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素帖(下)

更新於 2024/09/23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金剛經上半部的通論結束之後,下半部除了重覆上半部一些基本說法之外,反覆以否定之否定唯物辯証法來操作,跳脫執著,算是實習課了)

 

 

【無我法】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這時,須菩提對釋迦牟尼覺者說:世尊!具有慧根的男女,如果想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自性,應該要如何去穩固住這顆心?如何降伏他們躁動的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

 

釋迦牟尼覺者告訴須菩提說:具有慧根的男女,如果想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自性,應該生起像這樣的心念:「由本人自證的、經他人所悟的、非證非悟但大家公認的、把清淨覺悟當成命根一樣死抱不放」。為什麼呢?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

 

(佛說)如果菩薩仍執著「由本人自證的、經他人所悟的、非證非悟但大家公認的、把清淨覺悟當成命根一樣死抱不放」,那就不能說是菩薩了。所以呢?

 

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其實並沒有什麼道理能去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須菩提,你認為怎麼,在我未成佛之前,在燃燈佛那裡,有用什麼道理來獲得無上正等正覺嗎?

(須菩提說)沒有,世尊!以我對您所說的瞭解,您在燃燈佛那裡,並沒有用什麼道理來獲得無上正等正覺。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

 

釋迦牟尼覺者說:你說的對、你說的對,須菩提,其實並沒有什麼道理,來讓我獲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如果有什麼道理讓我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燃燈佛就不會預測我將成佛,並且對我說:「你在未來世應該會成佛,佛號就叫做釋迦牟尼」。就是實際並沒有什麼道理來讓我獲得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燃燈佛才會預測我將成佛,並說:「你在未來世應該會成佛,佛號就叫做釋迦牟尼」。為什麼?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

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佛說)能夠稱之為如來的覺者,看待各種道理,都要能夠按照上述所說。如果有人說我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啊,其實沒有什麼道理能讓我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我所得到的無上正等正覺,在這當中並不是「有」或者「沒有」的概念,所以我也可以說一切法都是佛法。

須菩提,隨便舉個例子,就像有人的身軀又長又大。須菩提說:世尊!您說人的身軀又長又大,其實這虛妄的「又長又大」並不存在,看透這點,才是大身的真實內涵。

(佛說)須菩提,菩薩應該也要有上述的覺悟,如果菩薩這樣說:我應該幫助無量的眾生滅除煩惱、度脫苦海,就不應該執著於菩薩的名相。為什麼?

須菩提,其實菩薩這個名相並不存在,所以我說:不論什麼道理,都不應該有執著於「由本人自證的、經他人所悟的、非證非悟但大家公認的、把清淨覺悟當成命根一樣死抱不放」。

須菩提,如果有菩薩這樣說:我應該使佛世界莊嚴,那就不是真的菩薩。為什麼呢?我說的莊嚴佛世界,只是方便眾生能瞭解的說法,但其實莊嚴佛土這四個字本身也是虛妄而不存在的,如果能夠真的瞭解,那才是我所說莊嚴的真實內涵。

須菩提,如果菩薩能夠想通,並且掌握以上我所說的無我法,我可以說,那才是真正的菩薩。

 

 

【無觀】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

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如何,我有能夠看到世間「一部份」現象的凡夫之眼嗎?是的,世尊!您有這種肉眼。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如何,我有能夠看到世間「所有」現象而無礙的天人之眼嗎?(須菩提說)是的,世尊!您有這種天眼。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如何,我有像聲聞緣覺二乘,不僅是能看到世間所有現象,還進一步可以「看破」世間虛妄假相的智慧之眼嗎?(須菩提說)是的,世尊!您有這種慧眼。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如何,我有像菩薩,除了看破世間虛妄假相,還能瞭解「出世間法門」的法之眼嗎?(須菩提說)是的,世尊!您有這種法眼。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如何,我有萬法歸空,完全清淨覺悟的佛之眼嗎?(須菩提說)是的,世尊!您有這種佛眼。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如何,恒河中所有的沙,我說它們是沙嗎?(須菩提說)是的,世尊!您以肉眼的角度,可以說它們就是沙。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就如同一條恒河中的沙很多,如果佛世界所包含的,就像許多恒河總計的沙那麼多,這樣是多嗎?(須菩提說)很多啊,世尊!

(佛說)須菩提,你在的佛世界,無數眾生的那麼多的心思,我都知道,為什麼?我可以這樣說:這些種種的心思,其實也可以說並不存在,能看透這種道理,才可以說真正瞭解什麼叫做心,眼界與感應的範圍被虛妄所限制,當虛妄逐漸打開,感應的範圍就會越來越大,就像上述用恒河沙來形容,直到無遠弗界。所以呢?

