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的可食性植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文化交流和文明接觸的增加。這些都是在十八世紀以前全世界文明演進的軌跡。

隨著時代變遷和全球溫室效應的加劇,地球逐漸升溫,食農教育與健康促進已成為當代社會的重要議題。以2023年國際小米年為例,引發了對人類文明與自然生態系統之間關係的思考。在四大文明中,中國主要是小米大夠、印度、兩河流域、埃及以麥為主,中美洲以玉米為主,南美洲以馬鈴薯、番薯為主。而這些文化也隨著氣候變化而有所不同。

探索台灣茶藝文化

筆者在2019年嘗試推廣台灣茶藝活動,與博士班同學一同進行教育推廣。我們邀請了日本專門學校的合作,並與台灣當地業者合作,一同推廣台灣的茶藝文化。茶藝技術究竟如何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增添價值呢?或許可以從我們身邊的茶山來探索,例如南投,以及生活中的茶器。至於茶到底是什麼?它是一種多年生特用作物,有儲葉變種、阿薩姆變種和栽培變種等不同品種,屬於山茶屬。全球有一百至三百多種不同的茶葉,而在台灣,原生野生山茶的品種約有12種。

而我們常常所喝的茶,它的背景究竟如何呢?茶樹一般生長於海拔300至2130公尺之間,地理位置位於南緯16度至北緯20度之間,氣候多為濃霧、潮濕的地區,年降雨量大約為1000至1250毫米。茶的歷史可追溯至唐朝(約公元760年至780年),最為著名的文獻是陸羽的《茶經》。這本書詳細記載了茶葉的種植、分類、選擇以及煮茶的方法。同時,《茶經》也改變了人們對茶的理解和品嘗方式,將茶的文化提升至藝術的層面。

在茶成為日常飲品之前,它被用於其他用途。根據筆者的調查,茶曾與其他食物混合煮成湯,或用於製作藥物。最早的喝茶方法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當時人們將新鮮的茶芽煮成湯飲用。在湯煮沸後,加入食鹽、生薑、花椒、桂花和薄荷等調味料。唐朝時期,煮茶的方法有了更多的變化,包括「混煮法」、「庵茶法」和「投茶法」。宋朝後期,出現了「點茶法」,元朝時則將點心放入茶中,製作成「酥油酪乳茶湯」。明代則流行「大壺泡茶」,清代則調整為「小壺泡茶」。

台灣茶藝的起源

茶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茶葉的傳播過程。茶是如何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呢?這可能是透過使節外交、外交婚姻、僧侶傳播,或是透過國際貿易的方式。當茶藝傳入台灣時,最早可追溯到荷蘭統治時期。在《巴達維亞城日記》中記載了荷蘭政府鼓勵漢族移民來台灣的情況,同時茶業也開始融入了台灣的文化。然而,茶藝真正成為一個系統化的產業是在1897年,當時成立了「台灣茶商公會」。1903年,台灣總督府在桃園埔新成立了製茶試驗場,開始試驗製作紅茶。1906年,台灣將生產的紅茶輸出至土耳其、俄國,成為台灣的重要經濟收入來源。

