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告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真是瘋了,我低聲嘀咕。我不是仁善,我不僅不熟悉這種風雪,連經歷過都沒有,我甚至不愛那隻鳥,為何要頂著這暴風雪在今晚趕到她家。

韓江是近年來我最敬愛的韓國作家之一,因為身為女人,所以有《素食者》;因出身光州,所以有《少年來了》,而又是什麼因由,讓韓江必須要寫下濟洲四三事件,為什麼非要涉身暴風雪之中,僅為了朋友家中那不相關聯的小鳥?

濟洲四三事件的相關研究介紹眾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南韓轉型正義未竟之路:從濟州43到光州

這是一個發生在1947/3/1的擦槍走火事件,與台灣的二二八事件僅差一天,因不滿大量軍警與極右翼的西北青年團到濟州島鎮壓,與伴隨而來的各種逮捕刑求屠殺,濟洲人在1948/4/3於漢拏山起義,攻擊軍警以及西北青年團,死傷慘重。但更慘烈的在後頭,濟州島宣布戒嚴,開始全面焦土化作戰,格殺勿論:

還在喝奶的孩子也被槍殺了?

因為目的就是滅絕。

要滅絕什麼?

共產黨。

當年濟州島居民約三十萬人,戒嚴時期遭屠殺人數約三萬人。而關於這個無法言說的歷史,大屠殺責任歸屬的追究,仍是現在進行式。

韓江以小說家的身份,用創作的形式,為這段暴風雪所斬斷的現實時空裡,與亡者的記憶一同重返關於家族記憶與歷史創傷。關於這個國家不能說出口的記憶,韓江以創作者的姿態勇闖歷史迷霧禁區,她遞交了作品,但噩夢如影隨形,究竟要繼續記憶,還是徹底告別,成為創作者面對自身最殘忍的質疑:還有時間選擇遺忘嗎?

大屠殺事件裡,大量收集歷史資料與閱讀口述史的過程,一定充滿著痛苦,為何要繼續前行?連自己的生命都無力向前時,如何再陪同這些無親無故的生命走下一步?這是創作者的自我詰問,但故事沒有選擇了結,因為她無法對這些被遺棄的靈魂棄之不顧,這麼龐大的數字回到個人生命時,每一個人的見證都難以無視。韓江選擇繼續,因為她相信痛苦必須翻攪,生命才有力氣追討,韓江用了肉體的痛來隱喻著國家暴力的傷:

他們說縫合部位不能結痂,要繼續出血,我必須感受到疼痛,否則被切除的神經上方就會徹底死掉。

放棄就死去,不放棄就要時時刻刻清醒地記住痛苦,這是生與死的交界。韓江用這麼明確的體感,看得讀者也一直在感受三分鐘一次那樣的痛楚:光這樣就夠痛了,更何況是那些致人於死的暴力啊,那該如何忍受?

韓江以兩位女性的情誼開始裁剪這部作品,女性的視角或許是當年大量屠殺青壯年男性,最可能採集的文本,女性的行動,也可能是那段大寫的空白歷史中較能逃逸的部分:結婚生子、平凡日子,誰都沒有發現,媽媽有念念不忘的人,有念念不忘的後來,連自己的子女都不知情。

故事中從受者遺族角度的證言、口述、採訪、影像,穿插剪輯著屋外的暴風雪,孤身伴隨歷史幽魂的導覽,如夢似幻,虛實在風雪中更顯飄忽不定,如果我們是歷史的當事人,我們會選擇怎麼做,有可能永不回頭的奔向自由嗎?

不回頭就能自由嗎?

