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洛.梅《愛與意志》I─性與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Rollo May,1969)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但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呢,又有什麼樣的意思呢?在讀了Rollo May(中譯:羅洛梅)的《愛與意志》(Love and Will)之後,才明白這句話遠遠不只如此而已。我們都曾經歷過一段關係的分離,無論是哪種,這種恨、忌妒、痛苦,讓人往往難以承受,但Rollo May指出這種狀態的存在,與所謂愛的關聯,並強調這些感受不是愛的對立面,只有當冷漠─也就是「不存在」的狀態─才是愛的相反,因為這是一種可有可無、虛無縹緲的狀態。

因為這本書實在太硬了,也有點厚,難啃到我必須搭配酒精服用,所以會分成幾個部分來談談這本書跟我的看法,今天第一個部分是愛與性的關係。

當代社會我們對愛與性的理解是一種自由主義式原子化個體性的論述,也就是把性獨立出來成一個功能,把愛獨立成一個功能,就像進食與上班一樣,是相互獨立的功能。所以我們才會爭辯諸如約砲合不合理的議題:既然這是我的自由,我對我的個體自主性享有百分之百的掌握與控制,那麼為什麼我不能在有性慾的時候選擇發生性行為但不要其他關係呢?(註)

Rollo May指出,這種將性單獨從愛抽離出來的行為,是一種對「理性社會」的對抗,是一種對「文明社會」的焦慮,在20世紀中後期,自由、理性、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發展出安全享受性行為的方式,使我們在工業社會中準時的運轉,但也因為這些發展,使我們異化成了冷漠的個體。
現代社會理性到了極致:幾點幾分上班,幾點幾分下班,什麼時候享樂,什麼時候成為什麼樣子的人,都是被規定好的,因此我們對自我價值的理解其實鑲嵌在這些體制之下,我們不能也無法超越這個限制,否則就不被社會所接受,這是Rollo May所說的其中一個「冷漠社會」的象徵。
而愛─精確一點說,是愛慾(eros)─是一種慾望、渴求跟創造,是生命的尋求、擴張、重新定義的過程,他牽涉到了現代社會理性不可觸碰的一面,愛慾使人與他人、萬物乃至真、善、美甚至生命重新結合,賦予我們各種微不足道的瑣事嶄新的意義。但這是當代社會的逆鱗,生產線式社會的規訓不允許我們創造這樣的生活,不允許我們尋找新的意義,我們被迫在機械式的規則下日復一日的活著,而不是熱情、奔放,充滿創造力的去過著「愛」的生活。

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冷漠的社會,所以我們被冷漠地活著。

所以我們放棄愛,放棄面對因為愛而存在的焦慮,我們選擇用性來替代。Rollo May認為,愛有四種:愛慾(eros)、肉慾(lust)、友愛(phila)、及無私之愛(agape)。在我們沒辦法得到有著愛的生活時,我們被迫用性─也就是肉慾─來代替,但性的本質是一種需求、滿足,用Rollo May的說法,他是一種「理由」;而愛慾則是一種目的、渴望,Rollo May說這是一種「目的」。
理由是推動我們去做什麼事情的動力,所以我們尋找性,並從中得到滿足,但滿足的理由消解之後,好像就不繼續存在「愛」的理由,而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性行為、性高潮中逐漸找不到刺激跟存在的理由。
目的與之相反,如果理由是在我們後面推動我們向前的動力,那目的則是召喚我們向前的目標,他跟創造力、打破規則、重新結合這種新的可能性有關,進一步讓我們有能力將想像化為現實,這是一種積極的愛。理由是一種對過去的考慮,目的是一種對未來的渴望,當理由與目的結合之後,我們才能將時間線上的過去、現在解釋並結合,進而去定位未來在光譜上的位置,得以解釋很多事。
所以性跟愛不能分離,Rollo May認為性不能跟愛慾分離,一旦脫離則喪失活力、想像、創造與激情的來源,造成欠缺我們往前的動力,只是被動地推著往前。

