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冷靜』與『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讀書筆記 - 關於自我覺察

更新於 2024/10/28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書封

書封

以下列舉一些職場可能會發生的情境:

  1. QA測試時遇到問題,去問負責寫功能的工程師A,工程師A不假思索大聲表示:『你先回去把設計書看過再來討論,我都照設計上做的。』
  2. 設計師B收到需求臨時變更的通知,討論期間設計師B的態度越來越差,說話越來越大聲,甚至出現摔東西等情緒反應。
  3. 向專案經理C回報時程或技術問題時,專案經理C皺眉表示:『這應該沒有很難吧?怎麼這麼弱?』

我不確定大家有沒有遇過這些類似狀況,我自己倒是全遇過了。人類當大腦收到若干信號,若是判斷為對自己有風險或威脅時,出於生物本能會想自保,上面列舉的反應也就算預期之內。

先不談上面的事件會讓團隊關係劍拔弩張,對實際問題是否能夠解決,也無實質幫助。人一但進入防禦自保狀態,就會固守自己最熟悉的部分,例如知識,技能,還有自尊。這種狀態手上的解方是有可能不夠多的,加上自己的堅持而不肯對外求援,事情可能就會越變越糟。

看完上面的例子,我相信理智的人都不會想成為上述A,,B與C,但實際上碰到問題,各種內外部狀況一起發生,情緒一上來,還是有可能會做出一些傷害彼此的反應。


『刻意冷靜』書中探討『自我覺察』的能力,用來幫助我們的理智戰勝故步自封的心態,而『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書中對於自我覺察的練習方式,個人認為較淺顯易懂,所以將兩本書有關自我覺察的部分整合在一起介紹。


書名:『刻意冷靜:從承擔風險到穩操勝算,麥肯錫高階團隊都在用的抗壓思考策略』

英文書名:『Deliberate Calm: How to Learn and Lead in a Volatile World』

作者:『Jacqueline Brassey, Aaron De Smet, Michiel Kruyt』


書名:『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

英文書名:『The Mindful Way Through Depression: Freeing Yourself from Chronic Unhappiness』

作者:『Mark Williams, PhD、John Teasdale, PhD、Zindel Segal, PhD、Jon Kabat-Zinn, PhD』


想法和情緒有相互支援和強化的作用


人類有四種基本情緒,分別為快樂,生氣,悲傷,恐懼。大腦中的杏仁核扮演了恐懼這個情緒的核心地位,當遇到可能是威脅狀況時,就會產生恐懼感,讓我們迅速決定該戰鬥還是逃跑,是一種非常有用的生存機制。

大腦是非常耗能的器官,需要20%的總能量來維持運作,所以有一些捷徑會用來節省能量,例如會透過以前的經驗,來預測目前的狀況是否為威脅,並可能產生對應的情緒,於是乎就算是現實沒有發生真正的威脅,光是想法與臆測,恐懼感便會產生了,於是人就進入了自我保護狀態。


另外,還有一種很具殺傷力的偏見,叫做驗證偏誤(confimation bias):人傾向於尋找,蒐集並解讀能支持自己認知假設的訊息,在自我保護狀態時更是明顯。當我們想法得到應證,大腦會釋放多巴胺來獎勵自己,並建立神經連結,所以傾向確認自己是對的,然後得到快感。

神經連結建立固定後,偏見就不容易改變。有些狀況,例如牽涉政治與宗教議題的資訊,會透過前額葉皮質層的作用,過濾掉與自己已經建立的信念不一致的資訊,或忽略掉其中的不一致性。


透過上面兩點可以得知,若想要有更開放的心胸,除了要處理情緒問題,還要處理腦海中的想法,雙管齊下。而『自我覺察』可以同時解決兩個問題,但在介紹自我覺察前,我們先『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中談到的『反覆思索』。


