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鷺與少年》:我們該過怎樣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幾天去看了蒼鷺與少年,在此之前已經看到很多網友分享說「看不懂」、「不好看」,我想宮崎駿老師大概從《風起》開始,就一心製作他理想中的劇本(不在乎別人是否看的懂)。

據說他自己在看了《蒼鷺與少年》之後,也是悠悠的說:「嗯⋯我自己也有些部分沒有參透。」


不確定宮崎駿本人所表達的是指他自己也看不懂?還是說,《蒼鷺與少年》想傳達的精神,他自己都尚未參透。

畢竟人生總是無常變幻,在製作這部動畫的這5年間,對他而言應該也有許多心境上的轉換。


-


雖然我個人是比較不會在看電影前做功課的人,有時候甚至連故事大綱都不看,因為我覺得這樣會更好投入劇情當中。


但我覺得看這部電影前可以有的心理準備。


  1. 最好先看過《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會更明白宮崎駿想傳達的核心價值。
  2. 這是一部文字清淡如詩一般的電影。情緒節奏緩慢堆疊,並有許多隱喻。
  3. 這部電影對宮崎駿來說是很個人化的,裡面蘊藏了許多他自己的真實經歷。所以最好也可以了解一下他個人的生命經驗。


-


觀賞完《蒼鷺與少年》,我覺得他可以排進我心中的前五名,他確實不是很好看懂的動畫電影,但卻有如有層次的美酒一般,適合反覆品味。


這部電影與《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此書在劇情上並無關聯,但這本書仍然對於理解這個故事而言很重要,因為主角真人態度的轉變就源自於讀了母親給他留下的這本書之後。


在畫面上吉卜力工作室做了很多跟過去不太一樣的詮釋方式。一直以來像是霍爾的移動城堡、或是魔女宅急便等等,總有許多大量、繁複的畫面,蒼鷺與少年裡固然也有這些,但有幾處關鍵場景是簡潔清晰的,在色彩選擇上也相對簡單溫暖,對比度比較沒有那麼高。


配樂一樣由久石讓製作,這次的配樂與過去前幾次較沒有清晰的記憶點,但卻仍然在每顆鏡頭中有帶動情緒的作用,最後由米津玄師演唱的「地球儀」收尾,這首歌的歌詞也詮釋出整部電影的故事。



-以下有雷,是我的心得紀錄-


這部宮崎駿2018年宣布製作的動畫電影,同年高畑勳也因癌症離世。


當年高畑勳82歲,今年上映時,宮崎駿也是82歲。


在《蒼鷺與少年》一剛開始就瀰漫著一種「會有壞事發生」的氣息,戰爭壓抑的氛圍,就由一場燒死真人母親的火焰點題。


無論是龍貓、小魔女宅急便、魔法公主、霍爾的移動城堡,主角在故事剛開始都面臨人生的「改變」。


真人遭逢母親離世、父親帶著他搬家躲避戰爭、他得接受新環境、繼母夏子,而這位新母親卻是自己的親阿姨(真人生母的親妹妹)。


真人雖然保有禮貌,但我們明顯可以感覺到他不喜歡這個改變。屏幕前的觀眾感受得到;一直想表現溫柔且照顧真人的夏子當然也感受的到。


蒼鷺嗅到這種氣息,於是開始引誘真人進入塔樓,告訴他他的母親其實還活著(也可解釋為真人事實上還無法真正接受母親離世)。


塔樓裡的異世界,是天堂與地獄的綜合體,或許更準確來說,我覺得很像「阿卡西」。(阿卡西紀錄是一種不可知型態訊息的集合體,被編碼儲存在以太之中。換言之是一種非物理層次的存在。 這種觀念在西方晚近的新紀元運動中相當流行。)


在塔樓裡所有的時空都錯亂,所有的靈魂都在那裡,不論好的、壞的,死去的人、活著的人。在那裡幻化成某種樣子,像是夢境一樣。


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夢境,在這個夢裡面有的人嘗試尋找答案、也可能是逃避現實。


真人在異世界中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曾存在於真實世界,現實投射於夢境,在塔樓異世界內相互呼應。


