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宗顯德十二年九月初一,封於河南道洛王、湖廣道荊王起兵叛亂,不出月餘,河南道、湖廣道、江西道盡皆陷於叛軍之手,三道官員投降或戰死者不計其數。
帝驚且怒,急召中書令、門下侍中、六部尚書等入朝議事
帝曰:「藩王叛亂,卿等可有良策?」
中書令問於兵部尚書:「叛軍動靜如何?可有應對之策?」
兵部尚書曰:「叛軍兵分三路,一路進逼河南道彰德府,一路約在江西道安慶府,另一路在湖廣道宜昌府,臣建議三策,一策遣一善戰之將前往彰德府,避免叛軍進入京畿之地,二策令南京鎮守將軍節制江蘇道、閩浙道、兩廣道諸軍務,三策令四川道蜀王節制四川道兵馬,東出巴蜀,進逼荊王之地。」
帝善,又問:「兵從何來?今河北道、河東道需防備北蠻,無法派兵,山東道又需防備運河被敵佔據。」
兵部侍郎曰:「可從京營遣兵。」
中書令等:「臣認為此計可行。」
帝曰:「可,中書起草、門下勘合無誤後,由尚書執行。」
又云:「叛軍勢大,務必將範圍縮減至三道內,秋冬將至,切勿影響運河航運。」
諸臣曰諾
--密史 中宗傳 卷三
「詔曰:
今兩王叛亂,恐危及京師重地,令京師鎮守府鎮守副使張存為主帥,加鎮西將軍銜兼督河南道諸軍務,河北道兵備使李相為副帥,加安西將軍銜,河北道轉運使蘇安為招討軍轉運使,三將率軍平叛,務必於年底完成!」
中宗顯德十二年九月十日,張存率京營一二衛、天津衛、通州衛等四衛兵馬共計三萬餘人南征洛王。
--密史 中宗傳 卷三

河南道 彰德府
一眼望去一片荒涼,四處皆無生機,沒人想得到這場叛亂居然打了快一個多月,中央軍與叛軍在持續在彰德周圍激戰,雙方各有勝敗,沒有一邊可以取得決定性的進展,當然也沒辦法一鼓作氣殲滅對方。
張存在大營內聽著底下將領的匯報後,擰著眉頭說:「聽諸位所言,皆認為以洛王手上的兵馬,能與我軍激戰,事有蹊蹺?」
右路軍主將、通州衛指揮使趙德成說:「我軍三萬餘人攻打彰德,期間已補充數次,洛王麾下兵馬不過五萬有餘,兼之還要防備陝西道、四川道的威脅,用在此處不可能超過一萬餘人,彰德非屬大城,堅守月於,必有問題!」
張存問:「我軍狀況如何?糧草是否還夠?」
主管軍糧的河北道轉運使蘇安說:「今日京師和山東道的軍糧已到,估計可支援三萬大軍約十餘日可用,另外山東道、河北道支援的士兵已於昨日抵達。」
張存心想,朝堂諸公大概會以指揮戰事不利,把自己綁了回去砍頭,這樣不行,於是張存下令
:「好!明日吃飽、器械修好,後日清晨,起兵攻打彰德,左路軍騎兵指揮使安仁,繞過彰德,攻打懷慶,讓叛軍不敢援助!」
眾人皆曰:「諾!」

中宗顯德十二年十月初一,蜀王叛變,盡斬四川道巡撫、兵備使等人,十月初三,陝西道亦加入蜀王陣營,原蜀王府護衛將軍、新任征東將軍劉善安所部為主力,東下宜昌,聯合荊王宜昌府駐軍共計約二萬餘人,於河南道懷慶府敗安仁所部騎兵,安仁投降。
十月二十日,聯合洛王所部,於彰德府盡殲朝廷軍隊,張存戰死,河北道兵備使李相投降。
十月三十日,蜀王軍攻陷大名、東昌、兗州等地,進逼山東道
十一月初一,荊王軍攻陷安慶,進逼江蘇道
十一月初五,鎮江指揮使意圖叛變,被南京鎮守將軍斬殺
--密史 中宗傳 卷三

-----------
後記:
這是隨筆的一部分,純粹就是想試試看一個新的題材,文中提到的官制或地名,大部分都是參考唐宋明三個朝代。
主要是目前不知道還寫不寫得下去.......
-R-