世界各地的茶業有哪些特色呢?例如,綠茶以中國的龍井茶為主,白茶則像枯葉般,以白牡丹為代表,黃茶帶有一些硫磺味,產地在岳陽。青茶則是指鐵觀音等品種,台灣的烏龍茶也屬於青茶。紅茶則有正山小種等,黑茶則有普洱茶等品種。至於茶葉與水的比例搭配,通常是3克茶葉需要搭配150毫升的熱水,並泡5-6分鐘。因此,泡茶的重要三要素是「時間」、「茶量」和「水質」。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鰭磯山的美食 何謂白領?何謂藍領?在這樣兩種不同原生家庭下,他們有培養出怎樣不同的性格呢? 藍領的未知想像 近日與朋友閒聊時,觀察到許多白領階層的子女,受其家庭嚴格乃至嚴厲的管教影響,往往將這種態度帶入工作中,或者對待下屬時也採取同樣方式。這些人通常自我要求極高,卻不願意學習彈性、放鬆或離開舒
《葬送的芙莉蓮》的文本分析課程 線上教學與多元嘗試 在 2022 年參加了孫治華老師的《陪伴式講師訓》,開啟了我十一場的線上讀書會。當時,孫治華老師提出了一個建議:若想要從事講師工作,將線上課程轉為線下課程是一個必要的趨勢。一開始,我在試辦讀書會時思考得比較簡單,先從一小時的試教開始,然後根據講
就那家早午餐 何謂「勇者」? 「天賦」、「熱情」、「我可以」,欣梅爾作為勇者在這三個要素中皆備而來。當我第一次閱讀這部漫畫時,我思索著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是「勇者」?回憶小學時期,我認為勇者是能夠為朋友帶來力量的人,是在同儕中擁有強大能力的人。當他們的朋友遇到困境時,這些勇者成為支柱,被其他人尋求
阿里山奮起湖的老老街 人在一年忙碌後,陪著家人到處走走,抑或是享受天倫之樂,也是很重要的時光,學生時代,父母因工作的關係,在兒時記憶當中,放假對我來說,就是在市場工作與幫忙,唯一家人聚會就是初一至初三,初二回娘家,所以過年自然成為與家人互動的連結,走著走著就進入中年,以前每次出門詳細攻略,至今
筆者參與學校工作坊圖示 近期筆者在進行資料蒐集,逐漸地將過去紙本填答轉變為線上填答,在過去碩士期間時,我是用的是Mysurvey,不過後來多以Google表單進行設計,所以在此介紹過去筆者在設計問卷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在我們使用Google表單時,我們要先進入我們Google帳號的雲端,首先我們
第一堂學生創新團隊的點評 我們的統計在社會科學裡面,它到底是怎麼樣產生的,我們今天要算這個統計學,要送統計,他們本身要有Raw data,這樣才有辦法進行運用,如:我們要怎麼算平均身高如下是:   「全部身高」除以「人數」等於 每個人幾公分  所以我們要設計如何用電腦計算 ,要「input」
鰭磯山的美食 何謂白領?何謂藍領?在這樣兩種不同原生家庭下,他們有培養出怎樣不同的性格呢? 藍領的未知想像 近日與朋友閒聊時,觀察到許多白領階層的子女,受其家庭嚴格乃至嚴厲的管教影響,往往將這種態度帶入工作中,或者對待下屬時也採取同樣方式。這些人通常自我要求極高,卻不願意學習彈性、放鬆或離開舒
《葬送的芙莉蓮》的文本分析課程 線上教學與多元嘗試 在 2022 年參加了孫治華老師的《陪伴式講師訓》,開啟了我十一場的線上讀書會。當時,孫治華老師提出了一個建議:若想要從事講師工作,將線上課程轉為線下課程是一個必要的趨勢。一開始,我在試辦讀書會時思考得比較簡單,先從一小時的試教開始,然後根據講
就那家早午餐 何謂「勇者」? 「天賦」、「熱情」、「我可以」,欣梅爾作為勇者在這三個要素中皆備而來。當我第一次閱讀這部漫畫時,我思索著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是「勇者」?回憶小學時期,我認為勇者是能夠為朋友帶來力量的人,是在同儕中擁有強大能力的人。當他們的朋友遇到困境時,這些勇者成為支柱,被其他人尋求
阿里山奮起湖的老老街 人在一年忙碌後,陪著家人到處走走,抑或是享受天倫之樂,也是很重要的時光,學生時代,父母因工作的關係,在兒時記憶當中,放假對我來說,就是在市場工作與幫忙,唯一家人聚會就是初一至初三,初二回娘家,所以過年自然成為與家人互動的連結,走著走著就進入中年,以前每次出門詳細攻略,至今
筆者參與學校工作坊圖示 近期筆者在進行資料蒐集,逐漸地將過去紙本填答轉變為線上填答,在過去碩士期間時,我是用的是Mysurvey,不過後來多以Google表單進行設計,所以在此介紹過去筆者在設計問卷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在我們使用Google表單時,我們要先進入我們Google帳號的雲端,首先我們
