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看過一些書和文章,提到起床之後,是頭腦清晰和專注力較高的時候,因此可以先做重要的事情
目前我是大學,有比較多報告要做,所以我在起床之後,會選個最難的報告開始做,或是選一些比較難的教科書來讀
不過我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早起後,就要面對最難的報告或書,讓我覺得很痛苦,真的不想要起床,結果就已經醒來了,卻在床上發懶
然後真正起床之後,因為頭也暈暈的,遇到最難的報告,比較難以進入進進度狀況
而且難度較高的報告,因為做的比較慢,所以也會有種挫折感
每天起床的時候,就會想為什麼我還活著,好煩,然後就在書桌那邊停著,有時候還會回床上睡,但是又睡不著
後來我覺得這樣不行,總要改變一下,不然在床上躺太久,都沒有推進進度
因此後來,我會選難度中等的報告做,等到一段時間後(約15-30分鐘),切換成難度較高的報告或者是教科書推進,避免因為一開始很難,就失去動力感覺自己效率低落
先從做報告進度中獲得成就,再用這種動力,去帶動後續動力,也讓我想到自我效能的概念
另外可以將難的報告切分成小任務,方便自己進行,讓每次做的時候都能有進度 例如我之前有修一門課,是要專題類的客,那個報告就是一整學期要生出一個研究報告,每次做都感覺只有一點點,會讓人覺得進度推很慢
這一點點當然非常重要,因為最後報告,就是由每個一點點組成,只是這一點點,相較於整個報告來說,就會感覺自己做的少
所以後來就有把這個報告,切分一下,那個報告是有關於AI新聞的,然後我有寫報告規劃的時候,就會把它區分,例如看三篇文獻加做筆記、寫AI定義、寫科學新聞定義
目前就常常會用這兩個方法,讓自己早上能推進報告,避免因為過難就去睡
可以運用早上做重要的事情
以上是我的經驗,如果做報告時,遇到類似情況,可以參考,看看適不適合你
1 先做難度中等的報告一段時間,之後再挑戰更難的報告或書
2 把難的報告切分成小任務
鼓勵大家持續實踐和調整,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