反覆思索


想像一下以下案例:某A的主管不滿意他的工作成果,念了他幾句。某A自然心裡不好受,於是回家通勤的路上,雖然在滑手機,但是腦海裡全是各種念頭與負面情緒,例如『明明就沒把需求講清楚,根本是苛求。』『只是個PM的傳聲筒。』『主管應該是跟我不對盤吧?』『主管想整我的話,這工作還待的下去嗎?』『現在經濟不景氣,被資遣的話找得到工作嗎?』雖然只是被主管唸了幾句,但在A的腦海裡,已經在想被資遣後該怎麼辦了,想當然爾越想越鬱卒。


上面這種心智的自我關注與自我批評的模式,心理學家稱為反覆思索(rumination),當我們反覆思索時,就可能困在不快樂的事實,原因,意義與結果當中。我們被困在原本想逃離的情緒中,就如同提油救火一般。


心智的行動模式流程圖

心智的行動模式流程圖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狀況,我們可以追溯到人類優越的批判思考能力:心智的行動模式(doing mode)。如上圖,當有一個外部任務,例如通勤到公司等,從家裡離開時,就會估算離公司還有多少路程,要轉哪一站捷運,怎麼走比較快,是否離目標差距越來越小,重複這些運作直到達成目標。


反覆思索流程圖

反覆思索流程圖


行動模式對於要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很有幫助,但問題在於我們想要透過解決『問題』的方式,來處理『情緒』。參考上圖,當行動模式想要幫忙解決情緒問題時,因為會量測與目標的差異,所以會聚焦在我們期望的樣貌,以及實際跟期待的落差,使得情況雪上加霜。


當負面情緒,記憶與思考模式在腦海浮現時,有一種不同於批判思考的行動模式的另一種模式可以處理這個狀況,而進入另外一種模式的關鍵在於覺察(awareness)


自我覺察的練習


行動模式透過批判思考來進行,還有另一種模式則是覺察自身,稱為心智的同在模式(being mode)。


先舉一個例子來幫助了解同在模式:假設你正要吃A5和牛燒肉大餐,或是喝翡翠莊園紅標藝伎咖啡,總之就是你能想像得到非常高品質的食物,我想應該會全心全靈的想要感受這對大餐,放大自己視覺,嗅覺,味覺,腦袋淨空去感受即將入口的人間美味。這時候的專注力都在大餐上,不會胡思亂想。


你可以對美食用這樣的專注力去感受,那你是否曾用這樣的專注力去感受喝一杯白開水,自己的一呼一吸,以及存在你心中的各種念頭嗎?


培養這種覺察的核心技巧就是正念(mindfulness),『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書中翻譯為『內觀』,但由於正念是比較普遍的概念,為了方便大家檢索相關資料,所以在此用正念這個詞。正念是在當下透過有意識的專注,以一種不帶評價的方式,如實地覺察,跟『反覆思索』比較如下:

  1. 正念是有意識的:反覆思索是一種對反應開啟自動導航的狀態,身體可能在做某件事,但腦袋卻迷失在某個想法中,相對於此,正念時更能意識到現實狀況。
  2. 正念直接關注於當下經驗:反覆思索,腦袋被思緒與抽象概念所佔據,就如同心煩時吃飯想當然是食不知味,回想前面吃大餐的例子,就知道正念是注重當下感受的,而反覆思索則把想法推到過去,與想像中的未來。
  3. 正念是不帶評價的:行動模式會想著目標而前進,所以會有個期待的目標,因此,行動模式衍生的『反覆思索』是會帶有自己的主觀評價與判斷的,而期待落差也就會產生更多不同的情緒或想法。相對的正念則是允許我們所感受到的事物,以當下的樣貌呈現。


但為什麽同在模式的覺察能力可以幫助我們處理情緒呢?我們知道情緒是演化而來的生理反應,他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不會一直存在。反覆思索會造成情緒被放大或延續時間,而不帶評價的覺察,則只是專心的感受情緒而不讓思緒蔓延,等情緒的效果下降,我們就可以用理性來做出更明智的反應。另外不帶評價的想法,不會執著於某個念頭,這會讓我們更容易轉換為成其他更明智的心態。


