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7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王詩琅在《艋舺歲時記》說:「除了新年不說,七月為一年中行事最多的一個月。」 

指的是農曆七月。

多事的七月,近日南部淹大水,在艋舺小菜市場買菜,我說菜很貴呢。

菜攤阿姨回說,南部都沒菜了,今年可是特別嚴重。

當然阿姨也不想要菜價高貴,使得生意不好做。

不過詩琅阿伯說農曆七月生果最多了,有哪些呢?

「龍眼、佛手柑、柚仔(朱欒)等盛出,俗語有六月水鷄、七月鱉,意卽六月田蛙最肥,七月水魚味最好,而八月則海蟳(海蟹)最多。」

作者:岩崎常正。朱欒。典藏者: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數位物件典藏者: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台灣(CC BY-NC-SA 3.0 TW)。發佈於《開放博物館》[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75d177fee8aa66846f1611117ac2561#103695](2023/09/12瀏覽)。

作者:岩崎常正。朱欒。典藏者: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數位物件典藏者: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台灣(CC BY-NC-SA 3.0 TW)。發佈於《開放博物館》[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75d177fee8aa66846f1611117ac2561#103695](2023/09/12瀏覽)。

如今七月會吃鱉料理的人,不知還有多少? 

但世事還是有不變的。

王詩琅記載,艋舺七月初一「起燈腳」,「因為冥府大開,孤魂徘徊陽間,大廟高竪燈篙,以供孤魂聚集。」

「這時就要備辦簡單的酒菜及糕仔、粿類,排在臨時移來門口的桌上,每碗菜都插上香一支,點上香燭,燒經衣和銀紙而祭。 」

小時候,我家裡真的從七月初一就開始拜。

我印象深刻,因我是七月初一晚上生的孩子。祖母說,七月初一白天bô-îng tshì tshì(忙到要死),但妳媽怎麼就跑去生小孩了?

肯定是因為我愛吃,她斷定。

七月初一置辦完,當然還沒結束。 

王詩琅寫道,到了七夕這天準備「特製軟粿,這軟粿屬於湯糰的一種,以掌弄圓後,再以上指插下一凹,煮熟後放入糖及桂花蜜。黄昏時候,桌上排了軟粿七碗。」我至今認為,米糰湯圓的小凹凹,是用來盛起七娘媽與小孩相逢的眼淚(倒不是她跟她老公相逢會流淚)。 

「並為祈求多子孫,供奉圓仔花(千里紅)、雞冠花等多種子的花和茉莉花、樹蘭花、柴指甲花(鳳仙花)等有香氣的花。生果、白粉、造花、臙脂、鷄酒(酒與胡蔴油煮熟的)油飯(胡蔴油蒸過的糯米飯)、牲醴等物。」

「如果這一年家裡剛好有少年少女剛滿16歲的,會更盛大地拜,準備七娘媽亭、並備好炊粽、麵粿等物。」

到了七月十二日,這雞酒,艋舺人還要再煮一次。

「艋舺三邑人携鷄酒、油飯或五味碗等物,到龍山寺『拜車藏脚』,並將車藏打旋轉,以救沉在冥府血池受苦的鬼魂。俗傳婦女因生產或吐血而死者,都要淪落血池受苦。『車藏』高約六尺,徑一尺餘,內空洞,作筒形,以竹骨紮成,糊上色紙,並貼有梯子、舟、亡故者姓名等紙條,中通竹蕊棍,將其打旋轉,稱為貫車藏,如親戚朋友中有人落血池,則禮拜後將香插在土中祈願,然後打車藏旋轉,俗信因此靈魂可從血池浮起來,而跟車藏旋轉中,車藏會漸漸覺得沉重。」

圖片來源:龍山寺2023年8月30日

圖片來源:龍山寺2023年8月30日

圖片來源:龍山寺2023年8月30日

圖片來源:龍山寺2023年8月30日

這一天龍山寺還要舉辦盛大的放水燈,然而艋舺老廟各家施放水燈的時間都要岔開,規模以龍山寺最大,王詩琅說連小孩子都會組隊參加。放水燈的同時,還是要吃,「此日頭家、爐主要準備鹹粥、甜粥、綠豆粥、米粉湯等物,供參加者食用。」 

王詩琅說道,是日,「婦孺都如新年、端午節,穿新衣裳遊街看熱鬧。」(未完)

