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好所在(The Great Good Place)⟫

Cyan-avatar-img
發佈於Bookshelf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雷.歐登伯格(Ray Oldenburg, 1932 - 2022)為美國著名都市社會學家、西佛羅里達大學社會人類學系名譽教授,因為 ⟪偉大的好所在(The Great Good Place)⟫ 一書廣為人知,終身持續思考相關議題。除本書之外,另有續作 ⟪同慶第三場所(Celebrating the Third Place)⟫、⟪品酒的愉悅(The Joy of Tippling)⟫,尚未有中文翻譯的出版。
⟪偉大的好所在(The Great Good Place)⟫

⟪偉大的好所在(The Great Good Place)⟫

本書初版發表在 1989 年,相隔了快 35 年,終於在 2023 年有了中文的翻譯版本,雖然本書撰寫當下的時空背景已經和現代社會大相徑庭,但書中的第三場所哲學依然持續影響著這個世界。最有名的第三場所哲學的實踐者莫過於星巴克咖啡,一直以來,星巴克的價值主張並非聚焦在販售好喝的咖啡,而是以第三場所自許,致力於營造獨立於家庭和職場之外的空間,為顧客提供更好的生活體驗。

「第一場所」(first place)指的是家庭,是對每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成長過程中第一個面對的穩定環境;「第二場所」(second place)指的是工作場所,把個人化約為單一的生產角色,這裡鼓勵競爭,並為沒辦法自己管理時間的大多數人管住大量的時間;「第三場所」(third place)泛指家庭和工作場所以外的地方,提供各種定期的、自願的、非正式的個體聚會的公共空間,例如咖啡廳、酒吧、甚至是街道等等。這三種場所的排序與每個人投入其中的時間有關,一般來說,人待在家的時間比在工作場所更多,花在工作的時間又比在第三場所更多;除此之外,不論以重要性或社會認可程度來看,這個排序也依然合理。

這本書誕生的原因,主要是作者觀察到二戰後的美國社會逐漸朝著郊區的生活型態發展,許多人從都市與農村遷出,追求舒適、空間寬敞、設備齊全的家,渴望過自己的生活,卻因此導致人們之間的互動變少;再加上美國各地接連不斷地實行「土地使用分區管制」(zoning ordinances),住宅區就只能是住宅區,步行範圍內幾乎沒有非正式的開放公共空間,居住環境無法提供數量足夠、適合人們聚集的第三場所,使得美國的民主比從前削弱,個人生活也不如過往豐富。

雖然相對於第一和第二場所,我們投入在第三場所的時間較少,但作者列舉了許多第三場所能夠提供的功能,來說明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地的功能

儘管人們在郊區住得起空間寬敞又設備完善的房子,但當他們想要外出晃晃,步行範圍內沒有任何的第三場所,唯一的方法就是開車到其他地區,卻因此導致美國的塞車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且對大部分人來說,出門唯一可以想到的去處就是購物中心或商店街,沒有其他讓人感到有歸屬感的第三場所,使得美國人相對於歐洲人多花三到四倍的時間在購物。

美國都市規劃的方式,剝奪了各地社區鄰里裡距離方便、與他人互動、且費用低廉的交遊管道。

入口的功能

對遊客或是新住戶來說,第三場所開放中立的特性,讓他們不必煩惱自己是主人或是客人,可以隨自己高興來去,不受任何人約束,也可以在裡面輕鬆地與別人交流,並且有機會結識許多當地的前輩。

幾次的聚會交流後,他們會發現已經見過了街區裡的每個人,不然就是已經耳聞了其他尚未碰面的人的存在,很快就可以透過第三場所融入當地的生活。

互助的功能

這裡的人認識街區裡的每一個人,也很關心鄰里厝邊,要是誰好幾天沒有出現,就會有人去瞧瞧他是否安然無恙;經濟上的好處也很多,像是常客會捐出不再需要的東西,或是有機器、水電專長的鄰居會幫忙修理壞掉的東西等等,社區提供的群體支持,也能幫很多人省下了聘請看護的開支。

除此之外,在地方面臨危機的時候,居民之間的互助甚至比政府機構的支援來得及時與重要,例如小鎮遭逢颶風侵襲時,會需要集合或動員地方居民,釐清災害的影響程度,集結各方物資,互相扶持度過艱難的時刻。

