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姆在《愛的藝術》裡以心理學理論的的角度來討論什麼是愛,為什麼我們需要愛,過去我們一直都認為愛情如果失敗,問題是出在對象,「我們不適合」「他給的不是我想要的」,但佛洛姆認為問題並不是出在對象,而是我們沒有愛的能力,我們從來沒有學習過如何好好去愛。我們學習任何能力,都知道要經歷學習,練習,精進的過程,但對於「愛」,我們卻天真的認為只要找到正確的人,就會順順利利,跟他天長地久,這就好像一個畫家以為只要把畫布架好,然後等待美景,不要做任何臨摹練習,就能夠畫出一幅好畫一樣。
什麼是愛?
當我們還在母親體內時,我們是母親的一部份。即使出生以後,身為嬰兒,我們仍然感覺與母親是一體,是共生的。但漸漸長大以後,我們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一個獨立的個體,於是我們開始感覺孤單,我們必須重新建立起與其他人,與社會的「融合關係」,才能消除那種孤單分離的焦慮。所以「愛」真正的意義不是指你與某個特定的人的關係,事實上愛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決定了你與世界的關係,你要以何種態度與世界共處。
如果你說愛一個人,但你對周遭的其他人默不關心,那不是真正的愛。如果你愛一個人,但你在這份關係裡面沒有你自己,一切都是別人說了算,那也不是真正的愛。很多人沒有先發展出自己的完整性,並且在保有自己的完整性的前提下,才思考該如何與其他人和世界相處,他或者讓自己成為另一個人的一部份,跟隨對方,讓對方指揮他,自己不做決定,或者吞噬其他人,藉著支配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的一部份,假裝自己是完整的,但是這樣的關係一旦失去對方或是對方不再聽從他,他自己就會四分五裂。
要如何區分什麼是真正的愛呢?問問自己,驅使你行動的動力為何。如果你是被某種情緒所驅動,例如害怕,「如果我不這麼做,我就會失去他」,例如野心,「我想要更高的職位,所以拼命工作」,例如交換,「如果我今天幫他,他下回才會幫我」,那麼很有可能你不是真心的愛這個人,這件事。真正的愛具有主動性,會讓人想要行動,一個有愛的人常常會是給予者,在給予的行為裡面,他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強壯與生命力,給予者把自己的某些部份帶入了另一個人的生命中,如果對方也接受了你的給予,雙方都會感覺生命中有新的東西被創造出來,這是雙方一起共享的,所以給予者也成了接受者。如果你的行為沒有辦法無法激起對方的回應,這份給予就無法真正創造出新的東西,也就沒有意義了 。
愛的元素
愛包含四個基本元素,照顧,負責,尊重和了解。
照顧就是付出,一個人有愛的能力,能夠成為給予者,代表他的自我有一定程度的完整性,他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知道自己有能力幫助人,而不是需要依賴別人的幫助,因此他有勇氣付出。愛和付出是分不開的,如果一個人說他愛他的小孩,卻只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沒有付出陪伴,沒有付出關懷,這不是真正的愛。愛也包含著責任,責任往往代表了一些任務與負擔,愛一個人代表我準備好擔起回應被愛者需求的責任。
但是如果缺乏後面兩個元素「尊重」與 「 了解」,照顧與負責很容易就變質成為支配與佔有。尊重是讓被愛者依照自己的本性去發展,不會強迫對方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我愛他不是因為他達成我的期望或是我覺得他「值得被愛」,我愛他是愛他本來的樣子,要能夠尊重另一個人,首先自我必須是完整的,具有獨立性,才能夠不靠依賴別人或控制別人而存活。
「負責」回應的是對方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基於自己的感受,要知道對方真正的需求,必須先得了解對方,當然也必須了解自己,才能夠分辨哪些是自己的需求,哪些是對方的需求。很多父母照顧小孩往往都是出於「我覺得他需要」而做,我覺得他需要安定的生活,所以要求他去考公務員,我覺得他需要有人照顧,所以要求他一定要結婚,這種愛其實只是一種自我陶醉,你覺得你愛他,但你只在乎你的感受,你想要滿足的是你的需求,而不是他的需求。
