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群有朋友在發問,有考慮是不是要將市值型ETF轉換成高股息的ETF?覺得市值型ETF大漲大跌,很猶豫是不是要改變投資方式?但現在高股息ETF價格也不便宜,是好的進場點嗎?。
如果2022年初買的人,現在2023/08才差不多回本。2016/1/5買的人,遇到2020年3/19,可能會懷疑人生,怎麼放了4年多 只有10%,年化報酬率 0.56%,這個例子很極端,但是就是真實發生過的案例,也可能在你我之間。
每個人的能夠等待投資的時間不同,有的人資本少,希望資產快速翻倍,錢越少的人越難承受長時間的投資等待期。像上述例子雖然很極端 ,買了一堆理財達人推薦的東西,放四年0.56%,該開心還是難過?開心好了,是有機會再買了,但是看了一下口袋,好窮買不了多少。 難過了,放了四年 好像沒買一樣。
指數投資大盤本來就沒有保證賺錢,只是跟隨市場漲跌而已,追隨市場績效就是漲也追隨,跌也追隨。相信市場"長期"向上,只是這個"長期"沒人能說得準是幾個月、幾年、幾十年?這種工具本來就是要抱很久,才容易看到成果,然後大家開始感嘆生命太短,台幣轉了美元去投資美股大盤,承受了匯率風險。然後放了幾年,績效還是原地打轉,心生猶豫不如拿去台灣的郵局定存領利息或是來買高股息ETF。然後開始懷疑指數型投資市場的典範,懷疑自己,其實這都很正常,投資的過程難免遇到猶豫之時,對於工具的認知還需要多加留意與觀察。
今年三月國發會發布「台灣第15次景氣循環高峰認定」報告,從1954年開始到2023年,景氣擴張期平均40個月,收縮期平均15個月,全循環53個月。投資大盤指數,例如台灣大盤,勢必要經過這樣的景氣週期循環。有位厲害的市場觀察家曾提出「主動擇時,被動選股」這個投資概念,代表理解景氣循環週期的人,才能主動擇時找合適的進場位階變化。
但一般的投資人投資大盤指數,若不理解景氣循環週期往往要跨越數年,一個全循環53個月,4.4年,僅用很短的一到兩年內去看市場的變化,往往週期都還沒走完,就失望了想離開市場或轉換到高股息ETF。理解週期的變化,理解工具的設計,對工具有合理的期待,才是善用投資工具。
#善用投資工具 #VTI #景氣循環週期 #指數投資
--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