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和合是巧合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些天在跟家人通電話,有聊到一些事情。家人說有些事情,該講的時候,你就應該照實講,你要反應回去,不然你這種行為是一種姑息。但是我覺得有些事情,我明白就好,不一定要力爭到底。

 

這個就像是最近上課老師所說的,五蘊的色受想行識,其中的行就是蘊藏之行動。若是我去力爭到底,那業力就現前了。所以說什麼是行動?就是蘊,蘊是行。為什麼呢?這個蘊是行,就是說在行為的過程當中,正在蘊藏著下一個業力的出現,就是五蘊還沒生出來。五蘊的蘊就像生孩子一樣,孩子還沒有生出來,但是你不能說他沒有孩子。他現在要懷胎10個月,業力才會成熟。所以說行是業之蘊,我要生孩子,我在孕育生命,我在做很多的行為,但是不知道哪個行為會製造成業力。所以行是業之蘊,這個就是蘊。

raw-image

為什麼我明白就好,不一定要力爭到底。因為上課時老師有說,其實你身邊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發生的。而到你身邊來的,不是你吸引來的,是因緣和合。那因緣和合是巧合嗎?不是。既然談到因緣和合,就是就是談到因緣的關係。如果是巧合的話,那就是偶遇了。你身邊的人出現在你身邊,是因為因緣關係。因緣關係有包括累世的關係,所以他會出現在你身邊,並不是一種巧合。