第一堂學生創新團隊的點評 我們的統計在社會科學裡面,它到底是怎麼樣產生的,我們今天要算這個統計學,要送統計,他們本身要有Raw data,這樣才有辦法進行運用,如:我們要怎麼算平均身高如下是:   「全部身高」除以「人數」等於 每個人幾公分  所以我們要設計如何用電腦計算 ,要「input」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自從人類在一萬多年前開始務農之後,就一直在對生態系統發生影響。在大面積的土地上種植單一農作物,會降低當地的生態多樣性,更不用提為了保證收穫而進行的施肥、除蟲與除草了。 而隨著人類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人們也會帶著自己的「農業包裹」一起移動。這些植物的移動,對在地植物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什麼是人類學?為何需要人類學?人類學如何實踐?古典人類學研究一直想用過去來解釋現在,其預設了有一整體的結構(文化),使其能夠在不同的世紀、相隔遙遠的地方,以同一種聲音呼應對話。而人類學家能夠藉由研究人類的文化,找到與自己特殊思考方式之間的一種結構上的共通之處。 「人類學研究的是不同人群
Thumbnail
曾經,在這個水藍色的星球上,人類有許多同屬(人屬)的物種,例如:20至3萬年前生活在中非與歐洲的尼安德塔人、170萬年至3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直立人等。如今,人類只剩下唯一的人屬,就是身為你我的「智人」。是什麼,讓智人在短時間成為世界的霸主?然而由快速的從採集社會、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人類
Thumbnail
地理位置、食物和思想發展對國家的興衰,本文根據《槍砲、病菌與鋼鐵》的內容做的分析模擬,從生物的角度來看國家的興衰。白人國家給予許多人文底蘊、獨立思想和科技便利,享受許多時代福利,相對自由。瞭解整個世界發展和該國的關係可以讓你在之後的選擇中有更多想法來做篩選。
Thumbnail
他們調整了自己的經濟模式,並且嘗試新的專長, 同時發展出新的社會凝聚力、政治組織以及新的戰爭方式。 文明創造了與他自己本身作對的野蠻人。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自從人類在一萬多年前開始務農之後,就一直在對生態系統發生影響。在大面積的土地上種植單一農作物,會降低當地的生態多樣性,更不用提為了保證收穫而進行的施肥、除蟲與除草了。 而隨著人類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人們也會帶著自己的「農業包裹」一起移動。這些植物的移動,對在地植物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什麼是人類學?為何需要人類學?人類學如何實踐?古典人類學研究一直想用過去來解釋現在,其預設了有一整體的結構(文化),使其能夠在不同的世紀、相隔遙遠的地方,以同一種聲音呼應對話。而人類學家能夠藉由研究人類的文化,找到與自己特殊思考方式之間的一種結構上的共通之處。 「人類學研究的是不同人群
Thumbnail
曾經,在這個水藍色的星球上,人類有許多同屬(人屬)的物種,例如:20至3萬年前生活在中非與歐洲的尼安德塔人、170萬年至3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直立人等。如今,人類只剩下唯一的人屬,就是身為你我的「智人」。是什麼,讓智人在短時間成為世界的霸主?然而由快速的從採集社會、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人類
Thumbnail
地理位置、食物和思想發展對國家的興衰,本文根據《槍砲、病菌與鋼鐵》的內容做的分析模擬,從生物的角度來看國家的興衰。白人國家給予許多人文底蘊、獨立思想和科技便利,享受許多時代福利,相對自由。瞭解整個世界發展和該國的關係可以讓你在之後的選擇中有更多想法來做篩選。
Thumbnail
他們調整了自己的經濟模式,並且嘗試新的專長, 同時發展出新的社會凝聚力、政治組織以及新的戰爭方式。 文明創造了與他自己本身作對的野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