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6-11/1 (大丰廠到廣州廠)
週二一早,簡訊傳來抱怨:「貓沒食物了也不管,內褲還要我去買,我那麼忙」,當初兒子小學時在公園看到一只流浪小貓,要帶回家領養,她因為想讓他體會一下養育責任而同意,但兒子常常不換貓沙不補飼料,所以她覺得現在體驗夠了,應該把牠送出去。
我不大喜歡養貓,但既然養了就不應該抛棄,不是體驗過了就可以結束。至於內褲,我說:「都成年了,為什麼內褲不可以自己去買?」,妻子說:「上次叫他自己去買,結果買了一個花格子的,還花了三百元」,我說:「讓他自己去處理,不管買什麼樣的內褲,妳也不必太干涉」。
貓與內褲,不該放下的不能放下,該放下的就要放下。
大丰廠採購員的幼兒園兒子看了我製作的第18場馬拉松MV就哭了,她說:「我兒子看了這個視頻,莫名的哭了,還讓我現在就跟他去跑馬拉松安慰他,我答應帶他跑大丰馬拉松(迷你),他說他要跑100km」。
隔了一天,她又說:「這個視頻他看了一次哭一次…剛剛又看了一遍,又哭了」,採購員她媽和我年紀差不多,她覺得奇怪,也看了一下視頻,然後安慰孫子說:「哭什麼,不就是麋鹿嗎?我們也去看」,他們不知道MV中的麋鹿和馬拉松不是在同一個地點。
徐莉終於懷了二胎,滿足了一家人的期待,她兒子也很大氣,希望有一個弟弟或妹妹。問他想要弟弟還是妹妹?他很有智慧地說:「生下來就知道」。
論道,首先必須清楚自己是站在「世間法」或「出世間法」的角度,世間法是在生生世世輪迴中運行的法,特徵是差別心,有善惡、陰陽、好壞、美醜、香臭、甘苦等等二分概念;出世間法,則是希望從輪迴中解脫出來的法,無差別心,又叫不二法門,一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現,都是虛幻。
從茶道中,看茶湯深淺、品味道甘苦、行禮教好壞、講人際關係,都是世間法。若以出世間法的角度論茶,則無顏色與味道種種差別。
六祖說「外禪內定」,外禪指的是人要先從外部六根靜下來,所謂六根清淨,靜到眼睛不受五光十色的影響,靜到耳朵不受聲音與議論干撓,靜到鼻子不受香臭種種氣味影響,靜到舌頭不受酸甜苦辣刺激,靜到觸覺感覺不到輕重,靜到意識不受規則與習慣影響。靜到六根無差別性,往這個方向走,就叫禪。達到外禪,才能內定。
所以「禪」這個字不是像世人所說,只憑感覺,或只是流行的名稱,它有嚴謹的內涵。瞭解以上,若泡茶人以「出世間法」泡茶,才可稱為「禪茶一味」,若以「世間法」泡茶,就不應該說禪,更不應消遣佛法。
人生如泡茶,色味由淺而濃,由濃而淡,人走茶涼,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