愛的四個基本元素缺一不可,一份真正的愛才能夠擺拖自我陶醉與以自我中心, 保持自己的獨立性與對方的獨立性,視對方的需求與自己的需求一樣真實,一樣重要,這種以真正的愛所產生的行為才能夠激起對方的回應,由愛再創造愛。
如何實踐
學習愛的能力就像我們學習其他的能力一樣,要透過不斷的實踐才有辦法持續精進。在書中,佛洛姆提到了要實踐愛的能力的幾個方法,包括自律,專注,耐心與信心。
專注的第一步是學會跟自己獨處,讓自己獨立,因為如果自己無法獨立,就會想要依賴對方,把對方當成自己的救生圈,這種關係不會是愛的關係。「擁有獨處的能力,學會對自己敏感,是愛的先決條件」,書裡的這段話,讓我有如雷灌頂的感覺。我們往往很容易注意到身體的變化,卻對心理的變化遲頓很多,因為我們對於「一個健康的身體」比較有概念,卻對「一個健全的心靈」沒有任何想法,當我們感到沮喪,感到憤怒,感到憂鬱的時候,我們常常是用各種理由去合理化它們,我們向這些感覺屈服,而沒有真正去探究我們為何會有這些感覺。
這個社會沒有教導我們什麼是健全的精神素質,反而花很多的時間在教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更有價值的「人類商品」,如果要有吸引力,男生要表現出霸氣與野心,女生要展現性感或者溫順,才會讓自己「值得被愛」,才會找到對象,但這些作為都無助於了解自己,只是勉強自己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
對自己敏感,不是時時在焦慮或是擔心,而是處在一種警戒且開放的狀態,能夠接收到任何重要訊號。當我們感到疲倦或沮喪的時候,我們能夠傾聽內在的聲音,理解自己的情緒為何而來。當我們真正理解自己的時候,才能夠對自己產生信心,相信自己的思考力與觀察力,在這個基礎上面,我們也才有信心對他人做出正確的判斷。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情緒為何而來,就很容易誤以為自己是心動的感覺,或是明明焦慮的是別的原因,卻認為趕快結婚或是趕快分手是正確的決定,可以解決眼前的焦慮。當我們不相信自己的判斷力,就很容易人云亦云,別人說他是好對象就接受,忽略自己真正的感受。
信心是真正的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我對自己有信心,因為我的自我有完整性,我的人格有不變的核心,不需要依賴別人的肯定或是跟隨別人的指示,我有能力作出承諾並且實踐承諾。我對他人有信心,就不會想要去擺布他人或者支配他人,不會過份擔心或過份多疑,信心給我們勇氣把自己交付出去,而不是因為擔心受到傷害就裹足不前。我對社會有信心,就不會過份相信權威,或者單一的領袖,放棄自己的判斷力,也不會在自己手握權力的時候想要無限擴張,覺得唯有自己才能解決所有問題。保持信心我們才能面對過程中會有的挫折與失敗,當人事物與自己的想像期待不同的時候,還能夠繼續耐心的堅持下去。
感想
看完這本書,我更能理解佛洛姆所說:「愛不是指你與某個特定的人的關係,愛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決定了你與世界的關係,你要以何種態度與世界共處。當我是一個有愛的人的時候,我會更懂得自愛,因為對自己敏感,所以了解自己的需求,就不用讓自己成為一個待價而沽的「人類商品」而偽裝自己 ,勉強改變自己。我也能夠擺拖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的方式,真正關注別人的需求,相信他人的潛力,而不是硬把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塞到別人身上,強迫他人成為自己理想的模樣。當我有愛,我會勇於付出,即使可能會有痛苦或是失望,我也不會隨便放棄,因為我知道,耐心也是愛的能力中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