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喜劇+內政部少子化因應宣導片─《成功補習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成功補習班》的宣傳、行銷強調「致敬」與懷念導演恩師,已故同志紀錄片導演陳俊志,電影的核心精神似乎有「嚴肅」的企圖。只是看《成功補習班》,它就是一部水準一般的YA喜劇,賣弄BL元素又不太成功的類型化青春愛情片。

陳俊志導演在世時為了性別平等的目標,作了很多「衝撞」,無論是為了社會運動、創作自由,或只是為了「愛」。但電影看不到什麼「衝撞」、「顛覆」、「挑戰秩序」。也許太尖銳電影資金就拿不到,但單純青春回憶、男女戀愛、性別探索,甚至BL的部份,電影也處理的馬馬虎虎。

《成功補習班》開始設定是「升學主義苦悶環境的壓抑與突破」,但實在看不到什麼「悶」,一路打打鬧鬧、愛來愛去,聯考剩十幾天還去約會這有什麼「苦悶」。電影也拍不出升學考試下的壓抑和苦澀,補習班窗明几淨,環境寬敞,完全不是我以前補習時擁擠、陰暗、雜亂的記憶。電影的初衷要拍出青春的回憶,卻出現了1994年顯然沒有的大頭貼和遊樂場機器。

所有重要角色「突然就愛起來」了,缺乏鋪梗或伏筆。正恆跟程翔電影前半段還是一般打打鬧鬧,到後半段突然「愛起來」了。陳思開始在不同男學生中游移,甚至懷疑只是「玩弄」別人的天真無知(電影前段角色設定實在很「男人婆」),電影後段她突然也在感情上「認真」起來。倒是像「生殖器燙傷」的橋段,有那麼一點朱延平式的惡搞。

哪怕劇中角色做了「逾矩」的事情─偷看色情片、懵懂的性啟蒙、向同性或異性示愛、面對自己性別認同的慌亂....等等,但沒有真的挑戰成年人規範的主流價值價值或規範,這些行為的性質就是「年輕人不懂事」、一時衝動。隨年紀成長「懂事」後,自然回歸社會主流價值。

就連已故陳俊志導演,在前半段看起來都還「很乖」,他那段「性教育」其實尺度根本沒什麼,就算擺在30年前也差不多,宛如學校的「健康教育」,頂多就是學校不會公然發保險套,直到後面比較衝突的情節才出現。

類型化的愛情片,男女角色在關係中會跟原有環境發生衝突,包括階級、種族差異,電影的賣點或爆點,也在衝突跟如何克服、挑戰。但《成功補習班》並對這些矛盾、挑戰沒有太多鋪陳,該唸書的唸書,該結婚生子的結婚生子(對照導演藍正龍現實生活「豐富」的感情史),除非不唸數學系去拍電影也算「顛覆」。

在少子化的今天,很多台灣人無論男女、同性異性戀都選擇不婚不生,單身一輩子(自願或環境所迫),拍部叫大家要勇敢去愛,要多多交男女朋友,好好唸書以外也要好好談戀愛的電影,很像內政部「因應少子化,鼓勵青年結婚生育」的宣導影片。

陳俊志導演在台灣性別弱勢與多元運動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我們現在有更好的拍片自由與攝製環境,但之後的性別題材作品,真的有比一廿年前好嗎?