這種形式的福祉遠優於政府計劃能給的福利,在這裡的人們實際理解對方的處境,懷抱著真誠的同理心照顧彼此。

歸屬感的功能

第三場所的娛樂,是由人本身提供的,這裡會持續發生著各式各樣的對話,有熱情的、有冷淡的、有嚴肅的、有風趣的、有知性的,當然也有一堆垃圾話的。原本的泛泛之交,隨著相處時間增加,會開始發現對方其實是個有個性、有趣且獨特的人,遇見他們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他們也就這樣漸漸地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第三場所裡的人們享受生活,重視人際關係的維繫,這些對我們的生命來說,都比賺錢和消費更重要。

世代交流的功能

第三場所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年輕人與成年人有機會互相交流,成年人可以從年輕人身上學習到新世代的事物和觀點,年輕人也能從樹立榜樣的成年人身上學習到寶貴的知識與經驗。

對於父母來說,有街坊鄰居的支持,撫養孩子也會容易得多,鄰居們都認得孩子,不只會幫忙照看他們,也喜歡孩子們陪伴所帶來的快樂;對於退休人士來說,相較於移居到只收容老人的銀髮社區,地方社區能夠提供他們更有歸屬感的交流與陪伴,不同年齡層的街坊鄰居不只能為他們帶來更豐富的生活樂趣,也能及時支援到他們各種面向的生活需求。

第三場所的開放空間讓不同世代的人能夠自然而然地生活在一起,不只能打破世代之間的隔閡,還能學會包容不同族群的人,為彼此創造出更多彩的生活體驗。

了解第三場所的概念與功能後,書中用了將近一半的篇幅介紹了許多典型的第三場所,包括了德美混合的拉格啤酒花園、主街道、英式酒吧、法式咖啡館、美式小酒館、古典咖啡館等等,推薦想更深入了解這個主題的讀者可以看看這本書,感受在不同時代以及不同地區的第三場所生活樣貌。

作者崇尚的第三場所的確令人嚮往,反思現今 2020 年代的台灣都市發展,似乎也是朝著不利於第三場所生長的方向前進:更多的住宅重劃區與高樓大廈,周圍卻越來越少有溫度、有歸屬感、適合聚會談天的在地化開放空間,換來的是更多冰冷的連鎖商店以及郊區的大型商場,外出幾乎都需要汽車代步,人們的生活流轉在一個個封閉的私人空間內,儘管新的住宅社區和大樓能容納更多的住戶,但能夠交流的鄰居卻寥寥可數。走在這些外表光鮮亮麗、高樓林立的街道上,心裡卻油然而生一股淡淡的沉悶與寂寥。

最後分享一段作者引述薇毆蕾.杭特(Violet Hunt)對 20 世紀「德國的公共飲酒場所」所做的描述,畫面如同詩畫般和諧唯美,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第三場所:

某個夏天午後,一群守秩序、清醒、體面、溫文爾雅又文靜的人坐在剛耙平的礫石上,成員裡頭有各種年齡跟性別,小桌子上鋪著紅格子花紋的桌巾,上頭放有咖啡杯和玻璃杯。他們的孩子坐在一旁,狗或者蜷伏在他們腳邊,或者在其他客人的腳邊打轉。鳥在桌子下跳來跳去,啄起這些好心人不時丟來的麵包屑。他們不動聲色地正襟危坐,一臉天真無辜,大口喝下大杯的淡啤酒(Hellers)和小杯的深色啤酒(Dunklers),一杯下肚再一杯,神聖的寧靜氣氛一點也沒減損。狗不吵不鬧,鳥還充滿自信地在他們腳邊跳躍著,大家都知道,在雪茄或煙斗的煙霧繚繞之間,彼此輕聲細語,不會有椅子被匆匆推到一邊,也不會有爭執的話語打壞他們創造的溫馨氣氛。謹慎的妻子要照顧各年齡層的孩子,於是密切注意太陽的動向,發現已近日暮。他們覺得時間差不多時,便收起手上的刺繡,包起剩下的小圓麵包,把孩子圍兜上的麵包屑甩一甩後折起來,目光轉向西邊,希德斯海姆(Hildesheim,位於德國下薩克森邦南部的一座城市)鍍金的教堂尖塔似乎正為他們指引家的方向。男人站起來動動身子,然後買單。他們之間有很多啤酒,但對世界一點害處都沒有。

