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物專訪│無聲與社會對話,曹良賓以攝影藝術創造社會價值│EP2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文:謝祖輝
攝:陳森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2900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拍個手、留言回饋讓故事發聲。


「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陳腔濫調得來卻又是無容置疑

曹良賓(阿定)是LightBox公共圖書室的創辦人,也是一名藝術攝影家。除此之外仍有其他瑣碎的工作,協助藝術策展,舉辦攝影交流的活動等等。但大部份時間都是留在Lightbox,維持團隊的運作。從前訪到當日專訪,都感受到阿定談話時的魅力。一開始抱著以藝術攝影家定義他的身份,但經過幾句的交流後,從中卻察覺到他對社會議題與結構性問題的關心,讓我的想法微妙地有所改變。

raw-image

阿定最初接觸攝影的原因與我們大多數人無異,無非是平日記錄一下生活,旅遊時拿來拍一下風景。 他開始對攝影產生興趣與希望精進技巧的理由是在英國唸新聞所經歷的時間。在當地進行採訪寫稿會因非母語的關係會較為吃力,與母語為英語的其他同學相比難免遜色。

然而在經歷過一次反戰遊行的現場拍攝經驗後卻讓他很震撼,同學們帶回去的照片將當時群眾的情緒與訴求表露無遺,而當下自己帶回去的照片卻又「不太一樣」,這是很直覺的瞬間。

即使有很好的觀察能力,學會了技術層次後,你會發現真正推動你精進的地方是對影像素養。這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是需要學習並掌握的事。

藝術攝影作為一種非專業的專業

要把商品、服裝、人像拍得好並不簡單,的確需要用到專業的技術。但對創作者來說卻難將攝影定義為一種專業。因為我們沒有一個客觀的評論標準,很難說上好壞,要理解作品時還需要了解到背後的創作動機與故事。弔詭的是在藝術創作上,有時「充滿爭議性」或「反感」的照片反而能引發起大量的討論,這就是「好」的作品。

raw-image

藝術創作包含了很主觀的感情,沒有固定或可以跟循的方向。在學校學習的客觀項目固然重要,但別人教學時也無法準確拿捏出這項「專業」,你需要學會什麼才算是有所掌握?因此這是與自己競賽的一場長跑,堅持自己想法是很重要的一環。

學歷與攝影創作並非必然對等

踏入藝術創作有很多途徑,自學、師徒、從工作學習,或是到學校都是好的開始。當時阿定直覺地希望對藝術了解更多。在當年無論是心態與作品還未成熟時,卻報考了美國的藝術學院驗證自己的想法。

「我認為學歷與創作的好壞沒有必然的關係」,不同途徑都有獨一無二的經驗吸收。在學校學習時你會遇到老師們,同儕們與有著相同興趣的人,不管是老師經驗上的分享,或是將來人脈資源的幫助,背景不同的同學產生出的火花與想法,都是在學校有可能發生的事。但實際上仍有很多的學習經驗是在學校外,而紐約就像是沒有圍牆的學校,文化、感受、藝術展覽都能從「城市的力量」中獲得。

阿定剛從美國回台灣時人脈不多,要找到了解自己創作精神的人更少,難免使人有點力不從心。「雖然認識從事創作的朋友都在美國,而且也很喜歡美國的文化,但歸屬感仍然是他很首要的感覺。台灣這地方有著從小長大的人與事,因此還是選擇了回來。」

創辦LightBox前的機遇

台灣在攝影創作的資訊當時仍是很貧瘠,阿定臉色帶點苦惱地說:「怎麼還是這樣子,現在雖與我在台灣學習時的情況有好轉,但學生在創作上仍然是很困難的。」

因資訊發達而出現了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學生不太需要學校,學校反而更需要學生。但即使網絡的資訊很多,它的正確性與客觀性卻沒人能擔保。若想參加坊間課程學習的價格也不是大部份人能負擔得起。

因此起初從美回來時曾有念頭打算建立自己的網站,把在美國所學的內容與課程整合並翻釋成中文,並分享自己的個人學習經歷。了解過後憑一己之力來說是有點負擔,雖然最後沒有實現到這個網站,但想為台灣創作環境上作出供獻的想法卻開始萌芽。