也可以把異世界中的時空視為《星際效應》裡的奇異點,就會比較好理解,在那裡有好幾個門,而每一個門都通往不同的時空。


在本部片中最令我動容時刻,都與真人的母親「火美」有關(真實世界裡真人的母親叫久子)。


火美知道夏子是她的妹妹,但是在當時她還不知道真人是她的兒子,當她帶著真人到「產房」找夏子時,夏子在那裡表達出真實的自己:其實她也很努力希望可以做到接受姊姊的兒子、但真人卻並不領情,內心有很多糾結的情況下,還得面對再生下一個孩子,各種角色標籤的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所以才對真人說出「我討厭你」。


真人為了拯救夏子,終於開口叫她「夏子媽媽」,夏子雖然頓時驚醒、但卻也隨之暈了過去(真的是不要讓孕婦情緒起伏那麼大),在此時,火美向巨石許願(巨石是異世界中的神),請巨石讓夏子回來,回到真人身邊當他的母親。


(此時火美應該還不知道真人是自己的兒子,並且我們不知道向巨石許願要付出什麼代價,但她卻還是這麼做了)


火美在許願後暈倒了,鸚鵡大軍把她裝在玻璃棺材裡當作交易的籌碼送到塔主舅公身邊。


我的理解是,火美在此地應該從塔主這邊了解到所有來龍去脈,所以在真人與她見面時,她喜極而泣的擁抱他,並說:「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


在異世界要崩塌之際,每個人都將回到現實當中,火美選擇回到她自己的時空裡(也就是傭人說她小時候曾失蹤的那一年)。


真人告訴她:「但是這樣妳會在戰火中死去…」


火美:「但是這樣我就可以生下真人你這樣的好孩子呀!」


真人最後也並沒有留戀,反而對火美有更多的理解。他在這個時候已經看了母親留給他的《你想過怎樣的人生?》他也更明白母親為何做此選擇。


正如舅公想請真人繼承他衣缽,打造一個和諧的世界時,真人堅定的拒絕了,他決定帶著夏子回到那個不完美的世界。


我個人認為舅公所說的「打造和諧的世界」,並不單指沒有戰爭的世界,而是真人可以構建屬於他自己的完美世界,留在塔內的異世界,他將能與自己思念的母親在一起,而且也不需要回到現實世界去面對戰爭、人情冷暖及無常的變化,然而真人最後卻選擇回去經驗那些無常。


讀了母親留給他的那本書之後,那是火美想給真人的禮物,是教他珍惜自己生命的每段經驗,即使最後結果並不「完美」。


正如火美即使知道自己會死於戰爭,卻還是選擇回到那個時空,因為即使日子不長,她仍然覺得能成為真人的母親,就是她想活的人生。這也是為什麼火美(久子)會在老家這個地方留下這本書並題字給自己的兒子,她相信真人有天一定會看到,並知道她想傳遞的訊息。


-


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種哈姆雷特,《蒼鷺與少年》也正如日文原片名一樣「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一個充滿開放的問句。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它並不好懂,因為如果是以一種清晰的方式在說這個故事,那就很像一種勵志文學了,又或者說會變成像是在說教一樣,告訴我們該做什麼選擇、該過怎樣的人生。


「我們每個人應該活出怎樣的人生?」

「怎麼樣才算是活出自己的人生?」


說到底並沒有標準答案,也有人就這麼笑著鬧著過一生,也是一種活法,不見得需要一直很嚴肅或很努力。


關鍵或許不是最後的選擇,而是在做選擇之前,我們是否有「想過怎樣的人生」思量的過程,思考過、選擇了,就好好的過,且學會接納每一個現況,如果暫時不能接受,那就也接受這個不能接受的當下。


活出怎樣的人生,從文義上看,「人生」兩字是名詞,像是某種固定的型態,但或許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


無論現在的生活狀態如何,外境並不能定義我們是怎樣的人(例如一個人工作或感情不順利,就等於他是糟糕的人嗎?)但事實上「內在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


真人一樣得接受母親逝世的事實;夏子也得接受與自己的姐夫誕下新生命並接受真人為自己的兒子。情境是不變的,唯一改變的是他們的內心。


生活當中的難題或許就像那蒼鷺一樣,看起來狡猾有心機、又謊話連篇,卻時不時地又救我們於水火之中,讓人分不清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但卻也是那些危機將我們帶到不一樣的地方、看見不同的風景。


