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紀|錯過之後—在京都,與散步的相遇
avatar-img
我是腿

旅紀|錯過之後—在京都,與散步的相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寫於 貳零貳參年拾月貳拾陸日

2016,京都

2016,京都

我是在日本喜歡上散步這件事的。精確一點來說,是在京都。

回憶起第一次出國是2016年的時候,那次是大學系上跟京都女子大學的交流計畫,其實那原本不該是我的第一次出國,而本質上我後來也不認為那是我第一次出國。


人生第一次的出國機會在國小,原本辦好了護照,要跟家人跟團一起去日本的立山黑部看雪(也即將是我人生第一次看到雪*註1),後來卻因為媽媽臨時無法請假,爸爸無法一打二,我就被犧牲了(說得很嚴重),去日本的是爸爸和哥哥。現在回憶起來,我不太記得當時有多失望,但記得他們回國後帶回很多不同幣值的日幣,然後我對於分類日幣很樂在其中,玩得很開心。


第二次機會是在高中,那時每年學校都會辦理跟日本學校的交流計畫,也會同時安排當地的home stay,好不容易說服媽媽(付錢)讓我去,卻在出發前一個月,日本發生311大地震,災情嚴重以致於取消了當年次的交流。隔一年,我就沒有機會再申請了,因此又再次與日本擦身而過。


還有第三次,不過那是在去京都之後了,下篇再來提,讓我們回到散步這件事情上面。


那次的行程是十天九夜,京都六天,神戶一天,大阪三天,前面六天因為白天時間都在work shop,其實自由的時間很少,加上我必須仰賴別人的wifi機,幾乎沒有一個人的時間,所以第三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決定只依靠GPS在飯店附近走走,不走還好,一走不得了,這裡的每一條路、每一條小巷都可以讓我佇足許久,早晨的陽光灑落,讓這裡原本的靜謐氣氛顯得更奇幻與平和。在家門前澆花的歐吉桑、揹著書包去上學的學生、騎腳踏車趕去上班的上班族……,我很想把自己隱形,因為我其實穿著夾腳拖散步(想說這樣比較輕鬆),我像個不明的外來種入侵這個世界,也自以為的想像著我正在破壞他們原有的生活節奏與日常風景,但這一切實在太迷人,我已經無可自拔的深陷在其中。



後來的每一天,我都選了一個不一樣的方向,我還是穿著夾腳拖,但不再想要把自己變不見,事實上我就是在這裡,不管我今天身分是個來交換的學生還是單純的旅客,至少我並未直接的去打擾他們的生活,我僅以觀察者的身分在這裡遊走著。


回想起來,會愛上散步也是一個誤打誤撞,那時候的我跟同行的同學旅伴並非熟識(我的熟識標準有點高),喜歡逛的地方、喜歡吃的東西也不太是同一個路線,加上我並沒有打算要爆買一波的準備,時常發生他們購物我等,我買食物他們等的狀況,這樣的情況只到第二天就已經到達我所能忍受的極限,才會在第三天開始了我的早晨散步小旅行,而京都的景色正正恰好打到我的喜好,那是一個叫做石山的車站,我們每天都會從這裡坐車進到京都市區,還是很感謝當時訂飯店的同學,這裡的生活感太實太美,七年過去了,我還能依稀記得我走在那裏的小巷裡,陽光不吝嗇地打在我的額頭、眼窩、臉頰、肩膀,那是個炎熱的八月,每次都走到大汗淋漓,但心靈深感富足。

2016,京都,琵琶湖

2016,京都,琵琶湖

原以為事過境遷,我可能再也無法寫出這樣子的感受,但下筆之後,回憶蜂擁而至,這個七年前的旅途,還有非常多的故事,不只是美好,也有憤怒、荒誕的時刻,但也因為這樣,這趟旅途才得以精彩豐盛。


