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盒子的誘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潘多拉盒子顯示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獨特之處可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吃禁果-這可能是我們人類的固有部分,也說明人類傾向於去窺探不該窺探的地方,卻打開釋放世界上所有煩惱災難的盒子。

對於人類來說,科技的誘惑永遠存在。一旦潘多拉的盒子擺在人類面前,總會有人抵抗不住它的誘惑把它打開。科幻片在它產生之日起就遠離了具有現實意義的社會題材,遠離了真實的社會矛盾人性悖論

當今世界的科技背景下,人們在高度緊張的生存競爭中,也需要一些超現實的夢境來寄託遐思。科幻無疑取代了過去神話具有的社會功能,電影已然成為新的精神放逐地。科幻所創造的幻象使得觀眾暫時脫離了現實世界,獲得片刻的喘息與啟發。

科幻電影對於現實關注的虛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以轉移人們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將理想寄託於遙不可及的未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raw-image


科幻,即對可能性的幻想,這種幻想包括了非常淺顯的,對未來技術的幻想,比如AI仿生人,宇宙飛船、對未知宇宙的幻想等等。

總的來說,這都是對人類自身之外"他者"的幻想,就算有的作品中也會有對人類本身改變的內容,這種改變也多局限於肉體,而不會升化精神或心靈。

換句話說,科幻作品,是以現有的人類精神文明為基礎做的幻想延伸,所以有人評價末日主題科幻電影是"人們相信世界會走向毀滅,卻不會相信極大化的資本主義會毀滅"。


㊙️神秘而神聖的生命創造

從遠古時人類獲得自我意識的時候開始,就對生命自身感到極大的困惑。古人把生命的繁衍看得神秘而神聖,把這歸於上帝的領域。西方傳說中,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上帝在第五天創造的;而在第六天,上帝創造了人。

人類的疆域總是在不斷擴大,屬於上帝的領地則在逐漸縮小。但是,生命的創造仍然是神秘而神聖的,人類每觸及這個領域都會引起巨大的爭議。儘管如此,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科幻作品中,人類對於上帝的領地從來沒有放棄過攻占的努力。

科幻電影走在了現實社會的前面。它以逼真的形象、激動人心的故事,促使我們反思現實社會,反思科技與人類自身的關係


㊙️混沌理論/蝴蝶效應/人造系統

蝴蝶效應在混沌學中,是指在一個動態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導致整個系統的長期且巨大的連鎖反應。

蝴蝶效應在混沌學中,是指在一個動態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導致整個系統的長期且巨大的連鎖反應。

  • 《侏羅紀公園》以神奇的想像充分展現了基因技術潛在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甚至具有強烈的現實性。改編自同名小說,小說原作者麥可克萊頓是一位出色的科幻作家,堪稱當代大師。克萊頓對於混沌理論有深刻的理解。

    所以小說《侏羅紀公園》不僅充分展現了基因技術的潛在可能性,也形象化地說明了混沌理論。甚至可以說,這部小說就是一部混沌理論的「形象教科書」。

    混沌理論表明,任何系統都不會無限地按照預定的軌道循環下去,它必然要發生偏離,系統中微小的缺陷將逐漸放大,最終使系統崩潰。而那些微小缺陷,永遠是設計者無法徹底防範的。

因為總有更加微小的缺陷存在。混沌理論的一個通俗的比方是蝴蝶效應:天安門廣場一隻蝴蝶扇動翅膀,會導致紐約—個月後的一場大風暴。

根據混沌理論,如果人根據某種理論設計一個理想社會,並要求這個社會的成員按照理想社會的規則生活;這個理想社會注定是要逐漸偏離最初的設想,導致最後的崩潰。《侏羅紀公園》就是這樣。

這個看起來一切都井然有序、被人​​類牢牢控制的恐龍世界卻在一個瞬間忽然失去了控制,徹底崩潰

在小說《侏羅紀公園》中,作者一再強調,人造系統不可能完全按照人的設計運行,總是會有意外發生。生命是不能被人設計的。《侏羅紀公園》向擅自闖入上帝領地的人類發出了一個警告。但是,對人類來說,科技的誘惑永遠存在。一旦潘朵拉的盒子擺在人類面前,總是會有人抵抗不住它的誘惑,把它打開。


㊙️證明給我看!

