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完食書單 - 俄羅斯、英國、台灣文學及香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前言

這個月一不小心看了太多文學作品,造成我的小說類 v.s. 非小說類勢力有點不平衡,下個月要來好好規劃一下閱讀內容了。這次看的文學作品包含俄羅斯、英國及說好每個月都要讀的台灣作品,而且這部台灣作品是使用一個比較特殊的文體,內容也相當令人驚艷,推薦大家嘗試看看。

說起來上個月完食書單的小副標包含了韓國及新加坡,這個月又增加了俄羅斯、英國及香港,看來我似乎可以試著規劃看看國際書籍閱讀挑戰呢。


台灣文學類

《月亮的名字》

這部作品是漫畫家狼七與史前文化博物館合作,以原住民藝術史為主軸創造的作品。整本作品不長,不到兩百頁的漫畫事實上只需半小時就能完讀,但讀完之後的悸動卻在心裡迴盪了很久,有很多想說的話,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會認識到這本書是因為我參加了奎府聚書店所舉辦的座談會、由史前館的梅芳老師及漫畫家狼七老師所進行的座談會。會中老師們提及,這部作品是為了配合史前館所舉辦的原住民藝術特展所誕生的,因此作品中從原住民對於自身、對於藝術的認同及重視做了很動人的描繪。

書中多次描寫身為原住民尋找自身的名字及身分認同的掙扎。身為一位原住民,族語的名字是自己、中文的名字是自己、甚至台語和英文也都可以是自己,那用不同的名字去面對社會,是不是還是自己?另外身為一位原住民族的藝術家,是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該要有「原住民的風格」?是不是應該配合祖訓去創作?是不是自己的作品只能被稱作「某族的作品」,而非「某人的作品」?

書中的主角第一次和原住民朋友提到博物館手上有的作品時,是用「採集」作為動詞,當下我對這個詞就感覺到非常的不合理,就跟書中描寫的原住民朋友一樣。以「採集」作為動詞,就好像藝術作品是可以輕易被蒐集而來的,忽略了藝術家對作品傾注的心血、靈魂、以及所賦予的意義。我本身對於藝術界並沒有太多的涉略,但我能感受到,作者也是想透過這個方式,讓人們更加的去看見及感受作品對於藝術家本身的意義。

在故事中,女主角是一個非常有藝術靈性的人,她可以感受到初次見面的藝術品中,藝術家想要表達的那無法言說的夢境,就像是透過藝術家的眼睛,從第一人稱的角度觀察藝術品。不同於一般人,通常我們去看藝術展的時候,常常盯著人們口中所說的「傑作」發呆,我們能發掘美,但也只有美,其他更深層的東西很難被看見。因此我想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技能、也是種特權,這是鑒賞的能力、感悟的能力、理解的能力。

在座談會中,老師們也提及為何這本書被題為《月亮的名字》,其中包含了月亮貫穿整部作品的意識,還有所謂的身分認同在名字上展現的結果。這個題名並沒有在書中有標準的解讀方式,希望大家也能去讀、去感受、去理解原住民的藝術。


小說類

《安娜 卡列妮娜》

去年我曾讀過托爾斯泰的另一部鉅作《戰爭與和平》,當時還沒有認真寫下讀書心得筆記的習慣,基本上不太記得內容,只記得書中有太多太複雜的俄文人名,看到後來根本不記得角色彼此之間的關係。

這次想讀《安娜 卡列妮娜》,主要是因為一直都聽到讀書人們對這部作品有很高的評價,加上從台北市立圖書館預約的2016木馬文化出版的版本正好輪到我了,而且是上下集兩本可以同時領取,因此毅然決然要在這個月將這部作品消化完畢。

書名雖為《安娜 卡列妮娜》,但書中的另一位角色列文同樣也有主角待遇、有大半部份的篇幅都在他身上。安娜和列文之間沒有太明確的關係,雖透過親友而有所聯繫,他們直到故事進行到75%左右才真正見面,因此依我知見,這部作品是分成兩條主線,後半雖有小小交疊,但兩人基本沒有受到彼此故事太大的影響。

安娜和列文都是極其聰明之人,他們相信著自己的判斷、不輕易隨著社會主流路線前行,但即使他們的出發點相同,最終的結局卻完全不一樣。會有如此的差異,性別絕對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安娜身為上流社會的女性、列文身為貴族圈的仕紳,兩人都有社會加諸的壓力和期待,而面對這樣的義務,聰明的安娜決心朝自己所信奉的信條前進、不論其他人會怎麼看待她,聰明的列文則是從親友身上得到了許多建議和協助,讓他在走自己的路的時候,可以理直氣壯的和其他人辯論自己的信條、並且委身於社會制度之中。

讀這部作品的時候,稍微有去年讀《戰爭與和平》時的既視感,六成姓氏都是以”斯基”結尾、家族和家族之間關係複雜、每個人都有名字姓氏和中間名,甚至有些人還有多個小名,閱讀起來實在是非常費神。但當我讀到第二個星期時,同時又開始讀了《天使與昆蟲》,從此發覺,其實《安娜 卡列妮娜》的敘事方式還算平易近人。