須菩提,受限於過去的心念是虛妄不實的,不可以去追求;受限於現在的心念也是虛妄不實的,也不可以去追求;受限於未來的心念更是虛妄不實的,更不可以去追求。

 

 

【無具足】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如果有人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種珍寶去佈施,這位施者因為這個緣故會得到很多福德嗎?(須菩提說)是的,世尊!這位施者因為這個緣故會得到很多福德。

(佛說)須菩提,如果福德是實際可數的,那我不會說這個福德很多,如果福德是數不了,無量無漏的,我才會說這個福德很多。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可以用釋迦牟尼所具備完整肉體的色相來認識他嗎?(須菩提說)不可以,世尊!不應該是用肉體色相來認識您的。

(佛說)為什麼呢?(須菩提說)您所說具備完整的肉體色身,也可以說不是具備完整的肉體色身,能突破「是」與「否」的二元限制,才是具備完整的肉體色身的真正內涵。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可以用所具備完整的各種相來認識如來嗎?(須菩提說)不可以,世尊!不應該認為具備完整的各種相就能認識如來。(佛說)為什麼呢?(須菩提說)您所說各種相都具備完整,也可以說根本不具備完整,能突破「是」與「否」的二元限制,才是各種相具備完整的真正內涵。

 

 

【無法】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

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佛說)須菩提,你別這麼說,認為我自認為應該是說了一些道理。不要這樣想,為什麼?如果有人說我有說什麼道理,那就是毀謗我,並不瞭解我所說的到底是什麼。

須菩提,說道理這件事,要達到「並沒有什麼道理值得說」的境界,才是說法的真正內涵。

就在那時,具有智慧天份的須菩提對釋迦牟尼覺者說:世尊!會有一些眾生在未來世界聽到有人說這些道理,而產生信心嗎?

佛說:須菩提,你說的那一些不是眾生,也不能說不是眾生,為什麼呢?

須菩提,眾生眾生啊,我說如果能看清眾生原本並不存在的本質,才是眾生的真實內涵。

須菩提對釋迦牟尼覺者說:世尊!釋迦牟尼覺者獲得無上正等正覺,是什麼都沒有得到對吧?(佛說)是的是的,須菩提,我對於無上正等正覺,乃至於沒有一點點道理可以得到,這才是無上正等正覺的真實內涵。

另外,須菩提,看待這個法,應該保持平等的心,沒有高下之分,才可以說是無上正等正覺,在沒有執著「由本人自證的、經他人所悟的、非證非悟但大家公認的、把清淨覺悟當成命根一樣死抱不放」之下,修一切好的法,就會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所說的好法,我說這好法其實也並不存在,瞭解我所說的,才可以說是認清了好法的真實內涵。

 

 

【無度】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佈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

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佛說)須菩提,如果在三千大千世界裡面,像各個須彌山王等所能聚集的那麼多的七寶,如果有人能夠拿那麼多的七寶來佈施;又如果有人用這有助於到達智慧彼岸的經文和四句偈等,領受修持並且向其他人介紹。對於與前者的福德相比,後者的福德是百倍都不止,是百、千、萬、億倍,乃至於遠遠無法計數,也無法用什麼例子去形容。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你們大家不要說我有「我應該度化眾生」這種想法。

須菩提,不要這樣想,為什麼?實際上沒有眾生是我應該度化的,如果有眾生是我應該度化的,那我就已經受限於「由本人自證的、經他人所悟的、非證非悟但大家公認的、把清淨覺悟當成命根一樣死抱不放」。

須菩提,我所說的我,其實並不存在,但凡人以為我說的我,是存在著。須菩提,相同的道理,雖然我說凡夫,其實凡夫也並不存在。

 

 

【無相】

 

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可以用我所具備的卅二種相貌來看待我嗎?須菩提說:是的!是的!可以用您所具備的卅二種相貌來看待您。

釋迦牟尼覺者對須菩提說:如果能用卅二種相貌來看待我,那同樣具有卅二種相貌的轉輪聖王,那不也就可以稱為如來了嗎。

須菩提對釋迦牟尼覺者說:世尊!如果我如此解讀您剛才所說的,那就不應該用卅二種相貌來看待您。

這時,世尊接著說出一段話:「如果用色相來看我,用聲音來求教求助於我,那這個人所走的是邪道,不能真正的看清我」。

 

 

【無斷】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佛說)須菩提,如果你有想法認為:「如來的意思是不必追求完美無缺也能獲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那你不能這樣去想。

須菩提,如果你又有想法認為:「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說的各種法,到最後的結局不就是中止或完全失去嗎」,那不要這樣去想,為什麼?因為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對於法,是不會淪入中止或完全放棄的悲觀態度。

 

 

【無受】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佈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佛說)須菩提,如果菩薩用滿滿的像恒河中的沙粒那麼多世界上的七種寶物來佈施,如果又有人知道一切的法都必須跳脫目前的我,必須忍耐地放棄執著才能得道,那後者這位菩薩勝過前面那位菩薩所得到的功德。

須菩提,這是因為菩薩並不受用像七寶那些世間福德的緣故。

須菩提對釋迦牟尼覺者說:世尊!為何說菩薩不受用世間福德?