從本質上來說,科幻本身也無非是一些“未來”元素的反覆組合,它的核心仍然是創作者自我的投射——即人類本身。

科幻與科學,有時只差一線。回看人類兩千多年科學進程,很多現在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科學理論,都曾經是天馬行空的科幻概念。透過現代電影技術,我們能夠看見這些科幻概念在銀幕上細訴它們的故事。

科學家與演員一樣,由同樣的碳水化合物組成。人類文明的可貴之處,在於有了科學、邏輯以後,仍然保有美麗動人的感情。

  • 接觸未來》在故事中寫了這樣一段:Eille 告訴 Joss 她不相信這個宇宙中有神存在,她對Joss 說:「神存在嗎?證明給我看。」Joss 沒有回答,只是反問她:「你你的父親嗎?」「當然……」Eille 有些遲疑,因為意料她不到他會問這個問題。「證明給我看。」Joss 說。這是個多麼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接觸未來》卡爾.薩根希望大家能夠用開放的心看待未知的事物,這就好像 Eille 保持的那份小孩子般單純的求知的心。這正是科學的特點。然而,人總會長大,在社會中科學也會遇上不同的問題,有些可能會阻礙科學進步,有些卻可能會加速科學的發展。

最重要的,還是那顆心、那份信念,一份類似宗教般的信念,但是當中有理性分析,也有感性思維

「宇宙這麼大,如果只有人類,那真是太浪費地方了。」Eille 的父親說。


  • 《未來終結者》世紀交替之際,一項名為虛擬實境的科技被廣泛使用。它會讓你進入電腦製造的人工世界,其邊界隨想像力而延伸。它的創造者預見了無數正面用途,但其他人卻擔心它成為一種新型態的心智控制

    就虛擬實境而言,電影描繪居住於虛擬世界的可能狀況,投射出集體焦慮,並提供共同探討未來的機會,所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也能提供深刻的人文思考。
  • 《末世紀暴潮》(Strange Days, Cameron, Jaffe & Bigelow, 1995) 中透過虛擬實境錄影帶掮客 Lenny 所言充分表達:「我的工作是要知道人們想要什麼,他們的眼睛後面隱藏著什麼樣的慾望」、「我可以給你你所想要的,只要跟我說就行。我是你的神父,你的心理醫師,你和你靈魂的主要連線。我是魔幻師,你潛意識的聖誕老人。」

    上述的說詞為「人們為何需要虛擬實境」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答案:滿足慾望為了滿足欲望而上癮,這使你永遠困在小到極致的空間中來回踱步。

瞧! 這就是你自己製造的牢籠!


㊙️地球就是人類的虛擬實境

raw-image


「真實」在電影中不斷退卻,從剛開始的虛實分立,到虛歸於實,而後擇一消弭;從虛擬僅存乎腦,到最後人非但拋棄真實,甚至抹滅腦海中其僅存地位--至此對真實的拒斥已達極致,而擬像全面進駐

( 地球即是我們肉身的虛擬實境,並走過不同的時間線。)


這樣的虛擬實境可用「鏡子」與「異質空間」(heterotopia)來看待。

鏡子是介於烏托邦與異質空間之間的混融經驗,既是前者,也是後者;它是在社會基礎上確實成立的真實地方,也是個位居所有地方之外的反地點、某種有效演出的烏托邦。

raw-image


一種「將自己的能見度給予自己的影子」(a sort of shadow that gives my own visibility to myself);人在鏡中看到自己,發現自己缺席於現實空間,卻出現在一個並非實際在場的地方。

該地是個開展於表面之後的非真實虛擬空間,由於和環繞在四周的所有空間聯繫,所以是絕對真實的,但因為我們必須透過位於彼端的虛擬點感知它的存在,所以它也是絕對虛假的

鏡子對個人所在的位置散發出一種反作用力:它使人將目光導向自己將處於現實的自己重構

如同在電影中的虛擬實境所常見的,它同時將真正的地點加以再現、抗爭與逆轉,對我們居住的「實際」空間而言,構成某種既神話性又真實的抗議

至於理想的虛擬實境--並非複製與再現既有現實,而是轉變與補償我們對它的認知、維持想像氛圍與可堪玩味的多重性、消解現實的層層束縛促進辯證與交流,並有助發揮想像與創造力