我們會忘記異世界裡的魔法,但不會忘記每次突破時的勇氣及力量。


那個「終極的答案」,將會在沈靜的歲月中,隨著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獲得。




avatar-img
12會員
79內容數
這裡是一個融合占星、影評、劇評、心靈成長以及水晶之美的沙龍。講述星辰中的故事,感受其心靈共鳴,沉浸在文字與水晶所散發的神秘光芒中。 與我一同漫遊於詩意的生活、探索宇宙的奧秘、品味生命的美好。 共同啟發心靈,感受文字的魔法,並在這片寧靜的網路角落中找到心靈的歸屬。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uqu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孩子們每天都在吃白飯,那麼知道白飯怎麼來的嗎?僅有那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讓我們留下印象,但實際上有多辛苦?經歷米飯、蔬菜、水果從無到有再到餐桌上料理的過程,才能真正讓人體會到食物的可貴。 很推薦大家帶著孩子看這部紀錄片 《孩子們的菜園農場》 很多孩
在看這部劇的時候會有一種很療癒的感覺,我們會開始學著用這種很喜劇的方式去看自己的人生,然後學著用Mariam這種喜劇的角度去看待一些嚴肅不公的議題,使我們更有力量及智慧去成為我們自己,並不是作為「女性」,而單單只是一個與他人無異的靈魂及個體。
人心是很有力量的,每個靈魂皆有自己獨有的課題,也許這些執著的產生,也都是一項學習的過程,我們執取、痛苦、求而不得,最後才明白其實根本不需那麼用力。 而最後的那份體悟,也改變了當初那份「執著」的屬性。也許那些無以名狀的痛苦,都是為了最後的解脫及快意而生。
我的時區總是比其他人慢一些,一直到這幾天才看阿凡達2,總結來說,阿凡達仍是很「雙魚」的一部電影。 雙魚的關鍵字是: 包容、接納、流動、夢想、藝術 無一不能與阿凡達連結 在阿凡達2水之道中不但討論了環境議題,也討論了人類或許因為靈性意識不高的關係,所以非常不信任「自然定律」。 從獵殺突鯤獲取腺體精華液
《舞伎家的料理人》 如果說韓劇大體而言是重口味的辛拉麵、那日劇是春寒夜裡裡的一碗熱湯。 是枝裕和導演是淡口卻醇厚的味增湯,味增總是很百搭。淳樸人文氣息、溫柔的鏡頭,讓舞妓家的料理人這部劇,輕輕地、綿綿地、很治癒。 他沒有試圖給我們什麼大道理(至少是以相當內斂的方式表現),像是一個老朋友微笑著、聲線輕
《山椒魚來了》 山椒魚來了是一部紀錄片,紀錄著一群研究台灣生態的學者,開始研究從冰河時期就存在、曾與恐龍一起生活過的山椒魚。 山椒魚大多生活在高山溪水的源頭,多在潮濕陰暗的地方棲息,看著紀錄片裡的學者們為了共同目標不畏風雨跋山涉水,只為了更了解台灣山椒魚的物種及棲息地分佈位置。 有時一趟登山行需耗費
孩子們每天都在吃白飯,那麼知道白飯怎麼來的嗎?僅有那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讓我們留下印象,但實際上有多辛苦?經歷米飯、蔬菜、水果從無到有再到餐桌上料理的過程,才能真正讓人體會到食物的可貴。 很推薦大家帶著孩子看這部紀錄片 《孩子們的菜園農場》 很多孩
在看這部劇的時候會有一種很療癒的感覺,我們會開始學著用這種很喜劇的方式去看自己的人生,然後學著用Mariam這種喜劇的角度去看待一些嚴肅不公的議題,使我們更有力量及智慧去成為我們自己,並不是作為「女性」,而單單只是一個與他人無異的靈魂及個體。
人心是很有力量的,每個靈魂皆有自己獨有的課題,也許這些執著的產生,也都是一項學習的過程,我們執取、痛苦、求而不得,最後才明白其實根本不需那麼用力。 而最後的那份體悟,也改變了當初那份「執著」的屬性。也許那些無以名狀的痛苦,都是為了最後的解脫及快意而生。
我的時區總是比其他人慢一些,一直到這幾天才看阿凡達2,總結來說,阿凡達仍是很「雙魚」的一部電影。 雙魚的關鍵字是: 包容、接納、流動、夢想、藝術 無一不能與阿凡達連結 在阿凡達2水之道中不但討論了環境議題,也討論了人類或許因為靈性意識不高的關係,所以非常不信任「自然定律」。 從獵殺突鯤獲取腺體精華液
《舞伎家的料理人》 如果說韓劇大體而言是重口味的辛拉麵、那日劇是春寒夜裡裡的一碗熱湯。 是枝裕和導演是淡口卻醇厚的味增湯,味增總是很百搭。淳樸人文氣息、溫柔的鏡頭,讓舞妓家的料理人這部劇,輕輕地、綿綿地、很治癒。 他沒有試圖給我們什麼大道理(至少是以相當內斂的方式表現),像是一個老朋友微笑著、聲線輕
