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專欄創立之初,依循著當下的直覺,選擇了以「每週介紹一本書」的形式展開。然而,在持續執行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對目前的分享節奏及內容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讓筆者在近幾個月間,一再地反思當前的分享形式,實際上面臨到什麼樣的問題。
關於內容,早先並沒有設下篇幅的限制,每篇的字數會隨著感觸多寡而浮動。為了更有效控制篇幅,以及聚焦重點,後來改以固定的「三點式架構」書寫,將每篇字數調配在平均 2000 - 3000 字左右。儘管如此,這樣的篇幅依然略顯冗長。反思筆者自己過往的閱讀經驗,一本書能夠帶走一個有意義的觀點,其實已經非常值得了。為了符合足以稱作「文章」的篇幅而擴寫,內容不免拼湊失焦,反而可惜了分享的作品。關於節奏,也就是分享的頻率,兩年來都保持著每週一篇,一年累積下來就會有大約 52 篇不重複的書籍介紹。然而,筆者認為,閱讀本身應該更重視「質」,而非「量」。細細品味一本好書,對人生的幫助,遠勝於走馬看花好幾本書。每週分享一本書,某種程度上向讀者傳遞了一種追求數量的焦慮;而為了保持這個頻率,筆者自己也潛移默化地降低了分享的標準,雖然還是有過濾掉許多缺乏共鳴的作品,但是脫穎而出的書籍有些也不是非分享不可。MoneyXYZ 曾拍過一部 YouTube 影片〈你真的不需要一年讀 100 本書!〉。對他來說,閱讀的本質實際上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其意義在於改變我們的行為和思維,而不在於追求數量和速度。
為了提供讀者們更有價值、更加精煉的內容,筆者想嘗試看看不同的分享形式。在這篇公告之後,這個專欄的閱讀分享會改發布在 Facebook、Instagram 和 Threads 上;頻率將會從每週一篇,調整為不定期分享,不為了寫而寫;內容則會濃縮在一則貼文之內,聚焦在每本書中一至兩個最能觸動筆者、引發筆者思考的部分。希望能夠藉由這些調整,提升分享的品質,同時減輕閱讀負擔,讓讀者能夠從中得到更多的收穫。
謝謝曾經來訪過的每一位讀者,倘若未來再有撰寫長文的計畫,還是有可能重新回到這個地方。在接下來的日子,這個專欄將會先行遷移至下列平台,誠摯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選擇自己習慣的平台繼續追蹤更新:)
最後,再次由衷感謝每一位讀者,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