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難以民主化(四)

中國為何難以民主化(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週我們聊到秦朝以法家所施行的秦政根本性改變了三代以來的中國社會,雖然焚書坑儒與連坐法看起來已經很糟了,然而這一切都還只是開始,更糟的還在後頭呢!

楚漢戰爭

楚漢戰爭,或稱楚漢相爭,是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之間為爭奪統治權力而進行的戰爭。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壬辰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天下群雄並起反秦。在此期間,陳勝的部將周章由陳縣略地至戲水附近,吳廣部下周文更是率軍打到離咸陽只有數十公里的戲地。同時,六國舊貴族也趁機反秦復國,武臣重建趙國、韓廣重建燕國,楚國貴族項梁、項羽殺死會稽郡守殷通,率領八千江東子弟兵加入起義,北上渡江作戰。不久,吳廣因內鬨被殺;陳勝也兵敗於滎陽,被叛變的車伕莊賈斬首。其後范增進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項梁就以重建楚國為口號,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也稱為「楚懷王」,史家稱為楚後懷王。同時,泗水亭亭長劉邦殺死沛縣縣令而造反,自稱「沛公」(沛縣首領),率部投奔項梁。

楚漢相爭的歷程

楚漢相爭發生在公元前206年至前202年間,持續了4年。以下是楚漢相爭的主要歷程:

  1. 楚漢開戰: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率軍攻打楚國,楚國派楚將項燕帶領大軍迎戰,爆發了楚漢相爭的第一次大規模戰役,稱為項籍之亂。在此次戰役中,漢軍憑藉著劉邦的謀略和將領韓信的智謀,擊敗了楚軍,項燕被殺,楚國失去了大片領土。
  2. 項羽反攻:楚國元帥項羽為報項燕之仇,帶領楚軍奮力反擊漢軍,收復了失地。項羽也在此時發表了著名的“誓師歌”,號召楚軍士氣,提振國家民族精神。但是,漢軍仍然不斷發動攻勢,項羽不得不屢戰屢敗。
  3. 漢軍攻下咸陽:公元前206年,漢軍攻占了秦國的首都咸陽,意味著漢國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中心。劉邦也在此時自稱漢王,宣布建立漢朝。
  4. 楚軍溃败:公元前203年,漢軍和楚軍在鴻門宴上交手,漢軍的計謀讓項羽與漢中心人物劉邦分道揚鑣,最終導致楚軍潰敗,項羽自刎身亡。楚國隨後投降,漢朝成為了中國的統一王朝。
  5. 建立漢朝:公元前202年,劉邦正式建立漢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漢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著重大的貢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時代之一。

綜上所述,楚漢相爭是一場激烈的戰爭,項羽所屬的一方代表著楚國殘餘的封建勢力,劉邦則代表著中原秦政下順民的一方,而劉邦的勝利某方面也代表著中國秦政勢力勝過封建勢力。

西漢

西漢(前206年或前202年2月28日-9年1月10日、23-2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是漢朝的一部分,與東漢合稱兩漢。前206年劉邦被西楚霸王分封為漢王而建立政權,後經過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取勝後,前202年最終統一天下,在定陶縣 (今屬山東省)稱帝,定都洛陽,國號為「」。後都長安,項羽以「巴蜀漢中四十一縣」封劉邦,以治所在漢中稱「漢王」,稱帝後遂以封國名為王朝名。又劉邦都城長安位於東漢時期都城洛陽之西,為加以區別,故史稱「西漢」,有時又以都城與東漢時的都城洛陽的相對位置代稱為「西京」。而西漢在東漢之前,因此歷史上又稱前者為「前漢」。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亦將西漢稱呼為「先漢」。

西漢建立後,劉邦廢秦苛法,實施道家的無為而治,休養生息。減輕賦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並且獎勵開荒,使漢初經濟得到恢復。文帝、景帝時繼續重視農業,鹽鐵等手工業及商業也有發展,故稱為文景之治。

西漢初期分封諸侯王,而後地方諸侯王勢力膨脹,最終導致在景帝時出現了「七國之亂」,平叛後諸侯王勢力被削弱。

武帝時是西漢的鼎盛時期。國家統一貨幣,鑄五銖錢,嚴禁私鑄錢,鑄鐵業實行國家專營,實行均輸法、平準法,朝廷財政收入大增。在這基礎上,武帝採取了積極的對外政策。北方匈奴長期以來是漢朝主要邊患,武帝發動了三次戰役打擊匈奴,使匈奴遠徙漠北,保證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邊地屯田,修長城,築烽燧,並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中亞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的開闢,促進歐亞大陸文化貿易的交流。武帝還採用儒生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教授五經,使經學成為食祿的工具。當時又建立藏書庫,整理圖籍,使文化得到發展。史學家司馬遷寫下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不過,武帝晚年追求永生,浪費國庫,西漢國力漸弱,直至昭帝時中興。

漢武帝的國家專營體制在中國可說是延續至今仍盛行的國家掌控重要資源的手段,抑制中國民間產業乃至於民間力量的發展,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為以儒家的外皮包裝法家統治手段的「外儒內法」的新儒家,上述兩大政策可說是往後中國政治的兩大主要支柱。

avatar-img
William Liou的沙龍
44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林立的環境下,造就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也為後世中國文人所景仰,此一後事風氣象其實也代表著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在往後的華夏大地已不復存在,究竟是什麼因素所導致的,我們從戰國時代開始談起。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前475年/前403年—前221年),亦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
上一篇文章我們聊到民主與專制政體各有各的優缺點,運作良好且方向正確的專制或有限度民主是非常有利國家經濟發展的,但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起來後仍維持專制體制,既得利益者與新富階級的衝突便一觸即發,處理不當則容易引發社會動盪。 然而中國卻是例外之一,中國近二十年來的經濟發展不但沒有令中國民間力量興起,反而進
最近中國的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簡稱農管)、退林還耕與水稻上山等政策引起熱議,正反意見都有,正面意見多為中國官方所辯護,民間的看法則清一色的認為中國政府當局只是為了因應即將到來的經濟制裁而預做糧食儲備,即便如此,很多中國人民仍認為當局的做法最終結果會與目標背道而馳,進一步加劇中國糧食危機,本主題將利用下
在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林立的環境下,造就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也為後世中國文人所景仰,此一後事風氣象其實也代表著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在往後的華夏大地已不復存在,究竟是什麼因素所導致的,我們從戰國時代開始談起。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前475年/前403年—前221年),亦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
上一篇文章我們聊到民主與專制政體各有各的優缺點,運作良好且方向正確的專制或有限度民主是非常有利國家經濟發展的,但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起來後仍維持專制體制,既得利益者與新富階級的衝突便一觸即發,處理不當則容易引發社會動盪。 然而中國卻是例外之一,中國近二十年來的經濟發展不但沒有令中國民間力量興起,反而進
最近中國的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簡稱農管)、退林還耕與水稻上山等政策引起熱議,正反意見都有,正面意見多為中國官方所辯護,民間的看法則清一色的認為中國政府當局只是為了因應即將到來的經濟制裁而預做糧食儲備,即便如此,很多中國人民仍認為當局的做法最終結果會與目標背道而馳,進一步加劇中國糧食危機,本主題將利用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