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個信標,一種寄託,建築師的心思,成員的感情:《北光》
「請蓋一間你自己想住的房子🏚️。」《北光》建築師青瀨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委託人吉野先生一家授權最大自由度給予青瀨發揮,希望量身打造一棟夢想中的宅邸。有生之年從來沒聽聞如此空泛的要求,且根據不同地段、預算、交通、土地情況、周邊環境等變因,呈現出來的結果恐有天壤之別,既然委託人這麼對青瀨信任有加,決定放手一搏的青瀨不負眾望地順利竣工。整體外觀部分似郵輪,採木造建築,內部則罕見地利用坐南朝北的特性充分利用北光鳥瞰市區,獲《二〇〇選》肯定,名聲扶搖直上,Y宅邸成為生涯代表作。本應躊躇滿志的心情,卻因吉野一家未曾入住且聯繫不上,頓感悲憤交織,究竟何等理由可以浪擲三千萬後,又將落成的新屋棄如敝屣、蒙塵生灰?
線索僅有在空蕩蕩的房屋中,一張疑似德國建築家陶特逃亡日本時,設計的一張椅子🪑。
吉野登記的家人去樓空,似乎在躲避不明人士的追蹤。青瀨跟鄰居打聽後發現其未與妻兒同住,但有探到事業的口風—做進口家具的生意。為了追隨這張「證椅」的由來,與憑空消失的吉野一家隱瞞的秘密,開啟了藉此尋人的業外活動。我建造的房子到底哪裡讓你們不滿意了?橫豎都要給個交代,不然面子往哪擺?雖然牽掛此事,但維持離婚的家庭關係、標案的競圖瑕疵、還有前同事的冷嘲熱諷,都無法讓一路走來磕磕絆絆的青瀨專心致志。
紀念館為生前不受待見的日本畫家而興建,在巴黎看盡民間冷暖與底層人物掙扎的辛酸血淚,通通道盡在數百幅作品中。藉由了解一個人的生活,建造的房舍廳堂可以讓參觀者一同踏入時光隧道般還原足跡;反之亦然,看德國建築大師陶特建造的交誼廳、客房、和室,設計給能工巧匠按圖索驥的畫紙,得以洞悉此人的人生哲學與價值觀,輾轉得知其留有不少遺作,不僅在特定場所烙有銘印,生活起居的家具物件,也流散在各處。主支線都有收穫。
迴避不掉的問題,就是家庭核心組成之一:情感關係💟。
陶特流亡海外尋求庇護期間,妻子尚囿限在國內,隨行的女士身分頗受爭議,不是所有人都能秉持開放的心態看待這段關係。事務所負責人提出同心梅的理論,這超越了「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夫妻概念,達到了「靈魂伴侶」的至高境界,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就是家人。青瀨離婚後多年不曾與妻子見面,連交談也是公式化的帶過,只有與女兒短暫相聚時,會提及學校或事業上的點滴。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早晚會觸及到最核心且最令人尷尬的問題:你們當初為什麼會離婚?身為設計師的妻子,夢想建造木屋,而拉不下臉的建築師青瀨,則打算利用現代科技與光影投射,建造夢幻逸品,看似可笑的分手藉口,在專業職人的堅持下,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怕羞於啟齒,難在如何歸結成必須離婚的理由(筆者按:可以學毛利小五郎與妃英理暫時分居)。沒有相處在同一屋簷下,卻厚顏無恥的稱為家人,心中難免不甚踏實,相較之下沒有婚姻關係束縛的陶特,是否更符合家人的定義?吉野一家五口當初交屋時顯露的異樣,讓青瀨察覺蹊蹺,或許從旁支親疏遠近向外查詢而不要執著於本人或許比較有機會找到真相,關鍵在不見得同屋簷下的就是家人。
青瀨的童年並不好過,隨著修築水壩的父親在全國各地遷徙,沒辦法與人深交,而寄託之一的九官鳥迷途忘返,間接害死父親跌落深谷,刻骨銘心的記憶偶爾在午夜夢迴間流連。出於對父親的嚮往與祭奠,青瀨義不容辭地走上建築師的道路,或許,修建一幢心目中理想的家,就是他的使命、職志,用以填補畢生的缺憾。有形的家、無形的家,有父親的家,也有母親的家,坐落在固定處的家,不再像失根的浮萍,隨風飄泊,讓身體與心裡沉澱下來。
屋漏偏逢連夜雨,宛如鬣狗的記者嗅到不法圖利的政治醜聞,順藤摸瓜找上事務所麻煩,看來要全心全意替遺族興建紀念館還有不少難關與官場鬥爭要克服。而打對臺的競圖事務所負責人,是當年與青瀨搶妻的落選人,有沒有可能職場與家庭的分崩離析,是同一人從中作梗導致的呢?還是自己杯弓蛇影?吉野家與陶特家的因緣際遇,涉及父執輩的千絲萬縷,貫穿時間枷鎖的命運,注定要在子姪輩解開積鬱已久的心結,千言萬語道不盡一句:
「請蓋一間你自己想住的房子🏠。」
家的態樣因人而異,有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的,有形同陌路、相敬如賓的,有婆媳問題、危坐正襟的。筆者入圍吾愛吾家徵文獎,發現曾抱得各大獎項的作者們吐露之家庭關係與內心世界,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公平與普通,感觸良多。小時候作文及繪畫常以「家」作為題旨,除了方便發揮以外,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師長也容易據此察覺問題。我們難以論斷別人對於家的具體意象為何,更難以單純地用外在經濟條件來評估此家庭的和諧融洽與否,人多嘴雜可能劍拔弩張,而惡言相向就很難修補破裂的信賴關係。此事件過後,青瀨家、吉野家可能重修舊好嗎?而周遭事業夥伴因噎廢食的家庭關係,有辦法找到緩頰的平衡點嗎?青瀨被問及臨死前嚮往的歸宿,不是獨自生活的出租公寓,竟是替人興建的Y宅邸,人終究是要回家的;家是一個信標,更是種寄託,《北光》重新詮釋「家」與「家人」的關係,值得賞味一番。
橫山秀夫職人系列尚有記者的《高度狂熱》、警察的《64》,兼顧懸疑推理與人性溫情,早期作品重新潤飾的《羅蘋計畫》都廣受盛讚與推崇。
經專業編輯潤稿後之首發原址如下:
https://news.readmoo.com/2025/03/04/250304-nort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