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中文全名:
荒野之心:生態學大師Heinrich最受歡迎的35堂田野必修課【繼承梭羅湖濱散記百年精神,體驗美好自然的禮物書】
↑有夠長....看完書名都覺得整本被劇透完了。
英文:
A NATURALIST AT LARGE: The Best Essays of Bernd Heinrich
作者: Bernd Heinrich
譯者: 潘震澤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22/11/09
荒野之心是生態學與博物學家Bernd Heinrich教授於2018年的著作,我跟他不熟也不會裝熟(?!),只知道他出版過許多科普書籍(我也只看過這本....)除了是位非虛構文學作家外還是田徑選手,又因長期研究渡鴉(Raven)常被稱為渡鴉之父,大概是近代最被推崇的博物學家之一。回眸(?!),像小弟這種平庸之下的社畜視野只能望塵莫及深深被海放(嗚嗚嗚)。
抱歉扯遠了....
------------------------------------抱怨分界線-------------------------------------
如果你冒險來到事物的邊緣,你會試著去探看神秘的遠景,
因為吸引你的是超越地平線之外、你所接觸不到的所在。
那也是為甚麼....牠們所激發並且吸引的好奇心,正是人性的根本。(p.180)
最近2023年搞笑諾貝爾獎研究出爐了,物理學獲獎的研究主題是晚上時產卵群聚的鯷魚會增加海域上部水層10-100倍不等的混和程度(請看)。我們好像都很難想像一般體長不超過15公分的小型魚魚,會對環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而有幸發現這些生命默默耕耘著與我們相連的秘密,總令人感到欣慰與欣喜。
荒野之心其實是收錄了作者在期刊雜誌發表甚至看起來應該是隨行筆記或回憶錄中對野生生物觀察的短篇文章(Essay),所以形式有點像數本獨立小小說的選集。自生活中的小契機引發作者一些好奇從而觀察生物與生物或與非生物之間互動的生態或旅遊故事。文字使用相當清閒,蠻適合睡前或午茶放鬆的時候閱讀。
不久前,地面還鋪了一層薄雪;在一場溫暖的春雨後,地面轉成黑色,那讓我注意到門階旁有見神奇的是發生;在一天的時間內,我看到一塊土壤變成了由綠色。差不多又過了一天左右,那塊綠色已在黑色的地面上擴張。看著這一圈清脆的草葉片神奇地向外擴張,我徹底被迷住了。(p.24)
Heinrich的紀錄總是使用著令人欽佩的觀察力在好似平淡的生活中,描述著那些淺顯易懂又驚心動魄,卻總是被眾人習以為常就視而不見的生命現象。荒野之心正是應證了法國雕塑家羅丹(Auguste Rodin)所言:「這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替我們走入田野在演化的阡陌間翻找各式繁複的幽默,就算是對自然生態再怎麼熟識的同好,一樣也能藉著書中故事找到過去未能察覺的樂趣。
然而另一方面,在序言的最後卻引述了英國生物也是哲學家史賓賽(Herbert Spencer)的言論:「事實是,從來沒有從事過科學追求的人,對環繞在他們四肢的詩意感知不到十分之一。年輕時沒有收集過植物與昆蟲的人,對於小路與灌木籬可能提供的吸引力,連一半都不會知道。」雖然沒有明述不免能從故事中流露出我們將自己自縛於自然之外的疑慮。
我們把常青樹當作自然世界的代表帶進了客廳,如今它卻為了符合人們的期待而遭到改變,對此我應該放在心上嗎?可能不會。但我們會變得更喜歡、甚至堅持擁有一棵形狀「完美」的馴化常青樹,而這種樹在自然界是絕對看不到的。這不免讓我尋思:由於我們對針葉樹如何生長的無知,導致我們對聖誕樹做了那些事,那麼我們還做了多少由於不關心或不知道,而肆意改變了自然的舉動?(p.67)
對於自然,我們確實欠缺了許多認識。不知曾幾何時,人們對自然表現得像剛轉學的小學生,總對周遭的人事物都抱有敵意一般,讓我們自縛於自然之外。自小的疏離又逐漸增加那份無知與陌生,遺失了來自本能對生存於自然的好奇。直至如今遇逢環境變遷,讓我們好似只能用反思的方式苟延且又被動地矯正那份敵意。我想任何喜愛並關心自然的人應該都會對人們如何忽視環境感到心有戚戚焉。
但,荒野之心有別於其他像警示性的科普書籍,並不是訓斥他人的經典,更像是一封邀請函。Heinrich也一樣擔憂著現況,他清楚並不是我們時時都對自然懷有著敵意也並非出於意願選擇無知,許多科學家、公民團體或非營利組織等等都嘗試著用更好的方法讓大家了解自然也與之共存。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不熟悉自然,又讓我們失去對他的好奇直接違背了身為人的本性。也因此Heinrich提出建議與邀請,介紹我們一個大家認為是一個傳統、過時又不太熟悉的方式來認識自然。
了解整個自然的過程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想要以科學方式深入研究,可能需要專業化;但專業化之後又讓我們多離了對世界的感受,使得研究和結論變得抽象。我希望這些文章能刺激並鼓勵人們參與、並渴望體驗自然,不只是經由科學,同時也經由直接的接觸。(p.19)
中國的物理學家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楊振寧曾說:科學往前進一步,宗教往後退一步,科學再進一步,神學又往後退一步;但是科學解決了有限問題,宗教最後總是無限。我想自然生態或所謂的生物學雖然不像宗教神學那樣的無限,但卻總是能讓欣賞與認真觀察的人處處發現驚奇,也看顧根本人性的好奇。
Heinrich編纂荒野之心不僅是想告訴人們那些最令他興奮的故事,他也深信每個人都能寫出屬於自己的荒野之心。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