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認識自己、決定自己要成為或拒絕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從前認識的某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初看《我從前認識的某個人》這個書名,以為謳歌的是《未聞花名》、《聽說桐島退社了》這類描述未成年時的懵懂無知,其實是參雜年少輕狂的恣意妄為、伴隨情竇初開的酸甜苦辣、交織家族背景的權力威壓故事,與成年出社會而練就的道貌岸然、矯情市儈是截然不同的青春回憶。而在闊別多年後,昔日好友們因故集結一堂,如數家珍的道盡沉寂在時光寶盒裡的點滴過往,但卻已經不是彼此熟識的那個人了。隨著年紀增長,要面對的人際關係與社會規範只多未少,因此人們漸漸變為謊言的載體,說好聽是可以活得更愜意而非自欺欺人,說難聽就是可以省去處理無謂瑣事的麻煩。歲月像把殺豬刀,不僅可以將礫石打磨的圓滑,還可將人變成某種「社會期待」的形狀。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但其中又揉合了多少成分的個人慾念與未來期許呢?

※本文涉及《我從前認識的某個人》情節,請自行斟酌閱讀

雷永涵

筆者相信原型取自屏東縣立高樹國民中學2000年4月20日葉永鋕事件,我國2022年也將此日訂為性別平等教育日,並於2023年納入行事曆施行。校園霸凌事件的層出不窮,有很大一部份就是「少數族群」、「異類」、「特立獨行」的人受到排擠,而這些人礙於「暴力多數決」的情況下往往苦水只能往肚裡吞,導致施暴者變本加厲,而為人師表的睜一眼閉一眼為虎作倀,只會使事態一發不可收拾,小至胖子動作慢、性格乖僻內斂,大到單親或外配都可成為取笑的對象,而名字晦澀難懂或不堪入目的諧音,更是找碴的好良伴。性別認同—這在上個世紀還不受待見的時期,連做自己都成為一種正襟危坐的枷鎖,童年諸多的惡作劇,時走今日很多其實都已經涉及性騷擾,不是打哈哈賠個笑就可以認錯的小事。雷永涵的家逢變故,當時應該還沒有所謂的急難紓困救助方案,在生理與心理上的多重打擊與否定恐怕只會使性格更加封閉,事後的際遇卻被草草結案及枉陷他人,不覺咄嗟。

霏霏

林奕含事件以自己為主角而寫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發生在徐霏霏身上,也發生在許多沉默未爆出的莘莘學子身上。女性青春期來得早,心理的成長卻往往沒有跟上生理的腳步,朝夕相處對於博學多聞又能言善道的異性「薰陶」下,自然會產生傾慕憧憬之類的悸動,但這種權利義務顯不對等的情愫,容易誤解為戀愛,對於小大人們來說,這是可以與身旁同儕劃分區隔的一種「成熟」,背德的爽快感更是欲罷不能。對於師長們來說,到嘴的肥羊哪有不吃的道理,而畢業後就斷絕聯繫,美其名是無法再維持關係,實則為吃乾抹淨用過即丟,畢竟不缺下一批稚嫩的青澀果實。或許早有義無反顧的決心,抑或誤上學姊的賊船被說服,有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生活習慣的予取予求與投資報酬率的計算,很明顯天平的一端就此傾斜。錢財的價值觀沒有黑白,只有多寡,曾有拜金女說:寧願在寶馬上哭,也不願在自行車上笑,恰似說明了習慣高物慾的紙醉金迷、觥籌交錯的環境,而踏入了就難以抽身,這就是商品化自己的悲歌。奈何性專區合法化推行者童仲彥議員去年入獄服刑,今天剛假釋出獄;後起新秀「顏色不分藍綠支持性專區顏色田慎節」議員似乎雷聲大雨點小無法持續引起關注,這燙手山芋議題再次被擱置了。