《山椒魚來了》 山椒魚來了是一部紀錄片,紀錄著一群研究台灣生態的學者,開始研究從冰河時期就存在、曾與恐龍一起生活過的山椒魚。 山椒魚大多生活在高山溪水的源頭,多在潮濕陰暗的地方棲息,看著紀錄片裡的學者們為了共同目標不畏風雨跋山涉水,只為了更了解台灣山椒魚的物種及棲息地分佈位置。 有時一趟登山行需耗費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有評論寫道「之前的宮﨑駿都是被稀釋過的,這個才是最純粹的一部。」,看完才發現,這不是什麼誇獎的話——原汁都是無味而苦的,肯定談不上美味,就是最原本的味道。所以得加上奶油與香料,濃濃地燉,喝下去才有溫暖到發泡的感覺。
這是一部沒有任何廣告,甚至播放預告片都鼓勵觀眾閉眼的零宣傳動畫電影。剛好我的書寫也不太喜歡描寫太多情節,喜歡表達體驗作品時的感受、情緒,所以害怕劇透的朋友,還請安心服用。一起珍惜這種沒有預設立場的影片,很純粹的享受一場電影
每當談到吉卜力,多數人聯想的可能都是充滿活力的那一面,所謂溫馨、奇幻、綺麗的世界。然而,實際走入電影奇觀之後,卻又會發現裡面的角色,往往活得過於辛苦,令人感到不捨、心疼,甚至因此產生共鳴。而這正是吉卜力在敘事上的魅力,或者說吉卜力世界的另一面,除了生離死別之外,角色還得迎擊生命的各種殘酷⋯⋯
宮崎駿執導兼編劇的蒼鷺與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七月在日本上映,十月在台灣上映。該電影的靈感發想取自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發表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一書。先看過書,再去觀影,對於電影敘事之宏大,卻在許多細節處縝密鋪陳,不得不說整個情節,畫面,色彩,音樂如同第一次接
《蒼鷺與少年》是一部帶著藝術片氣質,走著宮崎駿式的英雄之旅的故事,意思就是,本片依然有非常清晰的劇情主線,但其他如背景與角色都充滿許多象徵與寓言,適合喜歡文本解讀的人。 整體來說,《蒼鷺與少年》我個人算推,我當作是很有劇情的藝術片看。
《蒼鷺與少年》還沒上映,已經註定是吉卜力最特別的作品之一:它沒有任何映前宣傳、保密所有配音演員身份、保密主題曲、沒有預告與宣傳劇照……而且,宮崎駿還表示過,這會是他的最後「引退作品」。 事實是宮崎駿不可能退休,他強烈的左派性格與創作觀,其實早就註定了他必須創作至死的「宿命」——坐在搖椅上數著來自「
有評論寫道「之前的宮﨑駿都是被稀釋過的,這個才是最純粹的一部。」,看完才發現,這不是什麼誇獎的話——原汁都是無味而苦的,肯定談不上美味,就是最原本的味道。所以得加上奶油與香料,濃濃地燉,喝下去才有溫暖到發泡的感覺。
這是一部沒有任何廣告,甚至播放預告片都鼓勵觀眾閉眼的零宣傳動畫電影。剛好我的書寫也不太喜歡描寫太多情節,喜歡表達體驗作品時的感受、情緒,所以害怕劇透的朋友,還請安心服用。一起珍惜這種沒有預設立場的影片,很純粹的享受一場電影
每當談到吉卜力,多數人聯想的可能都是充滿活力的那一面,所謂溫馨、奇幻、綺麗的世界。然而,實際走入電影奇觀之後,卻又會發現裡面的角色,往往活得過於辛苦,令人感到不捨、心疼,甚至因此產生共鳴。而這正是吉卜力在敘事上的魅力,或者說吉卜力世界的另一面,除了生離死別之外,角色還得迎擊生命的各種殘酷⋯⋯
宮崎駿執導兼編劇的蒼鷺與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七月在日本上映,十月在台灣上映。該電影的靈感發想取自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發表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一書。先看過書,再去觀影,對於電影敘事之宏大,卻在許多細節處縝密鋪陳,不得不說整個情節,畫面,色彩,音樂如同第一次接
《蒼鷺與少年》是一部帶著藝術片氣質,走著宮崎駿式的英雄之旅的故事,意思就是,本片依然有非常清晰的劇情主線,但其他如背景與角色都充滿許多象徵與寓言,適合喜歡文本解讀的人。 整體來說,《蒼鷺與少年》我個人算推,我當作是很有劇情的藝術片看。
《蒼鷺與少年》還沒上映,已經註定是吉卜力最特別的作品之一:它沒有任何映前宣傳、保密所有配音演員身份、保密主題曲、沒有預告與宣傳劇照……而且,宮崎駿還表示過,這會是他的最後「引退作品」。 事實是宮崎駿不可能退休,他強烈的左派性格與創作觀,其實早就註定了他必須創作至死的「宿命」——坐在搖椅上數著來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部由NHK荒川格導演的紀錄片深入探索了宮崎駿的創作過程與內心世界,從《蒼鷺與少年》的誕生到面對死亡的思考,展現了他的藝術熱情和對生活的獨特見解。伴隨著老友的離去及對完美主義的執著,宮崎駿在現實與幻想中的掙扎更反映了他無法放下創作的熱愛。這部紀錄片不僅是一段藝術旅程,也是對人生意義的深刻省思。
