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学生问我:“老师有听过【显化法则( Law of Manifestation)】,什么向宇宙下订单这些,就是【我想要什么东西,我一定会有会得到,因为这本身就是我所拥有的】。我朋友就特别相信,这是不是一种执着?但是她自己结果也确实得到了,这个在网上还挺火的。像这种能成功的也是本人的福报是吗?如果没有这个福报但还一直笃定相信这个,是【颠倒梦想】吗?”
如果大家有看过【金蛋法则:先有法界,后有人间(命理课 2023/7/19)】这一课,可能大家觉得这个“显化法则”说反了。
其实这个东西在西方确实挺火的,过去我在修行时也接触过。这个东西能火,真是很正常的。因为想“不劳而获”,是人类的【原罪】。用原罪和五毒四心所驱动的东西,能不火吗?这些可都是“轮回的力量泉源”啊!
魔王波旬说:“到 你 末 法 时 期,我 叫 我 的 徒 子 徒 孙 混 入 你 的 僧 宝 内,穿 你 的 袈 裟,破 坏你 的 佛 法。他 们 曲 解你 的 经 典,破 坏 你 的 戒 律,以 达 到 我 今 天 武 力 不 能 达 到 的 目 的…..”
所以,在末法时代都有很多一些魔会宣传一些邪见,这时候会冒出很多【相似佛法】。就是他们会把一些正道的东西删减部分,你不能说人家全错,但绝对不对。最终得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理论。
以这句【我想要什么东西,我一定会有会得到,因为这本身就是我所拥有的】为例子,就是现在很多佛教徒说的【本是具足】。这些东西不能说错,但绝非表面这般理解。
就连佛法都会在人为之下传歪,其他高维的智维也一样会。所以如果傻傻照着去修,只会影响人不能往上走,而且还助长了原罪和五毒四心。
其实,显化是没有问题的。而我们想要什么,也真是可以得到的。因为对于每一个人,天道都会给他最好的安排。所以我们想要的。如果能够被允许得到的话,天道当然会给我们。
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想要的东西,的确是超出他自身的福报,超出他自身的能力,超出他自身的条件,就根本是不被允许的范围之內。
如果真的可以想一想就能实现一切,就没有求不得的人。如果真的有行动就能实现一切话,也没有怀才不遇的人。
像坊間还有一些以“显化”为修行方式的群组,这些群组呢,其实像资金盘一样地运作。他们把人分组,去让人练习显化,而且都是显化一些很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总有一部分人能产生正反馈,因为都是在做一些雞毛蒜皮的显化,那自然都是一些很小的,很普遍的事情反馈。
然后把能产生正反馈再单独成立一个群组,反覆同样的操作,几轮下来,铁粉就出来了,然后还能针对那些铁粉提供显化辅助道具。
但是,对于这些人,如果让他们去试一下想要得到一些很大的事情,那结果真是一个东西都没有生出来。
关于显化法则,人家说的是:一切可能的结果都已经存在在生命中,所有可能都能靠信念找到并实现。
第一,一切可能的结果,是一个大前题,别瞎想。一切不可能的结果是不存在在生命中。而轮回中的“可能”,只出现在天道允许与期望的情况之下。
第二,在生命中,是一个时间单位,这和本是具足的时间单位一样。但这可不是指一生。轮回中没有真正的生死,所以生死本身只是生命的过程。而生命的本质是【念】,是笛卡儿说的【我思故我在】;在法界里生存的特征,就是还有念存在。所以,只要还有念,生命是无量劫这么长。
而信念,不是“普通的想法”,也不是“想要的念头”,而是【准则的念】。
人是一种经验驱动的生命,不论经验来自今生或前生,因为人的行动来自于想法,想法从认知而生,而认知则是通过经验而产生,对我有利或不利的经验,最终会形成相应的“行为准则”。
而在轮回中实现“可能”的“行为准则”,唯有天道定下的“准则”。又所谓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从他人言而信。放在“无明所障”的轮回里,这个“他人言”也是天道所认可的正知正念。
第三,这里从来没有说“我”。所以不是因为这本身就是我所拥有的,因此我就一定会有会得到。一定要记住,我们当下所能拥有的一切,已经是最好的安排。
说白了,什么是显化法则?就是我们得干出正确的行动,终有一天,就能得到天道能给予一切最好的安排。
如果还是觉得不好理解的话“金蛋法则”和“显化法则”的话。我就用一个案例去解释,这个案例我叫做:“糖盒苍蝇原理”。
就是最近我就买了一桶焦糖味的爆米花,可香了。
这个爆米花分量挺大的,所以我一次吃不完。然后这桶爆米花它是有一个盖子盖住的。因为我之前已经吃过了不少。所以就算我盖上了盖子,还是会有一些残余甜味飘出来。
这时候就飞来了一只苍蝇,然后它就在爆米花桶外不停地转来转去,不停地想要找到入口,进去里面去吃焦糖爆米花。刚好我就比较无聊,我就看着它飞爬了五分钟。
这只苍蝇也算是众生之一。所以呢,最后我也不得不感叹,就是众生想要得到的东西,并不一定他真正能得到。就是如果我不打开盖子,哪怕他折騰到死,它都是吃不了焦糖爆米花。
这就是金蛋法则,就是如果没有比他更高级的一些力量的允许下,他是没有办法去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而这也是显化法则的核心前题,如果他所干的事,并非我所希望的结果,我又为什么要为他打开盖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