書中有許多針對農作、政治社會的辯論對話。那些辯論的篇幅並不短,即使他們對故事請節的推進並沒有實質的關聯,但作者仍很認真的將這些篇幅描繪出來。由於時空背景及社會文化的不同,有些部分很難同理,但我能看到托爾斯泰想藉由文學作品討論社會的意圖,最後幾個章節甚至很認真的對宗教存在進行辯論。我想這也是俄國文學的特徵之一:作品長度沒有上限,只要有想提出的議題,不論有無明確關連,全部都可以被討論。


《天使與昆蟲》

《天使與昆蟲》是英國現代文學家拜雅特的作品,文學性極高,閱讀的時候需要全神貫注,不然很難讀得懂。這次偶然發現一個讀書會要讀這本書,好奇心驅使下我就去圖書館借了。讀了之後才知道,這並不是平常我自己會想涉足的書籍種類,但文字間難以言喻的氛圍仍然驅使我繼續讀下去。

這本書分為兩篇相互完全沒有關連的中長篇小說《尤金妮雅閃蝶》及《婚姻天使》,第一篇以一個從亞馬遜叢林回到英國貴族家庭中的動植物學家為視角,中間穿插主角和助手一同創作的作品內容,將貴族家庭和昆蟲社會相互比喻,同時揭露兩個社群間隱藏至深的秘密。《婚姻天使》則是以靈媒作為貫穿故事的主軸,訴說一位寡婦改嫁後的煎熬心理、以及她哥哥那比起未亡人更甚的思念之情。

整本書都瀰漫著一股中世紀那說不明道不清的氛圍,好似什麼事情都必須要用力的感受、但又什麼事情都不能輕易的說出口。《尤金妮雅閃蝶》中除了基本的故事推進內容,也穿插了由主角所著的虛構作品,而《婚姻天使》則是帶出了許多女主角哥哥為逝者所寫的詩文,這兩種在故事間異變的文體,是讓閱讀這本書變得更加困難的原因、但同時也是帶出故事中不可言述那一面的引子。

雖說這本書我是為了讀書會才讀的,也在時限內讀完了,但最終我並沒有去參加那場讀書會。或許拜雅特對我來說還是太遙遠了一點。


非小說類

《港式台派》

這本書是兩位香港人共同撰寫而成。他們因為自身的原因從香港來到台灣生活,面對兩個極其相似又不同的地區,他們透過語言及文字的表現方式,進行簡單但讓人印象深刻的討論。

書中比較了多種食物及日常用品在中文、廣東話、台語間不同的表達,由簡入深的探討就竟語言為何會如何表現,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討論「泡麵」的那一章節。對我們這些純粹的台灣人來說,泡麵就是晚上懶的下廚的最簡便選項、是孩童時期很想背著父母偷吃一口的垃圾食品、是颱風來臨前需要補貨的心靈備品,但對甫到台灣的香港人來說,泡麵不是日常會接觸的食品。在香港,最接近泡麵的食品應是「公仔麵」,這是茶餐廳的必備選項之一,而且通常會以油炸的方式烹調。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從來沒有發現原來「公仔麵」就是「泡麵」,或許是烹煮後的外型差太多、或許是可以接觸的場合差太多,而這樣的資訊更新,就是閱讀最可貴的原因之一,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所熟知的世界、會在怎麼樣的情況下被改變。

