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筆記】「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2022/04/2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20424 北師美術館【「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
北師美術館 「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台灣文化協會100年
趕在最後一天,因為友人聰慧事前預約,讓我可以免排隊直接進入展場,沈浸在那迷人的微光之中。比起同場地2020年【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這檔有更大成分的學術研究感,許多第一手文獻資料、手札手稿複製檔、報章雜誌與漫漫台灣美術歷史洪流年表牆。作品件數相對少很多,卻有許多極為重要的教科書級別經典傑作展出,疫情嚴峻之下人潮較減,而且超級佛心入場免費,加上和兩位摯友相偕同行觀展,除了一場午後雷陣雨把我打成落湯雞,趕忙就近服飾店買衣換上之外,一切都極為美好。
出現陳清汾手筆的《台灣文藝》封面,讓我眼睛為之一
蔡培火的羅馬拼音台語白話文日記,太有趣了,林獻堂夫人楊水心著名的日記,也是大多如此文體

黃土水《甘露水》
場內觀眾,大多是為了黃土水《甘露水》而來,就像是「不朽的青春」中《少女像》,黃土水的雕像,多麼細緻美好,總是佔據展場最耀眼的舞台聚光燈之下。少女輕閉的雙眼、迷濛的臉龐,頭部上揚彷彿迎向斜上方的來光,沐浴在神聖氛圍之下。
我觀察到少女略顯粗大的雙腳和手背,好奇何以這樣一位個頭不高的細緻少女,卻擁有這麼一雙比例略大的大手大腳?我的眼神跟著少女臉龐微抬向前迎面,突然覺得,觀看《甘露水》的位置,或許就應該在正對少女的微上方,與浮出水面的少女迎面相對,如此,那過大的手腳,在俯視角度視角下,說不定正剛好適切呢!或許也應該把自己的眼睛閉上,在一片漆黑中,觀想少女的形神,這時候的少女身軀周邊應該微微閃著溫潤、柔和的微光~
我對這件作品,沒有任何行前研究,祇是在現場,突然在心中產生這般感受。雖然沒有任何背景知識,但是身處實體場域,調動全身細胞與之互動時,我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欣賞她、讚美她。

陳澄波《自畫像》
二樓最接近黃土水《甘露水》主展區的,是五張台灣前輩畫家的自畫像,還有很難得可以一次看到這麼多的陳植棋(1906-1931)作品。陳植棋是石川欽一郎的學生,赴東京美術學校就讀的老大哥級人物,只要讀讀日治時期台灣美術史,便會不斷聽見他的名字,但是因為才25歲就英年早逝,作品較少被提及,能夠看到這麼多件讓我很感動。
陳植棋《夫人像》
特別是1927年那張力十足的《夫人像》,我曾經在編撰教科書時使用這件作品圖版,沒想到這次如此幸運可以親炙風采。一般觀眾應該第一眼會皺著眉頭,在心裡murmur,怎麼把老婆畫得這麼醜?太座看了不會生氣嗎?但是陳植棋所挑戰那肖像正面的端坐角度,用背後大紅衣衫襯托著白衣少婦,是多麼大氣充滿戲劇張力,彷彿全世界都繞著這個女主角而運轉。這時候的夫人潘鶼鶼正懷孕著,孕育新生命的身軀,穩重泰然,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臉龐那兩道紅色暗面轉折,用筆粗獷、誇張率性卻無比吸睛啊。

陳澄波《我的家庭》
《普羅列塔莉亞繪畫》實體書
著名作品還包括陳澄波1930年《我的家庭》,現場同步展出畫中桌面上,陳澄波面前的書籍《普羅列塔莉亞繪畫》實體書,真是超級用心的~可見陳澄波對「普羅大眾美術」的關懷深切。
李石樵《市場口》
不能不提的,是三樓李石樵的超級名作《市場口》。這張作品,是我常常用來介紹畫作中人物的視線導引流動的最好範例。
即使十分熟悉,站在原作真跡之前,還是衝擊感十足,整個人好像被畫吸進去,感受到更多細節與振動,像是看了前方背對著的小販,以及中間背著盒子叫賣的光頭孩子,那身上破爛的汗衫,才真的體會到什麼叫做「衣衫襤褸」!
我算了算,《市場口》畫中前前後後有多達20人呢,突然間,覺得這張畫,很適合用「角色樹」(Blob Tree)的方式,帶領觀者用新的視角去觀察,甚至與自我產生連結:
Q: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個人,會是誰?為什麼?
友人聽了我的分享,也貢獻一個提問:
Q:用一句話,代表畫中一位人物的內心獨白?
你也有新的點子嗎?觀迎分享:)

藍蔭鼎《夜晚的麵攤》(1924)
洪瑞麟的礦工畫作、藍蔭鼎的逆光夜間市場,都在黑暗之際,閃耀熠熠光輝。展覽認真介紹我不熟悉的蔣渭水台灣文化協會與那段台灣人尋求自覺的奮起歷程。
蔣渭水《臨牀講義》台灣診斷書
蔣渭水為台灣島診斷的「臨牀講義」文檔(翻譯),以及他臨終前眾人圍繞的最後影像,至今仍深深印在腦海,往返迴盪。
139會員
104內容數
盡信書不如共鳴,在字裡行間覺察自己。 一種幫助您有感閱讀且共鳴產出的高效讀書筆記法。 請至此處雲端連結下載空白表格檔案❤️:https://reurl.cc/NXld26 邀約分享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