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就是要看閒書跟大口吃肉啊!於是很快的看完一本。Aljenljeng的這本書顛覆了許多對於原住民的想像,也提出了許多真切的看法,不管是不是典型,或作為一種原住民的樣貌,更認識原住民的一本書,都是極其合適的。
書名的問號是大哉問。作者很誠實的說不甚確定怎麼做到現在這個樣子,但把握機會,真的想要就努力去調整、去做的經驗,談起來泰然自若,卻又清楚的指出問題。整個書的架構分四個部分,中間夾雜親友眼中的她,作為一個全面的呈現,這樣的編輯其實滿舒服也滿全面的,閱讀體驗很不錯。
原住民的身分和認同,以及文化上、社會生活的衝擊,說著自家三代人的故事,從山上到鄉鎮討生活,再遷居都市寄居,離原鄉越來越遠,也有些文化上接不上的問題。童年往返都市與原鄉的經驗,是從小就對於種族問題有所體會,儘管有許多文化衝擊與挫折,但終究成為之後走得更遠的養分。
就讀護專後,認識了其他的原住民族,又是另一波新的衝擊,但在這樣的衝擊中,仍舊沒有太意識到保存原住民文化的需求。太專注於融入都會生活,回到原鄉仍有濃厚的文化生活,只是認識了自己家鄉和都會生活的差異,再更往前一步認識同樣是少數的不同族群間的差異。憑著同樣是少數的特質,重新凝聚成一個新的群體,也藉著天賦歌喉走向了表演的舞台。
書的最後所附記的給母語音樂創作者的備忘錄,很條理的整理了多年經營的心得。不吝於分享自己的經驗,並且拉著自己的族群文化向前而不拘泥,正是現在的Aljenljeng,從自己累積的成功中,照亮族群發光發熱的道路。從國語歌手到兼職主持原民台節目再到母語創作者、族群文化保存,Aljenljeng顛覆了對原住民不夠有系統的刻板印象。不是沒有,而是結構、世界觀不同,切莫先下定論,用自己的角度去批判,更真誠的認識、理解,會發現文化的底蘊比想像中的還更豐富而寬闊。
推薦給也想認識原住民的朋友,即便不是一本介紹原民文化的專門著作,也不失為認識原住民的一個視角,從而產生對於自身文化的嚮往。畢竟不僅原住民文化語言面臨危機,客語乃至於台語都有相同的問題。Aljenljeng面對文化逐漸流失的危機經驗,也願成為其他族群的借鏡。或許起而行留下些什麼,都是對保存文化的重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