行動模式與同在模式的切換

行動模式與同在模式的切換

參考上圖,冥想靜坐相關的正念練習,主要就是練習如何從行動模式轉為同在模式,但我們已經很習慣行動模式,常常一個念頭來了,就開始想東想西。當發現自己反覆思索時,代表你已經覺察到你的注意力飄走了。此時可以把一個當下發生,且『中性』的行動,當作是專注的標的。『中性』就我的理解,是指你不太會想做太主觀的評價或期待。假如是靜坐來練習,那就專注力放在感受『呼吸』上,假如是在走路時練習,那就把改把專注力放在『腳步』上。腦海念頭的出現是無法控制的,所以練習時就是反覆地將注意力從念頭拉回來到呼吸或行走上,下圖是正念練習時會反覆出現的狀況。


正念練習可能出現的情境

正念練習可能出現的情境

並不是說腦袋完全不能反覆思索,有時候好點子也是在反覆思索時浮現。行動模式與同在模式並無好壞之分,而是有各自合適的情境,練習正念的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在需要的狀況下切換模式。


自我覺察的實地應用


回到『刻意冷靜』一書,雖然書上鮮少提到正念,但其中對於自我覺察效果與練習方式的描述,與正念不謀而合,例如書上就有這樣提到:『在做出任何行動之前,先讓自己接受當下的狀況和內在感受,不去做任何判斷或是無謂地希望事情能有所不同。察覺周遭環境如何影響自己的內心,注意到自己的恐慌和焦慮如何影響到整個外部環境。這個不同的回應的通道。』另外,在『刻意冷靜』一書除了自我覺察外,也強調需要覺察所處的狀況和處境,同時覺察『自身』與『外部』,所以稱作『雙重覺察』


覺察五階段

覺察五階段


雙重覺察並不容易,需多加練習,參考上圖,根據覺察練習的程度,可分成幾個不同階段,以下列出個階段並舉例:

  1. 一無所覺—未覺察內在狀況或外部環境:開會時遇到同事與自己意見不同,為維護自尊而堅持己見,事後也覺得對方在找自己麻煩,因產生嫌隙。
  2. 後知後覺—在事情發生之後才察覺:同樣的狀況,但在開完會後,會後悔自己應對的方式不太好。
  3. 略有所感—有所覺察,但無法在當下做出有效回應:開會時遇到同事與自己意見不同,雖然知道自己起了防衛心態,但還是忍不住開始反駁。
  4. 迅速回應—有所覺察,能在短暫的停頓後作出回應:同樣的狀況,知道自己起了防衛心態,便先停頓下來,等到自己比較理智時,才用比較友善開放的方式回應。
  5. 適應調整—有所覺察,並能後夠在當下有效地轉換心態(雙重覺察的表現):同樣的狀況,很快地覺察自己與對方的狀況,並馬上調整為有利溝通的心態。


當遇到需要應用雙重覺察的狀況時,書上提供一個技巧,這技巧分成三個部分:『覺察,暫停,重構』


『覺察』:先辨識出一些自己轉換到自我保護狀態的跡象,例如:

  • 身體的線索:身體緊繃,手心出汗,緊咬著牙,心跳加速,呼吸短淺,感覺腎上腺素分泌等等身體感覺的跡象。
  • 思緒的線索:出現負面想法,或想捍衛自己所認為的真相時。
  • 行為的線索:說話音調明顯提高,聲量越來越大,甚至大吼大叫,或封閉自我以及逃避等等。


『暫停』:當發現自己或對方有這以上跡象時,最好先暫停下來,然後有一些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恢復平靜:

  • 深呼吸並專注於呼氣:呼氣時間比吸氣時間長的深呼吸,可以降低心率和身體壓力狀態。也可以順便透過正念的方式協助整理思緒。
  • 放大視野:假如可以看到窗外遠景,就稍微把注意力專注在遠處眺望一下。
  • 動動身體:稍微動一下身體可以釋放一些壓力,做做柔軟操或快步走路之類的。
  • 保持平靜的語調:把說話速度慢下來,字句間多點停頓,音量小一點,就算沒附近沒人,用這方式自言自語也能幫助恢復平靜。


『重構』:當身體恢復平靜後,再來覺察腦海中的思考框架,並轉換為正向思考:

  • 視挑戰為機會:『發生問題對自己造成困擾』這樣的想法切換為『解決問題可以帶來機會』的話,會給自己帶來更多力量。
  • 先尋求了解:我們常常會預設其他人的想法或感覺而承受壓力,但其實我們能真正了解的,只有自己的想法。或許先想辦法瞭解更多,事情會不一樣。
  • 保持好奇心:與上一點精神類似,準備一些開放式不帶攻擊性的問題,來幫助大家瞭解更多。
  • 與『為什麼』連結:某件事會引起我們的負面情緒,應該是自己很關心的事,所以問問自己『為什麼這對我如此重要?』,或許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
  • 暫停:有些情況確實需要立即行動,但很多狀況不需要,先按兵不動也是一種選擇。


隨著練習次數越來越多,需要暫停冷靜和重構的狀況會越來越少,三步驟的循環也會越來越快。當自己腦袋的思考迴路長久使用更開放的心態重新連結,或是對自己有更加正面的身份認同時,甚至也不需要『重構』步驟來調整心態,進而達到雙重覺察的境界。


我個人對自我覺察的看法


我也曾被身心科疾病困擾了數年,因為嚴重的焦慮症,莫名的恐慌,心搏加速而成為急診室的常客,後來透過藥物,調整生活與工作型態等方式,至今才稍微減輕症狀,然而偶爾症狀還是會輕微發作,或是被自己的壞脾氣壞事,所以除了有特別留意正念減壓的練習外,也想了解如何才能『刻意冷靜』。


正念練習的好處已經廣為流傳,Apple watch上也有正念APP幫助使用者練習,有許書籍與相關實證說明正念練習能夠穩定情緒,紓解壓力,並提升自我覺察的程度:

  1. 在本書『刻意冷靜』中,說明了雙重覺察可以幫助自己或團隊轉換心態,用更開放的心胸學習事物與面對挑戰。
  2. 『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一書中有說明,透過正念可以幫助為嚴重負面情緒甚至憂鬱症所苦的人舒緩情緒。
  3. 『多巴胺國度』書中也有提到透過正念,可以減緩各種成癮戒斷時帶來的痛苦。
  4. 『快樂實現自主富有』書中提到容易滿足可以更快樂,而要減少無窮盡無上限的慾望,便需要透過自我覺察的修煉。


因此我個人認為自我覺察的練習是CP值很高的活動,若是學了許多知識或技能,但在重要挑戰時因為情緒不定而無法發揮,便容易功虧一簣。而讓自己不需要得到更多而更快樂,更是受用無窮的終身修煉。


不過正念等自我覺察的練習,畢竟是內心的訓練,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外人很難直接給回饋,只能間接的引導,這是自我覺察比較難學習的原因,練習者可能要想辦法自行『頓悟』。而且,若是自己沒有『病識感』,不認為自己有必要改變,覺得問題都出在他人與環境,這樣也不會想跨出練習自我覺察的那一步。


總的來說,我很高興有幸能看到『刻意冷靜』,以及『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這兩本書,我的內心與看事物的角度,著實因為這兩本書產生了一些變化。


