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諮商的覺察

2023/10/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很希望自己沒有情緒。

 

當我開始有「我」的意識並學習著像個旁觀者來觀察自己時,我發現自己的情緒非常強烈且出現的很迅速,往往對方都還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我的情緒已經出現,這樣的情形讓我長期處在「懊惱」中。

 

沒有「懊惱」的時候,我很享受平靜的時刻,在平靜中我可以讀書、思考,我的思考不僅是對某種理論、看法的吸收與品味,更與生活息息相關,沒有感受的理論必須還原到生活中我才能實踐與印證。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在「懊惱」與「平靜」中渡過,隨著「平靜」的狀態越來越延長,我才開始有更細緻的感受,這一切是哲學諮商的覺察練習。

 

覺察已經逐漸成為這個時代的顯學,當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健康,將會發現健康不是專指身體的健康,而是要開始考慮整個人的狀態,大多數人即使沒有太多的「專業」知識,但在開始集中注意力在自己時也會發現心理與身體間的密切關係。

 

「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狀態」就是覺察。

 

發現自己的情緒有異動時,這個發現就是覺察的開始。坊間很多親子教育專家倡導家長要覺察自己的情緒、接受自己有情緒,接著有許多方式可以讓自己逐漸冷靜下來,並在與孩童溝通時告知自己的情緒。如此一來,孩童也會跟父母一樣有良好的情緒管理。

 

「情緒」是心理學主要要處理的議題。照理說我有強烈情緒反應的性格更應該要好好在心理學中鑽研才是,奇妙的是每當我讀到或聽到心理學家對我這樣性格的分析及之後的行動建議時,我會有更強烈的反感、嚴重的排斥,心理學那些對情緒的分析及解決方案對我來說一點也不究竟,它們就像安慰劑,藥效過了我依然受情緒困擾,所以我必須要找到為什麼人會有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及感受。於是,我上升到心理學的源頭-哲學來找答案。

 

一開始我也迷失在眾哲學家的理論中,每個哲學家都有自己對世界,或是對人生的系統性認知,我僅能依靠著自己的直覺、生命的經驗、困頓、痛苦在將近三千年的文字海中汲取我需要的。

哲學的訓練讓我能夠輕鬆學會站在一旁觀察自己,並很快地整理出一個事件引發的情緒其背後的真正原因,也在這不間斷的練習中,我逐漸明白每個人的情緒源頭都是獨一無二的故事,實在無法靠資料搜集、統計、分析來做「普遍性」的判斷,因此找到情緒的源頭,打開那個結是每個人的自我成就。

 

找到情緒的源頭,打開那個結,才是解放自己成功的時刻。

 

我學習哲學諮商的初期,受到玉英老師的啟發,開始嘗試修復我與母親的關係,我的母親是最能夠引發我情緒的不定時炸彈,我想這是很多「女兒」都有的情況,我要再次強調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有毒的母女關係」(一個韓國心理學家曾出過這樣的書,我借用了此書名。)的結每個人都不一樣。

 

多年的覺察練習,我當然也有使用心理學的方法,接受自己的情緒,告知母親我的情緒,由於我們都是成年人,較容易談論引發情緒的原因,然後我們會發現,原來是彼此對同一事件的認知概念有很大的差異(對認知內容的討論及對話就是哲學諮商的特色了)。

 

我跟母親最多的爭執是她很少聽進我說的話,但是她會聽我未婚夫的話。我多次用各種方式回覆母親對我在做的工作的疑問,她總是跟我說她聽不懂,然而一模一樣的敘述從我未婚夫口中說出,我母親就明白了。這讓我很懊惱,我不明白我用盡方法、多次溝通,怎麼還是無法讓我母親理解我,我到底哪裡要再改進?

 

直到某天全家一起聊天時,母親脫口而出:「我沒辦法相信妳說的話,因為我從小就會騙我爸爸媽媽,我覺得妳也一直在騙我。」

 

結,不在我這。
這一刻起,我自由了。

 

同時我也對母親升起最大的敬意,她也辛苦了,我一輩子都在與她抗爭要她相信我、理解我,她一定也被我煩死了。今後,我就讓她相信的人傳遞重要的訊息吧!她今生的課題,我無法介入。

 

以上的覺察練習,是哲學諮商的覺察,不只是處理情緒、感受,更需要理性的思考、靈性的啟發,小小的一個事件,其中包含了諸位哲學家、心理學家的理論,神秘家的啟發及我的應用實踐。

 

有興趣嗎?歡迎繼續關注我的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