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自然與人為影響的紀錄及辯證—《沒口之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本地方民族誌,未必不能投影出全球史的縱深,而一本論述保育與環境史的書,也未必不能回應特定族群文化,以及個人的內在探索。本書既關於『沒口河』,也關於這條『沒口之河』,既是『Lost River』,也是『The Lost River』。

raw-image

關於「知本溼地」的前世今生

說到知本,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大概是溫泉,若不是當時的光電爭議,知道「知本溼地」的恐怕會更少。而《沒口之河》寫的正是這個區域,並且藉由這個在眾多面向都充滿矛盾的場域,以小窺大,看見台灣自然環境、綠能、社運,以及原住民傳統領域等議題,與它們彼此之間的化學效應。

因為灌排意外導致的知本溼地,是個十足的人為結果,在作者個解說之下,更可以了解其中的植被,在歷史上各種與生態有關的政策之後,主要都已經是外來種(包含在南臺灣惡名昭彰的銀合歡)。然而,在這個解說員會感到不知所措,環境教案也難有著力點的環境,卻也因為稀有的鳥類過境,成為賞鳥的熱門景點,並在挑戰「自然」定義的同時,不折不扣地成為值得被保護的標的。


如果說自然是《沒口之河》的「A面」,「B面」就是建築在這個環境之上的各種人文發展,包含日治時代的防風林、民國後的開發,及近年來的光電爭議,其中的主調則是在此處生活最久的卑南人文。藉由多年的實地參與及記錄,讓作者得以在《沒口之河》中,詳實地介紹關於這塊土地的前世今生,而其中的種種轉折,更證明了原住民轉型正義依舊任重道遠,並不是時任總統的一句道歉就能夠一次到位。

茵陳蒿雖然喜歡生長在開闊,全日照的旱地,但每一片茵陳蒿草原的背後,或許都代表著一場洪水。在破壞中站立,或許正是茵陳蒿永遠的姿態。

由自然延伸到人文的地方民族誌

在整本作品中最令人喜愛的,或許就是以植物名為章節名的巧思,包含茵陳蒿、甜根子草、銀合歡等,它們都是知本溼地上的住民,卻也因為作者的文字,冠上了更多的指涉與象徵意義。

所謂「沒口」,也就是冬季河川出海口淤積導致出口消失,其實是常見於台灣東部與南部的現象,就如同《沒口之河》中原住民傳統領域的困境,全島皆然。如同其中包含地複雜面向,儘管難以被歸類,但這或許正是《沒口之河》的獨特之處,並且以這樣的視角,不論在人文或自然環境方面,都帶給讀者更多反思。

