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邦恩攝影專欄_緣起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2020開始拍照到現在,掐指一算也快要四年,一個剛要開始的時間,很多事情還不清楚,但核心已經大致成形。要談這個事情,要從2021年在彰化肯尼髮廊的一檔展覽講起。

因為生活突然落在彰化,因為不想浪費錢而拿起原本想拿來接案的富士相機,因為沒事所以時常在家裡附近閒晃,最終累積的上千張照片,慢慢形成我攝影的雛形。我記得最開始的意圖,就是想用攝影進行反抗:對一般日常、主流美感、對時間、對自己。那一兩年透過閱讀、反思、行動,檢討,開始建立自己對攝影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是透過「攝影作品」的方式表現。

我總記得還在做劇場的時候喜歡做一些生澀難懂的作品,好似理解的深度與否是觀眾的責任,而越難解的謎題越高級,但隨著年齡漸長,年少的比拼之心慢慢消退,反而希望作品能夠遇到更多人,並且在不同的維度與不同的大眾產生對話,將作品的最大意義表現出來。

所以後來拍照的時候,就在構思如何發表。幾年前對作品框架的想像還很保守,認為作品要有好的輸出、當代的形式,要有提名,要有論述或說明。在那個階段最終產出的都是單件的版次作品,透過攝影作品的形式,意圖帶出我對攝影的想法,藉著閱讀跟理解作品得到樂趣,進而了解這個作品的內容。

但事實是這個形式面對的也只有少數人,少數人會看展覽,更少數的人會閱讀作品的文字內容。這樣的經驗讓我重新思考創作表現的形式,發布的方式。

作為思考方式的攝影的展覽地點是肯尼髮廊外的白牆,面對一棟大樓的出入口。因為晚上會打光,所以非常明顯(?)。至少在形式上會被認為是髮廊的裝飾,在視覺上比較容易接受,因為默認是一個裝飾的物品。展覽的方式是用張貼,在一年之後的個展「暫停」就是完整的框,因為那時開始想要嘗試進入市場。

在攝影的路上雖然不長,但經歷了一些事情,遇到一些欣賞的攝影者,到現在有了自己的空間,想要作為台灣當代攝影其中一個基地,為台灣當代攝影創造更大的可能。

有了空間,有了不同的載體,有機會將展覽的邊界拓展到不同的感官,生產更多不同媒介的內容:文字、錄音、體驗。空間在這一切嘗試的過程當中前進,現在也已經活了超過一年。雖然南部節奏緩慢,但也因此能夠向下扎根。讓空間有時間在地,準備發展出去。

我相信台灣地緣的特殊性,可以長出獨特,但又能跟世界連結的作品。因為台灣是一個自由之地,不同的聲音能夠在這裡聚集,而這也是我觀看當代攝影的感受,希望能夠透過我在進行的諸多事情,傳遞給更多人知悉。

因為是以個人名義開設的專欄,所以會有明確的喜好,但都可以討論。專欄當中也會出現自己的作品,一些超展開的討論,但都是關於攝影。希望透過發展這個專欄,認識更多人,一起拍照,討論攝影。


