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孫子兵法》--〈作戰篇〉、〈謀攻篇〉、〈形篇〉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美國亞馬遜網站說:「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讀一本書的話,那就應該是《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總結我國春秋以前的戰爭經驗,策略高明、好計連篇,充滿了兵學智慧。其價值超越時間、跨越空間,從兩千六百多年前的上古到高科技的今日,從東方到西方,仍然顯得深刻犀利,毫不落伍,是一部非常讓人驚豔、歷久不衰的傑出經典!《孫子兵法》除了在技術面的策略規劃外,更有著宏觀天地的哲學基礎;既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也是我國傳統經典中,少數受到世界各國喜愛和重視的一部。

《孫子兵法》在很多層面都可以作為克敵制勝的指導思想,在面對有如戰場的人生與商場上,能夠帶給我們非常多的啟示,讓我們成為更強大的自己。譬如:

你準備好了嗎?「速戰速勝」--深蓄厚養,厚積才能薄發

《孫子兵法》說:作戰,「速戰速勝」。因為「久則鈍兵挫銳」,也就是說戰爭一拖久,會導致士兵疲憊、銳氣被挫傷。所以又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何謂也?也就是資材的準備,必須是在作戰前就已經完全備妥。孫子重視「算」,但那是在戰前;等到一上了戰場,生死拚搏間就刻不容緩地必須速戰,這時候是沒有任何猶豫餘地而必須速戰速決的。

所以,你準備好了嗎?是我們首先要捫心自問的,也是不能有絲毫打馬虎眼的

資材的準備,必須經過深蓄厚養階段,《莊子.逍遙遊》說的大鵬起飛,一拍擊水花就是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便是九萬里,這時候如果「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風力如果不夠大,是無法承載像大鵬一般大的鳥兒的。這道理就如同「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水如果不夠深,也絕計不能負載一艘吃水很重的大船。倘使我們只有「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假使只以一杯水的水量傾倒在庭前,那麼便只能有芥子般大小的船隻行駛其上了,杯水如何能載重一艘大船呢?所以即便是後來「轉化」成為大鵬的鯤魚,也必須先在海中「積厚」,就是要沉潛學習,吸收了足夠的養分,也好比我們的知識吸收、技能學習、識見淵博、視野開闊,然後才能大鵬起飛!飛向青天。這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逐漸轉化歷程。

人生如戰場

機會從來不會等人,機會轉瞬即逝,最怕的是,當機會來時,我們卻兀自閉著眼睛,鴕鳥式地錯過;或是面對千載良機,卻羽翼不夠豐厚,自嘆能力還不足。所以學習必須毫不遲疑地現在就開始。話說:「最好的時間點有兩個,一個是二十年前,另一個就是現在。」立刻行動吧!

還要加上破釜沉舟的決心--「因糧於敵」

而事前的準備功夫齊備後,《孫子兵法》又說:「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善戰的人不須再次徵召兵員,也不需要依賴多次運送軍備。那麼作戰時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從哪裏來?怎麼辦呢?孫武說要「因糧於敵」以及隨時壯大自己--「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為勝敵而益強。」這段話有點長,也有點難,我們慢慢說。他說要讓軍隊奪取敵人資財,必須靠著財物獎賞,要以厚賞獎勵率先得到敵方多輛車乘的人,然後換上我方的軍旗;並且當擄獲對方的車乘、俘虜後,還必須善待之,並編入己方行伍、車隊,這樣才能夠壯大自己,接收對方的人力與物資,使他們為我軍效力。因為在兩軍交戰中,最足以拖垮後方百姓的,就是要提供充足的糧草與戰備的需要。因此「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遙遠的戰線,後方的補給將會耗費掉極大的國力與民力--「遠輸則百姓貧。」而想要最大幅度使百姓生計不受影響,就要想辦法從敵人處取得軍需糧草,要用敵人的力量來供養我軍。

