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性植根于中华文明深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深知和平之宝贵。和谐稳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生活方式,和平共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处世之道,和合仁善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文化基因。在长期发展中,中华文明形成了特有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平正义的战争观,和平性植根于中华文明深处。

中国古人认为,天地化育万物、诞生人类,天地人互相联系。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普遍联系和整体思维,将自然之道和人间伦理有机联系起来。宇宙万物、人类社会既千差万别又是一个统一整体,和合相生、生生不息。这一宇宙观蕴含着顺应自然、敬畏自然、敬畏秩序的文化基因。和谐、稳定、秩序是中华先民史前时期就形成的生活方式,并一直延续下来。比如,考古发现表明,八千年前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的村落里房屋成排分布,六千多年前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姜寨等村落里房门朝向中央广场,都显示出社会内部崇尚集体利益,社会秩序井然。八千年前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等的墓葬排列整齐,已有“族葬”习俗,将现实社会秩序延伸到身后世界。无论是聚落、墓葬的排列有序,还是都邑的中轴对称,礼器的成组成套等,都体现出中国人对秩序和稳定的不懈追求。

avatar-img
1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歷史長河中,文化與種族的交融塑造了現代中國的多元性。從古代的華夏文明到現代的中華民族,這一過程充滿了戰爭、融合、征服與重建。許多古代事件對現代中國人的基因構成、文化傳承以及國族認同產生了深遠影響。
Thumbnail
我們現代的文明是真的文明嗎? 當我們俯瞰今天的世界,高樓林立、科技進步、社會組織複雜,人類似乎已經步入「文明的巔峰」。然而,當我們回顧國家尚未誕生之前的時代,那些狩獵採集、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日子,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原始部落的生活,是否也許更接近人類真正的本性?現代的文明,真的是我們想追求的終極目標嗎?
  如今,沒有什麼比我們親眼見到的現象更真實,沒有什麼比跨國企業、比網際網路、比賣座電影更加真實。那些明明已經凝鍊卻無比巨大的現代性,成為了人類意識與價值的最主要來源,這些「人造物」不再為人所效勞,而是賦予人類勞動價值,好讓自己得以更廣泛地自我複製與傳播的新的神祇。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自律有為,社會有序,為大和民族典范。 同心共進,志向高遠,做中華子孫榜樣。 莊嚴自由,夢想慈悲,是覺悟民族精髓。 和諧共生,智慧永存,展世界和平宏圖。 這四段詞如果整體難以實現,就分段做好自己。原次中華若能遵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即使尚未統一,也能各自成就自我。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兩岸關繫是中國國內事務,也是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是兩岸人民共同的願望和目標,也是中國政府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在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繫和平髮展,共同構建兩岸美好未來,是當代中國麵臨的重大曆史任務。本文將探討兩岸美好未來建立在和平統一的基礎上的意義和途徑。 首先,
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實現祖國統一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使命和國家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進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實現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 首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和基本特征。自古以來,中國的統一一直是歷史的大趨勢,無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歷史長河中,文化與種族的交融塑造了現代中國的多元性。從古代的華夏文明到現代的中華民族,這一過程充滿了戰爭、融合、征服與重建。許多古代事件對現代中國人的基因構成、文化傳承以及國族認同產生了深遠影響。
Thumbnail
我們現代的文明是真的文明嗎? 當我們俯瞰今天的世界,高樓林立、科技進步、社會組織複雜,人類似乎已經步入「文明的巔峰」。然而,當我們回顧國家尚未誕生之前的時代,那些狩獵採集、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日子,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原始部落的生活,是否也許更接近人類真正的本性?現代的文明,真的是我們想追求的終極目標嗎?
  如今,沒有什麼比我們親眼見到的現象更真實,沒有什麼比跨國企業、比網際網路、比賣座電影更加真實。那些明明已經凝鍊卻無比巨大的現代性,成為了人類意識與價值的最主要來源,這些「人造物」不再為人所效勞,而是賦予人類勞動價值,好讓自己得以更廣泛地自我複製與傳播的新的神祇。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自律有為,社會有序,為大和民族典范。 同心共進,志向高遠,做中華子孫榜樣。 莊嚴自由,夢想慈悲,是覺悟民族精髓。 和諧共生,智慧永存,展世界和平宏圖。 這四段詞如果整體難以實現,就分段做好自己。原次中華若能遵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即使尚未統一,也能各自成就自我。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兩岸關繫是中國國內事務,也是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是兩岸人民共同的願望和目標,也是中國政府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在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繫和平髮展,共同構建兩岸美好未來,是當代中國麵臨的重大曆史任務。本文將探討兩岸美好未來建立在和平統一的基礎上的意義和途徑。 首先,
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實現祖國統一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使命和國家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進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實現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 首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和基本特征。自古以來,中國的統一一直是歷史的大趨勢,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