故事虛假,幻想為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系列真的就是「隨便寫」
下雨的晚上,我正準備「一哭、二鬧、三上悠亞」的時候,J打來了
某天加班的夜晚,我和Ashley分別坐在會議桌前,一人兩台筆電,到底發生麼事?
我知道這開場有點冷門 印象以前歷史老師說過,小說家者,蓋出於稗官野史,故不入流,這就是九流十家的原因⋯⋯
這系列真的就是「隨便寫」
下雨的晚上,我正準備「一哭、二鬧、三上悠亞」的時候,J打來了
某天加班的夜晚,我和Ashley分別坐在會議桌前,一人兩台筆電,到底發生麼事?
我知道這開場有點冷門 印象以前歷史老師說過,小說家者,蓋出於稗官野史,故不入流,這就是九流十家的原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第四十五戰:189年漢末崩塌(6)靈帝駕崩山雨來 原創 渤海小吏 渤海小吏 2019-12-16 22:30 公元185年九月,韓遂、邊章帶著隊伍殺下了隴山,張溫率領諸郡兵步騎十餘萬在美陽讓人家西涼軍迎頭痛擊了。 羌兵悍猛,給政府軍上來就弄得很沒面子,總司令張溫比較憂愁,心急如焚,董卓則比較淡
Thumbnail
時間來到公元184年。 在這個遍地大亂的年份,不僅整個中原讓張角徹徹底底的攪合亂了,安靜了整整15年的西北邊陲也跟著反了。 史載「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關群盜反,共立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護羌校尉泠征」。 看上去,又是「先零羌」挑頭了,而且「湟中義從胡」也摻和上了,還殺了護羌校尉泠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上一世祁王向江陵發難時,梁王還在京城把持朝政,他採取趙葉青的建議,派監軍與安昭一起領兵。 其中有梁王抽調的三萬人馬,和安昭向西北借調的數萬北玄軍。 大軍抵達江陵,監軍膽小保守,認爲此時祁王大軍士氣正盛,不肯與其正面交鋒。 安昭與他意見相左,當着衆人的面直言,祁王大軍將士大多來自北方,初到江陵定
Thumbnail
岑彭死後,太中大夫監軍鄭興暫時統領全軍,等待伐蜀二把手吳漢的到來。 與此同時,當初岑彭留在平曲的臧宮在東部取得了大突破。 臧宮統率東部兵馬與降卒5萬多人與延岑軍對峙,在兵多糧少即將斷糧之際扣下了劉秀派往岑彭處的七百騎兵,隨後命令部隊星夜進兵,多張旗幟,登山擊鼓,大造聲勢。 右路步兵,左路騎兵,
Thumbnail
滅掉赤眉後馮異兵入關中,此時延岑在關中已經安排了各堂口分把要衝: 延岑據藍田,王歆守據下,芳丹據新豐,蔣震據霸陵,張邯據長安,公孫守據長陵,楊周據谷口,呂鮪據陳倉,汝章據槐里··· 前面我們說過,延岑的各堂口不過是一群互不隸屬的烏合之眾,多的一萬人,少的幾千人,這些流賊在馮異一路西推的過程中被收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武帝回到長安後下達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子夫自殺。 事後清算,誰也沒幫的北軍護軍使者司令任安被武帝認為是騎牆派,腰斬;太子的眾門客,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總之只要是摻和太子兵變的,全都沒跑了。 至此,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第四十五戰:189年漢末崩塌(6)靈帝駕崩山雨來 原創 渤海小吏 渤海小吏 2019-12-16 22:30 公元185年九月,韓遂、邊章帶著隊伍殺下了隴山,張溫率領諸郡兵步騎十餘萬在美陽讓人家西涼軍迎頭痛擊了。 羌兵悍猛,給政府軍上來就弄得很沒面子,總司令張溫比較憂愁,心急如焚,董卓則比較淡
Thumbnail
時間來到公元184年。 在這個遍地大亂的年份,不僅整個中原讓張角徹徹底底的攪合亂了,安靜了整整15年的西北邊陲也跟著反了。 史載「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關群盜反,共立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護羌校尉泠征」。 看上去,又是「先零羌」挑頭了,而且「湟中義從胡」也摻和上了,還殺了護羌校尉泠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上一世祁王向江陵發難時,梁王還在京城把持朝政,他採取趙葉青的建議,派監軍與安昭一起領兵。 其中有梁王抽調的三萬人馬,和安昭向西北借調的數萬北玄軍。 大軍抵達江陵,監軍膽小保守,認爲此時祁王大軍士氣正盛,不肯與其正面交鋒。 安昭與他意見相左,當着衆人的面直言,祁王大軍將士大多來自北方,初到江陵定
Thumbnail
岑彭死後,太中大夫監軍鄭興暫時統領全軍,等待伐蜀二把手吳漢的到來。 與此同時,當初岑彭留在平曲的臧宮在東部取得了大突破。 臧宮統率東部兵馬與降卒5萬多人與延岑軍對峙,在兵多糧少即將斷糧之際扣下了劉秀派往岑彭處的七百騎兵,隨後命令部隊星夜進兵,多張旗幟,登山擊鼓,大造聲勢。 右路步兵,左路騎兵,
Thumbnail
滅掉赤眉後馮異兵入關中,此時延岑在關中已經安排了各堂口分把要衝: 延岑據藍田,王歆守據下,芳丹據新豐,蔣震據霸陵,張邯據長安,公孫守據長陵,楊周據谷口,呂鮪據陳倉,汝章據槐里··· 前面我們說過,延岑的各堂口不過是一群互不隸屬的烏合之眾,多的一萬人,少的幾千人,這些流賊在馮異一路西推的過程中被收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武帝回到長安後下達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子夫自殺。 事後清算,誰也沒幫的北軍護軍使者司令任安被武帝認為是騎牆派,腰斬;太子的眾門客,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總之只要是摻和太子兵變的,全都沒跑了。 至此,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