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塞德里克柯拉皮許(Cédric Klapisch)執導,知名舞者侯非胥謝克特(Hofesh Shechter)與首席女舞者瑪麗恩巴博(Marion Barbeau)共同演出的電影《再一次勇敢跳躍》(Rise),黃金組合在全球席捲3億台幣票房,更入圍凱薩電影獎9項大獎提名。不過,臺灣觀眾似乎不太買單,最終的票房落在40萬台幣左右。比起《芭蕾少女夢》(Girl, 2019)、《舞動人生》(Billy Elliot,2000)芭蕾純度高的電影,《再一次》更適合熟稔侯非胥或現代舞的粉絲觀賞。
以色列出身編舞家侯非胥的舞作以充滿爆發力的肢體與高流動性的調度聞名,除此之外,更多次參與舞作中的音樂製作,是畫面與聲音都能兼顧的藝術家。侯非胥的作品從2012年起多次在臺演出,包括《政治媽媽》、《SUN》、《無盡的終章》,與最近即將在臺中歌劇院演出的《偽善者/重生進化》。
在電影中,除了可以看到侯非胥帶領舞者們的排練日常,在尾聲更可以看到《政治媽媽》的經典片段,肢體的張力與舞者的魅力並未被螢幕侷限,血脈賁張的吼叫、瀕臨垂死邊緣的空洞眼神與充滿野性的肢體,僅有短短幾分鐘仍值得起立鼓掌。
舞蹈電影讓人著迷之處,是坐在椅上的觀眾身體雖無法和舞者一同舞動,卻能在舞者的起落間找到屬於身體的哲學。故事中的艾莉絲(瑪麗恩巴博飾)在受傷後,暫別巴黎、在布列塔尼尋找人生意義的期間,遇到的每個人都像是她生命中的蘇格拉底,以充滿智慧的話語支撐著她。
「脆弱是新的超級力量。」侯非胥說。
「好好活著是運氣。不,是特權。」喬西安說。
「你的撕裂上正在跟你說話。」「找回你的中心。」物理治療師揚說。
這些話像是對受傷的艾莉絲說,也像對著難免被生活碰撞受傷的我們而說。即使不是舞者,我們每天都在使用身體,卻對身體十分陌生,尤其在身體或心靈受傷的時候。在需要的時間說出來,看似平凡的字句也能釋放出巨大的撫慰能量。
本片片名《En Corps》中文直譯是「身體內」,在體內的不只是對肌肉使用的記憶,還有這些身體想要告訴我們的事,多浪漫。值得一提的是,《En Corps》唸法與法文Encore同音,雙關取名想必是期許角色能在另一個場域再度翩翩起舞。
卸下妝髮、脫下舞鞋,舞者仍是平凡人,有愛恨嗔癡、有期待也有失落。艾莉絲從小由母親帶著上芭蕾課,母親驟逝後則換父親扮演陪伴與接送的角色。青春期親人突然離去造成的撕裂傷、住校後與父親漸漸疏離的孤獨,不比意外受傷來的輕。可惜電影中僅用兩段艾莉絲的對已逝母親訴說的書信式口白,搭上回憶蒙太奇,交代這些成長過程中的遺憾與缺席。
沒有失落和挫敗,艾莉絲還會是艾莉絲嗎?
在東方文化裡,說出「我愛你」是尷尬又彆扭的事,看來在以浪漫著稱的法國,在親子關係中親口表達愛也是生命裡的難題。說不出愛,就真的沒有愛嗎?
艾莉絲的父親亨利在某次赴巴黎辦事後,前往舞團訓練的基地看女兒團練。儘管不自在與不懂舞蹈,亨利仍待在原地,沉默的陪伴算不算是一種愛?此時無聲勝有聲。正以為兩人會往更深的地方走去時,角色離場,堆疊起來的情感散在原地。
許多電影和文學作品以為巴黎鋪上一層愛與浪漫的濾鏡,何時何地來個深吻都不足為奇。除去這些粉紅擁抱、親吻與性,留下的凝視、爭吵、調侃,或單純面對面吃飯,才是愛(也可愛)的模樣。導演也將艾莉絲愛情也套上的巴黎濾鏡,沒有讓我們看到艾麗絲下了舞台後,更有層次的模樣。當然,也可能只是被剪掉了而已。
以舞蹈為主題的電影很容易就拿到基本分,因為身體比嘴巴更會表達,是跨語言也超越語言的,可以說《再一次勇敢跳躍》的敘事和表演精準且吸睛。只是當回到人的情感面時,仍有更細緻處理的空間。現在在Friday影音上可以看到全片(單次付費亦適用)。
預告片
同場推薦
如果是深深喜愛古典芭蕾,或從小受芭蕾薰陶的影癡,以下這些也非常適合當作延伸閱讀:漫畫《波麗娜》、紀錄片影集《On Poi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