機緣巧合地在2015年參加了台灣攝影史綱研究計劃,當時負責了馬偕博士的研究。起初阿定覺得馬偕是一位耳熟能詳的人物,找找資料"應該"不用花費很大的力氣。結果東跑西跑資料卻難以湊齊。身為台灣人去研究自己的歷史都不容易,更何況如果國外的攝影師想要多了解我們。

raw-image

談到阿定的攝影集也是在那時候開始要籌備,但走遍認識的美術館圖書室,公共圖書室館都很難找到攝影藝術創作的書,也鮮少有更新的情況。最後較多的參考是從德國,日本攝影家等國外的書。雖然國內有很多優秀攝影家的作品,但因沒有系統地收藏仍很難找出相關的參考資料。這樣的經驗讓他感嘆到當基建不足時更何談台灣本土脈絡的研究。形成了「想做研究卻資料四散殘缺,做創作台灣的東西又找不太到」兩難的局面。

Lightbox誕生前的故事,是阿定在與攝影的同好聊天過程中,發現不少年輕本土創作家常會抱怨「不夠有名,別人不會找你;作品仍很青澀,對方又會說先等個幾年再看。」這樣的循環,實質上對這群年輕創作家的發展沒有得到太大的幫助。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更需要給予他們一個平台去分享自己作品與得到反饋。 有趣的是,他們在一群人的討論過後決定不如自己辦活動去了解相互的作品,而且只要是對此有興趣的人都可以來。

我想或多或少現在Lightbox 「Free to all」的創辦精神在當時也早已決定下來。當這樣的活動持續了一陣子後,阿定便察覺需要一個新的空間,並且也可將上述討論過的問題結合並著手解決。

raw-image
抱怨是正常,但動手改變才是出路。

也「不要問為甚麼沒有人看,先把事情做了再說。」

藝術與社會產出的關聯

「我們常理解對學術的研究,是一種對知識追求的態度,別人會給予一定的尊重與理解。但談到為藝術而藝術,就像只是沉溺在個人的理想世界,量度的尺度好像微妙地有差異。」阿定提到藝術創作的特質,它通常是非商業利益,而且創作的出發點也很真誠,這是一個人需求的驅使,自我實現的形式。在藝術史上也證實了這是很重要的面向,但在近代這樣的想法卻式微了,也可能是社會上沒有太多的資源允許這樣做。

當嘗試以藝術切入社會議題時,常會被質疑為何不直接去做社會運動而要搞這些藝術創作。顯得做創作的人就是想要來收割,也夾在中間而兩邊都吃力不討好。當嘗試以藝術希望介入社會時,常會被質疑為何不直接去做社會運動而要搞這些藝術創作。顯得做創作的人就是想要來收割,變成夾在中間而兩邊都吃力不討好。

raw-image

但阿定提到藝術實踐是能夠打開平日沒有討論的面向與思考方式,即管我們用言語,口號宣傳得再多,聽者都可能覺得開始有點膩。雖然這些運動仍扮演了主導的角色,但我們亦需要多元的表達方式呈現。當我們將同樣的議題帶進美術館,它能觸及到不同的人,並跳脫於新聞媒體的局限。

現時面對新聞媒體的內容我們都會抱著額外的批評思考,但進入到美術館,在沒有防備下與這些作品相遇,可能會在想法上發展出不一樣的開端。雖然這是不容易的事,然而當兩者能結合時作品帶來的張力會是驚艷的。

對從事攝影藝術創作的年青人們的小總結

藝術創作在旁人眼光總是充滿神秘色彩的領域,像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但它確實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你會遇到有很多的結構性問題,文化資本、機遇、金錢都是會面臨的困境。然而外在因素很多,但自我價值並不是別人能夠主觀或客觀地評論好壞,這些意見都可以作為參考但卻沒有標準答案。

「創作的年青朋友們要知道你最在乎是甚麼,認真生活並實踐就是一種貢獻。」

什麼是「創新人物誌」?我們在追求什麼?