那麼為什麼我們選擇拋棄愛慾而擁抱性?Rollo May指出,因為現代社會的冷漠、理性、機械式生活,使我們對於愛慾這種可能導致自己不再像自己的形式感到焦慮,除了囿於自我存在感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背叛這樣理性的社會體系,所以我們只能以性來代替愛慾,甚至是完全放棄自己仍有愛慾的可能。但因為愛慾的特性,我們放棄了它,雖然保護自己不會經歷那些痛苦的過程,也不會因此被社會給拋棄,但同樣代表我們放棄了與愛相連的新世界,以及那個新世界可能毀滅的焦慮。                     
所以當代的我們索性放棄愛慾,用性來作為愛的代名詞,用網路上的說法,叫做愛無能。

註:這個問題的對或錯,我不在此下定論,只是想碎念一下自由主義其實不談道德,只要不妨礙他人就好。但這能否是道德的判準,肯定值得更多討論。

avatar-img
6會員
10內容數
「我愛你」是最耳熟能詳,在路上容易聽到,在電視劇中容易看到的三個字。可是愛究竟是什麼?有哪些形式?元素?表現?情緒?我也不知道,所以想多讀點書,來看看到底什麼是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強納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疏離會產生孤獨,但孤獨會指引我們渴望愛,而愛又是疏離的對立面—這一系列迴圈在邏輯上是不通順的,但是我們很難否認這套化學作用的驚人結果。我在想,有一種可能,疏離本身就是一種愛,保持距離,盡情享受,以策安全。
向死而生,死亡不可避免,而人一生都在面對死亡,面對死亡的過程早於死亡而存在—或存有?不太確定—因此死亡本來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人一生都在準備死亡,這是一段極其漫長又迅速的過程。既然死是必然,問題就會變成怎麼死,為何而死(也就是為何而生)。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內篇:大宗師) 不如,意味著後者更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既然已經乾涸,乾脆一點就在河海之中相互遺忘吧。遺忘之後,各自安於天性,在屬於自己的天地之間遨遊;遺忘之後,就沒有那些用力耗盡自己去換得一個喘息假象的必要了。
……人首先存在,碰到各種遭遇,世界起伏不定,然後限定自己。因為,人在開始時一無所有,只是後來才成為甚麼。
疏離會產生孤獨,但孤獨會指引我們渴望愛,而愛又是疏離的對立面—這一系列迴圈在邏輯上是不通順的,但是我們很難否認這套化學作用的驚人結果。我在想,有一種可能,疏離本身就是一種愛,保持距離,盡情享受,以策安全。
向死而生,死亡不可避免,而人一生都在面對死亡,面對死亡的過程早於死亡而存在—或存有?不太確定—因此死亡本來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人一生都在準備死亡,這是一段極其漫長又迅速的過程。既然死是必然,問題就會變成怎麼死,為何而死(也就是為何而生)。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內篇:大宗師) 不如,意味著後者更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既然已經乾涸,乾脆一點就在河海之中相互遺忘吧。遺忘之後,各自安於天性,在屬於自己的天地之間遨遊;遺忘之後,就沒有那些用力耗盡自己去換得一個喘息假象的必要了。
……人首先存在,碰到各種遭遇,世界起伏不定,然後限定自己。因為,人在開始時一無所有,只是後來才成為甚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我們在意識裡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的恐懼是(通常是無意識的)是去愛,去愛意味得不到擔保的委身,是把自己完全地給出去,希望我們的愛在被愛者身上喚起愛,愛是一種信仰行為,信心少的人愛也少。」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慾望和理性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揭示了為何慾望永遠無法滿足,並分析了完全遵循慾望和完全依賴理性兩種極端狀態的不可行性。作者指出,對於人類來說,如何有效地使用和控制慾望,尋求理性的思考,是推動文明發展的關鍵。探索人類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才能更好地理解人類行為的複雜性。
最近有一位朋友問我:「是什麼原因,讓愛變成恨?」,我當下回應:「我覺得大部分的恨都是愛轉變成的。」 許多人聽過一句話:「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這句話我也挺認同的,但這句話沒說清的是,那恨是怎麼一回事? 恨既不是冷漠,它仍是一個強烈的情感,被人背叛、東西被竊、親愛的人受害等等,都使我們感受到
