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這是一場在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所主辦的座談,由該所兩位研究員Bryan Clark、Dan Patt向太平洋美國陸軍的指揮官Charles Flynn將軍提問,了解在印太美國陸軍在嚇阻和準備可能和中共發生的戰爭中,美國陸軍所扮演的角色。Flynn將軍的表述有些地方不是太容易了解,對於某些軍事相關名詞他也沒有做比較詳細的說明。因此以下的介紹並非他回答兩位研究員提問的逐字內容而是重點精華。從他的回答可以讓讀者意識到,在印太區的戰爭準備不是只以海空軍為重,陸軍同樣不可或缺,才能發揮出聯合作戰的效果。
講到印太戰場,一般想到的都是這是一場在空中、海上戰場所進行的戰爭,哪麼陸軍在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是?
答:其實我都把印太區域看成聯合戰場,面對聯合的挑戰,只有聯合部隊才能解決。美國在印太的陸軍一樣要遵循國防戰略報告的三個支柱:全方位嚇阻(integrated deterrence)、採取行動(campaign)和作為(actions)來維持優勢。那麼陸軍要如何發揮要如何嚇阻和採取行動? 我在傳達什麼是嚇阻給戰術層級的指揮官時,都強調嚇阻是四個元素的總和:能力、部屬位置、釋放出的訊號以及國家意志(和盟邦共同作戰的)意志。
關於要如何創造出以上四個要件。第一、有個太平洋聯合多國戰備中心(joint pacific multinational readiness center )是由陸軍創設的,第一個這樣的訓練中心是五十多年前設置的,歐洲有一個,在夏威夷和阿拉斯加都有設點,現在還有一個成功輸出到澳洲的版本。這個中心和太平洋司令部的 Pimtec目標:太平洋多領域訓練與試驗能力 (Pacific Multi-Domain Training and Experimentation Capability) 有關聯。
要把我們自己和盟友訓練好,讓他們處於準備好的狀態,由此應用到各種軍隊具體運作路徑( operation pathways)上去。這就是陸軍在在印太的行動。那麼什麼是operation pathway呢? 這是全年度四十多個陸軍對陸軍的演訓、聯合演訓項目。這些都完全符合所謂campaigning 也就是行動的定義。所謂行動,就是指按照時間、空間上的一定邏輯和順序所進行的動作(operaton activities)和投資 以達到美國國家安全與盟邦的安全目標。
為何要把訓練出來的即時備戰成果,應用在各種具體運作路徑上,原因有三個:第一、要增加聯合部隊對於隨時能進行聯合作戰的程度。第二、要增加相互協同操作性(interoperabitlity) 和盟友的信心。第三、不讓在本區行動的對手掌握運作和人員上的先機。而各種運作路徑就是具體行動的方法,由此產生強大的軍力和在本區域持續的優勢。
最後一個是牽涉到內部線(interior line)的概念。(內部線是一個軍事術語,源自通用術語“操作線”或“運動線”。術語“內線”通常用於說明,描述和分析武裝部隊的後勤,補給,偵察,進近,進攻,躲避,機動或撤退的各種可能路線。內線戰略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即封閉區域內的移動和交流線路比外部的更短,更安全。隨著防禦力所佔面積的縮小,防禦力所佔的內線優勢增加)。
前面提到的各種運作路徑要達到的最終狀態是可持續性、指揮控制中心得到保護,有很多種保護如短程飛彈防禦、中程、長程飛彈防禦 Counter-UAS (反無人機系統、機動工程、反機動工程、醫療還有偵查以了解整個區域內發生什麼事等等。要達到全方位嚇阻,陸上的軍隊或是說來自陸上的力量,這包括陸軍、海軍陸戰隊,還有特種部隊,是最能在每一個城鎮、村落展現美國的意志,更能親身了解在這些國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其實還要提醒觀眾的的是,本區域一直有數量龐大的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