韓江用一則則病中夢囈般的對話與自問,在暴風雪環伺之中的小村小屋裡,救生與送死,在平行宇宙裡同時發生,未尋獲的受難者究竟是生是死,是死,也是生,端看留下來的你願如何活下去。

不可言說記憶的艱難,不可能在風和日麗的晴朗底下給予讀者無比希望,暴風雪的慘白與伸手不見五指的黯黑,是故事的色調,凌亂的碎片與支離的記憶,是散佚的文本,而完成最後的作品,是永不告別的最終,以愛之名留下的足跡,那不願放棄的遠行與尋覓,橫跨生命數十年的羈絆,一切都仍在進行中,直到此刻,也不能放棄:

就像數千根透明的針插滿全身一樣,我感受到生命隨著那些針頭如同輸血一樣流入我的身體。

而我們讀者是否開始,選擇繼續這一趟其實是關於愛的小說?人們不斷朝返的不是因著恨,其實是因著對這些逝去人們的愛,而一路迷航仍執意不悔的奇異旅程裡。

追討正義仍繼續,追究責任歸屬仍繼續,永不告別。

心痛程度:🤍🤍🤍🤍

永不告別|韓江|漫遊者|2023

raw-image


avatar-img
37會員
136內容數
單純閱讀,馬力的私房景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生雖然會遭遇許多挫折,但大部分的事情都能從頭來過 年輕人,夏天就是要參加音樂季啊! 我也好久好久好久沒參加過任何音樂季/音樂祭/音樂節了......。 我那個年代(老人起手式),酷孩子都要玩樂團、聽團,酷成年人就要出國去聽音樂季,這些酷酷的年輕人一路來到中年,如果像我現在一樣,一邊聽伊坂幸太
「金典獎閱讀書系列」 這個系列的選書有二個原因,一是入圍2023金典獎,二是敦促自己早點把書讀完與你們分享。 陳列是我大學時期不知為何印象深刻的作家,我已忘記自己讀台灣文學時的心情,但大抵是氣憤、納悶、困惑、而逼自己要向學的一個循環過程,但對陳列,我卻完全沒有這樣的印象,只知《地上歲月》、《永遠
捫心自問,如果我們不是做工的人,關懷底層弱勢究竟是不是虛情假意? 這個問題從林立青 《做工的人》問世之後,大幅度的挑起了社會的討論。我猶記得當年,因緣際會感謝書店朋友的介紹,引薦林立青到月讀舉辦新書分享會,很可惜的是我忙進忙出,沒有待下來聽完整場分享,更沒有機會好好與林立青深聊寫作當下的動力。當年
近年來,能在台灣看見的韓國科幻文學越來越多彩,對讀者來說是福氣。 《潛水:深海的記憶》是丹陽初試啼聲即受到注目的作品,丹陽目前是以神秘新銳作家出道,無法得知丹陽的性別、年齡、成長背景,因此也無從進一步介紹作者,但是我覺得,這本小說很適合青少年,以及家有青少年的大人讀者呢。 這是一部透過青少年的眼
精緻,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也是讀得相當慢的原因:裝幀設計與金句摘要的封面及扉頁設計,都表現出這一本小書內的文學語言世界之大,安妮・艾諾所思考的,所能帶給讀者的啟發,不是誰能三言兩語推薦即可涵括,乾脆由她自己說,創作數十年的心路。 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安妮・艾諾,台灣出版社隨即重出過去
舒逸推理的魅力在什麼地方? 我想是生活感吧,主角的日常生活與偵探活動並存的部分。 讀書會固定成員陸陸續續走進店裡,彼此出聲招呼,坐進熟悉的座位;吧檯裡的咖啡機熱氣蒸騰,一杯杯剛煮好的咖啡端上桌,讀書會就要開始了,咦?怎麼開始聊起各種八卦,完全沒有要聊今天讀書會的選書啊,不知不覺就到深夜了啊...
人生雖然會遭遇許多挫折,但大部分的事情都能從頭來過 年輕人,夏天就是要參加音樂季啊! 我也好久好久好久沒參加過任何音樂季/音樂祭/音樂節了......。 我那個年代(老人起手式),酷孩子都要玩樂團、聽團,酷成年人就要出國去聽音樂季,這些酷酷的年輕人一路來到中年,如果像我現在一樣,一邊聽伊坂幸太
