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化的世界》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知道大家的信仰是什麼?我曾在茫然無助的日子裡,偶然接觸到「顯化法則」這個宇宙定律。

若大家有聽過吸引力法則,應該對顯化法則也不會太陌生,雖然在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說法,但對我來說這兩樣法則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也就是說,一樣是許願後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實現願望;若要細分概念上的不同,「吸引力法則」比較偏向「用吸引力吸引想要的人事物」,而「顯化法則」比較偏向將自己視為自己世界的神,可以「顯化創造想要的人事物」;但若問我,我會覺得,其實都是改變自身振動頻率來得到想要的人事物。

無論是吸引力法則抑或顯化法則,這曾經給我非常強大的力量。而我算是由顯化法則進入這個世界的,因此我所信奉的是:我是自己世界裡的神,我可以顯化任何我想要的人事物。

但有接觸過這項宇宙法則的人應該都知道,無論吸引力法則或是顯化法則,他有時就是無法成功實現願望。

如果是宇宙法則,那應該是真理,為什麼有時成功有時失敗?為什麼有些人做得到有些人做不到?

又或者是,看似確確實實實現了願望,但總感覺不太對勁,似乎沒有原本以為的那樣美好?

在我接觸顯化法則後,也確實實現過一些願望,但也有些願望至今沒有實現;最令人匪解的是,那些我實現的願望,幾乎八成以上,都不是我一開始以為的那樣美好。


在經歷了一些時日後,我開始學習臣服宇宙。

為什麼會想要顯化?反面意思就是:我覺得現在不夠。

而這往往會自動掉入匱乏模式:因感到現在不夠因此許願—許了願卻還沒實現而陷入執著。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真的實現了願望,通常也會有「跟不上這份願望」的情況發生。因為自身頻率與原本以為的「美好」並沒有達到一致,實現來的願望是根據自身現有頻率的,若自身振動頻率還沒達到所謂的「美好」,那麼就算形式上實現了願望,但實質上幾乎不是自己原本想要的那樣。

我舉我自己的例子;我曾許願想要得到一雙名貴的鞋,而我也實現了願望。但實際穿上腳後,發現非常不適合我的腳,我第一次穿出門腳就被這雙鞋磨破流血,而之後每一次穿這雙鞋,雙腿都會非常疼痛。我以為自己得到這雙鞋會很美好,但它反而給我帶來了痛苦。

諸如此類的例子,我相信踏入過顯化法則或吸引力法則的人,應該都不陌生。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確實可以靈活運用這些宇宙法則,並得到幸福呢?若是真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這就是這次我閱讀到的書《最適化的世界》裡要告訴大家的內容。

許願之前,先問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圖片來源:辰心(用Hyread電子閱讀器閱讀《最適化的世界》)

圖片來源:辰心(用Hyread電子閱讀器閱讀《最適化的世界》)

之所以會得知這本書,是一次坐車時聽Podcast《一則茶室》的Joyce介紹,那段時間我正陷入人生的迷茫之中:我還有什麼想追求?我到底想要什麼?

雖然已決定臣服宇宙,但心裡面總還是有那麼一點躁動,或許當時的我就是需要一股力量幫我撥開這份迷茫。

也就在這時,得知了這本書的存在,記得我當下馬上列入購書名單,不超過一天就買了下來。


作者並木良和並沒有說吸引力法則或顯化法則無用,相反地,她也認同有這樣的宇宙法則存在。而有些人能夠運用成功,有些人則否,關鍵就在於:最適化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輕易顯化成功?並不是對方的顯化技巧比較好、你的顯化技巧比較差,而是這個人其實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最適化」了。


我們原本就是自由又充滿力量的存在,什麼事都做得到、什麼角色都能勝任、什麼地方都去得了。只要與我們的本質「靈魂」相連,這個天生的生活型態即會啟動。但現在的我們已經把這件事忘得一乾二凈。—《最適化的世界》給台灣讀者序


在朗達·拜恩的《秘密》系列最為流行時,可以看到許多大師由吸引力法則改變人生。作者並木良和認為,這其實不是吸引力法則,而是最適化。

作者提到了當時為土象時代,吸引力法則的概念正好是適合那個時代;而現在為風象時代,無論誰都能像大師一樣生活


雖然我對星象不是那麼了解,但若要用我的解釋來說,我認為在之前的時代,世界所謂的「好」是有一套既定標準的。我曾在上世紀的《失落的致富經典》一書裡看到作者直截了當的表明:「致富」這門學問,就是人類一切進步的基礎。人是透過運用各種物品來發展其心智、靈魂與身體;而在現今的社會中,人一定要擁有金錢才能取得所需的物品。因此,「致富」這門學問就是人類一切進步的基礎。