Thumbnail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深刻探討了面對錯誤和伴隨痛苦的態度。文章從認識事物的方式、我們和社會的關係以及如何面對錯誤和痛苦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吉野源三郎的這部小說涉及了友情、勇氣、貧富差距和社會正義等主題,並對多代日本人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這個純粹的題目甚至就是原文片名<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那麼單純,包含主角真人的名字─「成為真正的人」也都在對觀眾提出疑問。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他更多的理解外在的世界也更多去建構自己的世界,而喪母陰影帶來的罪咎感卻使他懷疑起世界的運作模式、沈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那樣的痛苦是眼睜
Thumbnail
宮崎駿原創動畫蒼鷺與少年的外傳 書籍出版早於動畫電影 兩者的內容也互相沒有什麼關聯 唯一一樣的是主角都是初中生 是適合青少年的讀物 全書是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描述主角小哥白尼的校園生活故事 每篇的最後附上男孩舅舅寫給他的記事及教誨 。書中前大半內容圍繞在男孩家世背景與身邊朋友的人物設定
Thumbnail
前言 日本國寶級動畫大師宮崎駿在2013年推出動畫電影《風起》之後宣布引退,不久後又宣布復出,並在2017年公佈新作品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在1937年由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反戰運動家和新聞工作者吉野源三郎所寫的小說,是寫給少年讀者看的,至今依然是被編入日本小學
Thumbnail
在去年看了宮崎駿的電影新作《蒼鷺與少年》認識了這本《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直到最近在圖書館借閱回家閱讀,跟大家分享這本可以啟發思考的好書。 本書講述中學生"小哥白尼"在家庭和學校的生活中,透過舅舅以聊天、書信日記等不同方式引導下,思考了各種議題。
Thumbnail
當看完宮崎駿帥哥為它改編的動畫-「蒼鷺與少年」後,我非常地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書可以讓退休的他為此復出,想讓大家都能獲得不一樣的啟發,在這個每天都在顛覆過去的時代,希望我們都要活得像個人一樣,不為什麼,只為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宮崎駿的最新作《蒼鷺與少年》,是一個關於未來和回憶的情書,儘管敘事雜亂,但影片中充滿宮崎駿經典電影的影子,表達對自然萬物和反戰議題的關懷。宮崎駿希望觀眾能透過本片和他開啟對話,回首過去,思考自己的成長。即使不是完美的收官之作,但《蒼鷺與少年》將是宮崎駿在動畫世界留下的珍貴色彩。
Thumbnail
  宮崎駿最新動畫《蒼鷺與少年》即將於下個月六號在台上映,該動畫靈感來自吉野源三郎(1899—1981)1937年出版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本文所談的是2017年出版、由羽賀昭一改編的漫畫版。   本書描述為被稱為「小哥白尼」的15歲少年本田潤一,在父親過世後,與母親和舅舅相依
Thumbnail
這是第一次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曲由男生來演繹。因為母親意外過世而受苦的主角少年牧真人,全心埋首工作的真人父親牧勝一,期待有人可以承繼自己使命的曾舅公,或許都是宮崎駿自己貨真價實的感受,分裂並投射到不同角色身上。本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克萊恩「憂鬱心理位置」的概念,來闡述心理創傷、哀悼工作與修復的過程。
Thumbnail