raw-image


我們會在相見,是為了提升我們的靈魂而來,這個是唯一的目的。所以說當我們看待每一段因緣,都是為了提升我們的靈魂層次而來。那麼我們就會進行思考,它所帶給我們的消息是什麼?不見得會是正面的,也不一定是負面的。但是我們怎麼看,我們都必須要看清楚,跟對方所帶給我們的關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啊!走自己的路的沙龍
14會員
82內容數
2024/12/22
年紀這麼大了,居然會被人家罵垃圾,這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我只是很無奈的看著罵我的人。因為我看他是個佛,但是他看我的角度是垃圾,所以說我覺得蠻可惜的。   就像《妙法蓮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品講的,常不輕菩薩,不專讀誦佛經,只是進行禮拜。凡是遇到任何人,不論是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子、在家女
Thumbnail
2024/12/22
年紀這麼大了,居然會被人家罵垃圾,這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我只是很無奈的看著罵我的人。因為我看他是個佛,但是他看我的角度是垃圾,所以說我覺得蠻可惜的。   就像《妙法蓮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品講的,常不輕菩薩,不專讀誦佛經,只是進行禮拜。凡是遇到任何人,不論是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子、在家女
Thumbnail
2024/12/21
現在是暑假期間,趁著孫子還沒上小三之前,就上了一趟台北,好好的跟孫子培養一下祖孫情。等我有空的時候,孫子就會請我跟他玩大富翁的桌遊。我在玩之前就會跟孫子約法三章,只玩幾局之後就結束不玩。 有一次玩到最後一局,孫子輸了他就不甘心說要再玩一次,我說我們不是已經講好了嗎?結果馬上孫子就哭了出來,這時沒有
Thumbnail
2024/12/21
現在是暑假期間,趁著孫子還沒上小三之前,就上了一趟台北,好好的跟孫子培養一下祖孫情。等我有空的時候,孫子就會請我跟他玩大富翁的桌遊。我在玩之前就會跟孫子約法三章,只玩幾局之後就結束不玩。 有一次玩到最後一局,孫子輸了他就不甘心說要再玩一次,我說我們不是已經講好了嗎?結果馬上孫子就哭了出來,這時沒有
Thumbnail
2024/12/20
我終於瞭解語言跟文字會帶來情緒,但是,沒想到會帶來這麼大的情緒。最近在fb上看到酸民的不當流言,引起我極大的情緒反彈,我心情鬱悶了一整天。整個過去所學的、所修煉的完全拿出來用,繞了一整天才走出來啊,我就在想,它刺激到我的那條神經,引起我這麼大的情緒反彈。 那其實仔細的觀照過之後,發現問題非常的簡單
Thumbnail
2024/12/20
我終於瞭解語言跟文字會帶來情緒,但是,沒想到會帶來這麼大的情緒。最近在fb上看到酸民的不當流言,引起我極大的情緒反彈,我心情鬱悶了一整天。整個過去所學的、所修煉的完全拿出來用,繞了一整天才走出來啊,我就在想,它刺激到我的那條神經,引起我這麼大的情緒反彈。 那其實仔細的觀照過之後,發現問題非常的簡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昨天我跟大家介紹了本源解密所看到的【修行之火】本源的修行之火(修行課2023/12/7)。今天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本源解密具體是什麼樣的東西。 這個本源解密絕對是一個很絕很厲害的東西,因為他是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本源,那個本源說的是什麼? 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問題,或者是每一種關係等等所有的
Thumbnail
昨天我跟大家介紹了本源解密所看到的【修行之火】本源的修行之火(修行課2023/12/7)。今天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本源解密具體是什麼樣的東西。 這個本源解密絕對是一個很絕很厲害的東西,因為他是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本源,那個本源說的是什麼? 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問題,或者是每一種關係等等所有的
Thumbnail
n佛教有「隨緣」的說法「佛門雖大,不度無緣之人。天雨雖廣,不育無根之草。」因此,很多人以「緣份未到」來當作自己因循的藉口。 我相信緣是隨著願而產生的,你發了願就會有緣的出現,沒有願望,就是有緣也會錯身而過。所以,我很珍惜緣份,也願意創造因為發願而產生的因緣,因為我知道,與我們相遇的任何人事物,不是
Thumbnail
n佛教有「隨緣」的說法「佛門雖大,不度無緣之人。天雨雖廣,不育無根之草。」因此,很多人以「緣份未到」來當作自己因循的藉口。 我相信緣是隨著願而產生的,你發了願就會有緣的出現,沒有願望,就是有緣也會錯身而過。所以,我很珍惜緣份,也願意創造因為發願而產生的因緣,因為我知道,與我們相遇的任何人事物,不是
Thumbnail
前些天在跟家人通電話,有聊到一些事情。家人說有些事情,該講的時候,你就應該照實講,你要反應回去,不然你這種行為是一種姑息。但是我覺得有些事情,我明白就好,不一定要力爭到底。   這個就像是最近上課老師所說的,五蘊的色受想行識,其中的行就是蘊藏之行動。若是我去力爭到底,那業力就現前了。所以說什麼是
Thumbnail
前些天在跟家人通電話,有聊到一些事情。家人說有些事情,該講的時候,你就應該照實講,你要反應回去,不然你這種行為是一種姑息。但是我覺得有些事情,我明白就好,不一定要力爭到底。   這個就像是最近上課老師所說的,五蘊的色受想行識,其中的行就是蘊藏之行動。若是我去力爭到底,那業力就現前了。所以說什麼是
Thumbnail
網路上常聽人說「有因必有果,你的報應就是我」,玩笑之餘其實依佛教所說,因果中間還有一個「緣」字,因緣都俱足才會有果。 雖然我們一般人常認為會有「惡果」就是因為先種了「惡因」,但事實上很多時候並不是這樣,譬如某人可能只是上學過個馬路就被車撞到了,難道你能說上學跟過馬路是惡因嗎?很明顯不是,當然若一定
Thumbnail
網路上常聽人說「有因必有果,你的報應就是我」,玩笑之餘其實依佛教所說,因果中間還有一個「緣」字,因緣都俱足才會有果。 雖然我們一般人常認為會有「惡果」就是因為先種了「惡因」,但事實上很多時候並不是這樣,譬如某人可能只是上學過個馬路就被車撞到了,難道你能說上學跟過馬路是惡因嗎?很明顯不是,當然若一定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做人的目的,是來了業;修行的目的,是來了塵。」 一直想請示和週遭的人之間的因果關係,但是不得其法,直到最近時機成熟才得以成功請示。一直以來總覺得和身邊的許多人有因果關係,希望有機會能用「因果債、功德還」這個方便法來彌補過去所犯的錯誤。第一次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做人的目的,是來了業;修行的目的,是來了塵。」 一直想請示和週遭的人之間的因果關係,但是不得其法,直到最近時機成熟才得以成功請示。一直以來總覺得和身邊的許多人有因果關係,希望有機會能用「因果債、功德還」這個方便法來彌補過去所犯的錯誤。第一次請
Thumbnail
緣與業 "緣"是因緣,意旨"條件",條件達成的緣份, "業"是業力,意指"行動",行動造成的因果, 業力不是玄學, 業力是自然定律, 否定因果,就像手上拿著果實時, 卻否認這顆果實的源頭來自一顆種子。
Thumbnail
緣與業 "緣"是因緣,意旨"條件",條件達成的緣份, "業"是業力,意指"行動",行動造成的因果, 業力不是玄學, 業力是自然定律, 否定因果,就像手上拿著果實時, 卻否認這顆果實的源頭來自一顆種子。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說:「人生係來消解業障和修行的,既然已經結婚就要圓滿家庭;若遇色考,不可逾矩,即使遇到過去世的另一半,感到不可言喻的熟悉感,但務必要嚴守分際,否則會傷害所有人,累世將糾纏不清。」 (分享完畢) 相關文章分享: 〈放不下的愛情,原來是因果討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說:「人生係來消解業障和修行的,既然已經結婚就要圓滿家庭;若遇色考,不可逾矩,即使遇到過去世的另一半,感到不可言喻的熟悉感,但務必要嚴守分際,否則會傷害所有人,累世將糾纏不清。」 (分享完畢) 相關文章分享: 〈放不下的愛情,原來是因果討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