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也維京魂,不等普渡:想要什麼,當然是親手搶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鬼月禁忌、危險特多,提醒人需加謹慎即可防範災厄。戲水防水鬼、易聚陰處防孤魂野鬼,大不了來一個擋一個;但如果把所有鬼魂都召集起來組織編隊,橫掃大街小巷,會怎麼樣呢?

raw-image

相似的「百鬼夜行」也是在日本的夏季,這些妖魔鬼怪不過徒步而行;然而北歐民間傳說中是一整隊「鬼之空軍」席捲夜晚——稱為「狂獵」(Wilde Jagd)——先別擔心,這支軍隊大致上專屬耶魯節 (Jól/Yule)。

狂獵的起源

之前聊北歐鬼是喪屍型的,狂獵的隊伍又更接近主流西洋怨靈形象一些。「狂獵」由 19 世紀的民俗研究者 (Jacob Grimm) 提出,在此以前無標準化名稱;所以說,維京時代或更早的時代,是不是有相關傳說則不易考證。

殼蟻肯定的是,儘管敘述方式各有相異,但幾乎都在耶魯節前後;會有連續好幾夜的超自然高空遊行秀,這些共同點是從北歐到西歐的日耳曼文化圈皆然。

若說中元普渡是為了安撫孤魂野鬼,那在古代斯堪地那維亞會有相對應的祭典嗎?這就要看彼此對於靈界、靈魂的刻畫有沒有可比之處呢。

死亡的大隊

古北歐人認為「活人」的組成包含多層次魂體;其中最符合恐怖片裡鬼魂形象的大概是「翁德」(ǫnd),意味「生之氣息」。翁德在人的軀殼 (hamr) 瓦解、腐化後仍存於世,類似東洋意像底下的孤魂野鬼。一旦成為孤魂野鬼,就是狂獵在找的鬼才。

「狂獵」有很多叫法:Rauhnächte(12 夜)、Wütendes Heer(狂怒者的軍勢)、Herlaþing(冥府議會)、Åsgårdsrei(馳騁阿斯加德)、Oskoreia(雷霆騎行)、Oensjægeren(奧丁的獵手)等;聽起來都很適合當領域展開的招式名稱。

raw-image

「12 夜」意近「鬼門開」,此 12 晚間冥府與現世的通道會敞開;究其源頭可能來自祖先崇拜,或許似清明節,而不是為非作歹的幽靈肆虐。亡魂本性邪惡,是基督教盛行後(11 世紀)才漸漸固化下來。

「雷霆騎行」是狂獵有時會以暴風雨形象敘述,提醒路上行人在狂獵期間遭逢風雨時,務必尋求遮掩,以免被狂獵隊伍捕獲。

亡靈之主:奧丁

綜上對狂獵的稱呼,似乎都與古北歐異教神奧丁 (Óðinn) 有點關係。舉凡憤怒者或瘋狂者 (óðr)、阿斯加德之主,指的都是奧丁。文字紀錄最早明確在狂獵上 tag 奧丁的是 1666 年由烏普薩拉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Uppsala) 教授 (Johannes Schefferus) 撰寫的《烏普薩利亞》(Upsalia)。

作為持有死亡權柄的神祇,奧丁率領著一隊亡靈軍團;斯諾里 (Snorra Sturlusonar) 所著之《世界之球》(Heimskringla) 第 1 章〈英林格薩迦〉(Ynglinga saga) 中第 7 節:

Óðinn hafði með sér höfuð Mímis, ok sagði þat honum mörg tíðindi or öðrum heimum. En stundum vakti hann upp dauða menn or jörðu, eða settist undir hanga; fyrir því var hann kallaðr drauga dróttinn eða hanga dróttinn.
奧丁隨身攜著密彌爾頭顱,這顆腦袋能提供奧丁許多不同疆域的消息;有時也透過喚醒土地之下的亡者,亦或坐落於吊死者的遺骸下方。因而,祂被也喚為屍鬼之主或絞刑之主。

有鑑於奧丁同死靈術 (necromancy)、戰爭的關聯性,不論原始版本的狂獵是誰來帶隊,到了奧丁信仰崛起的地方,大概就很難有比祂更適合帶頭的神靈。

raw-image

諾曼地的百鬼夜行

文獻上最古老的狂獵案例來自 11-12 世紀一位英國本篤會修道士維塔利斯 (Orderic Vitalis);他在《教會史》(Historia Ecclesiastica) 中紀錄一位前往法國諾曼地的神職人員 (Walchelin) 於 1091 年 1 月 1 日的所見所聞。

瓦爾切林聽見遠方傳來巨響,以為附近有一支龐大軍隊正路過中;入夜後,他在穿越一片荒蕪田野時,遇上了一個個亡靈。他認得出來,有些是他生前的友人、鄰居、家人。

勇敢的瓦爾切林仍繼續朝向他的目的地走去,一路上有更多呻吟著、哀嘆著的黑衣鬼魂;當中有男有女,帶著不同身分、背負著不同罪孽並承受著罪惡苦難,狼狽邁步。終於,隊伍完全經過他:

瓦爾切林目送成百上千的大隊人馬走過後,心頭湧上思緒:「毫無疑問,方才是赫勒金的大隊 (Hellequin)。」

"Hellequin" 是古法語,對應的古英語詞彙是 "Herela Cyning",詞意即「軍之王」;在古英語的文獻中被視為「沃單」(Woden) 的別名,而沃單是古英語文化圈異教神祇的名諱,在古北歐語 (Old Norse) 文化圈即奧丁。

raw-image

為何可視?

