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溝通』‧『可信度』

2023/10/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如果無視這些事項,將會承受嚴重的損失和後果。

在國際政治,特別是在國家之間關係中經常使用到"嚇阻(deterrence)",想必台灣的大家也不陌生。 在政治學術語中,欲阻止敵人採取某些行動的策略,讓敵人意識到被攻擊國家的反擊報復所造成的損失大於敵人第一次攻擊所帶來的好處。

但在國際政治學中的嚇阻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要件才會生效。 通常許多學者爲了更詳細的說明,有時會提及統計,還會出現一些較複雜的遊戲理論。 從一般較為廣泛被接受的定義來看,嚇阻是意味通過讓想要做出不理性行爲的行爲者了解確認行爲的付出高於所獲得利益的事實來預防這種行爲。那麼更具體地說,是指讓對方了解在戰爭中遭受的損失將會比通過戰爭所獲得的利益更大,從而放棄或是不進行戰爭的行爲。

嚇阻戰略中必須要有發出威脅一方,而另一方才能實行嚇阻。因為才能充分因應對發出威脅那一方的軍事配置與手段,換言之,若無侵略威脅的一方,難以做出相應的軍事計畫與準備,那麼只能說是防禦措施。若無出現具體威脅,將難以事先做出準備,也無法對軍事資源做出合理的安排。

在嚇阻方面,是有"嚇阻的條件",即在什麼情況下嚇阻會起到作用。 「能力」「溝通」「可信度」,要讓嚇阻生效須滿足這三個條件。
首先是"能力",發出嚇阻的國家是否擁有執行自己提出的報復威脅的手段與力量,這裡指的是能夠將報復付諸實行的能力。 這將需要對武器系統、武器的生存能力、指揮控制等等進行審查評估。例如:武器的力量將是最基礎的指標,是指發出嚇阻國家的武器在數量、大小、作戰信賴度方面是否與威脅成正比,只有具備這種能力時,才能知道嚇阻國家的能力是否足以相信。

接下來是"溝通",就國際理論來說,嚇阻是一種溝通的行為。若想讓嚇阻有效果,那麼就是必須讓對方明確知道我方的底線和不能接受的行為,及若貿然行事的後果為何。因此發出嚇阻一方須慎重明確地將正確訊息傳達。
簡單白話來說:讓敵人準確知道,如果無視這些事項,我將會讓你承受嚴重的損失和後果。

最後是"可信度",這個部分會與上述兩個要件有密切相關。多半時候,會檢視發出嚇阻國家的外交努力和國際信用程度,會是發出威脅攻擊的那一方相當重要的參考指標。
讓對方相信我方"能力"和"所言"(溝通)不是空言的恫嚇。

衆所周知,韓國最直接的暴露在北韓的核武和導彈旁邊,如同我們長期以來我們面對巨大威脅,處於各種不對稱戰鬥力的威脅下。不僅僅是我們,這也是未來很有可能是周邊國家也要考慮的威脅。 那麼我們需要的就是完整的"嚇阻能力"。面對敵人的挑釁時,打擊敵人的中心的防禦能力和攻擊能力非常重要,但嚇阻能力卻比什麼都重要,因為這是在二戰之後被視為防止戰爭最重要的手段 。

2023國防報告書內頁〈國防部〉

2023國防報告書內頁〈國防部〉



毫無疑問,這些年台灣國防自主的「國機國造」「國艦國造」「潛艦國造」這些努力都是在提高我們軍隊的嚇阻能力。 希望這些我們的國防未來能夠順利紮實推進,讓現在和未來的敵人看到我們的能力,接收到我們訊息,相信我們的決心。
(那個要和談的,要對話的,如果有用的話還在那邊耗了70幾年嗎? 我就問?
回顧歷史就是有些人能力不足又貪心權力,造成今日的台灣。 (僅是個人淺見



👉🏻謝謝你看見我,希望有榮幸獲得你的【愛心】❤️
👉🏻謝謝你看見我,希望有機會獲得你的【追蹤】✅
你的支持與鼓勵,會成為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謝謝你。
(這周經常忙到都早上五點才睡覺,就連好不容易周末可以好好睡著時,還夢到在讀論文.....救命呀.....

144會員
131內容數
這些有的沒的,看似遙遠卻又如此貼近身邊的大小事,想透過每次學習,透過每次交換分享,每次思緒的整理,來自各方的文字,然後搭乘載有歷史脈絡,可以去未來的時光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