raw-image


在時間線的縱錯交織中,或許能有一個異質空間,在無地方的地方無時間的自我存在;航向無止境的海,行經一個又一個的港灣,撿拾珍貴的寶藏。

每一顆都是上帝在你身上淬鍊的珍珠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3/11/16
「每一顆都是上帝在你身上淬鍊的珍珠。」——讚!
avatar-img
⏳熵妮的沙龍☆
90會員
776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熵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你的靈魂作為人類 【序幕:被觀察的自我】 你正在咖啡館角落敲打筆電,指尖懸在觸控板上的瞬間,忽然意識到—— 隔壁桌的陌生人正盯著你挖鼻孔的手指。身體彷彿突然變成展覽品,而「你」退到了某個更深的維度。 科學唯物論說「他人能看見你」,但此刻你明白: 真正被看見的只是意識投射的軀殼,就像電影院銀幕上
Thumbnail
2025/04/19
你的靈魂作為人類 【序幕:被觀察的自我】 你正在咖啡館角落敲打筆電,指尖懸在觸控板上的瞬間,忽然意識到—— 隔壁桌的陌生人正盯著你挖鼻孔的手指。身體彷彿突然變成展覽品,而「你」退到了某個更深的維度。 科學唯物論說「他人能看見你」,但此刻你明白: 真正被看見的只是意識投射的軀殼,就像電影院銀幕上
Thumbnail
2025/04/01
# 政治隱喻解析:紅脖子射殺兩隻近親繁殖動物 這個比喻需要謹慎解讀,可能涉及對美國政治生態的隱喻。以下是可能的分析方向: 一、文化符號解碼 「紅脖子」 在美國語境中特指南方保守派白人勞動階層,隱含對民粹主義支持者的指涉。此群體常被視為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的核心票倉
Thumbnail
2025/04/01
# 政治隱喻解析:紅脖子射殺兩隻近親繁殖動物 這個比喻需要謹慎解讀,可能涉及對美國政治生態的隱喻。以下是可能的分析方向: 一、文化符號解碼 「紅脖子」 在美國語境中特指南方保守派白人勞動階層,隱含對民粹主義支持者的指涉。此群體常被視為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的核心票倉
Thumbnail
2025/03/17
我意識到自己是靛藍人 因為我與一些文章或視頻產生了共鳴。 走到這一世最後這一程 原來只是讓我發現我自己"我是誰?" 過去的我是誰? 今世的我是誰? 將來我又會是誰? 我如同在鏡子的遊戲中 , 知道那影像不是生命 , 因為影像不具有跳動的心, 我是穿越時間旅行的靈魂。
Thumbnail
2025/03/17
我意識到自己是靛藍人 因為我與一些文章或視頻產生了共鳴。 走到這一世最後這一程 原來只是讓我發現我自己"我是誰?" 過去的我是誰? 今世的我是誰? 將來我又會是誰? 我如同在鏡子的遊戲中 , 知道那影像不是生命 , 因為影像不具有跳動的心, 我是穿越時間旅行的靈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潘多拉盒子顯示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獨特之處可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吃禁果-這可能是我們人類的固有部分,也說明人類傾向於去窺探不該窺探的地方,卻打開釋放世界上所有煩惱災難的盒子。 對於人類來說,科技的誘惑永遠存在。一旦潘多拉的盒子擺在人類面前,總會有人抵抗不住它的誘惑把它打開。
Thumbnail
潘多拉盒子顯示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獨特之處可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吃禁果-這可能是我們人類的固有部分,也說明人類傾向於去窺探不該窺探的地方,卻打開釋放世界上所有煩惱災難的盒子。 對於人類來說,科技的誘惑永遠存在。一旦潘多拉的盒子擺在人類面前,總會有人抵抗不住它的誘惑把它打開。
Thumbnail
在現在最狂野的夢想中,還無法想像出地球的方向。大眾迷失在充斥著所謂事實、百科全書、電視、報紙的世界裡,而多次元異象尚末在存在層面深入滲透。而這樣的異象在滲透時,超乎設想之外的事情就會開始發生。 將來並不是唯一的世界, 人人都同意的未來世界是不會有的。這是意識轉換的重大時刻,
Thumbnail
在現在最狂野的夢想中,還無法想像出地球的方向。大眾迷失在充斥著所謂事實、百科全書、電視、報紙的世界裡,而多次元異象尚末在存在層面深入滲透。而這樣的異象在滲透時,超乎設想之外的事情就會開始發生。 將來並不是唯一的世界, 人人都同意的未來世界是不會有的。這是意識轉換的重大時刻,
