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這部劇時,總有一種看《清明上河圖》的感覺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熱門新劇《繁城之下》。

明朝末年,江南蠹縣,連續殺人案頻發,死狀慘驕,現場還留下奇怪詩文。首名受害者的徒弟曲三更(白宇帆飾)、衙門典史宋辰(寧理飾)共同入局,和其他同伴一起破案…

raw-image

追這部劇時,總有一種看《清明上河圖》的感覺。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它畫幅很長,細節很滿,撲面而來的是古色古香的風貌世情;再細看,人物眾多,形態各異,每人背後都有段曲折悠長的故事;將它放大10倍又是不一樣的風光,坊間傳聞圖中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華衣裡爬著蝨子

這跟《繁城之下》不謀而合,抽絲剝繭展開劇情,借蠹縣觀晚明風貌,嘆人物命運,看堅固城樓裡穿行的蛀蟲。

raw-image

世情社會與晚明風貌

觀畫講究先觀全局,追劇亦然。打開《繁城之下》,就被它高度還原的晚明美學拉入故事中。

風格化,是它的關鍵字。

因常年潮濕長滿綠色青苔的煙煴小巷、腐敗花香裡映著斜陽的煙柳小巷、見不到陽光只有血腥味的衙門刑訊室……這些看似不經意的鏡頭,處處都透著悠長氣韻。

前期做美術概設時,劇組掃描了許多古建築模型用以參考,做了60多套立體模型,150多張氣氛圖。置景陳設追求寫實與寫意,在虛實相稱中將晚明風貌還原得惟妙惟肖。

每個角色都被設計了相符的造型,書童陸直一人就有16套行頭。曲三更常穿的捕快制服根據明朝史料設計,融入了水墨質感,容易被忽視的腰間配件透露著眾人的身份等級差異。

服道化是最直觀的量尺,可以​​精準標刻出年代的風貌。只有建構了真實可信的環境,才能讓觀眾進入劇情,更好地沉浸在繁城謎團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本劇採取的是2.042:1寬銀幕畫幅,區別於傳統的4:3或16:9畫幅。寬度的延展意味著:鏡頭的景深更豐富,視效也更接近目觸所及,得以提升觀眾的沉浸感。

raw-image

敘事視角與古典探案

看《清明上河圖》,常常會覺得眼花撩亂,左眼觀郊野春意,右眼看河畔店恣。 《繁城之下》與它一樣,從任何一個視角切入都可以絲滑進入不同敘事。

1-3集主打小捕快曲三更的視角,師傅冷捕頭之死以他的主觀鏡頭呈現。師傅慘死,夫子喪命,舊僕現屍,兇手猖獗,三更渾渾噩噩地周旋在不同勢力間查案,意外發現了20年前的陸家失火案。

和同儕高士聰、摯友鳳可追交遊;慰問師娘和師妹;走訪舊案證人……曲三更的社會關係鋪陳開來,引入了各懷心事的小人物們。

到了第4集,劇情陡然一轉至20年前,陸府尚且興旺,話頭交給了他們家的書童陸直。他為人聰明伶俐,深得陸府上下歡心。

藉由他的視角,陸老爺、僕人陳旺、啞巴忠爺逐一登場,熱鬧鬧鬧的陸府藏著許多秘密。陸直在不經意間發現冷捕頭與陸老爺情人的戀愛關係,也知道了王夫子和學生的奇怪關係。

看到這裡再回想前3集的命案,會驚訝地發現:似乎一切都對上了,冷捕頭、王夫子、陳旺都與當年的陸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第5集又變成全知視角,一股腦倒給了看客新線索:衙門裡來了急於立威的新捕頭、曲三更和高士聰繼續緝兇,以及街坊鄰居嘴裡的作祟猴妖。看似離題的閒筆猴妖案,又牽起了前塵舊案。

每集的長度還不一樣,沒有刻意劃分為45分鐘一集,以段落的起與收為時間標記節點。

敘事視角不同,觀眾就能接收不同訊息,既能共情一心追兇的三更,又能屏氣凝神地跟著陸直一探舊日淵源,還能在街市碎語中閒閒地搭隻耳朵。前塵、今夕,舊事、新案,被靈活地串聯在了一起。

現代懸疑劇往往走的是社會派的路子,以本劇為代表的古代懸疑則紮根於精巧紮實的古典主義。

《繁城之下》強調邏輯至上,以解謎和詭計為核心:駭人的連環命案是開胃前菜,重頭戲則是案中案、謎中謎、情中情。

20年前,粉飾太平的陸府暗流湧動,被收養的「幹少爺」陸直好奇心重得很,翻攪著成人世界的諸多奧秘,也窺探出了看似不相干之人的隱情。

他是陸府失火案中的倖存者,也是連結過去和現在時空的一把鑰匙,就像那隻神秘莫測的靈猴一樣行蹤不明。 20年後的死者都是昔日的局中人,那麼,誰又是做局者呢?