這觀念相信大家非常熟悉,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確實是這樣生活過來的,《失落的致富經典》作者Wallace D. Wattles說得一點也沒有錯。

但我相信在現在這個世代的人群裡,有一些人應該發現,「成功人生」的標準已不再那麼一定。

就像以前的世代,肯努力就有機會;但放到現在的世代,已不是那麼一回事,更多的是如何發揮「個人特質」。


因此,當許願想要最完美的伴侶、用之不盡的財富、永不生病的健康身體,問問自己:這真的是我的靈魂想體驗的嗎?我最適化了嗎?

每個靈魂來到這世界上,都有不同的任務。

就像紅血球許願要上前線殺敵、白血球許願要運送氧氣一樣,若體內每個細胞都許下不屬於自己靈魂旅程的願望,那這個人的身體應該會很疲憊,因為每個細胞都放眼其他人生、而不是過好自己。


這本書篇幅很小,我斷斷續續在一天內就閱讀完畢。中間其實重複了不少一樣的概念,都是在提最適化的重要性。

若跟我一樣希望可以從中得知自己的靈魂究竟想要什麼?那恐怕會有點失望,因為作者這本書的用意只在於將「最適化」告訴世人,點醒大家找到自己最適化的狀態。至於自己的靈魂想要什麼,還是得靠自己尋找、發掘。

但書的最後作者有提供兩種冥想方式,若實際操作,或許能夠讓自己有更清晰的想法也說不定。


願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最適化的人生!

