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小說以後,真的很希望世上再無戰爭。
作為文學史上的不朽豐碑,《西線無戰事》應該是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最著名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它的同名電影一上映就引起了轟動,甚至還曾被封殺,儘管如此,這部偉大的反戰電影依然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這部作品的內核就是反戰,它的作者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18歲時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結束後,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背景,寫下了這部引起轟動的著作。
對他來說,這本書既不是控訴也不是自白,他只是試著描寫被戰爭毀掉的一代人。
這部小說主要以一戰中西面戰線為歷史背景,通過主人公保羅·博伊默爾的第一人稱敘述展開。
在宣戰口號和愛國熱情的煽動下,十八九歲的他和他的同學們鬥志昂揚地入伍參軍。
當他們怀揣著熱情和良願來到戰場時,激烈的砲火、野蠻的搏殺、殘酷的現實讓他們的幻想破滅。
曾經他們覺得效忠國家是最偉大的事業,但是見證過死亡後,他們的世界觀崩塌了,他們只想努力地活下去。
戰爭中沒有勝者,只有炮灰。
在一次次的戰鬥中,保羅身邊的同學、朋友一個接一個戰死,從一百五十人到八十人,從八十人到三十二人,從三十二人到七人,從七人到只剩他一人。
戰爭的經歷已經徹底把他摧垮了,他再也無法適應“正常的”生活。
當他再次回到戰場後,他孤獨,沒有希望。
1918年10月,他陣亡了。
那天,整個前線寂靜無聲。
軍隊指揮戰報上的記錄僅有一句:西線無戰事。
多麼令人諷刺。
西線無戰事,只是留下數座墓碑。