棘手的問題被拋給了捕快曲三更,他和同伴走街串巷、四處探訪,從案牘庫到煙柳巷都遍布了他們的足跡。

探案不借助怪力亂神,也沒有高新科技助力,單靠腦力和腿力,可以說是相當符合古代傳統。

不過,由於劇集獨特的敘事方式,不對觀眾藏掖訊息,不用鏡頭語言誤導,故觀眾得知的訊息量總是大於捕快。

我們比曲三更早一步知道冷捕頭的死亡方式,也先於他知曉20年前陸直的遭遇,期待的是捕快如何將碎片拼成一張圖的過程。


人物命運與社會生態鏈

看《清明上河圖》的時候第一感覺是:繁榮、人多。但若半捲畫軸,放大研讀,會看到細節裡隱藏的盛世暗影。

初看《繁城之下》,也覺察市井繁榮、人聲鼎沸。官吏鄉紳、販夫走卒、煙火女子,各路人馬走馬燈似的登場,粗粗勾勒出了蠹縣人物群像。

但當顯微鏡拉近,你會發現上至州府縣官,下至平民百姓,都被納入嚴密相扣的社會生態鏈中,處處都是機巧暗隱的博弈局。

典史宋辰、冷捕頭等人具備特定職權,但歸根究底還是困在日益僵化的系統裡、另用一套隱規則行事的基層小吏。

典史是縣令的佐雜官,無具體品階但受命於皇帝簽批,掌管緝捕、監獄等事務,所以宋辰對捕頭有一定威懾力。

捕頭統領的快班負責緝兇查案,皂班負責升堂打板,像劇中高士聰這樣花錢進來當個臨時工的人不少。所以一旦有事,高士聰們就是第一批被退學的對象。

空降的夏捕頭是衙門最害怕的一類人,因為短時間內很難摸清他的背景。於是平常耀武揚威的小吏只有被打板子的命,忍痛看他立威。

「皇權不下縣」這句俗語精準描繪了封建時代郡縣以下的權力真空地帶,底層官吏擁有了靈活自治的權力,因而基層治理也依賴黑白管理體制,對百姓是一個樣子,對流氓惡霸又是另外的辦法。

冷捕頭生前拿捏住了訪行打行的命脈,並與其達成了穩固的合作關係,只要不涉及拐賣婦孺等傷天害理之事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訪行打行每月「孝敬「他固定金額的銀兩,用得著的時候也代行一些髒活累活。

明朝官吏俸祿很低,心思活絡之人便在別處想辦法。冷捕頭吃下的回扣,還會補貼一部分給快班的下屬們。但也有如宋辰般清廉之吏,他一月的工資只夠去見一次相好的。

冷捕頭死後,換作皂班易捕頭和打行做交易,但他手黑心貪,拿著賬本以權謀錢,破壞了微妙的平衡,引發群樂眾怒不說,還促使曲三更以計謀端掉訪行打行。

用計一段很是高明,猶如一出古代官場現形記。他利用了易捕頭貪得無厭的弱點,假意投誠卻暗中使絆,在捕頭與打行的矛盾裡坐收漁翁之利。他還藉著出主意讓易捕頭觸犯宋辰兩袖清風的雷區,最後落得里外不是人。

說起來,曲三更是劇中成長弧光最飽滿的角色。一開始是個直腸子的爽快人,他不用深諳底層官吏的生存法則,自有如師如父的冷捕頭庇護周全;師傅死後他被迫成長,開始做一些之前不願沾染之事,如在三教九流間利用斡旋。

他本質上和宋辰是同一類人,在淤泥裡待久了難免戴上黑手套,但心裡有一團公義之火,照亮他們仰望前路。不難推測,宋辰會是他新的指路人,將代行其師傅的職責。

說完了小吏,再來說說平民,他們的生態鏈同樣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曲三更在街面上阻止了一起欺壓百姓之事,打行人扮黑臉,他們找來的假秀才扮白臉,局中局,套中套,為的就是吞併老漢的房產。不識字的老漢若不得三更相助,將會是成百上千受害百姓中的一員。

陸家的書童陸直天性聰穎,陸老爺高興的時候一拍大腿,直呼給他脫賤籍,讓他考個功名。明朝不允許賤民參與科考,除非疏通關係脫離賤籍,另外曲三更這些胥吏也無科考權。

為何陸老爺花點銀子就能辦好戶籍之事?因為他是當地鄉紳,還認識舉人明代舉人數目眾多,想當官得等著空缺,但不管如何,社會地位遠高於普通大眾,例如劇中的薛舉人住著大宅,養著僕人,遣人走動著與小吏的關係。

從蠹縣的社會生態鏈來看,《繁城之下》不僅是一部古代懸疑劇,也是全幅度、多細節的明末實錄。

何謂蠹縣? 「蠹」即蛀蟲。這個陰晴不定的繁城有瓜果的芬香,也有爬行的腐蟲。曲三更、宋辰、陸直他們,有人拿明牌,有人站暗樁。

三人的名字也起得意味深遠:“曲”和“直”是一對反義詞,但“公道是一條繞了二十年的遠路”,誰撓曲,誰枉直? 「辰」即辰光,陰暗角落裡斷指沾血之人會帶來辰光嗎?

在最新的劇情中,宋辰的隱密過往被揭開,曲三更主動入獄尋求破局之道,而城中的猴妖抓捕大戲也愈演愈烈,陸直是否改名換姓有了新身份呢?

看似站在對立面的曲宋與陸直,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一個無所依靠的人想在系統裡獲得他認定的公義絕非易事,必然要付出常人想不到的艱辛。

寫案、寫人只是《繁城之下》的表層,歸根究底,它直指的是身不由心的時運及命運悲劇、湮沒在時代車輪下的慟哭哀鳴。

raw-image

影視推薦

堪比《狂飆》,年末又一爆款

問心墊底,《第一妻》熱度再登頂

愛奇藝、優酷、騰訊近期播出的懸疑題材影視劇,你看了幾部?

《繁城之下》3集3個現場3句論語,案件層層遞進中式懸疑精彩

推薦10部:愛奇藝出品的迷霧劇場,你想要的這裡都有!



行云
行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