同學和朋友大多是台灣人,講國語時的廣東口音漸漸褪去,大家開始分辨不出我是香港人。我仍然在思考著,我的香港身份在台北這個城市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上述是書中所寫,對於一個在外地生活的人、生活的一切漸漸被新世界所覆蓋是怎麼樣的感受?就算展現出的一切都不再讓人覺得特殊,但自己心中的感情是無法被輕易抹滅的。我想這也是作者會撰寫這本書的原因之一,生活中處處都有小事情可以讓自己記起原本的身份、同時也更認識新的環境,而這份在兩側遊走的思想,正是作為一位旅居異鄉的人、對身分認同最動人的感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na、三葉五月
8會員
34內容數
小書癡的閱讀紀錄,書摘、書店、書。
anna、三葉五月的其他內容
2024/04/21
作者同樣丟出了世俗無法造出的「理想世界」的概念,但留給讀者去決定,這到底是不是個「美好世界」?
Thumbnail
2024/04/21
作者同樣丟出了世俗無法造出的「理想世界」的概念,但留給讀者去決定,這到底是不是個「美好世界」?
Thumbnail
2024/04/07
上個月不小心讀了太多書,這次同樣讓我分成上下篇來發布吧。上篇都是從獨立書店帶回家的好書,以台灣和香港為主題。
Thumbnail
2024/04/07
上個月不小心讀了太多書,這次同樣讓我分成上下篇來發布吧。上篇都是從獨立書店帶回家的好書,以台灣和香港為主題。
Thumbnail
2024/03/17
讀完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我們作為讀者,在書中追尋的是什麼?是充滿異想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觀、還是為社會問題提出的假設性解答?
Thumbnail
2024/03/17
讀完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我們作為讀者,在書中追尋的是什麼?是充滿異想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觀、還是為社會問題提出的假設性解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對於一個在外地生活的人、生活的一切漸漸被新世界所覆蓋是怎麼樣的感受?就算展現出的一切都不再讓人覺得特殊,但自己心中的感情是無法被輕易抹滅的。
Thumbnail
對於一個在外地生活的人、生活的一切漸漸被新世界所覆蓋是怎麼樣的感受?就算展現出的一切都不再讓人覺得特殊,但自己心中的感情是無法被輕易抹滅的。
Thumbnail
精緻,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也是讀得相當慢的原因:裝幀設計與金句摘要的封面及扉頁設計,都表現出這一本小書內的文學語言世界之大,安妮・艾諾所思考的,所能帶給讀者的啟發,不是誰能三言兩語推薦即可涵括,乾脆由她自己說,創作數十年的心路。 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安妮・艾諾,台灣出版社隨即重出過去
Thumbnail
精緻,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也是讀得相當慢的原因:裝幀設計與金句摘要的封面及扉頁設計,都表現出這一本小書內的文學語言世界之大,安妮・艾諾所思考的,所能帶給讀者的啟發,不是誰能三言兩語推薦即可涵括,乾脆由她自己說,創作數十年的心路。 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安妮・艾諾,台灣出版社隨即重出過去
Thumbnail
寒假有多一點時間看書了,但很懶惰地一篇心得都沒寫。最近看的幾本書都滿喜歡的,就在月底簡單整理一下好了! (排序是閱讀順序,沒有什麼特殊意義。我也想學別人打星星但根本不知道從何比較起)
Thumbnail
寒假有多一點時間看書了,但很懶惰地一篇心得都沒寫。最近看的幾本書都滿喜歡的,就在月底簡單整理一下好了! (排序是閱讀順序,沒有什麼特殊意義。我也想學別人打星星但根本不知道從何比較起)
Thumbnail
「這是一封批著科幻小說外衣的情書吧!」 大概是我閱讀中不斷浮現的想法,用字平實但字裡行間都是對人類的詮釋與理解,在不同篇的小說中安插了許多現有社會的問題,身心障礙、同性族群、單親媽媽或各種被污名化的身心疾病等弱勢族群議題,當這些議題被放在近未來的時間裡思考,已經開始太空旅行、殖民外星球甚至發展出深度
Thumbnail
「這是一封批著科幻小說外衣的情書吧!」 大概是我閱讀中不斷浮現的想法,用字平實但字裡行間都是對人類的詮釋與理解,在不同篇的小說中安插了許多現有社會的問題,身心障礙、同性族群、單親媽媽或各種被污名化的身心疾病等弱勢族群議題,當這些議題被放在近未來的時間裡思考,已經開始太空旅行、殖民外星球甚至發展出深度
Thumbnail
朋友推的坑,所以買了這一本《沒有名字的人》,關於台灣這片土地,有太多我未學習的事物,本書開啟我對原住民族的另一個接觸點,小時候在國民政府教育學習下,認識的是大中華的世界,外加上我是外省二代,對這片土地的歷史接觸更是少,其中還有另一個問題,早期閩南開拓者所建立的歷史,日據的統治,這片土地有著錯綜複雜
Thumbnail
朋友推的坑,所以買了這一本《沒有名字的人》,關於台灣這片土地,有太多我未學習的事物,本書開啟我對原住民族的另一個接觸點,小時候在國民政府教育學習下,認識的是大中華的世界,外加上我是外省二代,對這片土地的歷史接觸更是少,其中還有另一個問題,早期閩南開拓者所建立的歷史,日據的統治,這片土地有著錯綜複雜
Thumbnail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最近改編自小說《傀儡花》的公視影集《斯卡羅》上映,掀起一股討論熱潮,俱樂部也收到一些詢問,大體上是想知道原住民對這部影集的看法。
Thumbnail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最近改編自小說《傀儡花》的公視影集《斯卡羅》上映,掀起一股討論熱潮,俱樂部也收到一些詢問,大體上是想知道原住民對這部影集的看法。
Thumbnail
如果極權統治的時空背景是黑夜,讓那段歷史閃耀發光、值得凝望的星子就是那些被時代碾壓的小人物的情感和記憶,包含他們承受的苦難以及被迫遺忘的一切。
Thumbnail
如果極權統治的時空背景是黑夜,讓那段歷史閃耀發光、值得凝望的星子就是那些被時代碾壓的小人物的情感和記憶,包含他們承受的苦難以及被迫遺忘的一切。
Thumbnail
創作異文化之前,作者應該如何「尊重」?   在近年來台灣創作風氣四起,越來越多原創漫畫創作出現,之中很多創作家希望以「台灣本土文化」去創作故事,但是,很多誕生的作品帶給原住民讀者的,卻是第二次傷害──
Thumbnail
創作異文化之前,作者應該如何「尊重」?   在近年來台灣創作風氣四起,越來越多原創漫畫創作出現,之中很多創作家希望以「台灣本土文化」去創作故事,但是,很多誕生的作品帶給原住民讀者的,卻是第二次傷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