(本文和華藝電子書合作,文章連結:https://reurl.cc/RyQVd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52會員
446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知本濕地上的溪流被稱為沒口之河,因其並沒有直接的河口與海洋相連。溪流自山麓地區進入平原後,因地形快速趨緩開始在河岸堆積砂石,形成沖積扇;溪流持續往海的方向前進,卻在靠近海口處遇到東北季風堆疊的沙丘及人造的堤防,來不及碰到海的溪流因此在沙丘和堤防內側滲入地下,形成「沒口」之態...
Thumbnail
知本濕地上的溪流被稱為沒口之河,因其並沒有直接的河口與海洋相連。溪流自山麓地區進入平原後,因地形快速趨緩開始在河岸堆積砂石,形成沖積扇;溪流持續往海的方向前進,卻在靠近海口處遇到東北季風堆疊的沙丘及人造的堤防,來不及碰到海的溪流因此在沙丘和堤防內側滲入地下,形成「沒口」之態...
Thumbnail
沒口之河——每到冬季,臺灣東南部河川會在入海前受阻,沒入地下,成為地理學所謂的「沒口河」。無口的河,靜臥在知本沖積扇上,成為了眾人口中的「知本溼地」。
Thumbnail
沒口之河——每到冬季,臺灣東南部河川會在入海前受阻,沒入地下,成為地理學所謂的「沒口河」。無口的河,靜臥在知本沖積扇上,成為了眾人口中的「知本溼地」。
Thumbnail
這本書談什麼? 談的是環境正義、原住民轉型正義、生態保育、文化傳承 等等,諸多要素匯聚在沒口河這裡。這些要素就如同沒口河的命運一樣被阻斷了,曾經被隱沒於地下,透過這些年來的原住民們、環保人士們的努力宣導下,終於浮出地表之上被重視被討論。
Thumbnail
這本書談什麼? 談的是環境正義、原住民轉型正義、生態保育、文化傳承 等等,諸多要素匯聚在沒口河這裡。這些要素就如同沒口河的命運一樣被阻斷了,曾經被隱沒於地下,透過這些年來的原住民們、環保人士們的努力宣導下,終於浮出地表之上被重視被討論。
Thumbnail
說到知本,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大概是溫泉,若不是當時的光電爭議,知道「知本溼地」的恐怕會更少。而《沒口之河》寫的正是這個區域,並且藉由這個在眾多面向都充滿矛盾的場域,以小窺大,看見台灣自然環境、綠能、社運,以及原住民傳統領域等議題,與它們彼此之間的化學效應。
Thumbnail
說到知本,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大概是溫泉,若不是當時的光電爭議,知道「知本溼地」的恐怕會更少。而《沒口之河》寫的正是這個區域,並且藉由這個在眾多面向都充滿矛盾的場域,以小窺大,看見台灣自然環境、綠能、社運,以及原住民傳統領域等議題,與它們彼此之間的化學效應。
Thumbnail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東部沒有水庫,那麼民生和農業用水從何而來?每當進入春耕期,東部的工程單位會在河道築起土堤,改變河川流向,絕大多數甚至全數的表水都會被引入灌溉渠道,於是人們會看到廣闊的河道,卻只有涓涓細流,甚至沒有一點水,光禿禿的。為什麼砍一棵樹、殺幾隻動物,大眾會斥責殘忍,高呼環保,然而直
Thumbnail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東部沒有水庫,那麼民生和農業用水從何而來?每當進入春耕期,東部的工程單位會在河道築起土堤,改變河川流向,絕大多數甚至全數的表水都會被引入灌溉渠道,於是人們會看到廣闊的河道,卻只有涓涓細流,甚至沒有一點水,光禿禿的。為什麼砍一棵樹、殺幾隻動物,大眾會斥責殘忍,高呼環保,然而直
Thumbnail
「眼前的景色都是歷史。一波一波工業、畜牧業、林業的經濟作物引進,然後被遺棄之後,各自在荒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沒口之河》
Thumbnail
「眼前的景色都是歷史。一波一波工業、畜牧業、林業的經濟作物引進,然後被遺棄之後,各自在荒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沒口之河》
Thumbnail
作者: 林孟龍, 王鑫 繪者: 金炫辰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02/04/10
Thumbnail
作者: 林孟龍, 王鑫 繪者: 金炫辰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02/04/10
Thumbnail
禾本科黃茅屬約有12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此屬植物喜好陽光充足之開闊地,具有耐高溫、耐乾旱、耐貧瘠土壤、耐風,甚至耐鹽霧等能力,更可以忍受乾燥和潮濕的環境。黃茅原產於南非、南亞、澳大利亞北部和大洋洲等熱帶地區,台灣分布於中南部及東部低海拔地區,離島澎湖、金門亦有分布,常形成單一優勢羣落。
Thumbnail
禾本科黃茅屬約有12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此屬植物喜好陽光充足之開闊地,具有耐高溫、耐乾旱、耐貧瘠土壤、耐風,甚至耐鹽霧等能力,更可以忍受乾燥和潮濕的環境。黃茅原產於南非、南亞、澳大利亞北部和大洋洲等熱帶地區,台灣分布於中南部及東部低海拔地區,離島澎湖、金門亦有分布,常形成單一優勢羣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