Thumbnail
出處:WE-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Romantic Love. By Robert Johnson(第十六章) 翻譯:陳珏吟 Jade Chen 浪漫之愛的真諦在於開創通往雙重啟示的道路:它帶領我們穿越西方思維的文字主義和物質主義,讓我們直接感受原型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Thumbnail
在你的關係裡,你是否活在情緒的興奮感中,而不是活在基於現實的承諾? 對於我們當中一些強烈渴望進入關係的人,有時我們會愛上「愛」這個想法,多過於實際與我們約會的那個人。
Thumbnail
「慾望與性」的荒謬,起因於人類仍是動物,受制於本能的「慾望」,追求安逸與快樂。而「性」在某種程度來說,是最低成本的快樂來源,得到快樂不需要額外付出成本(孩子的事以後才算)。性快感的體驗又非常純粹,不像吃美食、做運動,理論上沒有體驗門檻
Thumbnail
在現實中,愛情中的羅生門出現時,如何直面現實與愛情的矛盾,專輯《the album part one》的歌詞充滿了對愛與自由的探討。本文以此為切入點,探討愛情中的自由與現實的衝突,以及年輕的愛與成熟的愛的區別。
「性」獨立於愛之外,是「有罪」的。
Thumbnail
愛的藝術源自佛洛姆的經典著作,闡述從孤獨到成熟的愛之道。本篇文章探討人類對愛的需求,解釋怎樣愛一個人,並指出「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之間的區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我們在意識裡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的恐懼是(通常是無意識的)是去愛,去愛意味得不到擔保的委身,是把自己完全地給出去,希望我們的愛在被愛者身上喚起愛,愛是一種信仰行為,信心少的人愛也少。」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慾望和理性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揭示了為何慾望永遠無法滿足,並分析了完全遵循慾望和完全依賴理性兩種極端狀態的不可行性。作者指出,對於人類來說,如何有效地使用和控制慾望,尋求理性的思考,是推動文明發展的關鍵。探索人類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才能更好地理解人類行為的複雜性。
最近有一位朋友問我:「是什麼原因,讓愛變成恨?」,我當下回應:「我覺得大部分的恨都是愛轉變成的。」 許多人聽過一句話:「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這句話我也挺認同的,但這句話沒說清的是,那恨是怎麼一回事? 恨既不是冷漠,它仍是一個強烈的情感,被人背叛、東西被竊、親愛的人受害等等,都使我們感受到
Thumbnail
出處:WE-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Romantic Love. By Robert Johnson(第十六章) 翻譯:陳珏吟 Jade Chen 浪漫之愛的真諦在於開創通往雙重啟示的道路:它帶領我們穿越西方思維的文字主義和物質主義,讓我們直接感受原型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Thumbnail
在你的關係裡,你是否活在情緒的興奮感中,而不是活在基於現實的承諾? 對於我們當中一些強烈渴望進入關係的人,有時我們會愛上「愛」這個想法,多過於實際與我們約會的那個人。
Thumbnail
「慾望與性」的荒謬,起因於人類仍是動物,受制於本能的「慾望」,追求安逸與快樂。而「性」在某種程度來說,是最低成本的快樂來源,得到快樂不需要額外付出成本(孩子的事以後才算)。性快感的體驗又非常純粹,不像吃美食、做運動,理論上沒有體驗門檻
Thumbnail
在現實中,愛情中的羅生門出現時,如何直面現實與愛情的矛盾,專輯《the album part one》的歌詞充滿了對愛與自由的探討。本文以此為切入點,探討愛情中的自由與現實的衝突,以及年輕的愛與成熟的愛的區別。
「性」獨立於愛之外,是「有罪」的。
Thumbnail
愛的藝術源自佛洛姆的經典著作,闡述從孤獨到成熟的愛之道。本篇文章探討人類對愛的需求,解釋怎樣愛一個人,並指出「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之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