世界各地的古老傳說中似乎不乏「亡者夜遊」一類的故事。或許人們心中有某些相通的生死觀念?死者與生者當下時間的同質化,它們迎頭趕上且近在眼前——可目測的死亡,允以將自己的死亡也視作「他者」——意味著我們並不支配它,從而應理解並接納它。

▋ᛏᛁᛋᛁᛣ᛫ᚢᚴ᛫ᚼᛁᚱᛅᛣ᛫ᛁᚴ᛫ᚼᛅᛁᛏᛁ᛫ᚢᛁᛏᛁᚢᛅᛣ᛬ᚢᛁᛚᚴᚢᛘᛁᚾ᛫ᛏᛁᛚ᛫ᚢᛁᛏᛁᚢᛅᚦᛁᚴᛁ ▖女士們、先生們,我是異教人,歡迎來到異教人議會 ᛉ. 北歐神話、盧恩文字、維京人、異教 ᛉ. 講座/課程/文案/諮詢/藝文合作 ᚦᛅᚴᛅᚦᛁᛣ(謝謝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波-avatar-img
2023/09/18
1
台灣的儀式會先提前稟報自家主神,並恭請祂們來監普(類似盯場),再加上開始前會調派法師自家的五營兵馬到場,可以想像現場畫面是諸多軍隊與主帥鎮守,再開普之前,還要開光(召喚)焰口鬼王(大士爺)維持鬼魂自助吧的秩序。如果我們在北歐辦普度,眾神兵馬可能會在外面幹一架,七爺八爺VS諸多翁德;玄天上帝的龜蛇將軍VS奧丁的戰馬;主神們罡氣爆發,與奧丁來一場跨文化的交流。不知道古北歐諸神有沒有「不打不相識」這種習俗,如果太乙救苦天尊走下九頭獅,端出一碗滷肉飯給奧丁。「好吃嗎? 喜歡的話,就托夢給你的子孫,讓臺灣加入聯合國吧!」
1
聽起來會掀起一場諸神命運番外篇www「不打不相識」是真正的古老的傳統呢,在《基爾家梅修史詩》就有了。不過,仔細想想,打一打後,大家打成一片;這種例子一時之間還真的想不太到…基本上只要有打起來,就會有一方喪命…根據部分神話出處的設定,奧丁可能不會吃滷肉飯,因為他根本不東西,只喝酒哈哈哈
感覺聖誕節後也能來一篇這個www
1
古北歐異教錄 代表性寶具太多好像也是很困擾www
但丁的《神曲》似乎也受了這些神話的影響,有些相似的設定
1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畢竟許多惡魔也是參考異教神靈做摹本嗎www奧丁作為惡魔倒是一點也不違和,甚至維京時代有許多異教徒都看不慣祂哈哈
1
鬼門剛開,正適合分享一點古北歐鬼故事;俗話說:「這傢伙強得像鬼一樣!」在古北歐可能不是什麼修辭譬喻而已。
上週看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和六雨都在痛罵「星際馬雅」的 13 月亮曆,恰好今年以古北歐盧恩杖曆來看,也是滿滿 13 月呢;不過我沒什麼好罵的,相比市面上盧恩文字對應生日相比,盧恩杖曆是真正的古北歐傳統。
太久沒颱風假,今年大家殺紅眼;你也死盯著颱風路徑邊安排追劇順序嗎?氣象局大不了觀察、預測氣候,北歐原住民薩米人 (Sámi) 卻老早在做氣候管理;之前提過,薩米人以魔法聞名遐邇,尤其是興風作浪的部分(字面意義)。
一千年前的斯堪地那維亞,有一群人在維京人眼中猶如「魔法使族」,他們的語言對日耳曼人而言難以理解,他們的巫術與魔法令海上暴徒也聞風喪膽。他們當今是歐陸最後的遊牧民族。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維京人頭盔上沒有角,也像流行影視娛樂作品中那樣,乾脆不戴頭盔;任何時代,頭盔都是戰場上最重要的防具之一(首要防具不外乎盾牌);再無腦還是會想辦法顧腦袋,至少別讓敵人發現自己無腦吧。那麼,維京人的頭盔長什麼樣子呢?
由於我有訂閱「冰島」關鍵字的 Google 快訊,導致前陣子幾乎每天信箱都被「火山就要爆發了!」洗屏,洗整整一週。所以知道爆發後,有種莫名其妙的釋放感。不過,冰島爆火山,跟異教人沒什麼關係吧?有的,北歐神話中的結局「諸神命運」(Ragnarök),或許靈感就來自火山爆發。
鬼門剛開,正適合分享一點古北歐鬼故事;俗話說:「這傢伙強得像鬼一樣!」在古北歐可能不是什麼修辭譬喻而已。
上週看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和六雨都在痛罵「星際馬雅」的 13 月亮曆,恰好今年以古北歐盧恩杖曆來看,也是滿滿 13 月呢;不過我沒什麼好罵的,相比市面上盧恩文字對應生日相比,盧恩杖曆是真正的古北歐傳統。
太久沒颱風假,今年大家殺紅眼;你也死盯著颱風路徑邊安排追劇順序嗎?氣象局大不了觀察、預測氣候,北歐原住民薩米人 (Sámi) 卻老早在做氣候管理;之前提過,薩米人以魔法聞名遐邇,尤其是興風作浪的部分(字面意義)。
一千年前的斯堪地那維亞,有一群人在維京人眼中猶如「魔法使族」,他們的語言對日耳曼人而言難以理解,他們的巫術與魔法令海上暴徒也聞風喪膽。他們當今是歐陸最後的遊牧民族。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維京人頭盔上沒有角,也像流行影視娛樂作品中那樣,乾脆不戴頭盔;任何時代,頭盔都是戰場上最重要的防具之一(首要防具不外乎盾牌);再無腦還是會想辦法顧腦袋,至少別讓敵人發現自己無腦吧。那麼,維京人的頭盔長什麼樣子呢?
