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邦恩攝影專欄_緣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2020開始拍照到現在,掐指一算也快要四年,一個剛要開始的時間,很多事情還不清楚,但核心已經大致成形。要談這個事情,要從2021年在彰化肯尼髮廊的一檔展覽講起。

因為生活突然落在彰化,因為不想浪費錢而拿起原本想拿來接案的富士相機,因為沒事所以時常在家裡附近閒晃,最終累積的上千張照片,慢慢形成我攝影的雛形。我記得最開始的意圖,就是想用攝影進行反抗:對一般日常、主流美感、對時間、對自己。那一兩年透過閱讀、反思、行動,檢討,開始建立自己對攝影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是透過「攝影作品」的方式表現。

我總記得還在做劇場的時候喜歡做一些生澀難懂的作品,好似理解的深度與否是觀眾的責任,而越難解的謎題越高級,但隨著年齡漸長,年少的比拼之心慢慢消退,反而希望作品能夠遇到更多人,並且在不同的維度與不同的大眾產生對話,將作品的最大意義表現出來。

所以後來拍照的時候,就在構思如何發表。幾年前對作品框架的想像還很保守,認為作品要有好的輸出、當代的形式,要有提名,要有論述或說明。在那個階段最終產出的都是單件的版次作品,透過攝影作品的形式,意圖帶出我對攝影的想法,藉著閱讀跟理解作品得到樂趣,進而了解這個作品的內容。

但事實是這個形式面對的也只有少數人,少數人會看展覽,更少數的人會閱讀作品的文字內容。這樣的經驗讓我重新思考創作表現的形式,發布的方式。

作為思考方式的攝影的展覽地點是肯尼髮廊外的白牆,面對一棟大樓的出入口。因為晚上會打光,所以非常明顯(?)。至少在形式上會被認為是髮廊的裝飾,在視覺上比較容易接受,因為默認是一個裝飾的物品。展覽的方式是用張貼,在一年之後的個展「暫停」就是完整的框,因為那時開始想要嘗試進入市場。

在攝影的路上雖然不長,但經歷了一些事情,遇到一些欣賞的攝影者,到現在有了自己的空間,想要作為台灣當代攝影其中一個基地,為台灣當代攝影創造更大的可能。

有了空間,有了不同的載體,有機會將展覽的邊界拓展到不同的感官,生產更多不同媒介的內容:文字、錄音、體驗。空間在這一切嘗試的過程當中前進,現在也已經活了超過一年。雖然南部節奏緩慢,但也因此能夠向下扎根。讓空間有時間在地,準備發展出去。

我相信台灣地緣的特殊性,可以長出獨特,但又能跟世界連結的作品。因為台灣是一個自由之地,不同的聲音能夠在這裡聚集,而這也是我觀看當代攝影的感受,希望能夠透過我在進行的諸多事情,傳遞給更多人知悉。

因為是以個人名義開設的專欄,所以會有明確的喜好,但都可以討論。專欄當中也會出現自己的作品,一些超展開的討論,但都是關於攝影。希望透過發展這個專欄,認識更多人,一起拍照,討論攝影。


