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組

含有「文組」共 4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探討臺灣高中選組的困境與迷思,以過來人及補教老師的經驗,分析文理組的選擇並非決定未來收入的唯一因素,鼓勵學生依據自身興趣及能力,慎選科系,並強調即使選錯也有轉換跑道的可能性。
Thumbnail
我兒子這點不用我操心 妥妥理組~~~是說 我一職覺得把孩子放補習班 是不想讓他學壞耶~~~這......我好像跟其他媽媽不太一樣啊!
#不懂就問 vocus :匿名提問箱第二彈!這次是關於選科系組的煩惱⋯⋯ 「我看補習班的榜單上都是醫科和電機,雖然知道這是熱門科系而且很難考,但對於將來要選擇社會組的我是很大的壓力,因為他們跟我說,理組才賺得到錢,真的是這樣嗎?」 歡迎你來回答解惑!
Thumbnail
匿名投票
理組比較賺錢嗎?
4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興趣第一! 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你會喜歡什麼東西,通常跟你的人格特質有關。 如果一個人喜歡整日盯盤,看著數字蹭蹭往上合不攏嘴,你其實很難想像這樣的人能欣賞藝術抽象飄渺的價值;如果一個人喜歡花鳥草木,琴藝書畫,你也很難想像這樣的人能忍受科技業的高壓環境——當然一定會有特例,我也認識一邊coding一邊寫小說的人,但最好還是不要賭這種可能。 我的興趣和志向很明確,就是寫小說,不要說文理之分,就算在文組也沒有能符合我需求的科系。但我還是姑且選了文組,進了中文系,再跳槽到歷史系,最後選擇成為一名老師。 這條路聽起來或許很無聊,但我知道自己性格單純,受不了職場的競爭和勾心鬥角,比起有錢的工作,更喜歡有意義的工作,而選擇文組,確實讓我更靠近適合我的職業類別,以後就算不當老師,拿著教師證,泛教育業和NGO都是選擇。這些職業不完美,但起碼不會讓我這個憤世嫉俗的人暴走、想要毀滅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仍然能保有時間做我喜愛的創作。 先了解你自己的性格,再選擇未來的方向。不要欺騙自己的心,否則即使到了前途光明的職場,你的心和身體遲早有一天會一起背叛你。
你是不是也聽過這句話:「文組畢業就是去做行政、編輯、助理,薪水別想太多。」 我告訴你,這句話是我聽過最扼殺潛力的一句話。 我自己就是文組畢業,沒讀過商,也沒有人脈,更不會寫程式。但我卻靠從事下面這工作,年薪破百萬,獎金收不斷。...
Thumbnail
52赫茲的鯨魚孤獨卻從未寂寞,牠的歌聲自有其存在意義。文章以鯨魚為喻,探討自我認同與獨特性的價值,鼓勵讀者接納真實的自己,並相信總有一天會與頻率相近的靈魂相遇。
Thumbnail
手做的意義在於,我不太想強灌就只是我看到的事情,你的想法也是同樣受歡迎的。
Thumbnail
我知道部分考生不愛聽,但本人偏妥協了:選校,大概率比較好。
Thumbnail
數據顯示,Z世代比以往世代更重視財務自由、質疑傳統教育體系,並渴望職場溝通與成長機會。文章提供數據佐證,例如超過80%的Z世代已考慮退休,75%有創業意願,且高度重視學習與發展機會。
推薦三個易於上手的AI工具:NotebookLM是一款AI筆記工具,可處理大量資料,提供精準問答和摘要功能,支援多種檔案和網址;Cursor是一款AI程式碼編輯器,支援中文輸入,即使不懂程式也能輕鬆寫程式;Granola是一款AI會議記錄工具,可自動轉錄,生成會議記錄,整合個人筆記,並生成行動方案。
Thumbnail
年底想轉職的文組人看過來!本文盤點科技業、金融業及風電產業高薪職缺,並分析文組的優勢與適合職位,包含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師、品牌公關、人力資源管理等,以及風電產業的合約管理師、業務專案經理等職位。文組強項如溝通、分析、人際互動等軟實力,在職場上具有重要價值,文組生能找到許多發揮所長的機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中理工科與文科之間的對立與優劣評價,分析了背後的文化與歷史脈絡,特別是在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後,數字主義如何影響社會對學科的價值判斷。作者以自身經歷探討人文社會科學在當前社會中的地位,以及對於個人意義與價值的思考,並鼓勵讀者反思自己在這個數字化世界中的存在與價值。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