註1:截至為止,我的人生,還是沒有看過真正的雪。


avatar-img
我是腿
2會員
9內容數
關於旅行和日常, 關於記憶和旅行, 關於日常和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是腿 的其他內容
前日晚上三峽朋友到訪,我們相約在我工作的店裡見面,等我下班收店後一起去吃宵夜。那間店是我每次去上班都會見到的鐵板燒,老實說他並不起眼,但從我上班到下班,客人總是沒有停過,雖說稱不上高朋滿座,但總有人站在店外等待或者坐在店內安靜地吃著晚餐
這一個禮拜以來,一直有想要下筆的衝動,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說起比較好,或者說這些記憶對我來說是過去式也是現在式,發生在不同時期卻同時存在於此刻。 想寫澳門的時候,想了香港。想寫蘭嶼對我的巨大改變,又不得不提起第一次去日本的早晨散步。
寫於貳零貳參年玖月捌日 今日久違的坐上文湖線,想起的依然是六年前那段短暫停留臺北的日子。其實每次搭上這條路線,都會讓我想起那對臺北還抱有某種憧憬及幻想的階段。 那一年因為畢業展的關係,需要在臺北待上一個禮拜,偏執及難搞如我,並沒有選擇和同學同住,自己找了間單人套房,在距離展區步行三十分鐘的小公寓
「澳門可以去那麼多天喔?」 「不是三天就差不多了嗎?」 「蛤?你去十天要玩什麼?」 在去港澳的前後,不乏聽到這類的疑問。
今年八月出國前,我在三重圖書館借不到想要的書,然後就在書架上盲選了幾本,其中一本《隱形澳門》,我天真的幻想能在去澳門之前或帶去澳門看完,但在臺灣急於工作賺旅費沒空看,在澳門又靜不下心,於是我把這本書帶去澳門又帶了回來。
前日晚上三峽朋友到訪,我們相約在我工作的店裡見面,等我下班收店後一起去吃宵夜。那間店是我每次去上班都會見到的鐵板燒,老實說他並不起眼,但從我上班到下班,客人總是沒有停過,雖說稱不上高朋滿座,但總有人站在店外等待或者坐在店內安靜地吃著晚餐
這一個禮拜以來,一直有想要下筆的衝動,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說起比較好,或者說這些記憶對我來說是過去式也是現在式,發生在不同時期卻同時存在於此刻。 想寫澳門的時候,想了香港。想寫蘭嶼對我的巨大改變,又不得不提起第一次去日本的早晨散步。
寫於貳零貳參年玖月捌日 今日久違的坐上文湖線,想起的依然是六年前那段短暫停留臺北的日子。其實每次搭上這條路線,都會讓我想起那對臺北還抱有某種憧憬及幻想的階段。 那一年因為畢業展的關係,需要在臺北待上一個禮拜,偏執及難搞如我,並沒有選擇和同學同住,自己找了間單人套房,在距離展區步行三十分鐘的小公寓
「澳門可以去那麼多天喔?」 「不是三天就差不多了嗎?」 「蛤?你去十天要玩什麼?」 在去港澳的前後,不乏聽到這類的疑問。
今年八月出國前,我在三重圖書館借不到想要的書,然後就在書架上盲選了幾本,其中一本《隱形澳門》,我天真的幻想能在去澳門之前或帶去澳門看完,但在臺灣急於工作賺旅費沒空看,在澳門又靜不下心,於是我把這本書帶去澳門又帶了回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是帶有惡意的詛咒信性質虛構怪談。 這是虛構的創作故事,大家看看就好噢~原故事為知名怪談「昔田舎で起こったこと」 (完整故事如下‼️) 這是第一次跟人講這件事,如果有空的人就看看吧。 先說好,文章很長,文筆也可能很爛,沒有任何情色內容。 而且我大概不會回覆,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
在古道具展看到一顆像哆啦A夢一樣可愛的鈴鐺,當下覺得「啊這也太可愛了吧」,毫不猶豫就買回家。 誰知道,自從它來到我家,夜裡有時候就會聽見鈴聲響起……像是從那天起,就有什麼東西悄悄跟著我了。 這次我乾脆把這顆詭異的鈴鐺,做成哆啦A夢風的項鍊,自己都越來越有感情。 結果在家裡戴著走廊上走來走去
東京一棟45年歷史公寓的房東將租金調漲近三倍,引發住戶不滿。新房東A公司為一家疑似空殼公司,似乎想以高租金驅逐住戶。文章探討了日本租賃法律對房客的保護,以及房東不合理漲價的案例,並提及該地區的都市再開發計畫。
這是帶有惡意的詛咒信性質虛構怪談。 這是虛構的創作故事,大家看看就好噢~原故事為知名怪談「昔田舎で起こったこと」 (完整故事如下‼️) 這是第一次跟人講這件事,如果有空的人就看看吧。 先說好,文章很長,文筆也可能很爛,沒有任何情色內容。 而且我大概不會回覆,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
在古道具展看到一顆像哆啦A夢一樣可愛的鈴鐺,當下覺得「啊這也太可愛了吧」,毫不猶豫就買回家。 誰知道,自從它來到我家,夜裡有時候就會聽見鈴聲響起……像是從那天起,就有什麼東西悄悄跟著我了。 這次我乾脆把這顆詭異的鈴鐺,做成哆啦A夢風的項鍊,自己都越來越有感情。 結果在家裡戴著走廊上走來走去
東京一棟45年歷史公寓的房東將租金調漲近三倍,引發住戶不滿。新房東A公司為一家疑似空殼公司,似乎想以高租金驅逐住戶。文章探討了日本租賃法律對房客的保護,以及房東不合理漲價的案例,並提及該地區的都市再開發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