電影用了張國榮的《Monica》作插曲(想想他為了愛情所付出的慘烈代價,對照全片輕鬆搞笑的調性),如果要紀念前人的努力或成就,是不是應該拍出比陳俊志或張國榮的時代,更好的作品?這點沒有人會反對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若無其事的活著的沙龍
112會員
93內容數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2024/06/30
這片就拐個彎罵西方價值,包括民主政治、資本主義通通被批判,甚至連當代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契約精神,也被嘲弄和顛覆。 民主政治在片中沒有一點好處,除了製造村內的對立矛盾衝突、金錢介入、選民互罵以外,沒有什麼正面的地方。不丹推動民主選舉,除了「跟隨世界潮流」幾乎沒有其他正向的動機.............
Thumbnail
2024/06/30
這片就拐個彎罵西方價值,包括民主政治、資本主義通通被批判,甚至連當代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契約精神,也被嘲弄和顛覆。 民主政治在片中沒有一點好處,除了製造村內的對立矛盾衝突、金錢介入、選民互罵以外,沒有什麼正面的地方。不丹推動民主選舉,除了「跟隨世界潮流」幾乎沒有其他正向的動機.............
Thumbnail
2024/02/13
《富都青年》是社工職業安全教材,我讀大學社工系,老師就一再強調「你們以後畢業,要家訪千萬要注意安全,盡量別一個人去,不要吃案家的東西、喝他們的水。如果可以的話,去買電擊棒防身」(尤其我們是嚴重陰盛陽衰的行業)本片李姓社工最後的遭遇,就是一個血淚教訓...............
Thumbnail
2024/02/13
《富都青年》是社工職業安全教材,我讀大學社工系,老師就一再強調「你們以後畢業,要家訪千萬要注意安全,盡量別一個人去,不要吃案家的東西、喝他們的水。如果可以的話,去買電擊棒防身」(尤其我們是嚴重陰盛陽衰的行業)本片李姓社工最後的遭遇,就是一個血淚教訓...............
Thumbnail
2023/11/22
直接講結論─很難看。 我是在某社工專業團體招待特映會看的,因為免費,好像也沒什麼可囉嗦,但浪費了我兩個小時,想想就不值得。
Thumbnail
2023/11/22
直接講結論─很難看。 我是在某社工專業團體招待特映會看的,因為免費,好像也沒什麼可囉嗦,但浪費了我兩個小時,想想就不值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單看片名,會預設是討論升學主義的青春愛情片,但其實沒那麼簡單。我在完全沒看過預告片和劇情簡介的情況下去看,充滿驚喜。這部藍正龍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除了揉合他個人對性/別探索的青春成長經歷;也追憶了恩師陳俊志是如何帶給他影響的。通過演員們活靈活現的詮釋,成了一部逗趣又勵志的另類YA片。
Thumbnail
如果單看片名,會預設是討論升學主義的青春愛情片,但其實沒那麼簡單。我在完全沒看過預告片和劇情簡介的情況下去看,充滿驚喜。這部藍正龍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除了揉合他個人對性/別探索的青春成長經歷;也追憶了恩師陳俊志是如何帶給他影響的。通過演員們活靈活現的詮釋,成了一部逗趣又勵志的另類YA片。
Thumbnail
前陣子去看了藍正龍導演的《成功補習班》,原本只是衝著我個人喜愛的巫建和還有藍正龍的關係才去看的,殊不知看的過程中,也默默地泛了幾滴淚,很滿足,很感動的一部電影,想分享三個令我感動的地方。 一、人生短暫,我們都要勇敢地去愛呀! 電影主要描述三位高中好友在補習班的青春歲月,帶入了自我性向探索、同性戀
Thumbnail
前陣子去看了藍正龍導演的《成功補習班》,原本只是衝著我個人喜愛的巫建和還有藍正龍的關係才去看的,殊不知看的過程中,也默默地泛了幾滴淚,很滿足,很感動的一部電影,想分享三個令我感動的地方。 一、人生短暫,我們都要勇敢地去愛呀! 電影主要描述三位高中好友在補習班的青春歲月,帶入了自我性向探索、同性戀
Thumbnail
藍正龍所指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成功補習班 After School,根據已故恩師,同時也是台灣LGBTQIA社群重要人物的陳俊志自傳改編,其中也特別加入許多自己青春時期的精采回憶。
Thumbnail
藍正龍所指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成功補習班 After School,根據已故恩師,同時也是台灣LGBTQIA社群重要人物的陳俊志自傳改編,其中也特別加入許多自己青春時期的精采回憶。
Thumbnail
《成功補習班》的宣傳、行銷強調「致敬」與懷念導演恩師,已故同志紀錄片導演陳俊志,電影的核心精神似乎有「嚴肅」的企圖。只是看《成功補習班》,它就是一部水準一般的YA喜劇,賣弄BL元素又不太成功的類型化青春愛情片。
Thumbnail
《成功補習班》的宣傳、行銷強調「致敬」與懷念導演恩師,已故同志紀錄片導演陳俊志,電影的核心精神似乎有「嚴肅」的企圖。只是看《成功補習班》,它就是一部水準一般的YA喜劇,賣弄BL元素又不太成功的類型化青春愛情片。
Thumbnail
關注《成功補習班》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藍正龍的拍攝初衷,重要的同志紀錄片導演陳俊志,曾是他國中時期的補習班老師,兩人也從那時起,培養出深厚的感情。正因為《成功補習班》的故事有所本,而顯得更加真誠、動人。
Thumbnail
關注《成功補習班》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藍正龍的拍攝初衷,重要的同志紀錄片導演陳俊志,曾是他國中時期的補習班老師,兩人也從那時起,培養出深厚的感情。正因為《成功補習班》的故事有所本,而顯得更加真誠、動人。
Thumbnail
但意外的是,我並沒有覺得它太難看,還是順順的將它看完了。
Thumbnail
但意外的是,我並沒有覺得它太難看,還是順順的將它看完了。
Thumbnail
「青春」、「夢想」這類詞講出來就高大尚,反面想法就是「虛」,就像畢業成年後不會拿在學成績說嘴(特別聲明沒有影射時事),「青春」是個隨時有人來有,人離開的一段時期,再加上「青少年時期」,往往伴隨著衝動與不謹慎,憑著本心行事。 關心身邊所有人,否則下一個隨機殺人案,社會上的大家都有責任。
Thumbnail
「青春」、「夢想」這類詞講出來就高大尚,反面想法就是「虛」,就像畢業成年後不會拿在學成績說嘴(特別聲明沒有影射時事),「青春」是個隨時有人來有,人離開的一段時期,再加上「青少年時期」,往往伴隨著衝動與不謹慎,憑著本心行事。 關心身邊所有人,否則下一個隨機殺人案,社會上的大家都有責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