王家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家庭教育的身體力行往往扮演比學校更功不可沒的重要角色,我們會把隔代撫養、放縱教育、特殊身分等當作不合操守分際的標籤,但事在人為,多的是逆境而生的人,相比之下那些狐假虎威或攀龍附鳳的人更顯忝不知恥。雖然王家在核心六人幫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但卻占了劇情走向舉足輕重的地位,從雷永涵事件作證,到王慶陽失蹤,乃至後續的當家殞命與分崩離析,凸顯了黑道爭權奪位的政治鬥爭與風水輪轉。頭疼的是不受教及養尊處優的紈褲年輕人,到處尋釁滋事早晚成為破口,或許人賤自有天收。遺骸與證物的出現加速鎖定嫌犯的身分,也拼湊出前因後果,自始至終都牽絆著小村興衰與眾人的筵席進入尾聲。

雷損

廟祝雷公之孫,中規中矩又能記取諄諄教誨的人,在還未成年以前,只是個安分守己的普通人而已。雷永涵事件後所看見的異象,給了他五味雜陳的天啟,與雷公細究可能因由後,便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事過境遷,本該塵埃落定的過往雲煙,就在父母車禍意外再次見到異象後,才踏上了制裁之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因緣巧合下替柳亦秋化解職場權勢性騷,重拾六人小組的聚會,此時,每個人心中都有道坎,有塵封多年不能說的秘密、有曠時已久過了賞味期的單相思、有檯面下見不得人的骯髒事,誰也沒想到打架見長的人當了警察、面貌姣好的人生財有道進入半退休狀態、導遊說起要寫書剛巧遇上擔任編輯的同學,其中不經意地比喻竟也成為伏筆之一。就在提及「神經仔」的冤魂作祟帶走多條人命的靈感,頓時間,掀起了池底那混濁又充滿血腥的序幕。

馬達翰

超級英雄是男孩心中都曾有過的想像,好勝心強更是老師盡力想出最好的評語了。幼時調皮搗蛋又不安分守己的他在師長心目中留下了壞胚子的印象,不以人廢言這句話不適用在他身上,就像放羊的孩子一樣,一而再、再而三的詭辯牽拖,只會加劇旁人的嫌惡。小時候由於貧富懸殊及課業良莠導致的信賴偏差,導致案發現場的真實情狀被虛與委蛇,強運帶來的幫助,以及湯日清父親員警身分的嚮往,促使他走在陽關道上臉不紅心不驚。精通嘻皮笑臉與三寸不爛之舌功力的他,有如脫胎換骨般重生,但自小根深蒂固的陋習與執念,不僅沒有在事業上如虎添翼,反倒成為被看破手腳的把柄,如影隨形⋯⋯

社會派的推理小說,免不了對當前議題批判與省思,若能激起讀者內心中的一點漣漪,不僅對於該話題有推波助瀾的效果,更能聚焦與監督相關法令政策的推行進度。悠悠之口訴說社會變遷,揚起不少專屬台灣本土的文化底蘊(依照時代背景應有兵役篇幅可作文章,尤其國小學區在戶籍地,徵兵及齡基本上就是兒時同學會)。今非昔比、物是人非,大腦只會美化兒時回憶,潤飾不願揭起的瘡疤;而時間是最好的緩和劑,光陰荏苒,過去,還是就讓它停留在過去就好了。

