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含有「人文地理」共 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社群媒體盛行,人手一支手機,記憶體容量大,而且相機功能愈做愈強,所以很多人都喜歡拍照或錄影,走到那拍到那,樂於分享日常點滴。因此也有了男友視角、女友視角、毛孩視角、小寶寶視角、大人視角等各種不同的名詞,用來概括拍攝的角度。還有一個詮釋手法,有點冷門,投入的人滿腔熱血,每次看到成品總是讓人驚豔⋯⋯
Thumbnail
5/5好土Home To
2
好有創意的店名,喜歡
2
JC Talks-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25
1
IvyTravelChannel 名字對了,就先贏在起跑點
1
這一次傑比小心情要跟大家分享三不管地帶的迴龍。
Thumbnail
這些討論對於地方文化課程設計有何幫助?為什麼要有這些認知呢?原因在於,地方文化課程的設計,核心在於尋找文化、教育和社會的交會點,在任意兩個領域思維的交會處,便會產生創新設計的切入點,而三者重疊之處,便是課程設計的關鍵核心。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農業轉型中的情感面向是作者認為長期被忽視,甚至情感才是推動這一切運動的根源,並且能驅使轉型成功的力量......
Thumbnail
知識都是有限的,我們都只是嘗試去做較佳的詮釋。
Thumbnail
Angela Chen-avatar-img
2023/01/17
惡魔教室也是我上課說明「團體迷思」的補充教材。
付費限定
這是一項成功保育並且推動農業改革的案例,長腳秧雞被成功塑造成旗艦物種,並且聯合了不同的社群,凝聚保育意識,翻轉政治生態與經濟實踐。其中數學模型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它是科學假說的證明,可以用來經營管理,同時,它也具有展演性(performativity),作為一個維持新秩序、展示科學力量、生態可以
Thumbnail
付費限定
關於感知動物的存在,尤其是透過攝影作品所看到的。「這裡的存在並非指野生動物直接物理外觀,而是指如何透過影像感受動物的存在的情感意識——它是一種動物於混雜空間中徘徊、追蹤、棲息,並且被領域化的一種感覺。」
Thumbnail
TAKO-avatar-img
2022/10/22
非常有趣,有種因為攝影而更加深彼此連結的感覺?
廖珮岑 Pei-Tsen Liao-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0/23
確實是呢,攝影變成一種探索野生動物跟世界的中間媒介體,其他類似的還有各種器材,例如望遠鏡、顯微鏡、錄音設備......,總之真的滿有趣的XD
付費限定
影像敘事中藏著什麼保育情感邏輯呢?
Thumbnail
您的文章會讓我想到「里山倡議」,如果人與自然的互動不只是衝突,並且還有互相依存的必要性的話,保育就不會只是口號,而成為必要的日常
廖珮岑 Pei-Tsen Liao-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9/28
是呢!非常贊同!如果是講我文中提及的研究內容的話,確實是鑲嵌在台灣目前在推的里山倡議和國土綠網計畫之上的,最近還跟生態給付這個概念結合了,非常有趣~
付費限定
你要怎麼說服別人加入保育?
Thumbnail
學姊趕快寫!!真的是很棒的啟發欸 一直在推廣動物保育的人都需要這篇呢
廖珮岑 Pei-Tsen Liao-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9/11
哈哈哈 感謝鼓勵耶~~ 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