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早餐迎接新的一週
前言:
又是新的一週,先跟讀者們道聲早安,上週人類學徒生日在朋友家喝多了,適逢國際無大事,美聯儲沒開會,銀行也沒倒閉;中國地產暴雷一如學徒所預期的被政府出台的寬鬆政策給拉抬。
世界太平彷彿又被飛天小女警給拯救了。
黔驢技窮的人類學徒只好發討論區留言請教各位讀者想要了解些甚麼國際金融時事議題?沒想到一個周末的時間,竟然也收到了許多讀者的來函。不然,我們就來一篇作者與讀者通力合作的答客集,來填補美聯儲9/21議息會議前的緘默期空檔好了。
至於個別問題可以深度擴展的,就留給往後人類學徒作為創作素材,分別寫成文章與各位讀者分享。
以下就根據訂閱讀者在留言板提問的先後順序回答。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多數英格蘭人與蘇格蘭全國的意象完全相反 -The New York Times
答客集
英國脫歐後的經濟是否有變好?
讀者Crash 問:
我滿想知道英國脫歐之後,實際上到底是缺點多?還是優點多?匯率是自主了,但經濟上真的有變好嗎?
學徒:
英國於2016年所舉行的脫歐公投結果可以說是當時的首相Cameron為了在大選中創造話題求勝而下的一著險棋。
當時由於敘利亞難民入歐的分配問題,使得各國的民意都對歐盟不滿,最終在公投中以51.89%VS.48.11%跌破包括Cameron自己在內,全球政治家眼鏡的情況下,脫歐派意外的險勝。
其實從公投結果地圖就能看到,跟歐洲關係越緊密的大倫敦金融區,與愛爾蘭邊境貿易的北愛爾蘭部分與整個蘇格蘭王國都是留歐派,只有倫敦以外的英格蘭地區主張脫歐。
因此這個意外的脫歐結果,導致了英國政客們後續消耗了幾名首相的政治生命,最終拖拖拉拉的於2020年完成整個脫歐程序。
若我們回到您的問題,英國的經濟使否有因為脫歐而變好或更差?其實答案更可能是"沒有太大的影響"。

公投前對英國國會議員調查的脫歐意願, 超過2/3的議員支持留歐
由於脫歐結果實在是意外,因此英國與歐盟在脫歐程序的四年內做了很多包括人員/企業/關稅等過渡協議,意圖讓脫歐看起來對脫歐派交代過去有實施了,但對留歐派的民眾與倫敦金融城的地位沒有太大的影響。
從英鎊在國際儲備貨幣的比重,外國對英國直接投資的金額,英國與歐盟雙邊的貿易上來看,脫歐對英國經濟影響甚微。
反倒是2020年之後的COVID封鎖邊境與2022年初所爆發的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價格暴漲對於英國與整個歐盟的經濟傷害甚大。
由於俄羅斯這個假想敵的出現,反而使得目前英國與歐盟的合作關係(包括整個歐洲過往對俄石油天然氣改由英國供應,雙方對軍事國防與雙邊貿易的依賴)都遠比脫歐前更加緊密。
這或許也是上帝對政客們開的小玩笑吧?

經濟學的主流流派系譜
總經各派別
讀者449(抱歉我實在沒辦法找到您的名字@)問:
想聽總經各個派系的故事或是簡潔易懂的闡述
學徒:Um......您這個問題如果學徒回答完,大概也能寫出一本我自己都不想唸的總經教科書了。(呵呵)
整個經濟學學科要解決的問題在於人類社會在理性行為下,所有的購買、生產、分配和消費等行為。而在不同的時代,人類社會面對不同的問題,因此產生出不同的經濟學解釋,經過諸位經濟學大師的詮釋與論述後,就成為不同的經濟學門派。

經濟學想要解釋的社會問題與現象
因此,若您想要簡潔易懂的了解經濟學各派系的理論,就得要從不同派系理論發展當下的歷史背景去理解。
譬如說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產生的背景在十八世紀末,歐洲各國民主共和國政體蓬勃興盛,君主制式微。歐洲從過往封建領主控制的保護主義轉向自由貿易與經濟,因而古典經濟學強調完全競爭市場的供給與需求關係。
但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凱因斯學派出現,就是在於解決經濟大蕭條時期需求不足的理論需求,主張政府應該要運用財政與貨幣政策,以抵銷短期經濟循環對於人民就業及所得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從歷史背景去了解,就能減少死背經濟理論教科書的枯燥乏味。

不同產業的景氣循環
產業的景氣循環
讀者J(抱歉我實在沒辦法找到您的名字@) 問:
不同行業的"景氣循環"
學徒:上圖簡單地描述了您的提問,在小週期景氣循環的上升期通常是由運輸/科技/服務/密集資本/基本金屬/能源傳導而上
在景氣循環的衰退期則輪到防禦類股/消費必須品/公用事業/金融業/周期性消費產品而下,如此完成一個小週期。
但要注意的是,景氣循環不只是有3-5年的小週期,還有2-30年的景氣大週期循環,當小週期向下遇上大週期向上的時候,經濟的表現可能不會有太劇烈的衰退。
但是當大小週期同時向一個方向震盪時,就會像滿月時的大潮一樣,引發經濟週期的劇烈擺盪。

"加入我們,你將會像香港現在一樣的繁榮與自由"-經濟學人
中國政經對台灣的影響
讀者Jan440 問:
可以說一下中國政經對台灣的影響嗎?例如發生戰爭的機率,謝謝
學徒:Um......這又是另一個大哉問。學徒我不是政論台上那些名嘴或神棍,沒有辦法臆測兩岸戰爭的機率。但我基本相信一個社會政治穩定,經濟成長向上,人民財富累積越富庶的中國,對向台灣動武的意願與興趣就會越低。
很多很多年前,學徒在中國內地某大城市出差時,計程車司機對著後座的我喃喃自語地說道:
"哎呀,你們台灣人就是看我們大陸窮,才不跟我們統一。如果我們大陸哪天比你們台灣更有錢了,那你們還不趴過來求著我們統一。"
連計程車司機都知道,兩岸問題的底層其實是經濟問題。溫暖的太陽光總是比冷冽的北風來的更讓人願意親近。
但以目前美中新冷戰的國際格局,將考驗著台灣領導層走鋼索的智慧。
小結
寫著寫著,又不小心寫多過兩千字,學徒開始能感受讀者們渙散的眼神了,剩下的幾個問題,我們將在明天一併回應。
如果各位讀者對以上的回應有甚麼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以上僅是人類學徒的一家之言,絕非甚麼標準答案(社會科學也不存在標準答案)。
我們明天下集見。
-------------------------------------------
持續輸出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若能打賞贊助創作的咖啡錢,那是對我莫大的精神鼓勵,感謝您。
感謝九月份打賞贊助讀者胖子K,D&Y熊繪生,c.a Tsai與本專欄的忠實付費訂閱讀者,讓人類學徒能在寫作之餘,買杯咖啡醒醒神繼續爬格子耕出有趣的金融科普文給各位。
人類學徒在此作揖感謝。
--------------------------------------------
歡迎來到重新復活的臉書粉絲頁與金融人類學徒互動交流: 迷惑的金融人類學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