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看懂現代藝術這麼難?
該相信你的眼睛?藝評評價?
藝術史論斷?還是市場賣價?
●長久以來,藝術家一直和各形各色的想法概念有關,但是真正的大想法大概念(big idea)並不多見,久久才會出現一回。
美國芭蕾之父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編的舞碼密覆著滿滿想法,關於現代性、音樂性、節奏、時尚、抽象、信仰、新女性,等等,但他不愛談論這些。
他跟傳記作者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要對方想像自己正在撰寫「一匹賽馬」的故事。
他的想法全都顯現在風格裡。
在我們這個時代,一般大小的想法,也就是大多數的想法,其實都很簡單。
再次引用法蘭克的說法:「就只是想法而已。」
閃過我們腦海的想法,經過仔細檢查之後,會發現很多都是宣傳—是某人想要某樣東西,想要推銷某樣東西。
難的是如何找到形式。
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往往都是思維(thinking)與作為(doing)無法分割的作品。
●藝術到底是什麼?
我們需要知道嗎?
難道我們不能滿足於約翰‧巴德薩利(John Baldessari)的名言:「藝術就是藝術家做的東西」,別再去追究嗎?
這定義確實有點廣。
收錄在這本文集裡的文章,就是從這個前提開始:藝術是某人做的某樣東西。
藝術就在事物裡(Art in Things),這是建築師查爾斯‧沃伊塞(Charles Voysey)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為美術與工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打造的信條,今日聽起來還是很不錯。
因為藝術,即便是所謂的觀念藝術,也都是一種事物。
某人做出某樣東西,或讓那樣東西製作出來,都具有某些特質。
那些特質和藝術家的意圖有關,但因為它們是寄存在物質形式裡,所以說著不同的語言。
●藝術史—對畫家而言,這意味著什麼?
大多數的繪畫都是延續和創新之間的對話。
後者會吸引你的注意,習慣可能因此成形。
有些人似乎認為,延續或說傳統,是一種縮窄—是創新者離開後剩下的東西。
但實際上,延續或傳統卻是畫家領域的擴大;大多數畫家都把它視為自身作品的進化。
延續性是畫家和打扮成先驅者的自己持續進行的一場對話。
是當創新燒完之後依然留下的東西。
你把祖先推開,最後卻發現自己和他們融為一體。
安德烈·德漢就是這樣的案例之一,他在現代主義誕生的時候出場,但很快就發現現代主義不合他的脾胃。
●當代藝術可分成兩大陣營。
其中一邊存在連綿好幾百年不曾間斷的作品,我稱為圖像性 ( pictorial)藝術;另一邊的數量正在增加,在態度上比較是展演性的(presentational),也就是說,因為意圖和傳遞系統或藝術脈絡而顯得特別的藝術。
在這兩種世界觀裡,一種把藝術界定為自我表現,另一種則主要是把藝術解讀為一組文化符號。
這聽起來有點像是杜象對於視網膜和大腦的老派分法,但是這個天平的傾斜程度,是60年前的杜象很難想像的。
在20世紀的最後幾十年,因為強調理論而讓藝術的一條基本誡規失去功效,或說受到嚴重侵蝕,那就是以往所謂的臨在(presence),或靈光(aura)。
說得直白一點,一件藝術作品之所以能散發靈光,是因為藝術家把能量 轉移到作品上,一種美學的熱力學原則。
今天,很少人會去捍衛這種說法。
問題是,我們有什麼東西可以替代呢?
●遇到任何藝評家時,簡單說句「謝謝」反而能得到更多:謝謝你讓我有機會更了解我的作品,並因此更了解我自己。
藝術家和藝評家這種與生俱來的勢不兩立,是跟藝評家的基本方向有關。
就像亞里斯多德說的:「藝術是和生產有關。」
最簡單說法就是,藝術家是在他或她可以直接控制的範圍內創作藝術—而且,相信我,不管你的工作場所有多寬敞、多遼闊,這都是一個微世界。藝術家的世界就是美學版的自產自銷,要求每樣東西都必須是自家生產的。
藝評家則剛好相反,他們對藝術採取宏觀的看法,還會從更大的文化脈絡評價藝術;這種觀點就算不是報章雜誌和大眾本身所要求的,至少也是他們鼓勵的。
●該如何學習真正的觀看之道呢?
我認為有個不錯的做法,就是當你們觀看任何東西時,試著留意你們對它的真正想法究竟是什麼—這個答案往往會和你們原本的設想不同。
我們都知道作品想要傳達的訊息是什麼,但重要的是,問你自己:我真的這樣覺得嗎?
不要把作品當成文化符號來解讀,而是要問自己:這件作品的節奏是什麼?
它愛的是什麼,苦的又是什麼?
它對觀眾的要求是不是多過給予?
它的心在哪裡?這些因素都會界定作品的性格。
~大衛‧薩勒(David Salle)/美國新表現主義畫家之一
~《當代藝術,如何看:藝術家觀點,帶你看懂作品》
~《How to See: Looking, talking, and thinking about art》
#當代藝術如何看 #當代藝術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當代藝術,如何看?》】↓↓
https://dreamstore.info/30zNd
【金石堂購買《當代藝術,如何看?》】↓↓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