感謝閱讀,也祝你今天拍照順利

陳邦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邦恩攝影專欄的沙龍
3會員
11內容數
2024/10/10
生活有時是一件奇怪的事,原本排拒的,卻變成一條路。 後昌路走了不知道幾遍,每次都拍一樣的東西,但好像不像同一張照片。
Thumbnail
2024/10/10
生活有時是一件奇怪的事,原本排拒的,卻變成一條路。 後昌路走了不知道幾遍,每次都拍一樣的東西,但好像不像同一張照片。
Thumbnail
2024/10/06
記得2020開始拍照,買了一台二手的淑女車,學著在紀錄片當中的,失去記憶的中平卓馬,每天還是騎著單車上街拍照。
Thumbnail
2024/10/06
記得2020開始拍照,買了一台二手的淑女車,學著在紀錄片當中的,失去記憶的中平卓馬,每天還是騎著單車上街拍照。
Thumbnail
2024/10/05
最近開始反向,去拍一些,原本不太會想拍的東西,例如說靜物。對於擺拍,編導式的攝影,因為不想落入那個技術輪迴的思考,所以一開始並沒有由此進入攝影,但最近覺得,好像可以來拍一下。我理解的靜物就是從物件本身之外拍出更多的東西...
Thumbnail
2024/10/05
最近開始反向,去拍一些,原本不太會想拍的東西,例如說靜物。對於擺拍,編導式的攝影,因為不想落入那個技術輪迴的思考,所以一開始並沒有由此進入攝影,但最近覺得,好像可以來拍一下。我理解的靜物就是從物件本身之外拍出更多的東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相信台灣地緣的特殊性,可以長出獨特,但又能跟世界連結的作品。因為台灣是一個自由之地,不同的聲音能夠在這裡聚集,而這也是我觀看當代攝影的感受,希望能夠透過我在進行的諸多事情,傳遞給更多人知悉。
Thumbnail
我相信台灣地緣的特殊性,可以長出獨特,但又能跟世界連結的作品。因為台灣是一個自由之地,不同的聲音能夠在這裡聚集,而這也是我觀看當代攝影的感受,希望能夠透過我在進行的諸多事情,傳遞給更多人知悉。
Thumbnail
常問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對我自身而言,藉由寫作磨練自己的觀點,或是藉由攝影訓練自己觀看的角度。 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常問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對我自身而言,藉由寫作磨練自己的觀點,或是藉由攝影訓練自己觀看的角度。 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每當忙碌到無暇旅行時,我的內在就會燃起對於美景的強烈渴望,這個時候,我會欣賞許多攝影作品,以解心中的渴。陳飛的攝影作品非常令人陶醉,時而銳利、時而柔潤,富有朝氣、張力、意境,個人非常喜歡。 猶記已故的齊柏林導演大作《看見台灣》,那是我從未有過的美好觀影體驗。偉大的攝影作品不僅止於記錄,還能幫助人們從
Thumbnail
每當忙碌到無暇旅行時,我的內在就會燃起對於美景的強烈渴望,這個時候,我會欣賞許多攝影作品,以解心中的渴。陳飛的攝影作品非常令人陶醉,時而銳利、時而柔潤,富有朝氣、張力、意境,個人非常喜歡。 猶記已故的齊柏林導演大作《看見台灣》,那是我從未有過的美好觀影體驗。偉大的攝影作品不僅止於記錄,還能幫助人們從
Thumbnail
展覽「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 — — 臺灣攝影歷史書寫(1869–1949)」線上論壇(7/10場次)座談提綱
Thumbnail
展覽「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 — — 臺灣攝影歷史書寫(1869–1949)」線上論壇(7/10場次)座談提綱
Thumbnail
剛開始接觸底片攝影的前兩年,大概是我最喜歡冒險的時候了。電影底片、過期底片、一般消費片、黑白底片、正片,只要坊間買得到的,我通通都拍過一輪。除此之外,我也在每個生活過的地方,都找到還有在做底片沖洗服務、價格也尚可的店家,讓我的記憶正確的顯影。
Thumbnail
剛開始接觸底片攝影的前兩年,大概是我最喜歡冒險的時候了。電影底片、過期底片、一般消費片、黑白底片、正片,只要坊間買得到的,我通通都拍過一輪。除此之外,我也在每個生活過的地方,都找到還有在做底片沖洗服務、價格也尚可的店家,讓我的記憶正確的顯影。
Thumbnail
  「我覺得紀錄片最大的好處在於它是自由的。能夠說你想說的話、用你想要表達的形式表達。無論是一般正規的紀錄片也好,或者是比較奇怪的紀錄片也好,對我而言,它都是一種更自由的方式。」
Thumbnail
  「我覺得紀錄片最大的好處在於它是自由的。能夠說你想說的話、用你想要表達的形式表達。無論是一般正規的紀錄片也好,或者是比較奇怪的紀錄片也好,對我而言,它都是一種更自由的方式。」
Thumbnail
三月中左右,在臉書上看到大學的學長林韋丞出了自己的攝影集《隅と角》,支持之餘,也想知道關於這本攝影集的整個來龍去脈,以及背後的理念。以半正式的訪談與學長短促地聊了一杯咖啡的時間,提到了風景論、足立正生、私人經驗的公共性、攝影的解讀等等。
Thumbnail
三月中左右,在臉書上看到大學的學長林韋丞出了自己的攝影集《隅と角》,支持之餘,也想知道關於這本攝影集的整個來龍去脈,以及背後的理念。以半正式的訪談與學長短促地聊了一杯咖啡的時間,提到了風景論、足立正生、私人經驗的公共性、攝影的解讀等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