圖片來源:辰心

圖片來源:辰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並木良和,在日本還蠻有名的。我每年都會參加他的年末活動。
辰心-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25
lotus80008 期待您的分享😍😍😍
Grace-avatar-img
2023/11/21
我是會暗暗告訴自己,我值得、我值得擁有,不知算不算是一種拉近最適化的距離的方式?
辰心-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21
Grace 我覺得是~肯定句還是有它的效用在,只是有時就是會沒那麼順利,如果刻意讓自己聽肯定句,也還要與反面的潛意識「抗衡」一段時間,這時我就會覺得,不如放下執著,看著宇宙會把自己帶到哪。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3/11/04
謝謝你介紹最適化這個概念,那雙磨腳鞋子的比喻很形象化。但願我們都尋覓到靈魂深處真實的追求。
辰心-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04
熟齡文青 謝謝!願大家都找到屬於自己最適化的世界。
辰心-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04
謝謝!願大家都找到屬於自己最適化的世界。
avatar-img
辰心家
77會員
114內容數
紀錄日常、分享日常,也學習著如何享受無聊的日常;偶爾會有一些心得、有一些創作。我喜愛閱讀文字、也喜歡用文字表達。如果能剛好遇到跟我志同道合的人,那是多麼令人喜悅的事!
辰心家的其他內容
2023/12/08
第一段會有一點點《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雷,不想被雷到的話直接跳第二段唷! 第一次接觸Elizabeth Gilbert這位作者,嚴格來說不能算是閱讀了她的書,倒是看了由她的同名小說所改編的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部電影我前後看了兩次,兩次剛好處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第一次看時我
Thumbnail
2023/12/08
第一段會有一點點《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雷,不想被雷到的話直接跳第二段唷! 第一次接觸Elizabeth Gilbert這位作者,嚴格來說不能算是閱讀了她的書,倒是看了由她的同名小說所改編的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部電影我前後看了兩次,兩次剛好處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第一次看時我
Thumbnail
2023/11/24
我一直以來幾乎不太看理財類的書籍,不是我不喜歡這類書,而是我一直對理財本身沒什麼興趣,自然而然就不太會接觸理財類書籍;雖然偶爾會想嚐試閱讀,但似乎是內心逃避著「理財」這件事,因此從來沒真正接觸這類書籍。 直到最近出現了一本書-《三千圓的用法》,作者原田比香,台灣由先覺出版社出版;這本書似乎最近
Thumbnail
2023/11/24
我一直以來幾乎不太看理財類的書籍,不是我不喜歡這類書,而是我一直對理財本身沒什麼興趣,自然而然就不太會接觸理財類書籍;雖然偶爾會想嚐試閱讀,但似乎是內心逃避著「理財」這件事,因此從來沒真正接觸這類書籍。 直到最近出現了一本書-《三千圓的用法》,作者原田比香,台灣由先覺出版社出版;這本書似乎最近
Thumbnail
2023/11/01
我必須承認,若不是看到很多人給這本書的好評(諸如「療癒好書」、「人生必看」、人生聖經」…等等),光看到書名,我想我應該完全不會想翻開。 在這個要「大家都必需相信自己」的正能量流行世代裡,「我可能錯了」這句話,是多麼地違和、逆耳?(至少我最初有些許這種感受) 而當閱讀此書後,我才明白,這本書重點不
Thumbnail
2023/11/01
我必須承認,若不是看到很多人給這本書的好評(諸如「療癒好書」、「人生必看」、人生聖經」…等等),光看到書名,我想我應該完全不會想翻開。 在這個要「大家都必需相信自己」的正能量流行世代裡,「我可能錯了」這句話,是多麼地違和、逆耳?(至少我最初有些許這種感受) 而當閱讀此書後,我才明白,這本書重點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所以你說心想事成不是真的嗎?不,它是真的,但是你想多久呢?你是不是想一想就放棄了呢?也許你只是想一想就忘記它了,但是因為你發現在追求的過程之中,你發現追求的本身就充滿了樂趣,所以你不知不覺的也同時在朝你的終點前進。
Thumbnail
所以你說心想事成不是真的嗎?不,它是真的,但是你想多久呢?你是不是想一想就放棄了呢?也許你只是想一想就忘記它了,但是因為你發現在追求的過程之中,你發現追求的本身就充滿了樂趣,所以你不知不覺的也同時在朝你的終點前進。
Thumbnail
最近常在思考明明已經開始下訂單為何還是無法達到這些目標?甚至覺得為了實現目標變得失心很重。
Thumbnail
最近常在思考明明已經開始下訂單為何還是無法達到這些目標?甚至覺得為了實現目標變得失心很重。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的信仰是什麼?我曾在茫然無助的日子裡,偶然接觸到「顯化法則」這個宇宙定律。 若大家有聽過吸引力法則,應該對顯化法則也不會太陌生,雖然在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說法,但對我來說這兩樣法則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也就是說,一樣是許願後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實現願望;若要細分概念上的不同,「吸引力法則」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的信仰是什麼?我曾在茫然無助的日子裡,偶然接觸到「顯化法則」這個宇宙定律。 若大家有聽過吸引力法則,應該對顯化法則也不會太陌生,雖然在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說法,但對我來說這兩樣法則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也就是說,一樣是許願後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實現願望;若要細分概念上的不同,「吸引力法則」