(佛說)須菩提,菩薩所做的世間福德不應該去貪圖回報,因為就算獲得「世間」福德的回報,也累積不了「出世間」的功德,而菩薩修的是出世間法,所以不必去受用這些輪回世間的有漏福德。換句話說,世間福德終是虛妄。

須菩提,如果有人說:「如來好像一下子出現,好像一下子又消失,好像一下子是坐著,好像一下子又臥著」,好像難以抓摸,那這人是不能瞭解我所說的意思,為什麼呢?所謂的如來啊,好像來了,其實沒有來,好像去了,其實沒有去,佛性不動,所以稱為如來。

 

 

【無數】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于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

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

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佛說)須菩提,如果具有慧根的男女把三千大千世界細分到微小的塵粒,你認為如何,這些微塵的總數多嗎?(須菩提說)非常多的,世尊!(佛說)為什麼呢?(須菩提說)以世間法的描述似乎是很多的,但如果這些微塵是真實存在,而且多到無量無數無邊,釋迦牟尼覺者也就不會只說這些是微塵了,因為微塵這個名相已經無法去形容一個無量無數無邊的概念。(佛說)所以怎麼樣呢?(須菩提說)釋迦牟尼覺者說這些微塵眾,其實也並非什麼微塵眾,這才是微塵眾的真實的內涵。

世尊!您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也並非世界,這才是世界真實內涵,為什麼呢?

(佛說)如果這世界真的存在,那也是一個整體的相貌。但我又要說:我說這一個整體的相貌,不代表我能描述這一個整體的相貌存在,這才是這一個整體相貌的真實內涵。須菩提,這一個整體相貌就是無法用言語表達清楚,但凡人卻貪求一些執著在這個上面。

 

 

【無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

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人說:釋迦牟尼覺者有提到一些對於「由本人自證的、經他人所悟的、非證非悟但大家公認的、把清淨覺悟當成命根一樣死抱不放」的看法。須菩提,你認為如何,這個人瞭解我所說的意思嗎?(須菩提說)世尊!這個人不瞭解您所說的意思。(佛說)為什麼呢?

(須菩提說)世尊您說的有關「由本人自證的、經他人所悟的、非證非悟但大家公認的、把清淨覺悟當成命根一樣死抱不放」,並非「由本人自證的、經他人所悟的、非證非悟但大家公認的、把清淨覺悟當成命根一樣死抱不放」,瞭解這層,才是真正您所說的對於「由本人自證的、經他人所悟的、非證非悟但大家公認的、把清淨覺悟當成命根一樣死抱不放」的真實內涵。

(佛說)須菩提,能發起無上正等正覺自性的,對於一切的法,應該抱著這種瞭解,抱著這種看法,抱著這種信心去解讀,不因為法而執著於法的存在。

須菩提,我所說的「法的存在感」,我也說它並不存在,這才是法的真實內涵。

 

 

【流通】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人用充滿無法計量時間段的世界中的七類寶物拿來佈施;又如果有具有慧根的男女發起了菩薩心拿這本經或相關的四句偈等等,領受、修持、讀誦,進而為人演講解說,那他的福德超過前者。

要怎麼樣去為人演講解說呢?那就要不去執取那些本質虛妄的存在感,而要像如來的自性一樣不隨意妄動。為什麼呢?

因為一切因緣和自然性所生的世間法,都像夢幻泡影一般不是真實的,也像朝露和閃電稍縱即逝,應該要這樣子來看待。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釋迦牟尼覺者解說這部經到了這裡,長老須菩提和各位出家的僧尼,在家的居士男女,以及那些世間三善道的天、人和阿修羅,聽完釋迦牟尼覺者所說的內容,都非常歡喜,充滿信心的接受,並且依照世尊所說的去修行。