譬如中國歷史上項羽的成名作「鉅鹿之戰」:項羽殺掉刻意不作為的宋義後,便取而代之地指揮作戰。他先截斷了敵人糧草,並率領部眾渡過黃河;但是在飽食一頓之後,他卻鑿沉了舟船,砸掉了伙食用的飯鍋,甚至還燒掉了營房,只備三日乾糧便進擊秦軍--所有的士兵們既然已經退無可退,也就只好奮力殺掉敵人,然後吃敵人的糧草。這就是決心,必勝的決心。

在成功的路上我們必須抱持著必勝的決心,絕不容許三心二意,不容許猶豫觀望以投機取巧,一如被項羽殺掉的宋義--當秦軍圍困趙王於鉅鹿時,趙王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以宋義為將,而宋義卻只想坐收漁翁之利,一心想要等到秦、趙兩軍都打完了、疲憊了,再出兵。反觀項羽破釜沉舟的強大決心,這就是他能夠以少勝多,使敵人聞風喪膽,一戰成名的原因。

戰爭即使不可避免,目的也不在殺人--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頓而利可全

作戰,當然想要勝利;可是《孫子兵法》卻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為什麼?

因為「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這裏的「全」是動詞即保全。試想:打敗一個國家、攻下一座城池,你希望其中所有的物資全部為我們所接收;抑或是雖然勝利了,卻只獲得一座破破爛爛的城池,而同樣成為老弱殘兵的我們再來幫他們善後?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一些敗戰之國,寧可堅壁清野也不願意讓敵人接收任何物資的原因。

那麼什麼才是「善之善者」呢?有時候,戰爭難以避免;但即便如此,戰爭也只是一個手段,所以殺人不是目的,傷害對方並非良策。反之,能使對方臣服於我,但兩方都獲得保全,才是善中之善,這樣,我們也才能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孫武告訴我們,想要「兵不頓而利可全」,想要我方兵力「不頓」就是不會疲憊、鈍弱,那麼就要:「不戰而屈人之兵。」可是不要落得兩敗俱傷,不必打得你死我活,甚至連動手都不必,就讓對方豎起白旗、投降於我,天下有這麼好的事情嗎?所以孫武又和我們談「謀攻」,攻要「謀」,如何攻?怎樣謀?才是作戰的最上乘、最高指導原則。

上兵伐謀--「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善於用兵的人不會硬碰硬,攖其鋒芒、觸其逆麟的做法,只會造就對方破釜沉舟的孤注一擲決心與勇氣。田單在為田齊復國時,為什麼要讓燕人刨齊人祖墳、削去齊虜鼻子?就是為了激起齊人的同仇敵愾,果然齊人團結一致、奮力殺敵,阻卻了燕人的攻勢。這就是不要把敵人逼到退無可退的死角、境地。

因此怎樣保持我方兵力,不要在兩軍交戰時造成兵鈍器毀?才是善戰者必須謀劃的重點。要以智取,不是以力勝;善戰者會迫使敵人投降,卻未必是透過代價巨大的攻城方式;謀攻之法的重點在於「兵不頓而利可全」,也要保護我方的兵力,使戰力能夠保全,這樣才能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在如戰場的商場與人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但是要怎樣不戰而屈人之兵呢?這時候知己知彼就很重要了。確實地審知敵我強弱與方方面面,才能正確地提出因應之道。《孫子兵法》又說:「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兵力如果十倍於敵人,因力量足夠,可以包圍對方;五倍於敵人,兵力也夠而可以進攻;兩倍,就要分散敵人的力量,使其失去堅強防禦、再予以擊破;倘使雙方勢均力敵,就要能對峙、對戰;兵力少就要退卻,兵力不如就要躲避、避免正面交鋒。如果只是盲目地一味固守、或死攻死守,最終便會成為強敵的俘虜。所以孫武說:「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可以戰或不可以戰?要根據雙方實際的戰力採取適當的戰略,視實際的兵力狀況知所變通,不要盲目進攻,要量力而行,隨時調整好自己的進攻方略,才不會走進死胡同。--這是在心態上。