『刻意冷靜』一書還有許多『雙重覺察』的應用場景,預計會再寫一篇相關文章,敬請期待。

avatar-img
10會員
20內容數
本專題用來記錄個人的讀書筆記。閱讀的書籍主要包括個人成長,生產力,以及日常知識等種類書籍,不定期更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歐美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一篇講了『麥肯錫最強問題解決法』一書中有關『問題分解』的內容,這一篇要談『問題分析』的部分,這邊再複習一下書中所列出的『七步驟』:『定義問題』,『分解』,『排序』,『計畫』,『分析』,『統合』,『溝通』。
現在許多職能之所以稀缺較難以取代,就在於這些職能並非只是日常規律性的操作行為,而是能解決問題,解決某些人的痛點。醫師解決人健康上的問題,產品設計者解決消費者需求方面的問題,工程師解決技術進展上的問題,等等,這都圍繞在解決問題這個核心技能上。 本書提供更高層次的分析與解決問題流程。
『快樂實現自主富有』本書分成了兩個主軸,分別是『財富』與『快樂』。上一篇我們把談書中描述『財富』的內容,這篇文章就來把剩下『快樂』的部分談完。
『快樂實現自主富有』是作者收集矽谷創投界標竿人物,納瓦爾.拉維肯發表過的文章,談話,推文整理而成的書籍。猶如一名智者,將他豐富的人生經驗,淬鍊之後娓娓道來。這本書有兩大主軸,分別是『財富』與『快樂』,本文將聚焦在書中談論『財富』的部分,『快樂』的部分會分第二篇文章來談。
『Get Thing Done』是十分實用的管理書籍,書裡記載的方法在此先簡稱『GTD』方法。GTD這套方法,透過Notion加以實作,已落實在我的生活中好一陣子。本文會簡述GTD一書摘要,以及自己實踐後的調整結果。
上一篇講了『麥肯錫最強問題解決法』一書中有關『問題分解』的內容,這一篇要談『問題分析』的部分,這邊再複習一下書中所列出的『七步驟』:『定義問題』,『分解』,『排序』,『計畫』,『分析』,『統合』,『溝通』。
現在許多職能之所以稀缺較難以取代,就在於這些職能並非只是日常規律性的操作行為,而是能解決問題,解決某些人的痛點。醫師解決人健康上的問題,產品設計者解決消費者需求方面的問題,工程師解決技術進展上的問題,等等,這都圍繞在解決問題這個核心技能上。 本書提供更高層次的分析與解決問題流程。
『快樂實現自主富有』本書分成了兩個主軸,分別是『財富』與『快樂』。上一篇我們把談書中描述『財富』的內容,這篇文章就來把剩下『快樂』的部分談完。
『快樂實現自主富有』是作者收集矽谷創投界標竿人物,納瓦爾.拉維肯發表過的文章,談話,推文整理而成的書籍。猶如一名智者,將他豐富的人生經驗,淬鍊之後娓娓道來。這本書有兩大主軸,分別是『財富』與『快樂』,本文將聚焦在書中談論『財富』的部分,『快樂』的部分會分第二篇文章來談。
『Get Thing Done』是十分實用的管理書籍,書裡記載的方法在此先簡稱『GTD』方法。GTD這套方法,透過Notion加以實作,已落實在我的生活中好一陣子。本文會簡述GTD一書摘要,以及自己實踐後的調整結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成為學習型領導者,並以麥肯錫三位資深顧問的實踐成果為例。內容包括學習型領導風格、冰山理論、心態切換、生理與認知上的介入調整以及生活模式建議。
Thumbnail
現代生活快節奏,必須在混亂不確定中保持冷靜、理性思考的挑戰。《刻意冷靜》強調冷靜思考是一種心態與技能,能幫助做出理性有效決策。冷靜思考重要性包含提早察覺內在不安信號、適應成長、雙重覺察、身心連結、不同心態和方法等。冷靜思考不僅個人修練,亦可團隊協作方式,提升自我控制和問題解決能力。
Thumbnail
2024/2/15 對葉爾欽與普京深有影響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金(Solzhenitsyn)堅持俄羅斯受蘇聯體制所害,應解散蘇聯、保留「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為歷史核心」的主張。英國前首相強生批判普京只是維基百科水準,大概不知維基多數陳述偏袒西方,難以達到古拉格群島鑄造的深度。
Thumbnail
刻意冷靜』一書所談到的『雙重覺察』,在於覺察『外部環境』與『內在狀態』,透過『覺察-暫停-重構』三個步驟,去感受當下自身與外部狀況,暫停下來讓內心平靜後,轉換為更正面的心態。 上圖是會讓我們進入保護機制的各項因素邏輯樹,簡單講一下各個分支: 外在環境:從熟悉的環境轉換到需要重新適應的環境,所
Thumbnail
『刻意冷靜』這本書『自我覺察』的能力如何幫助我們的理智戰勝故步自封的心態。而『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則是介紹用更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如何練習『自我覺察』。本文將兩本書有關『自我覺察』的部分整合在一起介紹。
