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金剛經.究竟無我分第十七》導讀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raw-image

※導讀:【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這段經文玄奘法師譯作:「無有少法,名為發趣菩薩乘者。」義淨法師譯作:「實無有法,可名發趣菩薩乘者。」真諦法師譯作:「實無有法,名為能行菩薩上乘。」經過譯本的相互對照之後,我們綜合整理一下,即言「實無有法,名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行菩薩乘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善男子善女人,觀三界皆苦,一體同悲,自性如來自善付囑,付囑者何?自覺猶要覺他,乃行自覺覺他之六度萬行。如是之行,心行無念,非是以我心於諸法中取一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取一法門名為發趣菩薩乘者,而是真如流出之恆沙妙有之用。妙有者何?真空生妙有,妙有即真空。真空者何?非妄為真,離相故空,真空無相,無相發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也。今設有一法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有一法門名為發趣菩薩乘者,則是執有一法可取,有一法可得。執者,有我方有執,此執即是我見,是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得者,是以我心於諸法中取相故,取相之心是所得心,是能所心,是生滅心,皆為妄心,終不得菩提。故聞佛所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是用而不執,乃至一法不存,自性如來自善護念,起般若智慧覺照,外不見所化之境,內不見能化之心,心境俱忘,能所俱寂,實無有我,亦無有法,通達人無我、法無我,方是深解「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之義趣也。《金剛經宗通》云:「唯無有一法能發菩提心,故菩提不可得。菩提不可得,故眾生不可得。眾生不可得,故四相不可得。實際理地,一法不存,此其所以為金剛般若甚深義也。」  

如何是「心境俱忘」?。古德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即言諸法皆仗因托緣而生,無一法能獨立自主,相假性空,元無自體,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深解金剛般若甚深義,內不見能化之心,外不見所化之境,內外不住,能所俱泯,心境俱忘。心境俱忘者,心能現境,譬如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遣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又猶如水能映月,水無蘸月之意,月無分照之心,水也忘,月也忘,水月兩忘,無我無人,於夢醒覺,方可稱斷。「心」境俱忘,是住於無心,無心者,真心離妄念,謂之無心,於第一義中,一切諸心皆是寂靜門,是言「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是心於真性中亦無有哉。心「境」俱忘,是無境可仗,無境可仗故一法不存,於第一義中,一切諸法本來寂靜,是言「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也。  

再說「當生如是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即言善男子善女人,一念發心,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大乘菩薩道,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其中「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即是修行的「法要」,是行此修行的樞要(關鍵)之法義,《維摩詰經.弟子品第三》云:「佛為諸比丘略說法要。」善現啟請,佛陀為須菩提略說法要,當生如是心,隨說即泯,復言:「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乃是破除眾生之執取迷情,實無有法,可名發趣菩薩乘者。王日休對此有相當精闢的注解:「上既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生如是心,則是法矣。若無法,烏能得見真性而成佛乎?然此乃言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也?蓋上言當生如是心者,是心亦非真性中所有,亦為妄爾。故此言實無有法,其意乃在於實字,謂究其實,則真性中無此也。佛恐弟子誤認,所謂當生如是心者為真實,故此又說破以為非實也。然則非徒本無一切眾生,而發此求真性之心者,亦本無法,蓋真性中本來蕩然空空,所謂一法不立,一塵不染者是也。」  

如何說是「當生如是心者,是心亦非真性中所有,亦為妄爾」?佛告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即言無相發心,當生如是心,如是之心,心行之處,不住六塵緣影,於相而離相,無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遠離妄想,即生實想,則見實相,是見真如之理體,所謂明心見性,是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此能見之心,即是所見之心,是見無相之發心,見無相之理體;能見之心,即是所見之心,能所不二,無有分別,是本無能所而能所俱泯,能所心滅,是無生滅心也;無諸相曰空,無起滅曰寂,是見真性中本來空寂,一法不立,一塵不染也。《六祖壇經.機緣品第七》云:「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以是義故,證見不二之理,體解無生,於第一義中,如是心者,既無有生,亦無有滅,是本無生滅,故言:「當生如是心者,是心亦非真性中所有,亦為妄爾。」  

再說「不二之理」。  

佛說不二法,其法無二,其心亦然。  

真心、妄心為二,  

真心無相,憑何得見?  

阿難七處徵心尋不得,  

真心本無可得,  

若有所得心,其心已是妄。  

五蘊本空,六塵非有,  

執迷鏡中成相,於相上生心,  

認假為真,是為妄心。  

妄心生三毒,起煩惱,造諸業,入生死,  

妄心不可隨。  

既知真心無可得,妄心不可隨,  

當不落兩邊,不偏真妄,  

離妄即心真,  

即真之時亦不做真心之念想,  

只此中道義,是入不二法門。  

以是義而言之,《傳心法要》曰:「檗云:『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眾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眾生,即菩提相。』僧云:『如何發菩提心?』黃檗禪師曰:『菩提無所得,你今但發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菩提無住處,是故無有得者。』」以菩提不可得,故眾生不可得,故四相不可得,故無我能得菩提,是離我住、我修、我降伏心,而達究竟無我也。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avatar-img
16會員
14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導讀:   〈善現啟請分第二〉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經文: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
※經文: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
※經文: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導讀:   【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導讀:   〈善現啟請分第二〉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經文: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
※經文: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
※經文: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導讀: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這是一部後秦時期由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全文約三千六百字,經中紀錄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說明菩薩道主要「以大悲為本,為一切眾生」。 原典│大正藏第14冊No. 464 全1卷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這是一部後秦時期由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全文約三千六百字,經中紀錄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說明菩薩道主要「以大悲為本,為一切眾生」。 原典│大正藏第14冊No. 464 全1卷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