumbnail
人們喜歡算命的原因多樣,包括尋找方向和答案、探索自我、娛樂興趣、信仰需求、社會文化因素和心理支持。算命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讓人感覺有一個方向或答案可以依循,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和內在需求。無論是出於娛樂還是信仰,重要的是保持理性和開放的態度。 .MBTI My
Thumbnail
想起之前在讀書會上討論的話題——當我們在社群平台看到不合時宜的發言,甚至是針對我們自己所屬群體(ex: 文組、女性、支持某些理念者……)的抹黑與攻擊時,是否應該主動發言表達不同觀點或甚至適時反擊? 『如果自己什麼都不說,會不會久了大家就會認為他們是對的?』朋友認為,不同的聲音很重要,表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一位海賊王的主角─蒙奇D路飛,如何成為觀眾共鳴的角色。透過這位充滿熱血與積極態度的主角,讓讀者感受到對自我的追求與不屈的意志力。文章強調了透過漫畫角色投射自身渴望,並探討了角色的動機與選擇。這篇文章所解釋的角色共鳴與人性探討,對於海賊王的粉絲們來說非常值得一讀。
Thumbnail
在遙遠的冥王星上,有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秘密,那就是它的地表幾乎遍布著閃耀著光芒的鑽石。這消息一傳出,立刻引起了世界各地的矚目,人們紛紛展開了對這顆神秘行星的探索。然而,就在準備前往冥王星開採財富的計劃即將實施之時,專家們發出了警告:這些鑽石可動不得!
Thumbnail
追完一部劇,動漫,乃至於電影後,總不免有些失落。大概是我多愁善感而已,然而,當我很努力,很努力達成目標後,這種難以言喻的傷感也油然而生。我當然也有滿足感,但空虛感更甚。這究竟是為何? 是結果論所導致的嗎?大概是我太着重於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用結果來推導,論證我行動的過程。如此一來,只要是壞結果,那麼我
Thumbnail
無論是對中捷事故的罹難者,或是對三讀通過的同婚收養法案,網路上都能看到一大堆不堪入目的留言,而原因無他,僅僅是意識形態的不同,就能讓支持廢死、同婚的人,在他們眼中失去當人的資格。
Thumbnail
這週末去新竹五峰鄉露營,輕鬆愜意,營主有兩隻可愛的狗狗,非常的乖巧,一進營區就搖著尾巴歡迎著我們,尤其小白,感覺好像是我們養的狗一樣,融入我們兩家人,完全沒有違和感。 下午時分,雲霧退去,不期而遇了美妙的雲海,很開心,天空之城大概就這個概念吧!
Thumbnail
德雷克公式 在和費米悖論有關的理論和定理中,聯繫最密切的是德雷克公式。 德雷克公式由法蘭克·德雷克在1960年提出,恰好是恩里科·費米引出話題的十年之後。這個公式試圖用一種系統的方法去估計外星生物的存在概率。而德雷克方程式如下: 其中 N代表銀河系內可能與人類通訊的文明數量 目前沒有其他文明
Thumbnail
星巴克的咖啡含有很高的咖啡因,咖啡因會刺激大腦的中樞神經,讓人產生上癮的感覺,當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星巴克的時候,意味著人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滿足上癮的需求。 【個人網站】 加入小K Telegram群組,獲取最新資訊:https://bit.ly/littlekxtelegram 【加密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