延伸閱讀

  • 《平地而起》(2020)by Howard Schultz, Joanne Gordon
    • 這本書是星巴克創辦人暨前執行長,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獨家授權的自傳回憶錄,從中可以了解到星巴克是如何成為一間能為社會帶來影響力的企業。
  • 《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2023)by 황보름
    • 休南洞書店就像是書中角色們的第三場所,原來猶如過客的陌生人,因為書店牽起了他們之間的羈絆。
    • 比較特別的是,作者大學主修電腦工程,也曾在 LG 電子擔任軟體開發人員,透過對自己的寫作者身份認同,成為具有影響力的作家,非常激勵人心。
  • 《穿越黑暗的道路》(2023)by Sylvain Tesson
    • 本書為《貝加爾湖隱居札記》作者所著,用了 76 天徒步橫越法國,旅途中作者故意挑選一些未經開發的路段,路過了許多即將或是已經被廢棄的村落,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在地店家無法與連鎖商店競爭,最後居民為了生活都被迫遷移到都市裡找尋工作,頗有第三場所逐漸式微的既視感。
avatar-img
23會員
71內容數
記錄看過的書,以及從中體會到的感悟,並期盼透過這些記錄,能讓你偶然於此邂逅觸動共鳴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yan Salon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實際上並不是想要教我們如何致富,作者本身並不以賺大錢、過上奢華的生活為目標,而是探尋著能夠融入現有生活之中的理財心法,每個觀點都深具啟發性。
⟪每天寫,重新寫,寫到最後⟫ 這部作品在韓國的創作和出版實際上時間早於 ⟪不便利的便利店⟫,正好成為一部記錄作者在成名之前的 20 年間(2001 - 2020),堅持走在寫作的道路上的心路歷程,憑藉著熱情與毅力負重前行,非常令人動容。
四千個禮拜大約等於 80 年的時間,是現代的人高機率可以活到的歲數,相較於古代的人,我們擁有更多的時間,並且擁有科技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完成事情。然而身處 21 世紀的我們,依舊每天被工作追趕,待辦清單永遠沒有清空的一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一直沒有進展,為什麼會這樣呢?
相較於長篇小說,托爾斯泰的中短篇作品較少被翻譯集結出版,本書收錄了十七篇中短篇小說,創作時間大多集中在十九世紀末,閱讀時能夠體驗到一百多年前的俄國生活樣貌。
這本書實際上並不是想要教我們如何致富,作者本身並不以賺大錢、過上奢華的生活為目標,而是探尋著能夠融入現有生活之中的理財心法,每個觀點都深具啟發性。
⟪每天寫,重新寫,寫到最後⟫ 這部作品在韓國的創作和出版實際上時間早於 ⟪不便利的便利店⟫,正好成為一部記錄作者在成名之前的 20 年間(2001 - 2020),堅持走在寫作的道路上的心路歷程,憑藉著熱情與毅力負重前行,非常令人動容。
四千個禮拜大約等於 80 年的時間,是現代的人高機率可以活到的歲數,相較於古代的人,我們擁有更多的時間,並且擁有科技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完成事情。然而身處 21 世紀的我們,依舊每天被工作追趕,待辦清單永遠沒有清空的一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一直沒有進展,為什麼會這樣呢?
相較於長篇小說,托爾斯泰的中短篇作品較少被翻譯集結出版,本書收錄了十七篇中短篇小說,創作時間大多集中在十九世紀末,閱讀時能夠體驗到一百多年前的俄國生活樣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的人生是否獲利是你自己決定 前言 張輝(2021)在《人生就是有限公司》的第三章提到《第三空間:讓心成長》。第三空間指的是:和自己相處的空間和時間。  第三空間 首先提出「第三空間」概念的是美國社會學家雷•奧爾登堡(Ray Oldenburg,1982)。他將我們居住的地方稱之為「第一空間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Thumbnail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是一本由約翰·史崔勒基所著的勵志書。書中圍繞三個問題展開:你為什麼來這裡?你害怕死亡嗎?你滿足嗎?透過虛構的故事、“人生五事”和“烏龜游泳”比喻探討人生意義和五大目標,提供讀者實現人生價值的建議。
Thumbnail