 

而調整好了心態,再接下來就要等待時機

時機是等來的,時機「不可為」;「可以為」的是不可被戰勝。不可被戰勝是我方主觀上的努力;時機則是客觀的,要等待對方露出敗相,才是我方的勝戰之機。《孫子兵法》說:「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說的正是自己要先不可被敵人殲滅、不可被戰勝;然後再等待可乘之機,一舉消滅對方。--要先能守,也就是先要「退可守」,無機可乘時不要強求,千萬不可盲目躁進,就先不動聲色、廣結善緣吧!後面才能談到「進可攻」的一擊致命,等到時機來臨了,就必須毫不猶豫、如「鷙鳥之疾」,有如兇猛的鳥獸一般,一發就足以使敵人致命。

勝券在握才出手--「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獨善其身未必是與世無爭--處處不爭處處爭,《孫子兵法》非常強調當力量不足時,要先能立於不敗之地,要先能做到嚴以律己、不斷自我超越,等到各方局面都有利時,尤其是能夠抓住對方敗機的關鍵時刻,也就是《老子》說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了。所以《孫子兵法》說善戰者未必是很會打仗--「無智名,無勇功」;更重要的是:要很會抓住時機。他們最擅長的是,「勝於易勝者也」、「勝已敗者也」。他們之所以百戰百勝,是因為他們不打危及身家的仗,他們專打能夠輕易獲勝的「已敗者」,這就是為什麼孫武說:「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因為善戰者只要懂得順水推舟,就能夠舟行千里。他們事半功倍,而智勇雙全不見得是必要條件。這就是孫武所謂的「勝兵先勝而後求戰」,即使還未交兵,他們也已經掌握勝利之機了,他們眼中的唯一關注,就是勝機,一定要勝券在握;這是迥別於一般「敗兵先戰而後求勝」的,敗兵們所預見的不是勝機,而是他們把關注點放在利益爭奪、侵略佔領,或是造成他們不滿的,可能是意氣之爭、面子之爭等其他因素上,至於有沒有把握獲得勝利?反倒被忽略了。

那麼,如果還沒有達到勝券在握的地步呢?《孫子兵法》進一步解釋說:「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當我們力量不夠強大時,要守;有餘力了,才進攻,所以「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羽翼還未豐滿時就先藏拙,深曲隱密使人不知;當羽翼豐厚時,能夠一飛沖天了,便可以雷霆萬鈞動於九天之上,英雄出世了。

所以,時機是等出來的,但個人條件需要自己創造,要深蓄厚養、自我充實。等到時機來臨時、勝券在握了,才可以大展身手--要在勝中戰,不是在戰中勝

但是話又說回來,作戰,有誰不想勝券在握的?問題是誰能夠勝券在握呢?以及我怎麼知道我的手上是否已經穩穩地握有勝券了?這就又牽涉到前面所敘述另一層面的「算」的問題,所以《孫子兵法》接著又談「算」。孫武所提到的「算」包括:「度、量、數、稱、勝」等,也就是要精確分析地理形勢、物資數量、兵力多寡、雙方實力、推算勝負等,亦猶今日所要求的、精準與具體的量化統計。而古代的諸葛孔明便是以善「算」聞名的。