圖片來源:Yiling Tsai

圖片來源:Yiling Tsai

圖片來源:Yiling Tsai

圖片來源:Yiling Tsai

圖片來源:Yiling Tsai

圖片來源:Yiling Tsai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ling Tsai的沙龍
4會員
3內容數
艋舺女子是煞氣與溫情的奇妙綜合體!這裡有街訪(也是街坊)記事,追尋在地作家王詩琅、朱點人、柳塘等前輩的足跡。當然不排除會吃吃喝喝。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王詩琅在《艋舺歲時記》說:「除了新年不說,七月為一年中行事最多的一個月。」  指的是農曆七月。 多事的七月,近日南部淹大水,在艋舺小菜市場買菜,我說菜很貴呢。 菜攤阿姨回說,南部都沒菜了,今年可是特別嚴重。 當然阿姨也不想要菜價高貴,使得生意不好做。 不過詩琅阿伯說農曆七月生果最多了。
Thumbnail
王詩琅在《艋舺歲時記》說:「除了新年不說,七月為一年中行事最多的一個月。」  指的是農曆七月。 多事的七月,近日南部淹大水,在艋舺小菜市場買菜,我說菜很貴呢。 菜攤阿姨回說,南部都沒菜了,今年可是特別嚴重。 當然阿姨也不想要菜價高貴,使得生意不好做。 不過詩琅阿伯說農曆七月生果最多了。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端午節出遊注意交通疏導,順便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連續假期,自6月22日起至25日為期4天,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林口分局預先規劃交通疏導勤務,將於6月21日起提前部署警、民力,針對轄內重要道路口(如:國道林口A、B交流道口、泰山區新五路楓江路口等)實施交通疏導工作,建議民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端午節出遊注意交通疏導,順便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連續假期,自6月22日起至25日為期4天,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林口分局預先規劃交通疏導勤務,將於6月21日起提前部署警、民力,針對轄內重要道路口(如:國道林口A、B交流道口、泰山區新五路楓江路口等)實施交通疏導工作,建議民
Thumbnail
跟著港都認識王大港煮秀來逛高雄鹽埕囉! 清明節都慶幸家裡沒有繁複的掃墓儀式,趁著青梅季節採青梅泡梅酒。其一的行程是參加 「大港煮秀」,重新認識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手作傳統古早味的草仔粿和紅龜粿,傳統市場的魅力也跟著新生代接班和創新而有了新氣象。
Thumbnail
跟著港都認識王大港煮秀來逛高雄鹽埕囉! 清明節都慶幸家裡沒有繁複的掃墓儀式,趁著青梅季節採青梅泡梅酒。其一的行程是參加 「大港煮秀」,重新認識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手作傳統古早味的草仔粿和紅龜粿,傳統市場的魅力也跟著新生代接班和創新而有了新氣象。
Thumbnail
三百年前的臺灣人,會怎麼度過2022年呢? 在那個放浪不羈的羅漢腳時代,臺灣的節慶也有許多熱鬧且熱情的習俗。 服飾誌也整理了三百年前臺灣人歲時祭儀,一起來看看臺灣這些稀奇古怪的過節方式吧! 三百年前的除夕 三百年前的臺灣沒有做臘肉的習俗,倒是除夕之前會開始醃泡菜。等到除夕那天打開,叫做「來年菜」。
Thumbnail
三百年前的臺灣人,會怎麼度過2022年呢? 在那個放浪不羈的羅漢腳時代,臺灣的節慶也有許多熱鬧且熱情的習俗。 服飾誌也整理了三百年前臺灣人歲時祭儀,一起來看看臺灣這些稀奇古怪的過節方式吧! 三百年前的除夕 三百年前的臺灣沒有做臘肉的習俗,倒是除夕之前會開始醃泡菜。等到除夕那天打開,叫做「來年菜」。
Thumbnail
牛女故事中的織女與七仙女被視為護幼的女神,閩南地區的七夕風俗則脫離牛郎織女神話傳統,轉為「七娘媽」信仰,由移民攜入臺灣後,漸進發展出地方特色。 語料來源: 語彙: 【料小】: 東西。(台灣釋義不同!) 【齊全】: tsau5-tsng5, (台灣 tsiau5-tsng5) 【脫絭】,客家用語。
Thumbnail
牛女故事中的織女與七仙女被視為護幼的女神,閩南地區的七夕風俗則脫離牛郎織女神話傳統,轉為「七娘媽」信仰,由移民攜入臺灣後,漸進發展出地方特色。 語料來源: 語彙: 【料小】: 東西。(台灣釋義不同!) 【齊全】: tsau5-tsng5, (台灣 tsiau5-tsng5) 【脫絭】,客家用語。
Thumbnail
五日節、肉粽節,台灣人ê節日,bē輸lóng有好料--ê thang食!實在講,文化kap食si̍t原本就是sio黏蒂帶,〈生態島物產讀書會〉就講:世界各地ê食si̍t kap節日、感情ê記持ē sio牽做伙。同齊來看〈二龍船競渡〉、〈懷念母親縛粽ê滋味〉、〈Ban煎te〉tsit三篇五日節主題ê詩
Thumbnail
五日節、肉粽節,台灣人ê節日,bē輸lóng有好料--ê thang食!實在講,文化kap食si̍t原本就是sio黏蒂帶,〈生態島物產讀書會〉就講:世界各地ê食si̍t kap節日、感情ê記持ē sio牽做伙。同齊來看〈二龍船競渡〉、〈懷念母親縛粽ê滋味〉、〈Ban煎te〉tsit三篇五日節主題ê詩
Thumbnail
2022年是壬寅虎年,服飾誌也整理了三百年前臺灣人的歲時祭儀。在那個放浪不羈的羅漢腳時代,臺灣的節慶也有許多熱鬧且熱情的習俗。一起來看看臺灣這些稀奇古怪的過節方式吧!
Thumbnail
2022年是壬寅虎年,服飾誌也整理了三百年前臺灣人的歲時祭儀。在那個放浪不羈的羅漢腳時代,臺灣的節慶也有許多熱鬧且熱情的習俗。一起來看看臺灣這些稀奇古怪的過節方式吧!
Thumbnail
白糖粿原是閩南常見的一種時令甜點,傳統上會在農曆七月七日製作。這天不只是農曆七夕,也是閩南女性、幼童的守護神「七娘媽」誕辰。七娘媽又稱七星娘娘、七星夫人,相傳她是王母的第七個女兒「織女」,也有些地方也供奉織女的六個姐姐(如夙負盛名的台南開隆宮,主祀七星娘) 民間除了會準備花果、油飯、脂粉等,也會蒸煮
Thumbnail
白糖粿原是閩南常見的一種時令甜點,傳統上會在農曆七月七日製作。這天不只是農曆七夕,也是閩南女性、幼童的守護神「七娘媽」誕辰。七娘媽又稱七星娘娘、七星夫人,相傳她是王母的第七個女兒「織女」,也有些地方也供奉織女的六個姐姐(如夙負盛名的台南開隆宮,主祀七星娘) 民間除了會準備花果、油飯、脂粉等,也會蒸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