Thumbnail
柏拉圖主張我們所能觀察的世界和我們自己,都只不過是在這個世界裡真實存在的物體和事件的影子而已。 這意謂我們仍然無法知覺並認知這個真實的世界,因為它獨立存在於我們的認知以及這個世界的真實物體與事件的影子之外。
Thumbnail
柏拉圖主張我們所能觀察的世界和我們自己,都只不過是在這個世界裡真實存在的物體和事件的影子而已。 這意謂我們仍然無法知覺並認知這個真實的世界,因為它獨立存在於我們的認知以及這個世界的真實物體與事件的影子之外。
Thumbnail
唐鳳說:「科幻小說一直在提供下一個世界的相處方式。」 和皮皮一起看《黑鏡》這部科幻影集,思考未來世界可能發展成什麼模樣,而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Thumbnail
唐鳳說:「科幻小說一直在提供下一個世界的相處方式。」 和皮皮一起看《黑鏡》這部科幻影集,思考未來世界可能發展成什麼模樣,而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Thumbnail
讓我們通過科幻小說來嘗試一起穿越時空,來探索這個神秘而又令人生畏的未來世界吧!
Thumbnail
讓我們通過科幻小說來嘗試一起穿越時空,來探索這個神秘而又令人生畏的未來世界吧!
Thumbnail
其實,我覺得這篇讀者來函已經說了蠻多的,實在沒什麼好補述的。 雖然,對於「科幻」這個詞,耳熟能詳。 但是,實際上對於科幻,我們一直處理既熟悉又陌生的狀態。 我認為科幻是人類對於未來的想像,重點在於這個想像到底是需要多久才能被實現,以及實現和想像的落差到底有多大。
Thumbnail
其實,我覺得這篇讀者來函已經說了蠻多的,實在沒什麼好補述的。 雖然,對於「科幻」這個詞,耳熟能詳。 但是,實際上對於科幻,我們一直處理既熟悉又陌生的狀態。 我認為科幻是人類對於未來的想像,重點在於這個想像到底是需要多久才能被實現,以及實現和想像的落差到底有多大。
Thumbnail
科幻作品一定要有科幻元素阿~要不然怎麼叫做科幻~ 不過我的標準比較寬就是了。 我是覺得阿~探討生命宇宙本身就很科幻阿! 雖然科幻作品不是什麼熱門類型,但是看看各種對科學的幻想跟妄想,或是誇張過度的不真實想像也是很有趣的事情。畢竟光劍真的很帥嘛,雙頭的更好。 《人外人、天外天、茶外茶》 《黑珍珠》
Thumbnail
科幻作品一定要有科幻元素阿~要不然怎麼叫做科幻~ 不過我的標準比較寬就是了。 我是覺得阿~探討生命宇宙本身就很科幻阿! 雖然科幻作品不是什麼熱門類型,但是看看各種對科學的幻想跟妄想,或是誇張過度的不真實想像也是很有趣的事情。畢竟光劍真的很帥嘛,雙頭的更好。 《人外人、天外天、茶外茶》 《黑珍珠》
Thumbnail
為什麼一個以科技為基礎的媒體,對科技改變所作出的回應,是一個個充滿科技恐懼的故事? 電影的吸引力來自它的科技──從它令人讚嘆地再現我們這個世界的能力,到以最新特效創造出的徹底奇觀。從工業化、原子能到現代電腦,新科技總是在顛覆現狀,而電影總是能最迅速地探討科技變化所帶來的潛在後果。
Thumbnail
為什麼一個以科技為基礎的媒體,對科技改變所作出的回應,是一個個充滿科技恐懼的故事? 電影的吸引力來自它的科技──從它令人讚嘆地再現我們這個世界的能力,到以最新特效創造出的徹底奇觀。從工業化、原子能到現代電腦,新科技總是在顛覆現狀,而電影總是能最迅速地探討科技變化所帶來的潛在後果。
Thumbnail
是的,讓更多的科幻作品抱持希望吧,讓更多的黑暗被光明照亮吧;讓絕望被希望取代吧,讓我們把虛幻帶向現實吧。讓我們從虛構的作品中獲得力量,去改變現實中的邪惡吧。
Thumbnail
是的,讓更多的科幻作品抱持希望吧,讓更多的黑暗被光明照亮吧;讓絕望被希望取代吧,讓我們把虛幻帶向現實吧。讓我們從虛構的作品中獲得力量,去改變現實中的邪惡吧。
Thumbnail
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以及Elon Musk都曾經對人工智慧提出警告,認為人類若繼續廣泛開發人工智慧技術,將可能會造成人類的威脅,到底人工智慧是人類的未來? 還是潘朵拉的盒子 ? 2015年是經典電影【回到未來】的三十周年,電影當時預測的科技(例如:指紋辨識技術、視訊通話),現今已經實現,科技的
Thumbnail
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以及Elon Musk都曾經對人工智慧提出警告,認為人類若繼續廣泛開發人工智慧技術,將可能會造成人類的威脅,到底人工智慧是人類的未來? 還是潘朵拉的盒子 ? 2015年是經典電影【回到未來】的三十周年,電影當時預測的科技(例如:指紋辨識技術、視訊通話),現今已經實現,科技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