這部由NHK荒川格導演的紀錄片深入探索了宮崎駿的創作過程與內心世界,從《蒼鷺與少年》的誕生到面對死亡的思考,展現了他的藝術熱情和對生活的獨特見解。伴隨著老友的離去及對完美主義的執著,宮崎駿在現實與幻想中的掙扎更反映了他無法放下創作的熱愛。這部紀錄片不僅是一段藝術旅程,也是對人生意義的深刻省思。
Thumbnail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深刻探討了面對錯誤和伴隨痛苦的態度。文章從認識事物的方式、我們和社會的關係以及如何面對錯誤和痛苦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吉野源三郎的這部小說涉及了友情、勇氣、貧富差距和社會正義等主題,並對多代日本人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這個純粹的題目甚至就是原文片名<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那麼單純,包含主角真人的名字─「成為真正的人」也都在對觀眾提出疑問。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他更多的理解外在的世界也更多去建構自己的世界,而喪母陰影帶來的罪咎感卻使他懷疑起世界的運作模式、沈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那樣的痛苦是眼睜
Thumbnail
宮崎駿原創動畫蒼鷺與少年的外傳 書籍出版早於動畫電影 兩者的內容也互相沒有什麼關聯 唯一一樣的是主角都是初中生 是適合青少年的讀物 全書是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描述主角小哥白尼的校園生活故事 每篇的最後附上男孩舅舅寫給他的記事及教誨 。書中前大半內容圍繞在男孩家世背景與身邊朋友的人物設定
Thumbnail
前言 日本國寶級動畫大師宮崎駿在2013年推出動畫電影《風起》之後宣布引退,不久後又宣布復出,並在2017年公佈新作品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在1937年由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反戰運動家和新聞工作者吉野源三郎所寫的小說,是寫給少年讀者看的,至今依然是被編入日本小學
Thumbnail
在去年看了宮崎駿的電影新作《蒼鷺與少年》認識了這本《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直到最近在圖書館借閱回家閱讀,跟大家分享這本可以啟發思考的好書。 本書講述中學生"小哥白尼"在家庭和學校的生活中,透過舅舅以聊天、書信日記等不同方式引導下,思考了各種議題。
Thumbnail
當看完宮崎駿帥哥為它改編的動畫-「蒼鷺與少年」後,我非常地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書可以讓退休的他為此復出,想讓大家都能獲得不一樣的啟發,在這個每天都在顛覆過去的時代,希望我們都要活得像個人一樣,不為什麼,只為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宮崎駿的最新作《蒼鷺與少年》,是一個關於未來和回憶的情書,儘管敘事雜亂,但影片中充滿宮崎駿經典電影的影子,表達對自然萬物和反戰議題的關懷。宮崎駿希望觀眾能透過本片和他開啟對話,回首過去,思考自己的成長。即使不是完美的收官之作,但《蒼鷺與少年》將是宮崎駿在動畫世界留下的珍貴色彩。
Thumbnail
  宮崎駿最新動畫《蒼鷺與少年》即將於下個月六號在台上映,該動畫靈感來自吉野源三郎(1899—1981)1937年出版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本文所談的是2017年出版、由羽賀昭一改編的漫畫版。   本書描述為被稱為「小哥白尼」的15歲少年本田潤一,在父親過世後,與母親和舅舅相依
Thumbnail
這是第一次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曲由男生來演繹。因為母親意外過世而受苦的主角少年牧真人,全心埋首工作的真人父親牧勝一,期待有人可以承繼自己使命的曾舅公,或許都是宮崎駿自己貨真價實的感受,分裂並投射到不同角色身上。本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克萊恩「憂鬱心理位置」的概念,來闡述心理創傷、哀悼工作與修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