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紅樓:蔡昀儒與她的朝暮花月|展演在倫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洽洽,
風風雨雨花花葉葉歲歲暮暮朝朝。
由華麗疊字組成的這件二連幅巨型繪畫作品名稱,極佳的概括了蔡昀儒(Irene)的創作哲學。身為紅樓夢粉絲的她在作品中大量援引書中的畫面與情境,細膩、敏銳、靈動、陰柔,同時帶著不合時宜的大膽。有如一面恣意折射的三稜鏡,斑斕色彩。

raw-image


鬆軟的筆觸,堅定的目光
初見Irene的作品是在2021年,倫敦國王十字車站後方某倉庫內的一檔學生自辦聯展,我以Junctionissue 採訪記者之姿踏入小小十坪不到的攤位,擠滿了人、作品、酒味與燥熱。雖然牆上只有若干張小畫,筆觸潮濕鬆軟、成熟練達,恍若一座生機盎然的花園。有幾張作品並沒有被掛起展示,單純倚著牆。一經提問得知似乎掛勾出了問題所以暫時擱置。或許為了配合彼此,掛圖的高度也做了些許調整,新肇生的斷層與落差,反而烘托出一種原始就存在於畫中的律動與節奏。

raw-image


不斷蛻變,從早春至溽暑
再見到她新作已時隔近一年,Slade School of Art畢業展牆上紮紮實實的百號畫布一字排開,壯闊一氣。那招牌的筆觸依舊,但走筆似乎更大膽,選色更靈活。相較以往給人鬆軟早春的輕盈印象,眼前這幾張巨幅更接近濕溽的盛夏,油彩彷彿逾越沸點,浸潤著每一吋畫布的孔隙。

Irene處理基底支撐的方式十分瀟灑,直接將Gesso不規則的刮擦於粗胚畫布上,揭露胚布表面與顏料之間可見的落差毛邊,並時常於角落邊框出現類似撕去膠帶後的銳利痕跡,加法(鋪排打底與貼上膠帶)與減法(胚布留白)的靈活運用讓她的作品在打底階段就已十分精彩。

raw-image


有山水畫根柢的她也將山水畫中特有的「留白」及「暈染」帶至畫布上,將低明度的色彩鋪散在各處,如同氤氳之環繞遠山,並在某些視覺節點設計出高對比的鮮豔跳色,形成景深縱距。

raw-image


大量的塗抹、暈染與刮擦讓畫面中多數物件都處於某種不穩定的狀態,如疾風般,一會在這,一會卻在那,卻又遵循著某種規約,形成了一條共同航道,令人想起二十世紀初那些強調運動路徑軌跡的義大利「未來派」繪畫,圖像的意義可以形塑於突然,並裂解於傾刻。

深究昀儒的繪畫為抽象或具象或許已非重點,不如細細品味筆觸及顏料碰撞出的疾風之舞。「無常」往往是唯一的恆常,定神凝觀昀儒之作,有花香鳥鳴,有年歲朝暮,一切均在剎那無常、緣起緣滅間,悄然發生。