Thumbnail
如果向宇宙發出需求,需要全身心的堅信某項事物或某個情境,那是不是在執行的過程中,也就在不知不覺間,放輕了某些事物在心中的比例? 對於有堅定且明確的目標想實現的人,已然懷抱了在所不惜的意志,那確實吸引力法則是可以嘗試的路徑。只是對我個人,對於不確定自己會在未知的未來被收回什麼,便不敢太肆意發出需求。
Thumbnail
如果向宇宙發出需求,需要全身心的堅信某項事物或某個情境,那是不是在執行的過程中,也就在不知不覺間,放輕了某些事物在心中的比例? 對於有堅定且明確的目標想實現的人,已然懷抱了在所不惜的意志,那確實吸引力法則是可以嘗試的路徑。只是對我個人,對於不確定自己會在未知的未來被收回什麼,便不敢太肆意發出需求。
Thumbnail
今天,有个学生问我:“老师有听过【显化法则( Law of Manifestation)】,什么向宇宙下订单这些,就是【我想要什么东西,我一定会有会得到,因为这本身就是我所拥有的】。我朋友就特别相信,这是不是一种执着?但是她自己结果也确实得到了,这个在网上还挺火的。像这种能成功的也是本人的福报是吗?
Thumbnail
今天,有个学生问我:“老师有听过【显化法则( Law of Manifestation)】,什么向宇宙下订单这些,就是【我想要什么东西,我一定会有会得到,因为这本身就是我所拥有的】。我朋友就特别相信,这是不是一种执着?但是她自己结果也确实得到了,这个在网上还挺火的。像这种能成功的也是本人的福报是吗?
Thumbnail
想必大家对“秘密”这本书并不陌生。 我记得好几年前阅读这本书籍的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感觉很玄,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呢?那在今年的时候,我接触了吸引力法则课程,再回去阅读的时候,突然一目了然。 以下,是我从书中里所摘取的一些重要讯息: 这本书籍所要体现的是“心想事成
Thumbnail
想必大家对“秘密”这本书并不陌生。 我记得好几年前阅读这本书籍的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感觉很玄,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呢?那在今年的时候,我接触了吸引力法则课程,再回去阅读的时候,突然一目了然。 以下,是我从书中里所摘取的一些重要讯息: 这本书籍所要体现的是“心想事成
Thumbnail
今天又想跟大家談談宇宙和吸引力法則,因為生活發生了一些事而有感而發。可能大家有個想法是為什麼想要的事情總是吸不到,宇宙總是給我很多險阻?想在這裡跟大家分享Tomo過往的經驗,而且我發覺很多讀者都對吸引力法則有興趣,但有時感覺像欺騙自己迫自己去相信,大家有這個想法嗎?讓我慢慢跟大家分析。
Thumbnail
今天又想跟大家談談宇宙和吸引力法則,因為生活發生了一些事而有感而發。可能大家有個想法是為什麼想要的事情總是吸不到,宇宙總是給我很多險阻?想在這裡跟大家分享Tomo過往的經驗,而且我發覺很多讀者都對吸引力法則有興趣,但有時感覺像欺騙自己迫自己去相信,大家有這個想法嗎?讓我慢慢跟大家分析。
Thumbnail
會開始讀《顯化效應》是因為上一本討論吸引力法則的書《從負債2000萬到心想事成每一天》(以下簡稱《心想事成》),《心想事成》用簡單易懂的方式來教你怎麼正確的許下願望,又要怎麼一步一步克服你的「負面口頭禪」來導向「正面口頭禪」,從而提高自己的頻率來讓宇宙為你實現願望。 以下內容摘自《顯化效應》:
Thumbnail
會開始讀《顯化效應》是因為上一本討論吸引力法則的書《從負債2000萬到心想事成每一天》(以下簡稱《心想事成》),《心想事成》用簡單易懂的方式來教你怎麼正確的許下願望,又要怎麼一步一步克服你的「負面口頭禪」來導向「正面口頭禪」,從而提高自己的頻率來讓宇宙為你實現願望。 以下內容摘自《顯化效應》:
Thumbnail
還記得曾經紅極一時的「秘密」嗎?記得當年紅到在公司開會議時,公司還讓全體人員一起看那部影片,記憶中,那時自己的主管曾提問類似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明明想著『不要出車禍』結果還是出車禍了?」,那段問答後來怎麼樣,我老早忘了,但,時隔很多很多很多年後再回頭看,當年不明白的,現在都變得清晰,若是從本書的角度
Thumbnail
還記得曾經紅極一時的「秘密」嗎?記得當年紅到在公司開會議時,公司還讓全體人員一起看那部影片,記憶中,那時自己的主管曾提問類似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明明想著『不要出車禍』結果還是出車禍了?」,那段問答後來怎麼樣,我老早忘了,但,時隔很多很多很多年後再回頭看,當年不明白的,現在都變得清晰,若是從本書的角度
Thumbnail
你/妳向宇宙提出的心願必須是自己真心想要的,那麼就得從最根本的價值觀上抽絲剝繭,進而釐清「自己到底真的想要什麼」。把真心的想望與提出的願望之間互相的矛盾、違背的距離拉近,使能趨向一致融洽,將這些阻礙消除,才能真正擁有「心想事成」的能力。此外,如果所發出的心願有違靈魂成長,也不會心想事成。
Thumbnail
你/妳向宇宙提出的心願必須是自己真心想要的,那麼就得從最根本的價值觀上抽絲剝繭,進而釐清「自己到底真的想要什麼」。把真心的想望與提出的願望之間互相的矛盾、違背的距離拉近,使能趨向一致融洽,將這些阻礙消除,才能真正擁有「心想事成」的能力。此外,如果所發出的心願有違靈魂成長,也不會心想事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