2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麗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道家的天人觀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讀後筆記│《LinkedIn活用大全:求職、人脈拓展、個人品牌經營,你活躍於世界職場的必備武器》在台灣,應該許多人對LinkedIn並不陌生。做為商務社群,我自己都將之簡介為商務版的臉書,用於瀏覽商業資訊、國內外大公司職缺及職涯人脈維繫。本書作者松本淳致力於人力資源招募的創新,近年來正嘗試推動以LinkedIn等社群媒體為基礎的「社群招募」,也因而有這本小書的誕生。
Thumbnail
avatar
喬安小事
2023-09-10
三麗鷗董事教你,用1小時建立你的強大自信《每天活用1小時,加薪升職等著你》作者簡介 作者鳩山玲人,曾在哈佛商學院留學,並曾任三麗鷗常務董事兼任海外營業負責人,並曾擔任LINE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擔任外部董事。商業實戰經驗豐富,透過閱讀大企業高階主管如何利用時間的方式,可以讓我們快速的成長、進步,附屬價值就是加薪與升職喔! 一小時是拿來玩手機,還是訓練工作技巧?
Thumbnail
avatar
皇甫日休
2023-06-04
《靈活運用phobia(恐懼)及phile(喜愛)字根,輕鬆學hydrophobia、aerophobia、Anglop靈活運用phobia(恐懼、厭惡)及phile(喜愛…的人)兩個字根,可以幫助你輕鬆學hydrophobia、aerophobia、Anglophobia、philosophy、philosopher、Anglophile六個生字。
Thumbnail
avatar
Jenny Hsu
2023-05-22
《活用 ChatGPT 建立個人知識管理系統》講座心得:讓 ChatGPT 與第二大腦交互協作,升級你的學習力與輸出力!AI 浪潮下,如何將 ChatGPT 與第二大腦結合形成工作流,提升學習效率與輸出效率?這篇文章總結了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的《活用 ChatGPT 建立個人知識管理系統》講座,並繪製一張流程圖/全息圖,這張圖能讓你一覽 ChatGPT ✕ 第二大腦的工作流。在新時代裡,不論學習或輸出,是可以學著
Thumbnail
avatar
Lena Chen
2023-05-10
閱讀筆記《每天活用1小時,加薪升職等著你》★你的時間就是你的資源。 ●當你無路可走時、無論如何都沒辦法順利進行時、想要進行一項新事務時,你要抓住「捨棄」的時間點,並集中精神把這些東西丟掉,將會對你有所幫助。 ●用顏色區分日曆,就能夠揪出浪費掉的時間。少掠奪時間的「例行公事」。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05-19
勇敢跨閱|讀一本書只要100分鐘,知識內化更活用《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你常常不知道讀書時重點在哪? 常常覺得沒有時間讀書嗎? 讀了又讀,卻不知道作者想表達甚麼嗎? 今天介紹給大家的這本書,一定能幫你找到閱讀的技巧!
Thumbnail
avatar
酪梨小娜bujo & Life
2022-05-17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化繁為簡、建立系統化的實體筆記們必須時時謹記,若要讓寫筆記變成一個可以長久實踐下去的習慣,我們必須讓這件事能簡單、方便的進行下去,千萬別讓完美主義阻斷了心流。
Thumbnail
avatar
洪七
2022-01-13
《如何活用行為經濟學》一書讀後感以傳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每個人的決策,人們應該會在心裡計算出最有利的結果後做出決策。但是,在實際觀察後發現,人們做出的決策並不符合傳統經濟學的理論,因此讓許多研究人員爭相研究造成決策偏誤的原因,而發展出了「行為經濟學」。
Thumbnail
avatar
橘長
2021-11-27
活用行為科學心理學,主管必備的《不懂帶人就自己做到死》 本文主要對象給希望有效率的利用行為科學,了解人類的心理與行為,以輕鬆的方式管理員工的初階管理者。 前言 我以前的一份工作是擔任初階管理者,那份管理工作是我出社會以來第一份實際接觸管理人員的工作,但坦白說,做起來非常的勞心勞力,回想起來是蠻痛苦,但成長頗多的一份回憶。
Thumbnail
avatar
林佳儀 Lin ChiaYi
2021-04-06
我看《Google AdSense完全活用教本》:不只談SEO和廣告收益,還教你內容策略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一本與內容策略有關的書籍吧!雖然書名上壓根沒有這四個字,而且整本書談的還是貌似有些俗氣的網路廣告。不過既然說到網路廣告,應該很多人會立刻聯想起Google AdSense吧?
Thumbnail
avatar
鄭緯筌
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