那時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轉換空間會有助於我緩解心理的不適感,直到最近,世界開始邁入數位經濟的大航海時代,我也了解到,原來過去我所去的咖啡廳、分享辦公室及飯店都是大家所稱的「第三生活空間」....
Thumbnail
尋找生活的舒適區 在這個時代,我們常常被告誡要走出舒適區,去迎接挑戰,探索未知。然而,對於剛步入社會的人來說,住在家裡或許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家裡的每個角落都蘊藏著我們的記憶,這些記憶在無形中給予我們力量和安全感。在家裡,你不必面對高昂的房租,不必
Thumbnail
在這樣一個空間裡,大家都傾囊相授、暢所欲言,也許都有目的、也許都想要被需要、可能很需要幫助、可能很想抓住一個機會像抓住浮木。在早上打理完該盡的責任、傍晚的下個責任還未開始前,有一些中年人在這裡尋求他們的時間和空間。上班日下午的摩斯,上演著和路易莎星巴克不同的庶民日常和努力的故事。
第三空間就是我們興趣和情感交流的地方,也就是社交的空間。
Thumbnail
這家星巴克位於內湖,應該是門市中樓層挑高最高的。店內挑高設計,讓人感到舒適自在。正值聖誕節前後,店內佈置了濃濃的聖誕氛圍。在這裡喝咖啡,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店內座位寬敞,且不會受到他人打擾。我最喜歡的是左側牆上的那一堆馬克杯牆,形形色色、各式各樣。曾經想收藏所謂的星巴克城市馬克杯,但後來打消了念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想談幾個「第三」。有悠閒的、有難防的、有安心的、有刺激的、有湊熱鬧的、也有儘可能應避免的。 上班族的日常就是,一早醒來,匆匆準備一下,就得趕緊去上班了,直到十個小時後,才回到溫暖的窩。除了家和公司之外,咖啡廳無疑是許多上班族平日甚至是假日常造訪的第三空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的人生是否獲利是你自己決定 前言 張輝(2021)在《人生就是有限公司》的第三章提到《第三空間:讓心成長》。第三空間指的是:和自己相處的空間和時間。  第三空間 首先提出「第三空間」概念的是美國社會學家雷•奧爾登堡(Ray Oldenburg,1982)。他將我們居住的地方稱之為「第一空間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Thumbnail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是一本由約翰·史崔勒基所著的勵志書。書中圍繞三個問題展開:你為什麼來這裡?你害怕死亡嗎?你滿足嗎?透過虛構的故事、“人生五事”和“烏龜游泳”比喻探討人生意義和五大目標,提供讀者實現人生價值的建議。
Thumbnail
那時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轉換空間會有助於我緩解心理的不適感,直到最近,世界開始邁入數位經濟的大航海時代,我也了解到,原來過去我所去的咖啡廳、分享辦公室及飯店都是大家所稱的「第三生活空間」....
Thumbnail
尋找生活的舒適區 在這個時代,我們常常被告誡要走出舒適區,去迎接挑戰,探索未知。然而,對於剛步入社會的人來說,住在家裡或許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家裡的每個角落都蘊藏著我們的記憶,這些記憶在無形中給予我們力量和安全感。在家裡,你不必面對高昂的房租,不必
Thumbnail
在這樣一個空間裡,大家都傾囊相授、暢所欲言,也許都有目的、也許都想要被需要、可能很需要幫助、可能很想抓住一個機會像抓住浮木。在早上打理完該盡的責任、傍晚的下個責任還未開始前,有一些中年人在這裡尋求他們的時間和空間。上班日下午的摩斯,上演著和路易莎星巴克不同的庶民日常和努力的故事。
第三空間就是我們興趣和情感交流的地方,也就是社交的空間。
Thumbnail
這家星巴克位於內湖,應該是門市中樓層挑高最高的。店內挑高設計,讓人感到舒適自在。正值聖誕節前後,店內佈置了濃濃的聖誕氛圍。在這裡喝咖啡,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店內座位寬敞,且不會受到他人打擾。我最喜歡的是左側牆上的那一堆馬克杯牆,形形色色、各式各樣。曾經想收藏所謂的星巴克城市馬克杯,但後來打消了念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想談幾個「第三」。有悠閒的、有難防的、有安心的、有刺激的、有湊熱鬧的、也有儘可能應避免的。 上班族的日常就是,一早醒來,匆匆準備一下,就得趕緊去上班了,直到十個小時後,才回到溫暖的窩。除了家和公司之外,咖啡廳無疑是許多上班族平日甚至是假日常造訪的第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