經專業編輯潤稿後之首發原址如下
https://news.readmoo.com/2023/09/22/230922-somebody-that-i-used-to-know/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閱讀不孤單:田羽心的私房書單的沙龍
22會員
94內容數
分享包括但不限於英美歐、日本、華文圈之本格推理、心理懸疑、恐怖驚悚、科幻解謎、刑偵鑑識、法庭交戰等犯罪類小說,偶爾有大眾暢銷、愛情兩性、親子教養、心理勵志等,及一般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心得,希望能攢些購書金形成良性循環。每篇約2000字,隨讀墨《閱讀最前線》及《推理》雜誌發表進度更新。
2025/04/08
十歲男孩傑瑞麥失蹤案震撼小鎮,警長湯姆錯失救援黃金時間,FBI介入調查。看似單純的失蹤案,牽扯出販毒兄弟、閨蜜女兒安娜、以及有著黑暗過去的英文老師凱斯,種種線索交織成一團謎,十年後真相才逐漸浮出水面。 《厄蘇利納》是《那年雪深幾呎》的前傳故事,探討神祕生物厄蘇利納及榭爾比母親蕾貝卡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4/08
十歲男孩傑瑞麥失蹤案震撼小鎮,警長湯姆錯失救援黃金時間,FBI介入調查。看似單純的失蹤案,牽扯出販毒兄弟、閨蜜女兒安娜、以及有著黑暗過去的英文老師凱斯,種種線索交織成一團謎,十年後真相才逐漸浮出水面。 《厄蘇利納》是《那年雪深幾呎》的前傳故事,探討神祕生物厄蘇利納及榭爾比母親蕾貝卡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3/18
《北光》以建築師青瀨丈二的視角,受委託建造的Y宅邸開始,委託人吉野一家卻在房屋竣工後失蹤,只留下疑似德國建築家陶特設計的椅子。青瀨為尋找吉野一家,追查陶特及其與吉野家的聯繫,過程中也反思自身家庭與人際關係。小說觸及家庭關係的複雜性,並藉由建築設計與人物故事,探討不同形式的「家」以及「家人」的定義。
Thumbnail
2025/03/18
《北光》以建築師青瀨丈二的視角,受委託建造的Y宅邸開始,委託人吉野一家卻在房屋竣工後失蹤,只留下疑似德國建築家陶特設計的椅子。青瀨為尋找吉野一家,追查陶特及其與吉野家的聯繫,過程中也反思自身家庭與人際關係。小說觸及家庭關係的複雜性,並藉由建築設計與人物故事,探討不同形式的「家」以及「家人」的定義。
Thumbnail
2025/02/12
《雨夜送葬曲》以經典本格推理元素「暴風雨山莊」、「密室殺人」為基底,融入原創詭計與多元視角敘事,營造出高度緊張刺激的閱讀體驗。故事環繞一年前發生的詭譎命案,以及接連不斷發生的慘劇。文章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詭計設計、角色塑造以及劇情節奏,並將其與其他經典推理作品進行比較,點出其獨特之處與優勢。
Thumbnail
2025/02/12
《雨夜送葬曲》以經典本格推理元素「暴風雨山莊」、「密室殺人」為基底,融入原創詭計與多元視角敘事,營造出高度緊張刺激的閱讀體驗。故事環繞一年前發生的詭譎命案,以及接連不斷發生的慘劇。文章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詭計設計、角色塑造以及劇情節奏,並將其與其他經典推理作品進行比較,點出其獨特之處與優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已經一段時間習慣看訪談節目,我發現那是另一種我這個階段成長的另一種方式。 所謂這個階段,可能是年紀,也可能是只有我能感受到的一種時期。 有時後是因為主題,有時後是訪談過程中來賓與主持人對話中無法預期的一些就驚喜。 而我逐漸也在尋找類似的「屬於我自己」無法預期的那種驚喜。 大部分我已經習慣
Thumbnail
已經一段時間習慣看訪談節目,我發現那是另一種我這個階段成長的另一種方式。 所謂這個階段,可能是年紀,也可能是只有我能感受到的一種時期。 有時後是因為主題,有時後是訪談過程中來賓與主持人對話中無法預期的一些就驚喜。 而我逐漸也在尋找類似的「屬於我自己」無法預期的那種驚喜。 大部分我已經習慣