感謝閱讀,也祝你今天拍照順利

陳邦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攝影,是紀錄、是表達,也是抒發 這些天文章寫得頻繁,是想讓自己找回攝影的初心,回到20年前,對攝影充滿熱情的時光。 那是blog剛興起的年代,無時無刻的拍照,將照片洗了出來後,便心急的想趕快放上blog,也隨手寫下拍攝時的種種感受。 每隔幾年,每一個時期,拍的照片都有了些不同變化
    Thumbnail
    認識了十多年的攝影好友在兩年多前也搬來了北大,成為了鄰居,卻直到今天才來到他們新家作客。 話閘子一開就停不了,關於攝影的一些想法,回憶著初入攝影的那些過往。 直到她搬出一整堆許多攝影家的攝影集,我一本一本的翻著,跟著照片,卻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過往的那好多好多年前。
    Thumbnail
    年初到西岸一趟,和相識許久的友人碰面。這是離開台灣五年後的第一次次碰面。 記得在台灣的時候,我還抱著常愁沒人幫我拍照的虛榮心,連朋友的婚禮都要在婚禮結束後,不想浪費當天的妝髮和禮服,在自家附近的巷弄請路人幫忙拍照。 來美國後,居然變得一點都不喜歡拍照。 可能是因為台灣與美國的距離太遠,超過
    Thumbnail
    臺灣許多專業照相館隱身於巷弄間,提供專業攝影服務。文章敘述截然不同的拍照體驗,從臺灣照相館到加拿大市集的照相小店,不同環境下的拍照經歷。作者提到了拍照時的注意事項和一些心得體會。
    Thumbnail
    ​台灣藝術的發展從日治時期開始比較有系統規模發展,在藝術界中幕後推手就是藝廊。藝廊得存在讓藝術品流動更加自由、商業機制也是從藝廊開始。小編之前介紹過許多藝廊,這篇接續再來介紹這家靜慮藝廊。 靜慮藝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晉江街124號 ​營業時間: PM13:30-PM19:
    Thumbnail
    創創早餐會,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此次分享者為肯特動畫的負責人、湠臺灣的監製肯特(張永昌),帶來台灣影視圈的動態觀察,以及湠臺灣的理念與近期力作《流麻溝15號》 的介紹。
    Thumbnail
    分享攝影愛好者面臨的就業困難和找尋合作夥伴的經歷,強調風格的重要性,並鼓勵大家放下焦慮,尋找合作對象時,專注於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情。
    Thumbnail
    一些東西總是遲滯,後又消散。 《本是同根生》是本雙開並行翻頁的攝影書,是邦的首個出版品,更是邦凝視自身的開始。 書中有不少拼貼重組的趣味概念,隨著並行翻動,會依序出現「他們」、「他」、「我」、「我們」等語境,既能片面地視作阿邦或阿賢的小傳,又能透視出創作者意欲進行驗證的想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攝影,是紀錄、是表達,也是抒發 這些天文章寫得頻繁,是想讓自己找回攝影的初心,回到20年前,對攝影充滿熱情的時光。 那是blog剛興起的年代,無時無刻的拍照,將照片洗了出來後,便心急的想趕快放上blog,也隨手寫下拍攝時的種種感受。 每隔幾年,每一個時期,拍的照片都有了些不同變化
    Thumbnail
    認識了十多年的攝影好友在兩年多前也搬來了北大,成為了鄰居,卻直到今天才來到他們新家作客。 話閘子一開就停不了,關於攝影的一些想法,回憶著初入攝影的那些過往。 直到她搬出一整堆許多攝影家的攝影集,我一本一本的翻著,跟著照片,卻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過往的那好多好多年前。
    Thumbnail
    年初到西岸一趟,和相識許久的友人碰面。這是離開台灣五年後的第一次次碰面。 記得在台灣的時候,我還抱著常愁沒人幫我拍照的虛榮心,連朋友的婚禮都要在婚禮結束後,不想浪費當天的妝髮和禮服,在自家附近的巷弄請路人幫忙拍照。 來美國後,居然變得一點都不喜歡拍照。 可能是因為台灣與美國的距離太遠,超過
    Thumbnail
    臺灣許多專業照相館隱身於巷弄間,提供專業攝影服務。文章敘述截然不同的拍照體驗,從臺灣照相館到加拿大市集的照相小店,不同環境下的拍照經歷。作者提到了拍照時的注意事項和一些心得體會。
    Thumbnail
    ​台灣藝術的發展從日治時期開始比較有系統規模發展,在藝術界中幕後推手就是藝廊。藝廊得存在讓藝術品流動更加自由、商業機制也是從藝廊開始。小編之前介紹過許多藝廊,這篇接續再來介紹這家靜慮藝廊。 靜慮藝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晉江街124號 ​營業時間: PM13:30-PM19:
    Thumbnail
    創創早餐會,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此次分享者為肯特動畫的負責人、湠臺灣的監製肯特(張永昌),帶來台灣影視圈的動態觀察,以及湠臺灣的理念與近期力作《流麻溝15號》 的介紹。
    Thumbnail
    分享攝影愛好者面臨的就業困難和找尋合作夥伴的經歷,強調風格的重要性,並鼓勵大家放下焦慮,尋找合作對象時,專注於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情。
    Thumbnail
    一些東西總是遲滯,後又消散。 《本是同根生》是本雙開並行翻頁的攝影書,是邦的首個出版品,更是邦凝視自身的開始。 書中有不少拼貼重組的趣味概念,隨著並行翻動,會依序出現「他們」、「他」、「我」、「我們」等語境,既能片面地視作阿邦或阿賢的小傳,又能透視出創作者意欲進行驗證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