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博客來
最近關於《秘密》和吸引力法則的討論又成為社群熱議話題。當年購入這本書的時候,還只是個國中生,印象中還是趁著博客來的當日66折才注意到。
關於「如何發出訊號」這件事,我想網路上已經有很多相關的解釋和討論,當然畢竟這有點神秘學色彩,也說不準誰教的方式能「最正確地向宇宙發出索求」。這邊我想分享的,倒不是要勸退,而是基於我自己對吸引力法則的理解,讓我「不敢」太有意識地使用甚至嘗試練習。
說起來我的理解可能是出自一些佛道玄學、或是東方哲學思維,總之出發點基本上是運勢這種東西終究命定有數,先取得些什麼,未來終究需要付出/償還些什麼。
這或許不是吸引力法則「正向闡述」的邏輯。但如果向宇宙發出需求這件事,需要全身心的堅信某項事物或某個情境,那是不是在執行這個動作的過程中,我們也就在不知不覺間,放輕了某些事物在心中的比例?
當然這僅僅是我的認知與假設。此外,若是對於有堅定且明確的目標想實現的人,已然懷抱了「在所不惜」的意志,那確實吸引力法則的實踐可以是一個嘗試的路徑。只是對我個人而言,對於不確定自己會在未知的未來被「收回」什麼,眼下也沒有非實現不可的願景時,便不敢太肆意地發出需求。然後選擇相信的比較偏向是,每個人的命運中都有註定的大運小運,時須蟄伏、時有高潮,認真踏實的生活,終能迎來屬於自己的大勢。
順其自然,可能是一種畏縮,或對自己的未來不夠有規劃和想像。這也並不代表我不相信秘密與吸引力法則,反而我其實是蠻認同「時常全身心投入想像之後,更有機會達到自己理想未來」這件事,即使不訴諸神秘學,這都能視為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激勵自己一點一點多累積一些相關的能量和事蹟,無比合理。說起來反而是因為太過認同其合理性,所以不敢隨意許願、任性索求。
回過頭檢視自己的人生旅程,其實搞不好在某些時刻,已經無意間使用了這樣的方式,去實現一些階段性或短期的目標,也說不定。口中說著隨遇而安,但在面對每個超乎掌握範疇的未知,還是會不自覺得祈求命運的保佑和安排。舉凡入學考試、求職、找房子,甚至一些人與人的相處,不確定是不是吸引力法則默默地作用在這些時刻,甚至作用在我到廟裡燒香祈求的時刻。但至少,若將其作為一種方法,能讓面對未知的心更安定一點,對於不求大富大貴的我而言,確實是一個實用的生活輔助。
從這個角度來看,蠻推薦大家也找機會讀讀《秘密》原書,沒有太多艱澀的概念(無法說明白的都是宇宙的奧秘),更像一本白話的工具書。至於關於「吸引力法則」,如果想看更故事化的版本,非常推薦我的人生閱讀清單中名列前茅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談預兆、談天命,也談吸引力法則,是影響我人生甚多、甚重的一本經典著作。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