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男人?還是想成為人?|讀《第二性》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1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會讓那些(美國)女人全身緊繃,武裝起來:以便向男人挑戰的這種態度,正可以證明潛藏在這些女人心裡的是,她們深深為自己是女人而困擾。 —— 西蒙波娃

相信生長於台灣文化脈絡的人都不陌生這個概念:

男性天生比較擅長理科,女性比較擅長文科。

從數理到邏輯;邏輯到理性;理性到冷靜;冷靜到男性,所有人的意識就像被寫入了這樣一個方程式,甚至有各種研究在試圖為這個公式找尋生物學上的證據。

raw-image

這樣的連結不知道為什麼可以如此未經思考的直接植入我們的腦袋

*並非在否定這些生物學證據的權威性,而是在否定這些名詞之間不夠嚴謹的化約和由此延伸出的價值定義。

身為獨生女,我的成長經歷沒有兄弟姐妹的比較,父母也從未在教育我的過程中要我像個女孩。相反的,我像個男孩一樣地度過我的童年,穿著滴著水的泳衣走在馬路上,學著籃球隊的男生撩起衣服下擺擦臉。理論上,我從來沒意識到我和男性有什麼不同,也因此我沒有任何理由要求自己事事都要比得上男性。

raw-image

但我還是這麼做了

我要自己跑得很快,我要自己充滿力量,我要求自己不輕易地哭泣,而要顯得堅強,我要自己獨立,不依靠他人,我要自己很擅長數學、物理、化學、機器……

事實上我不認為我單單只是為了讓自己像一個男人,而是因為我擁有自負的潛質,我總是認為自己很聰明,可以輕易掌握任何事情,而那些在社會中被視為更好的東西,不管是人格特質、能力,都因為跟男性扯上關係而顯得更有價值。

到最後發現,男性這個物理特徵是通天梯的最後一階,而有一半的人注定無法一腳跨過,從此宣告一切的徒勞。

raw-image

很好笑的事是,這樣的心態完完全全毒害了我。放棄那些感性的、與我靈魂直接關聯的東西,而後高中整整三年都說服自己:「我喜歡物理學!」(事實證明我只是喜歡形上學和占星術)。

大學選了生物相關科系,然後陷入整整兩年痛不欲生的低潮。不敢說這與前述絕對相關,但肯定有某部分的聯繫。

直到我遇到哲學,我學會理性思考、感性寫作。

相信很多人會辯稱,以上的社會價值觀也同樣壓迫著男性,這需要花另外很多的篇幅去討論,這裡暫且不談。我要說的是,波娃所描述的情境是如此的真實,而她給出的解答:

男人從來不會一開始就以性別來看待自己作為一個個體: 他就是人,不言自明。

而原來我所做的一切努力不是要成為男人,不是要成為人上人,而僅僅是要讓自己成為「人」,而非女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尼諾 Nieno的沙龍
2會員
5內容數
尼諾 Nien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04
鯤:每當我試圖找東西來麻痺自己,總是會搞得自己更清醒。
Thumbnail
2024/01/04
鯤:每當我試圖找東西來麻痺自己,總是會搞得自己更清醒。
Thumbnail
2024/01/04
鯤:你知道嗎?我發現了一個有關灰姑娘的事實
Thumbnail
2024/01/04
鯤:你知道嗎?我發現了一個有關灰姑娘的事實
Thumbnail
2024/01/04
鯤的房間裡有一扇神密小門
Thumbnail
2024/01/04
鯤的房間裡有一扇神密小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如果可以有一次選擇自己性別的機會,我必定會非常珍惜、重視,並且毫不猶豫的走向「女性」,忽視周遭疑惑的眼神,踏向「女性」的步伐更加堅定輕快。 如今的社會風氣,對女性仍有著諸多不友善,畢竟是從古傳承至今的刻板印象,不僅造成女性不便,甚至覺得身為女性是很不堪的事情。但在這麼多先入為主的人為因素下,我將更堅
Thumbnail
如果可以有一次選擇自己性別的機會,我必定會非常珍惜、重視,並且毫不猶豫的走向「女性」,忽視周遭疑惑的眼神,踏向「女性」的步伐更加堅定輕快。 如今的社會風氣,對女性仍有著諸多不友善,畢竟是從古傳承至今的刻板印象,不僅造成女性不便,甚至覺得身為女性是很不堪的事情。但在這麼多先入為主的人為因素下,我將更堅
Thumbnail
這篇是答客問:不是每個人在性向和性別認同都那麼強烈地需要外來的認同,或是那麼絕對的需要被區分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但這絕對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形狀,沒有特定的、一定的模樣!
Thumbnail
這篇是答客問:不是每個人在性向和性別認同都那麼強烈地需要外來的認同,或是那麼絕對的需要被區分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但這絕對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形狀,沒有特定的、一定的模樣!
Thumbnail
小時候有個成為男性,或妄圖與男性匹敵的衝力,在閱讀西蒙波娃《第二性》時,有些關於的現象的思考。
Thumbnail
小時候有個成為男性,或妄圖與男性匹敵的衝力,在閱讀西蒙波娃《第二性》時,有些關於的現象的思考。
Thumbnail
也是現在,我才能慢慢喜歡自己外在的某些角度顯現特別女性的線條,也漸漸不害怕自己不陽剛、不擔心自己經常軟弱得需要求助!
Thumbnail
也是現在,我才能慢慢喜歡自己外在的某些角度顯現特別女性的線條,也漸漸不害怕自己不陽剛、不擔心自己經常軟弱得需要求助!
Thumbnail
「我只希望能夠成為我自己。」 長大後發現,好好地做自己這件事,竟然是許多人用盡全力去追求的事物。然而,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做自己會是這麼困難的一件事情呢?
Thumbnail
「我只希望能夠成為我自己。」 長大後發現,好好地做自己這件事,竟然是許多人用盡全力去追求的事物。然而,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做自己會是這麼困難的一件事情呢?
Thumbnail
原題:身體與外表的認同 那是我與同性交往數次之後,年過三十好幾有交往的對象但同性不能結婚,媽媽突然問出的問題,我瞪大了眼,提高音量沒看媽媽的回問:「呃,妳在想什麼?」 而這幾個問題常常成為了「自我認同」的關鍵。 * 時間拉回我的童年。 「我沒有想變性啊!」後來我這樣對媽媽說。
Thumbnail
原題:身體與外表的認同 那是我與同性交往數次之後,年過三十好幾有交往的對象但同性不能結婚,媽媽突然問出的問題,我瞪大了眼,提高音量沒看媽媽的回問:「呃,妳在想什麼?」 而這幾個問題常常成為了「自我認同」的關鍵。 * 時間拉回我的童年。 「我沒有想變性啊!」後來我這樣對媽媽說。
Thumbnail
其實我很羨慕女人們,有那麼多人覺醒起來告訴她們,你可以做你自己,你可以無拘無束的或出自己。 男人呢,就是被說,你要成為高價值男人,成為一個男人就該如何。 男人不能示弱、不能哭泣,不能說心裡話,不過你可以憤怒。 你不是先成為人,而是先成為男人,一個不懂怎麼與情緒共處的男人。 女權運動也走
Thumbnail
其實我很羨慕女人們,有那麼多人覺醒起來告訴她們,你可以做你自己,你可以無拘無束的或出自己。 男人呢,就是被說,你要成為高價值男人,成為一個男人就該如何。 男人不能示弱、不能哭泣,不能說心裡話,不過你可以憤怒。 你不是先成為人,而是先成為男人,一個不懂怎麼與情緒共處的男人。 女權運動也走
Thumbnail
The Female Brain (by Louann Brizendine, M.D.) Chapter One The Birth of the Female Brain 男女生而不同。常識告訴我們小女孩跟小男孩的行為很不同,但文化卻沒有告訴我們行為的不同是由腦部決定的。...
Thumbnail
The Female Brain (by Louann Brizendine, M.D.) Chapter One The Birth of the Female Brain 男女生而不同。常識告訴我們小女孩跟小男孩的行為很不同,但文化卻沒有告訴我們行為的不同是由腦部決定的。...
Thumbnail
我小的時候因為表現不如社會定義女性該有的模樣,加上我對兩性之間關係“很有想法”,貼在我身上的標籤就是女性主義者、堅強獨立、比男人更man、強勢等等。沒有人說我是溫柔可愛、嬌小玲瓏的。
Thumbnail
我小的時候因為表現不如社會定義女性該有的模樣,加上我對兩性之間關係“很有想法”,貼在我身上的標籤就是女性主義者、堅強獨立、比男人更man、強勢等等。沒有人說我是溫柔可愛、嬌小玲瓏的。
Thumbnail
對於認識我的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非常聳動的標題(笑)因為一直以來,我都告訴我的學生跟讀者要活出自己。但這是我最近的生活體驗心得,我覺得自己其實是一個為了男人而活著的女人。但這意思並非我違背自己的自由
Thumbnail
對於認識我的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非常聳動的標題(笑)因為一直以來,我都告訴我的學生跟讀者要活出自己。但這是我最近的生活體驗心得,我覺得自己其實是一個為了男人而活著的女人。但這意思並非我違背自己的自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