「金典獎閱讀書系列」 這個系列的選書有二個原因,一是入圍2023金典獎,二是敦促自己早點把書讀完與你們分享。 陳列是我大學時期不知為何印象深刻的作家,我已忘記自己讀台灣文學時的心情,但大抵是氣憤、納悶、困惑、而逼自己要向學的一個循環過程,但對陳列,我卻完全沒有這樣的印象,只知《地上歲月》、《永遠
捫心自問,如果我們不是做工的人,關懷底層弱勢究竟是不是虛情假意? 這個問題從林立青 《做工的人》問世之後,大幅度的挑起了社會的討論。我猶記得當年,因緣際會感謝書店朋友的介紹,引薦林立青到月讀舉辦新書分享會,很可惜的是我忙進忙出,沒有待下來聽完整場分享,更沒有機會好好與林立青深聊寫作當下的動力。當年
近年來,能在台灣看見的韓國科幻文學越來越多彩,對讀者來說是福氣。 《潛水:深海的記憶》是丹陽初試啼聲即受到注目的作品,丹陽目前是以神秘新銳作家出道,無法得知丹陽的性別、年齡、成長背景,因此也無從進一步介紹作者,但是我覺得,這本小說很適合青少年,以及家有青少年的大人讀者呢。 這是一部透過青少年的眼
精緻,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也是讀得相當慢的原因:裝幀設計與金句摘要的封面及扉頁設計,都表現出這一本小書內的文學語言世界之大,安妮・艾諾所思考的,所能帶給讀者的啟發,不是誰能三言兩語推薦即可涵括,乾脆由她自己說,創作數十年的心路。 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安妮・艾諾,台灣出版社隨即重出過去
舒逸推理的魅力在什麼地方? 我想是生活感吧,主角的日常生活與偵探活動並存的部分。 讀書會固定成員陸陸續續走進店裡,彼此出聲招呼,坐進熟悉的座位;吧檯裡的咖啡機熱氣蒸騰,一杯杯剛煮好的咖啡端上桌,讀書會就要開始了,咦?怎麼開始聊起各種八卦,完全沒有要聊今天讀書會的選書啊,不知不覺就到深夜了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韓江,其2021年的作品《永不告別》,描寫一名作家慶荷,接到受重傷住院的摯友仁善之請託,要她到仁善位於濟州山間的家中搶救一隻鸚鵡。慶荷冒著大風雪、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仁善的家,鸚鵡已然死亡,然而慶荷也因此發掘出仁善家的傷痛歷史,也就是七十餘年前濟州廣大民眾所經歷過的四三事件。
第四回、永某氏之鼠(上)   車駕左拐駛入宣陽坊的街道上,離平康坊已遠。韓逸軍心驚膽跳,激動得淚眼汪汪,慌道:「咱們不救她麼?」元威明歎道:「怎麼可能?你沒見那男的抓那窯姐子麼?她可是妓寨養的賤妓,奴婢賤人,律比畜產,倘若胡亂去救,反倒犯律了呢!」   韓逸軍眼眶濕潤,問道:「可是……,你沒
「濟州島是一個雨、霧、雪都很多的潮濕地方。」
Thumbnail
再續前緣 前兩年,有幸拜讀韓江《素食者》,當時只在圖書館借借,讀得還是千日老師翻譯的版本,能感覺作者文筆細膩,讀來很是壓抑又帶點絕望,現在回頭想想,只想得出「暴力」二字。 最近,碰巧又看到《素食者》這本書,索性買來再讀一遍。這次細細的讀,又嚼出了許多新滋味,把第一遍讀不明白的也給明白了,於是就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韓昕愛在小說世界中的冒險故事。她得到一條訊息,告訴她必須把故事結局提早五年,才能回家。這條訊息可能來自小說的其他角色,或者是一位隱藏的人。
Thumbnail
韓昕愛和沈風交往一個月後,她提出分手卻發現對方知道她不是真正的韓昕愛。沈風聲稱他能幫助她,要求她不要跟他分手。韓昕愛感到迷惑,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她的前身隱藏著某種祕密。 她最終妥協,只能等待時間揭開一切。
「他隨時可能會死去,但流離始終在路上,當戰爭進入尾聲,他抵達了風之國度,那是一個島國,叫做「台灣」。」