Thumbnail
我是一個超級容易緊張,遇到越需要冷靜的場合越無法冷靜的人,比如說我從小就很怕老師、長官、老闆這種上對下的角色,在公司遇到跟老闆講話的場合,我就會特別緊張,然後把所有要講的話忘光光,等到事後才想到明明有很多想法想講,在台上那一刻就因無法保持冷靜而錯失機會。有人也跟我一樣懊惱自己為什麼這麼容易緊張的嗎?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獨立評論:刻意變胖,是為了慢性自殺?《我的鯨魚老爸》訴說男性的悲傷人生 | 嚴冬晴 / 特約作者 | 獨立評論 (cw.com.tw) 今年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中,男主角是一個競爭極為激烈的組別。其中,由布蘭登費雪主演的《我的鯨魚老爸》,是一部讓引頸期盼的影迷們看完後為之驚豔的作品。有別於
Thumbnail
『刻意致富』的歷史從五十年前說起,但你會發現到了現在,想要真正的『刻意致富』你仍然需要具有找到機會慧眼,並且準確的掌握機會的實踐力。這次的閱讀,就是透過案例告訴你成功的致富者是如何找到機會,並且實踐機會的。本次的閱讀我收穫了三項的致富思考力因子,相信能夠讓你對於這本書所談的核心觀念能有所收穫。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成為學習型領導者,並以麥肯錫三位資深顧問的實踐成果為例。內容包括學習型領導風格、冰山理論、心態切換、生理與認知上的介入調整以及生活模式建議。
Thumbnail
現代生活快節奏,必須在混亂不確定中保持冷靜、理性思考的挑戰。《刻意冷靜》強調冷靜思考是一種心態與技能,能幫助做出理性有效決策。冷靜思考重要性包含提早察覺內在不安信號、適應成長、雙重覺察、身心連結、不同心態和方法等。冷靜思考不僅個人修練,亦可團隊協作方式,提升自我控制和問題解決能力。
Thumbnail
2024/2/15 對葉爾欽與普京深有影響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金(Solzhenitsyn)堅持俄羅斯受蘇聯體制所害,應解散蘇聯、保留「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為歷史核心」的主張。英國前首相強生批判普京只是維基百科水準,大概不知維基多數陳述偏袒西方,難以達到古拉格群島鑄造的深度。
Thumbnail
刻意冷靜』一書所談到的『雙重覺察』,在於覺察『外部環境』與『內在狀態』,透過『覺察-暫停-重構』三個步驟,去感受當下自身與外部狀況,暫停下來讓內心平靜後,轉換為更正面的心態。 上圖是會讓我們進入保護機制的各項因素邏輯樹,簡單講一下各個分支: 外在環境:從熟悉的環境轉換到需要重新適應的環境,所
Thumbnail
『刻意冷靜』這本書『自我覺察』的能力如何幫助我們的理智戰勝故步自封的心態。而『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則是介紹用更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如何練習『自我覺察』。本文將兩本書有關『自我覺察』的部分整合在一起介紹。
Thumbnail
我是一個超級容易緊張,遇到越需要冷靜的場合越無法冷靜的人,比如說我從小就很怕老師、長官、老闆這種上對下的角色,在公司遇到跟老闆講話的場合,我就會特別緊張,然後把所有要講的話忘光光,等到事後才想到明明有很多想法想講,在台上那一刻就因無法保持冷靜而錯失機會。有人也跟我一樣懊惱自己為什麼這麼容易緊張的嗎?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獨立評論:刻意變胖,是為了慢性自殺?《我的鯨魚老爸》訴說男性的悲傷人生 | 嚴冬晴 / 特約作者 | 獨立評論 (cw.com.tw) 今年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中,男主角是一個競爭極為激烈的組別。其中,由布蘭登費雪主演的《我的鯨魚老爸》,是一部讓引頸期盼的影迷們看完後為之驚豔的作品。有別於
Thumbnail
『刻意致富』的歷史從五十年前說起,但你會發現到了現在,想要真正的『刻意致富』你仍然需要具有找到機會慧眼,並且準確的掌握機會的實踐力。這次的閱讀,就是透過案例告訴你成功的致富者是如何找到機會,並且實踐機會的。本次的閱讀我收穫了三項的致富思考力因子,相信能夠讓你對於這本書所談的核心觀念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