「創新人物誌」藉由數位化技能,從規劃、製作、故事、包裝等整合來製作完成。目的要推廣各色人物歷程,來激發有潛質之青年吸收與進步。以失敗、挫折、轉型等職涯與目標路途上所面臨的困難作契機,邀請你/妳共同參與這場成長改革的硝煙! 如果喜歡我們,也歡迎來到火力創新實驗室幫我們按個讚 👍! 或是在臉書粉絲團上進行互動,我們都熱情的歡迎您 🔥 🔥 🔥
想分享你的創新轉折與故事嗎?填表單我們會聯繫您

▶️ http://bit.ly/2Vv7P6B
🚩追蹤 ig 帳號:https://reurl.cc/Lby17
🚩訂閱 Youtube 頻道:https://goo.gl/vJszkx
🚩按讚 Faceboook 專頁:https://goo.gl/VwSUT8
🚩搜尋官方網站:https://goo.gl/Ns81dC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火力創新的沙龍
31會員
28內容數
獨特的人正獨特的活著,你還尚未見識到不代表不存在,創新星球中是新的居所,持續湧進。 歡迎觀看創新人物誌,何時你會被入選到星球呢?
火力創新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7/21
如果每個人的起跑線一樣,與成功相關的論證與方程式大概早就存在,也不用各路投資專家每天盯著股票市場分析,何況現在網上資源從來不缺。但我想幾乎所有領域的成功人士大概都不會否認,我的成功並不是因為我對自身的要求與規劃。 理財比起存錢更像是一門自我管理的學問,這老生常談大概在腦中大概已打轉了無數次,好像也
Thumbnail
2020/07/21
如果每個人的起跑線一樣,與成功相關的論證與方程式大概早就存在,也不用各路投資專家每天盯著股票市場分析,何況現在網上資源從來不缺。但我想幾乎所有領域的成功人士大概都不會否認,我的成功並不是因為我對自身的要求與規劃。 理財比起存錢更像是一門自我管理的學問,這老生常談大概在腦中大概已打轉了無數次,好像也
Thumbnail
2020/05/04
李萬鏗,為「三明治工」共同創辦人。大學就讀於香港藝術學院,畢業後緊接著來到臺北藝術大學修讀藝術跨域研究所。與香港相比,他更喜愛台灣的生活步調,對於創作環境來說也較為舒適,因而研究所畢業決定逗留在台灣發展自己的事業。起初李萬鏗與兩位好友成立三明治工的故事源於研究所時期的課程「藝術與社會參與」,也因此與
Thumbnail
2020/05/04
李萬鏗,為「三明治工」共同創辦人。大學就讀於香港藝術學院,畢業後緊接著來到臺北藝術大學修讀藝術跨域研究所。與香港相比,他更喜愛台灣的生活步調,對於創作環境來說也較為舒適,因而研究所畢業決定逗留在台灣發展自己的事業。起初李萬鏗與兩位好友成立三明治工的故事源於研究所時期的課程「藝術與社會參與」,也因此與
Thumbnail
2020/04/13
時代不同,學生對老師或是老師對老師這「角色」的理解上都逐漸變質。教育競爭的激烈,補習班的泛濫,把老師的工作導向了著重知識的壓縮與傳遞,或是學生背誦的重要性,因而大多數對老師的刻板印象都會伴隨著嚴格和難親近的感覺,與像朋友般的相處模式好像沾不上邊。 學校中我們需要的是一位老師還是教育工作者呢?兩者之間
Thumbnail
2020/04/13
時代不同,學生對老師或是老師對老師這「角色」的理解上都逐漸變質。教育競爭的激烈,補習班的泛濫,把老師的工作導向了著重知識的壓縮與傳遞,或是學生背誦的重要性,因而大多數對老師的刻板印象都會伴隨著嚴格和難親近的感覺,與像朋友般的相處模式好像沾不上邊。 學校中我們需要的是一位老師還是教育工作者呢?兩者之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我相信台灣地緣的特殊性,可以長出獨特,但又能跟世界連結的作品。因為台灣是一個自由之地,不同的聲音能夠在這裡聚集,而這也是我觀看當代攝影的感受,希望能夠透過我在進行的諸多事情,傳遞給更多人知悉。
Thumbnail
我相信台灣地緣的特殊性,可以長出獨特,但又能跟世界連結的作品。因為台灣是一個自由之地,不同的聲音能夠在這裡聚集,而這也是我觀看當代攝影的感受,希望能夠透過我在進行的諸多事情,傳遞給更多人知悉。
Thumbnail
今天無意間看到 #宇多田光 回覆歌迷提問這段話,擊!中!我!心,而且說的好合理,可以直接的說明很多學習上遇到的狀況。 沒有輸入就絕對沒有成果,這個概念適用任何領域。
Thumbnail