由於我有訂閱「冰島」關鍵字的 Google 快訊,導致前陣子幾乎每天信箱都被「火山就要爆發了!」洗屏,洗整整一週。所以知道爆發後,有種莫名其妙的釋放感。不過,冰島爆火山,跟異教人沒什麼關係吧?有的,北歐神話中的結局「諸神命運」(Ragnarök),或許靈感就來自火山爆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搶孤: 「搶孤」是台灣傳統的民間活動,通常在節慶或廟會中進行,參加者會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爭搶一個放在高處的「孤」,這個「孤」通常是一個裝滿香火和祝福的物品。這項活動常見於農曆七月或其他重要的節日,目的是祈求安、健康和好運。
Thumbnail
隨著鬼門開,避邪驅邪等關鍵字熱度也慢慢上升。今天就來從民俗的角度與讀者分享有哪些避邪方法,讓大家安心順遂的度過農曆七月。
Thumbnail
各位鬼靈精怪的格友們,鬼月到來了!是時候讓你的文筆出來嚇嚇人了!👻 有沒有那麼一個故事,讓你在夜裡輾轉難眠? 對於台灣的中元普渡或是異國的鬼節文化,你有什麼樣的連結和經驗分享嗎? 本次「搞什麼鬼」的活動主題廣泛,舉凡職場、生活、超自然現象,我們都邀請你一起來分享,到底是誰在搞鬼?
Thumbnail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農曆七月為“鬼月”,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三十日鬼門關閉的這段日子裡,地府鬼魂返回陽間跟親人團聚,也有很多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陰間的無主孤魂都會湧到陽間,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要避免衝撞,就少不了講究。 冤魂厲鬼遊蕩,夜晚野外陰氣重 據說每年從七月初一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
Thumbnail
在鬼月期間避免被靈體干擾。透過閱讀本文,您將瞭解到在這個時期需要特別注意的事情,以及如果遇到干擾時應該如何應對。本文通過提供三種實際方法來幫助人們更好地保護自己免於被干擾,並與靈體和平共存。
Thumbnail
地獄的日常,都掌握在這個鬼神手裡。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搶孤: 「搶孤」是台灣傳統的民間活動,通常在節慶或廟會中進行,參加者會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爭搶一個放在高處的「孤」,這個「孤」通常是一個裝滿香火和祝福的物品。這項活動常見於農曆七月或其他重要的節日,目的是祈求安、健康和好運。
Thumbnail
隨著鬼門開,避邪驅邪等關鍵字熱度也慢慢上升。今天就來從民俗的角度與讀者分享有哪些避邪方法,讓大家安心順遂的度過農曆七月。
Thumbnail
各位鬼靈精怪的格友們,鬼月到來了!是時候讓你的文筆出來嚇嚇人了!👻 有沒有那麼一個故事,讓你在夜裡輾轉難眠? 對於台灣的中元普渡或是異國的鬼節文化,你有什麼樣的連結和經驗分享嗎? 本次「搞什麼鬼」的活動主題廣泛,舉凡職場、生活、超自然現象,我們都邀請你一起來分享,到底是誰在搞鬼?
Thumbnail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農曆七月為“鬼月”,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三十日鬼門關閉的這段日子裡,地府鬼魂返回陽間跟親人團聚,也有很多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陰間的無主孤魂都會湧到陽間,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要避免衝撞,就少不了講究。 冤魂厲鬼遊蕩,夜晚野外陰氣重 據說每年從七月初一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
Thumbnail
在鬼月期間避免被靈體干擾。透過閱讀本文,您將瞭解到在這個時期需要特別注意的事情,以及如果遇到干擾時應該如何應對。本文通過提供三種實際方法來幫助人們更好地保護自己免於被干擾,並與靈體和平共存。
Thumbnail
地獄的日常,都掌握在這個鬼神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