Thumbnail
桃林鎮發生一宗命案,少女被殺害後棄屍在桃花樹下。十四年前,同樣的地點與命案現場布置,受害者是記者李海燕的好友丁小泉,而李海燕的父親被指為凶手,在獄中畏罪自殺。背負著回憶枷鎖的李海燕,回到桃林鎮,與同樣帶著傷痕的丁小泉初戀男友-刑警宋東年一起尋找真相。但是,記憶一旦解封,恐懼、悲傷、痛苦也將伴隨而來。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Thumbnail
脫北者,是基於怎樣的理由想出走?又是甚麼原因,讓他們不顧一切的要奔逃?朴研美的答案不言而喻:為了想吃飽,為了活下去。 1993年出生,適逢北韓大飢荒時期。挨餓受凍,是生活的一部份;屍橫遍野,是日常可見的景色。作者透過追憶童年,將國家極其扭曲的統治方式,以及人民在困頓中奮力求生的掙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韓江,其2021年的作品《永不告別》,描寫一名作家慶荷,接到受重傷住院的摯友仁善之請託,要她到仁善位於濟州山間的家中搶救一隻鸚鵡。慶荷冒著大風雪、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仁善的家,鸚鵡已然死亡,然而慶荷也因此發掘出仁善家的傷痛歷史,也就是七十餘年前濟州廣大民眾所經歷過的四三事件。
第四回、永某氏之鼠(上)   車駕左拐駛入宣陽坊的街道上,離平康坊已遠。韓逸軍心驚膽跳,激動得淚眼汪汪,慌道:「咱們不救她麼?」元威明歎道:「怎麼可能?你沒見那男的抓那窯姐子麼?她可是妓寨養的賤妓,奴婢賤人,律比畜產,倘若胡亂去救,反倒犯律了呢!」   韓逸軍眼眶濕潤,問道:「可是……,你沒
「濟州島是一個雨、霧、雪都很多的潮濕地方。」
Thumbnail
再續前緣 前兩年,有幸拜讀韓江《素食者》,當時只在圖書館借借,讀得還是千日老師翻譯的版本,能感覺作者文筆細膩,讀來很是壓抑又帶點絕望,現在回頭想想,只想得出「暴力」二字。 最近,碰巧又看到《素食者》這本書,索性買來再讀一遍。這次細細的讀,又嚼出了許多新滋味,把第一遍讀不明白的也給明白了,於是就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韓昕愛在小說世界中的冒險故事。她得到一條訊息,告訴她必須把故事結局提早五年,才能回家。這條訊息可能來自小說的其他角色,或者是一位隱藏的人。
Thumbnail
韓昕愛和沈風交往一個月後,她提出分手卻發現對方知道她不是真正的韓昕愛。沈風聲稱他能幫助她,要求她不要跟他分手。韓昕愛感到迷惑,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她的前身隱藏著某種祕密。 她最終妥協,只能等待時間揭開一切。
「他隨時可能會死去,但流離始終在路上,當戰爭進入尾聲,他抵達了風之國度,那是一個島國,叫做「台灣」。」
Thumbnail
桃林鎮發生一宗命案,少女被殺害後棄屍在桃花樹下。十四年前,同樣的地點與命案現場布置,受害者是記者李海燕的好友丁小泉,而李海燕的父親被指為凶手,在獄中畏罪自殺。背負著回憶枷鎖的李海燕,回到桃林鎮,與同樣帶著傷痕的丁小泉初戀男友-刑警宋東年一起尋找真相。但是,記憶一旦解封,恐懼、悲傷、痛苦也將伴隨而來。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Thumbnail
脫北者,是基於怎樣的理由想出走?又是甚麼原因,讓他們不顧一切的要奔逃?朴研美的答案不言而喻:為了想吃飽,為了活下去。 1993年出生,適逢北韓大飢荒時期。挨餓受凍,是生活的一部份;屍橫遍野,是日常可見的景色。作者透過追憶童年,將國家極其扭曲的統治方式,以及人民在困頓中奮力求生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