raw-image

藝術家IG作品帳號:@neonrene
個人網站:tsai-yun-ju.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alen Chen的沙龍
4會員
16內容數
上山下海、一生懸命,用文字帶你進入一座又一座的美術館,最即時的英國/歐陸展演報導與藝術評論。
Galen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8
一年之始慶信沒讓自己墜入窮忙的輪迴,設定的幾項目標,都是小事,甚至可稱為細瑣,但都十分容易達成,成就感是糖。 那天突然發現自己撰寫Michael Armitage展覽稿件時在文中下意識在某段句子中用上了「家國」二字,仔細想想,還頗值得玩味。 家國家國,是各自獨立的「家」與「國」,還是如家一般的國?
Thumbnail
2024/08/08
一年之始慶信沒讓自己墜入窮忙的輪迴,設定的幾項目標,都是小事,甚至可稱為細瑣,但都十分容易達成,成就感是糖。 那天突然發現自己撰寫Michael Armitage展覽稿件時在文中下意識在某段句子中用上了「家國」二字,仔細想想,還頗值得玩味。 家國家國,是各自獨立的「家」與「國」,還是如家一般的國?
Thumbnail
2024/02/25
倫敦霍尼曼博物館舉辦特展「茶, चाय, Tea (Chá, Chai, Tea)」,展現茶葉在歷史與文化上的多面貌。從路線、發音到茶文化的影響,讓人重新認識隱藏在每一杯茶背後的故事。除此之外,展覽也針對茶葉貿易所帶來的衝突、抗爭與勞動剝削進行探討,帶領觀眾重新審視這一特色飲品所涉及的複雜議題。
Thumbnail
2024/02/25
倫敦霍尼曼博物館舉辦特展「茶, चाय, Tea (Chá, Chai, Tea)」,展現茶葉在歷史與文化上的多面貌。從路線、發音到茶文化的影響,讓人重新認識隱藏在每一杯茶背後的故事。除此之外,展覽也針對茶葉貿易所帶來的衝突、抗爭與勞動剝削進行探討,帶領觀眾重新審視這一特色飲品所涉及的複雜議題。
Thumbnail
2023/11/29
倫敦泰特現代館(Tate Modern)的《Capturing the Moment: A Journey Through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捕捉此刻:繪畫與攝影之旅)探討攝影與繪畫在藝術史中相愛相殺的雙生關係,但此展依賴私人藏家的策展方針卻引來正反兩極的評價。
Thumbnail
2023/11/29
倫敦泰特現代館(Tate Modern)的《Capturing the Moment: A Journey Through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捕捉此刻:繪畫與攝影之旅)探討攝影與繪畫在藝術史中相愛相殺的雙生關係,但此展依賴私人藏家的策展方針卻引來正反兩極的評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洽洽, 風風雨雨花花葉葉歲歲暮暮朝朝。 上述這是Irene Tsai(蔡昀儒)其中一件的作品名稱,由華麗疊字組成的二連幅巨型繪畫,作品名稱帶有的往復聲韻也反映出其作品的特色:細膩、敏銳、靈動,些許的陰柔,卻有著不合時宜的大膽。
Thumbnail
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洽洽, 風風雨雨花花葉葉歲歲暮暮朝朝。 上述這是Irene Tsai(蔡昀儒)其中一件的作品名稱,由華麗疊字組成的二連幅巨型繪畫,作品名稱帶有的往復聲韻也反映出其作品的特色:細膩、敏銳、靈動,些許的陰柔,卻有著不合時宜的大膽。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水牛公園賞景〉/洪明珠 ●〈酒性〉/李淑貞 ●〈熱天ê雨〉/許玉霞 ●〈In Tī Tó-ūi?〉/Chiúⁿ Ûi-bûn ●〈時間ê樣貌〉/吳家銘 ●〈走路〉/曾江山 ●〈過年〉/楊振裕 ●〈真熱〉/江遲 ●〈流失〉/陳俐雯 逐家來phò-tāu Lán來講看māi 演講稿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水牛公園賞景〉/洪明珠 ●〈酒性〉/李淑貞 ●〈熱天ê雨〉/許玉霞 ●〈In Tī Tó-ūi?〉