Thumbnail
有些循環,我們逃不過。年老色衰、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疏離,前者自是身不由己,後者似乎還有一點自主的餘地,但長大後又會發覺,原來所謂的選擇權還是由歲月所左右,情感的變動來得快,走得更快。 任何密友任何伴侶和諧互鬥投緣互信尊敬退縮生疏掛心忽近又遠跟世態搖擺 這條公式就是多數關係的定律,看得多了、經歷多
Thumbnail
有些循環,我們逃不過。年老色衰、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疏離,前者自是身不由己,後者似乎還有一點自主的餘地,但長大後又會發覺,原來所謂的選擇權還是由歲月所左右,情感的變動來得快,走得更快。 任何密友任何伴侶和諧互鬥投緣互信尊敬退縮生疏掛心忽近又遠跟世態搖擺 這條公式就是多數關係的定律,看得多了、經歷多
Thumbnail
這是一篇跟近江交往時期寫下的隨筆,一直都很習慣留下文字紀錄,也很喜歡在事過境遷多年後回頭看看。有時候會發現自己隨著歲月改變了,或是發現「原來我從這麼久以前就這樣認為啊?」,對我來說都是很有趣的體悟。多多少少也有點鞭策自己的意圖,希望不要成為自己以前討厭的那種大人。
Thumbnail
這是一篇跟近江交往時期寫下的隨筆,一直都很習慣留下文字紀錄,也很喜歡在事過境遷多年後回頭看看。有時候會發現自己隨著歲月改變了,或是發現「原來我從這麼久以前就這樣認為啊?」,對我來說都是很有趣的體悟。多多少少也有點鞭策自己的意圖,希望不要成為自己以前討厭的那種大人。
Thumbnail
時間的淬鍊,有的人圓融了也成熟了,充滿著智慧的光,但有人卻是隨著年紀漸長,越發的尖銳,全身地雷難以相處...
Thumbnail
時間的淬鍊,有的人圓融了也成熟了,充滿著智慧的光,但有人卻是隨著年紀漸長,越發的尖銳,全身地雷難以相處...
Thumbnail
"…別讓成長的傷,成為你的人生標籤!…坐上時光機,開啟人生重塑之旅!從成長歷程發掘,情感缺失遺落的碎片,用你喜歡的方式陪自己長大…透過檢視從出生到成年的感情需求和缺塊,進而了解自己負面情緒的起因、面對壓力和挫折時的反應源由,藉此撕下你無意識為自己貼的「壞標籤」,包含了影響你看待世界的眼光、經營的感情
Thumbnail
"…別讓成長的傷,成為你的人生標籤!…坐上時光機,開啟人生重塑之旅!從成長歷程發掘,情感缺失遺落的碎片,用你喜歡的方式陪自己長大…透過檢視從出生到成年的感情需求和缺塊,進而了解自己負面情緒的起因、面對壓力和挫折時的反應源由,藉此撕下你無意識為自己貼的「壞標籤」,包含了影響你看待世界的眼光、經營的感情
Thumbnail
你曾經打開社群網站尋找那些曾經嗎?我想不起來我在哪個年紀後,再也不做這樣的搜尋!或者也是在那個瞬間,我就跨進了人生另一個階段:不讓「念舊」這件事,成為自己生命裡的覊絆!也不讓它成為一種矯情的緬懷!更是某種全然釋懷的「放下」(?)吧!
Thumbnail
你曾經打開社群網站尋找那些曾經嗎?我想不起來我在哪個年紀後,再也不做這樣的搜尋!或者也是在那個瞬間,我就跨進了人生另一個階段:不讓「念舊」這件事,成為自己生命裡的覊絆!也不讓它成為一種矯情的緬懷!更是某種全然釋懷的「放下」(?)吧!
Thumbnail
將歲月時間拉長,人人被當時代的潮流推進,與時俱進,面臨不一樣的環境挑戰。尤其是現代化科技的發展、經濟模式的改變,變化的速度更是迅速,數十年可能就一次翻轉,有些東西新參與了的生活,也有些淡然退場。並非要討論這些演進形成的因與果,而是想回顧這些不同環境下的人們如何過生活?過得如何?這或許是一面鏡子...
Thumbnail
將歲月時間拉長,人人被當時代的潮流推進,與時俱進,面臨不一樣的環境挑戰。尤其是現代化科技的發展、經濟模式的改變,變化的速度更是迅速,數十年可能就一次翻轉,有些東西新參與了的生活,也有些淡然退場。並非要討論這些演進形成的因與果,而是想回顧這些不同環境下的人們如何過生活?過得如何?這或許是一面鏡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