avatar-img
2會員
168內容數
這是自己和自己對話的週記。取名雙塔,有兩層含意,一是指父母,一是指南北兩座工廠,在兩座人生的塔裡,處處都是道場,我希望記錄下來,做為紀念以及終生精進的資糧。這個過程,不乏庸俗與分別心,但願分別過後,實為不二。 雙塔(上)的主軸在於雙親、兩岸與兩廠。而雙塔(下)是從新冠疫情開始,是身與心的探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密集金剛》云:「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這個人做了很多的惡業,「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在金剛密乘修的話,他以前的那些罪業會消除,修金剛密乘會解脫、會成就。但是「一心詆毀上師者
Thumbnail
很久沒來竹山紫南宮了。(其實也還好,大約一年) . 我來紫南宮純粹走走,看看,拜拜。並不是一般所謂的求錢母。簡單的拜拜。順便看看附近的攤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裡的攤商很熱絡。即便是週五下午,大部分的攤商也都是有營業。原因就是遊客還算是不少。有人潮就會有錢潮。另外,就是這裡的農產品算
Thumbnail
「因緣所生法」是虛妄的、生滅的、無常的、沒有自性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虛妄的根源「無始無明」未破;若虛妄的根源打破,則「因緣所生法」當體即是不虛妄的「非因緣所生法」。由佛性觀之,一切緣生緣滅的現象都是真實的、不生不滅的、常樂我淨的、以無自性為自性的,亦名為「如」,這才是真正的「空」義。
Thumbnail
如果像有人主張的那樣,說金剛經是大乘初期的創作,以般若的「空」義貫通,因而金剛經講的是「緣生無實性」的道理,那麼,在金剛經中出現了「法體」、「法性」等用語,就是對於上述說法的最好的否證。
Thumbnail
所有的現象 (相),是因為用虛妄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所以才是虛妄的;若見到佛性 (不相),用真實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那麼所有的現象都是真實的 (不妄);如來看到的,就是基於這個佛性照了的意識心,所見到的一切現象。
Thumbnail
經過多年的跋涉,當初與他一同東來的僧人,有的留在當地接受國王的供養,有的折返回家,有的在途中失散,最後到達漢地時,只有他一人。他獨顧單影,屆斯勝地,靜處思之,不禁悲喜交集。最後,笈多蒙皇帝敕召,進入京城,在大興善寺接受供養,於寺中譯經,時乃隨開皇十年 (590 年) 冬。
Thumbnail
prajñaptir upādāya 合起來,指「非獨立性施設」、「依賴他事、繫於他事而決的施設」(dependent designation);鳩摩羅什譯為「假名」,「假名」一詞,乃天外一筆似的翻譯,因為梵文裡面並沒有直接的「假」、「名」的含義,而毋寧是很高處地、由整個文意的理解所給予的翻譯。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密集金剛》云:「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這個人做了很多的惡業,「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在金剛密乘修的話,他以前的那些罪業會消除,修金剛密乘會解脫、會成就。但是「一心詆毀上師者
Thumbnail
很久沒來竹山紫南宮了。(其實也還好,大約一年) . 我來紫南宮純粹走走,看看,拜拜。並不是一般所謂的求錢母。簡單的拜拜。順便看看附近的攤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裡的攤商很熱絡。即便是週五下午,大部分的攤商也都是有營業。原因就是遊客還算是不少。有人潮就會有錢潮。另外,就是這裡的農產品算
Thumbnail
「因緣所生法」是虛妄的、生滅的、無常的、沒有自性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虛妄的根源「無始無明」未破;若虛妄的根源打破,則「因緣所生法」當體即是不虛妄的「非因緣所生法」。由佛性觀之,一切緣生緣滅的現象都是真實的、不生不滅的、常樂我淨的、以無自性為自性的,亦名為「如」,這才是真正的「空」義。
Thumbnail
如果像有人主張的那樣,說金剛經是大乘初期的創作,以般若的「空」義貫通,因而金剛經講的是「緣生無實性」的道理,那麼,在金剛經中出現了「法體」、「法性」等用語,就是對於上述說法的最好的否證。
Thumbnail
所有的現象 (相),是因為用虛妄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所以才是虛妄的;若見到佛性 (不相),用真實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那麼所有的現象都是真實的 (不妄);如來看到的,就是基於這個佛性照了的意識心,所見到的一切現象。
Thumbnail
經過多年的跋涉,當初與他一同東來的僧人,有的留在當地接受國王的供養,有的折返回家,有的在途中失散,最後到達漢地時,只有他一人。他獨顧單影,屆斯勝地,靜處思之,不禁悲喜交集。最後,笈多蒙皇帝敕召,進入京城,在大興善寺接受供養,於寺中譯經,時乃隨開皇十年 (590 年) 冬。
Thumbnail
prajñaptir upādāya 合起來,指「非獨立性施設」、「依賴他事、繫於他事而決的施設」(dependent designation);鳩摩羅什譯為「假名」,「假名」一詞,乃天外一筆似的翻譯,因為梵文裡面並沒有直接的「假」、「名」的含義,而毋寧是很高處地、由整個文意的理解所給予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