/Chiúⁿ Ûi-bûn ●〈時間ê樣貌〉/吳家銘 ●〈走路〉/曾江山 ●〈過年〉/楊振裕 ●〈真熱〉/江遲 ●〈流失〉/陳俐雯 逐家來phò-tāu Lán來講看māi 演講稿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台語〉/林淑珍 ●〈塗沙內彩霞般ê形影〉/林益彰 ●〈月娘光光 月娘彎彎〉/蔡雲雀 ●〈火〉/杜信龍 ●〈Khōng-khiang詩人〉/曾江山 台灣人寫真 Bóng講笑 ●〈墓園管理員〉/簡妙嬬 心內話 Lán來講看māi 生活ê藝術 海外台文 逐家來phò-tāu 演講稿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台語〉/林淑珍 ●〈塗沙內彩霞般ê形影〉/林益彰 ●〈月娘光光 月娘彎彎〉/蔡雲雀 ●〈火〉/杜信龍 ●〈Khōng-khiang詩人〉/曾江山 台灣人寫真 Bóng講笑 ●〈墓園管理員〉/簡妙嬬 心內話 Lán來講看māi 生活ê藝術 海外台文 逐家來phò-tāu 演講稿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庄跤ê月光〉/徐夢陽 ●〈無妨〉/陳政亮 ●〈出路——hōo龍山寺街友〉/杜信龍 ●〈短截〉/曾江山 ●〈傘〉/徐品浩 台灣人寫真 ●〈Guá ê guā-má〉/高嘉徽 ●〈老母kap我——陳秀英阿媽告別式紀念文〉/陳榮廷 ●〈我上愛看ê花〉/吳易蓁 心內話 台文青年 演講稿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庄跤ê月光〉/徐夢陽 ●〈無妨〉/陳政亮 ●〈出路——hōo龍山寺街友〉/杜信龍 ●〈短截〉/曾江山 ●〈傘〉/徐品浩 台灣人寫真 ●〈Guá ê guā-má〉/高嘉徽 ●〈老母kap我——陳秀英阿媽告別式紀念文〉/陳榮廷 ●〈我上愛看ê花〉/吳易蓁 心內話 台文青年 演講稿
Thumbnail
這幅畫以盎綠繁茂且幾乎垂直的植物襯著與背景有著對比色的主角人物,整幅畫凝聚著濃厚的逮丸味,紅色的人象徵著生為台灣人的我們,無論種族,在副熱帶氣候的炎日下辛勤耕作了一個又一個的世代,個個有著曬得通紅且黝黑的皮膚,主角呢,不知是直立於玉米田中,還是正攜手與歷史步步同行著。
Thumbnail
這幅畫以盎綠繁茂且幾乎垂直的植物襯著與背景有著對比色的主角人物,整幅畫凝聚著濃厚的逮丸味,紅色的人象徵著生為台灣人的我們,無論種族,在副熱帶氣候的炎日下辛勤耕作了一個又一個的世代,個個有著曬得通紅且黝黑的皮膚,主角呢,不知是直立於玉米田中,還是正攜手與歷史步步同行著。
Thumbnail
20220424 北師美術館【「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 場內觀眾,大多是為了黃土水《甘露水》而來,就像是「不朽的青春」中《少女像》,黃土水的雕像,多麼細緻美好,總是佔據展場最耀眼的舞台聚光燈之下。少女輕閉的雙眼、迷濛的臉龐,頭部上揚彷彿迎向斜上方的來光,沐浴在神聖氛圍之下。
Thumbnail
20220424 北師美術館【「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 場內觀眾,大多是為了黃土水《甘露水》而來,就像是「不朽的青春」中《少女像》,黃土水的雕像,多麼細緻美好,總是佔據展場最耀眼的舞台聚光燈之下。少女輕閉的雙眼、迷濛的臉龐,頭部上揚彷彿迎向斜上方的來光,沐浴在神聖氛圍之下。
Thumbnail
每次看她的畫,都會讓我有置身於歐洲博物館看畫的感覺。她的畫筆觸鮮明,光影交錯,是我最喜愛的畫風。當然,最主要的是,從她的一幅幅畫中,可以體會畫裡面想要表達的意念。
Thumbnail
每次看她的畫,都會讓我有置身於歐洲博物館看畫的感覺。她的畫筆觸鮮明,光影交錯,是我最喜愛的畫風。當然,最主要的是,從她的一幅幅畫中,可以體會畫裡面想要表達的意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