今天無意間看到 #宇多田光 回覆歌迷提問這段話,擊!中!我!心,而且說的好合理,可以直接的說明很多學習上遇到的狀況。 沒有輸入就絕對沒有成果,這個概念適用任何領域。
Thumbnail
第一次做製片(靜態攝影),是在我成立攝影工作室不久。 那是一個攝影新舊世代交替的節點。 老輩的攝影很多是學徒上位的,去國外唸攝影的新世代,晚了我5-10年的光景。 那年 Gap服飾的亞洲行巡迴拍攝,台灣站我就代勞了。 不過攝影的成就感是製片遠非能及的。 製片門坎高,卻在成就別人。也非我願。
Thumbnail
第一次做製片(靜態攝影),是在我成立攝影工作室不久。 那是一個攝影新舊世代交替的節點。 老輩的攝影很多是學徒上位的,去國外唸攝影的新世代,晚了我5-10年的光景。 那年 Gap服飾的亞洲行巡迴拍攝,台灣站我就代勞了。 不過攝影的成就感是製片遠非能及的。 製片門坎高,卻在成就別人。也非我願。
Thumbnail
從文本到紙本──《牧羊人與屠宰場─庫德斯坦日記》青年創作成果發表會      誠如張雍與麥田出版社埋下緣分的第一本書《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的書名──攝影集的誕生,來自無畏地走入每個街角。
Thumbnail
從文本到紙本──《牧羊人與屠宰場─庫德斯坦日記》青年創作成果發表會      誠如張雍與麥田出版社埋下緣分的第一本書《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的書名──攝影集的誕生,來自無畏地走入每個街角。
Thumbnail
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二週,討論到被視為攝影聖經的《論攝影》,以及蘇珊宋塔格(Susan Sontag)。我過去已經發佈過一系列關於《論攝影》的筆記,但是課堂上,紀老則是以個人、哲學的角度探討。
Thumbnail
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二週,討論到被視為攝影聖經的《論攝影》,以及蘇珊宋塔格(Susan Sontag)。我過去已經發佈過一系列關於《論攝影》的筆記,但是課堂上,紀老則是以個人、哲學的角度探討。
Thumbnail
三月中左右,在臉書上看到大學的學長林韋丞出了自己的攝影集《隅と角》,支持之餘,也想知道關於這本攝影集的整個來龍去脈,以及背後的理念。以半正式的訪談與學長短促地聊了一杯咖啡的時間,提到了風景論、足立正生、私人經驗的公共性、攝影的解讀等等。
Thumbnail
三月中左右,在臉書上看到大學的學長林韋丞出了自己的攝影集《隅と角》,支持之餘,也想知道關於這本攝影集的整個來龍去脈,以及背後的理念。以半正式的訪談與學長短促地聊了一杯咖啡的時間,提到了風景論、足立正生、私人經驗的公共性、攝影的解讀等等。
Thumbnail
曹良賓(阿定)是LightBox公共圖書室的創辦人,也是一名藝術攝影家。除此之外仍有其他瑣碎的工作,協助藝術策展,舉辦攝影交流的活動等等。但大部份時間都是留在Lightbox,維持團隊的運作。從前訪到當日專訪,都感受到阿定談話時的魅力。一開始抱著以藝術攝影家定義他的身份,但經過幾句的交流後,從中卻察
Thumbnail
曹良賓(阿定)是LightBox公共圖書室的創辦人,也是一名藝術攝影家。除此之外仍有其他瑣碎的工作,協助藝術策展,舉辦攝影交流的活動等等。但大部份時間都是留在Lightbox,維持團隊的運作。從前訪到當日專訪,都感受到阿定談話時的魅力。一開始抱著以藝術攝影家定義他的身份,但經過幾句的交流後,從中卻察
Thumbnail
攝影晚安對話0820 最近聽到好幾個用愛情來比擬的事: 做事情有時候就好像談戀愛,即便你深愛著對方,有可能最後你發現分手是對大家都好的事。 提報題目後有效的破題常常是會顛覆自己原本的報題,這不是表示不好,比較是接近一對男女朋友有一天發現可以變成夫妻。 攝影是多數交往的感情中,少數可以白頭偕老的對象。
Thumbnail
攝影晚安對話0820 最近聽到好幾個用愛情來比擬的事: 做事情有時候就好像談戀愛,即便你深愛著對方,有可能最後你發現分手是對大家都好的事。 提報題目後有效的破題常常是會顛覆自己原本的報題,這不是表示不好,比較是接近一對男女朋友有一天發現可以變成夫妻。 攝影是多數交往的感情中,少數可以白頭偕老的對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